王家琰題匾《圣藥堂》
(接上一篇)王家琰學書源自家學,他四歲即從父習書。后來,他師法“二王”,以及顏、孫、柳、米、趙、董等唐宋元明諸家,當然還受到清代劉墉、梁巘、沈增植等書家的影響。顯然,這是古今許多書法家都曾走過的傳統(tǒng)帖學道路,看起來并沒什么特別之處。
沿此道路一路走來的現(xiàn)當代書家中的最高成就者如沈尹默、白蕉、任政、啟功、胡問遂等等,他們都是瞄準“二王”一脈傳統(tǒng)文人書風“遒媚”的精髓,各自表現(xiàn)。他們或工整、或瀟灑、或瘦勁、或溫潤,卻都是面目俊秀精雅,有文人書法的書卷氣。可惜,他們與書史上的劉墉、梁同書、王文治、翁方綱、梁詩正等清代文人書家一樣,其書法往往偏離“靶心”,遒勁不足而姿媚有余。以至于人們認為,帖派的書法就是這樣,若寫得不好甚至會變成呆板無趣的“館閣體”。而周慧珺和尉天池等人,欲加以突破創(chuàng)新,寫出不同于傳統(tǒng)帖學的現(xiàn)代風貌,但是遺憾的是,他們用心于字形,又矯枉過正,周慧珺太過夸張,尉天池又失于粗野。
2002年,王家琰行草《陳毅青松詩》其實,帖學主張“師筆而不師刀”,而“師筆”的精髓就在于遺貌取神,不被“二王”傳統(tǒng)文人書法的妍媚外貌所誘惑,而是緊緊抓住筆墨的意趣,在書寫中極大地發(fā)揮柔軟毛筆的藝術表現(xiàn)的可能性和豐富性,創(chuàng)造出讓人玩味不盡的“有意味的形式”。王家琰正是如此另辟蹊徑,他深切地體會到東漢蔡邕所說的“惟筆軟而奇怪生焉”的道理,用長毫羊毫,在生宣紙上寫出了仿佛如碑派書法的厚重與古拙,但是卻又不失帖派書法的靈動與瀟灑,所以是既“媚”也“遒”。
王家琰之所以能夠突破前人的局限與偏頗,是因為他完全超越了美與丑的表象和碑與帖的分野,緊緊抓住“變化”這一自然界永恒的玄機,把一切都化作個人意趣的自然書寫和自由表達,風骨堅強,氣韻生動,從而達到大美、大境和大道。從書史的意義上說,王家琰的書法探索和創(chuàng)造無疑有著特別貢獻。
2000年,王家琰行草五言聯(lián):“天地乘龍臥,關山躍馬過?!?p>王家琰的書法不同于傳統(tǒng)的“二王”帖派書法,在行筆和用墨上充滿變機,十分大膽而又讓人難以捉摸;但也不同于摹刻師刀的碑派書法,既不僵硬,也不造作。他的書法既是傳統(tǒng)的又是現(xiàn)代的。一方面,他對傳統(tǒng)中鋒與側鋒、平移與提按、使轉(zhuǎn)與頓挫等等筆法能夠運用精熟,做到了“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nèi),殊衄挫于毫芒?!保▽O過庭《書譜》)另一方面,他又能將對比、變形、夸張等現(xiàn)代形式構成的藝術手法,運用到書法形象創(chuàng)造中,真正實現(xiàn)了“窮變態(tài)于毫端,合情調(diào)于紙上”(同上),創(chuàng)造出了獨特的風格符號。王家琰行草六言聯(lián):“鐵石梅花氣忱,山川香草風流?!?br>所以,他的書法個性鮮明,在風格上符號特征十分明顯,特別是榜書大字有著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引人注目,過目難忘。這就是為什么國內(nèi)名山古剎、老店牌坊、風景名勝等多請他題寫匾額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年,他為合肥市百年老店“張順興號”題寫大匾,轟動一時。如今,王家琰早已年過古稀,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風雨歷程和艱苦磨煉,他的書法已登峰造極,爐火純青,雄渾老辣,風格獨特。他已經(jīng)參透中與側、提與按、行與留、疾與澀、曲與直、輕與重、奇與正、濃與淡等等陰陽之道,將這些互相對立的書法藝術元素運用精熟,一任于心。所以,他的書法能于端嚴之中見奇絕,平直之中有虬曲,豪縱之中顯遲澀,一點一畫皆變化多端,虬曲拗折,頓挫生姿,在當代書壇獨樹一幟。
王家琰國畫大寫意《蒼鷹圖》更有甚者,王家琰還精于繪畫,30多歲時即師從蕭龍士等名家。如同當年徐渭、吳昌碩、齊白石一樣,他能以書入畫,“石如飛白木如籀”,其大寫意國畫加之豪縱奔放的行草題款,相得益彰,堪稱書畫雙絕。正因為他兼通書畫,又能以畫入書,所以他書法結字造型有很強的張力和形式感,點畫線條質(zhì)量高、質(zhì)感強。這正是他超越尋常而能成為書畫大家的過人之處。正如他所說的:“書到極致便是畫,畫到極致亦是書?!边@是許多人窮其一生也難以達到的“通會”境界。顯然,五叔王家琰先生已達“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矣!
祝他老人家健康長壽!
二0一九年盛夏于廣州壽春堂
(本文載入王世國著《當代書法評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