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 )、( )課程。 ( )和()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要求學生說( )話、( )話、( )話。
3、能用普通話( )、( )、( )地朗讀課文,是朗讀評價的總要求。
4、課程目標從( )、( )、( )三個方面設計。三者互相滲透,融為一體。目標的設計著眼于( )的整體提高。
5、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 )和( )。語文教學應在()的過程中進行。
6、語文課程資源包括( )和課外學習資源。
7、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 ),改善( )。
8、( )、( )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
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9、在三個學段中,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 )分鐘練習寫字,在教師指
導下( ),做到天天練。
10、朗誦要提倡( ),要摒棄( )的腔調。
11、第三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 )個左右,其中( )個會寫。 背誦優(yōu)秀詩文( )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 )萬字。
二、選擇題
1.語文課程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 ()。
A.奠基作用 B.交流作用 C.工具作用 D.核心作用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边@是對第( )學段的要求。
A.第一學段 B.第二學段 C.第三學段 D.第四學段
3.第一學段新課標對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標要求是:( )
A、 了解 B、基本掌握 C、掌握 D、不要求
4.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 )、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
A.潛移默化 B.訓練 C.熏陶 D.積累
5.口語交際教學中選擇的話題應當( )。
A.貼近生活 B.貼近教材 C.有語文特色 D.有文化內涵
6.語文評價應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但更應重視 ( )。
A.定量評價 B.終結性評價 C. 定性評價 D. 表現(xiàn)性評價
7.閱讀教學是( )之間對話的過程。
A.學生、教師 B.學生、教師、文本 C.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 D. 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
8.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 )
A.誦讀 B.分角色讀 C.表演讀 D.默讀
9.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 )。
A.評價的能力 B.創(chuàng)作的能力 C.仿寫的能力 D.體驗的能力
10.第二學段要求會寫( )個漢字。
A.3500 B.2500 C.1600 D.800
11、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會即學校 (3)教學做合一
12、陶行知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標是(①)
(1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與真善美的人(2)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與創(chuàng)造性人才
13、陶行知實施創(chuàng)造教育的條件中(③)是最利于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的首要條件。
(1)因材施教;(2)實踐與思考;(3)民主化;(4)教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14、(②)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點,也是我們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目標。
(1)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2)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自主意識和探究精神;(4)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5、蘇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②)
(1)建構主義理論;(2)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目的論;
(3) 多元智能理論;
16、所謂“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師作為專業(yè)人員之間的交往、互助與合作;
(2)是研究者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對教育的理解和解釋;
(3)是指教師把自己日常所從事的教育教學活動作為思考和研究對象;
17、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2)教育敘事、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18、為了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獨立學習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創(chuàng)造了(①)等教學方法。
(1)記憶法、思維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2)觀察法、思維法和探險性學習方法;
(3)復習法、檢測法和研究性學習方法;
19、(①)是多元智能理論確立的直接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并學以致用;(2)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
(3)讓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0、建構主義理論中闡述學習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記憶、協(xié)作、交流;
(2)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
(3)自主、合作、探究、記憶;
三、判斷
1.關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思想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錯 )
2.應發(fā)揮語文課程評價的多種功能,尤其應注意發(fā)揮其檢查、反饋和診斷的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錯 )
3.語文課程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 對 )
4.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
( 對 )
5.口語交際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 錯 )
6. 各個學段相互聯(lián)系,逐步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總目標。( 對 )
7.識字與寫字的要求相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 錯 )
8.第二學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40萬字。( 對 )
9.綜合性學習應強調獨立進行,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 (錯 )
10.口語交際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 ( 對 )
11、陶行知:“社會即學?!钡幕居^點是反指學校要與社會統(tǒng)一,把社會辦成一個大學校,要求學校與社會建立密切聯(lián)系,打破學校在時間和空間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12、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的觀點是說教學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與學的中心。(√)
13、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的內涵是:解放兒童的雙眼,解放兒童的大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思想。(×)
14、“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在教師對待學生的師德方面所提倡的師德規(guī)范。“師愛”是陶行知師德思想的核心。(√)
15、親歷性、真實性是教育敘事的基本品格。(√)
16、案例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典型性事件或故事,把這些事件或故事記錄下來,加上作者的反思或感悟,就是案例研究。(√)
17、蘇霍姆林斯基在論課堂教學時提出的分層教學是說把一個班學生明顯劃分為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讓學生都知道自己在哪一個層次中。(×)
18、蘇霍姆林斯基說:關于學習困難學生的教育,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請記住,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
19、加德納提出每個人至少有五種智能。(×)
20、每節(jié)課中應同時應用加德納的全部智能來教,并同時訓練全部智能。(×)
四、簡答題
1. 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 語文課程評價應注意些什么?
五、論述題
1.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和綜合性?
2. 如何處理好教師鉆研文本與學生鉆研文本的關系?
(1)教師鉆研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博覽群書,具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才能厚積薄發(fā),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有文化才有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崩纾谟勒蠋熃獭督o予樹》,把給予解讀為“給予意味著失去,給予意味著得到,給予意味著高尚“使得學生對于文本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
(2)學生鉆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在主動積極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作為一名學生,如果能大膽發(fā)現(xiàn)、勤于思考、必能讓文本豐滿起來,一個詞、一個句、一個標點、都有可能引出一個話題、一個觀點、一縷情感。只有潛心鉆研,學生個體才會對文本全面、透徹的把握,才會讓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鍛造!
比如,一位一年級語文老師在課上問學生:“花兒為什么會開?”預設的答案是:“春天來了,花就開了。可是,小朋友的回答至純至善:”“他睡醒了想看看太陽”、“他想跟小朋友們比比誰最漂亮?!薄八氤鰜砺犖覀兂琛?。老師順勢接過孩子們的話:“花兒知道你們喜歡他,就仰起笑臉笑了。”這位老師尊重了兒童的認知水平及兒童的認知方式,守護了兒童的心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