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一文學習中藥學職稱基礎(chǔ)知識三套模擬試卷


本題考查的是配伍的定義。相使,即功效方面有某種共性的藥物,分主輔合用后,能提高主藥的功效。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為補腎益精,養(yǎng)肝明目的主藥,菊花清肝瀉火,兼能益陰明目,可以增強枸杞的補虛明目的作用。


某些對胃腸有刺激性的藥物宜飯后服;補益藥多滋膩礙胃,宜空腹服;治瘧藥宜在瘧疾發(fā)作前的兩小時服用;安神藥宜睡前服;慢性病定時服;急性病、嘔吐、驚厥及石淋、咽喉病須煎湯代茶飲者,均可不定時服。

辛夷
性能:辛,溫。歸肺、胃經(jīng)。
功效:發(fā)散風寒,通鼻竅。
應(yīng)用:
1.風寒感冒。
2.鼻塞,鼻淵。為治鼻淵頭痛、鼻塞流涕之要藥。

藁本的主治病證:①風寒表證,巔頂疼痛;②風寒濕痹。

荊芥功效:祛風解表,透疹消瘡,止血。

本題考查的是清熱解毒藥的功效。
金銀花
功效: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連翹
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疏散風熱。
穿心蓮
功效:清熱燥濕,解毒消腫。
青黛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清肝瀉火,定驚。
板藍根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利咽。

地骨皮屬于清虛熱藥,其他均屬于清熱涼血藥,其中水牛角的功效是:清熱涼血,解毒,定驚。

蘆薈
功效:瀉下通便,清肝,殺蟲。
芫花
功效: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牽牛子
功效:瀉下逐水,去積殺蟲。
番瀉葉
功效:瀉下通便,行水消脹。
甘遂
功效:瀉水逐飲,消腫散結(jié)。

芫花
功效:瀉水逐飲,祛痰止咳,殺蟲療瘡。
應(yīng)用:
1.胸脅水腫,鼓脹。
2.咳嗽痰喘。
3.頭瘡,白禿,頑癬,癰腫。

烏梢蛇
性能:甘,平。歸肝經(jīng)。
功效:祛風,通絡(luò),止痙。
應(yīng)用:
1.風濕頑痹,中風半身不遂。尤宜于風濕頑痹,日久不愈者。
2.小兒驚風,破傷風。
3.麻風,疥癬。
4.瘰疬、惡瘡。用法用量:煎服,9~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劑、酒浸服。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血虛生風者慎服。

秦艽功效:祛風濕,通絡(luò)止痛,退虛熱,清濕熱。

佩蘭功效:化濕,解暑。

茵陳
功效:清熱利濕退黃。
應(yīng)用:
1.黃疸。為治黃疸之要藥。
2.濕疹,濕瘡。
金錢草
功效:利濕退黃,利尿通淋,解毒消腫。
應(yīng)用:
1.濕熱黃疸。
2.石淋,熱淋。善消結(jié)石,尤宜于治療石淋。
3.惡瘡腫毒、毒蛇咬傷。
本品還能化肝膽結(jié)石。
澤瀉的功效:利水滲濕,泄熱。

考查溫里藥的功效。
溫里藥具有溫里散寒、溫經(jīng)止痛等作用,個別藥物尚能助陽、回陽。
主入脾胃經(jīng)者,能溫中散寒止痛;主入肺經(jīng)者,能溫肺化飲;主入肝經(jīng)者,能暖肝散寒止痛;主入腎經(jīng)者,能溫腎助陽;主入心腎兩經(jīng)者,能溫陽通脈或回陽救逆。

木香
性能:辛、苦,溫。歸脾、胃、大腸、膽、三焦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應(yīng)用:
1.脾胃氣滯證。善通行脾胃之滯氣,既為行氣止痛之要藥,又為健脾消食之佳品。
2.瀉痢里急后重。善行大腸之滯氣,為治濕熱瀉痢里急后重之要藥。
3.腹痛脅痛,黃疸,疝氣疼痛。
4.胸痹。
用法用量:煎服,1.5~6g。生用行氣力強,煨用行氣力緩而實腸止瀉,用于泄瀉腹痛。
18、萊菔子應(yīng)用
1.食積氣滯證;2.咳嗽痰多,胸悶食少。
19、川楝子
性能: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jīng)。
功效: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應(yīng)用:
1.肝郁化火諸痛證。
2.蟲積腹痛。
3.頭癬、禿瘡。
用法用量:煎服,4.5~9g。外用適量。炒用寒性減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xù)服用,以免中毒。又因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20、炮姜
應(yīng)用:
1.出血證。主治脾胃虛寒,脾不統(tǒng)血之出血病證。
2.腹痛、腹瀉。
使用注意:熱盛火旺之出血證忌用。
21、【考點】活血調(diào)經(jīng)藥——丹參的功效★★★★
【解析】丹參的功效: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止痛,涼血消癰,除煩安神。
22、延胡索應(yīng)用:氣血瘀滯痛證。能“行血中之氣滯,氣中血滯,故能專治一身上下諸痛”。為常用的止痛藥,無論何種痛證,均可配伍應(yīng)用。
23、水蛭用于血瘀經(jīng)閉、癥瘕積聚,跌打損傷、心腹疼痛,因此答案是D。
24、白芥子的主治病證包括:①寒痰喘咳,懸飲。②陰疽流注,肢體麻木,關(guān)節(jié)腫痛。善散“皮里膜外”之痰。
25、百部
功效:潤肺止咳,殺蟲滅虱。
26、浙貝母用于風熱、痰熱咳嗽,瘰疬、癭瘤、乳癰瘡毒、肺癰,多用于治風熱咳嗽及痰熱郁肺之咳嗽,因此答案是B。
27、【考點】重鎮(zhèn)安神藥——琥珀的用法用量
琥珀用法用量:研末沖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外用適量。不入煎劑。忌火煅。
28、合歡皮
功效:解郁安神,活血消腫。
應(yīng)用:
1.心神不寧,忿怒憂郁,煩躁失眠。為悅心安神要藥。
2.跌打骨折,血瘀腫痛。
3.肺癰,瘡癰腫毒。
29、牛黃
功效:化痰開竅,涼肝息風,清熱解毒。
30、蘇合香功能開竅醒神、辟穢、止痛,因此答案是A。
31、【考點】開竅藥——麝香應(yīng)用:
1.閉證神昏。為醒神回蘇之要藥。無論寒閉、熱閉,用之皆效。
2.瘡瘍腫毒,瘰疬痰核,咽喉腫痛。
3.血瘀經(jīng)閉,癥瘕,心腹暴痛,頭痛,跌打損傷,風寒濕痹等證。
4.難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
32、本題考查的是覆盆子的功效。覆盆子功效:固精縮尿,益肝腎明目。
33、罌粟殼
應(yīng)用:
1.久瀉,久痢?!盀闈c止瀉之圣藥”。
2.肺虛久咳。
3.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34、常山的功效:涌吐痰涎,截瘧。
35、蟾酥
性能:辛,溫。有毒。歸心經(jīng)。
功效:解毒,止痛,開竅醒神。
應(yīng)用:
1.癰疽疔瘡,瘰疬,咽喉腫痛,牙痛。
2.痧脹腹痛,神昏吐瀉。
用法用量:內(nèi)服,0.015~0.03g,研細,多入丸散用。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內(nèi)服慎勿過量。外用不可入目。孕婦忌用。
36、硼砂
性能:甘,咸,涼。歸肺、胃經(jīng)。
功效:外用清熱解毒,內(nèi)服清肺化痰。
應(yīng)用:
1.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翳障。
2.痰熱咳嗽。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極細末干撒或調(diào)敷患處,或化水含漱。內(nèi)服,1.5~3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本品以外用為主,內(nèi)服宜慎。
37、可以作為超臨界流體的物質(zhì)很多,如CO2、NH3、C2H6、CCl2F2、C7H16等,實際應(yīng)用CO2較多。CO2的臨界溫度(Tc=31.4℃)接近室溫,臨界壓力(Pc=7.37MPa)也不太高,易操作,且本身呈惰性,價格便宜,是中藥超臨界流體萃取中最常用的溶劑。
38、黃芩苷為淡黃色針晶,幾乎不溶于水,難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含水醇和熱乙酸。溶于堿水及氨水初顯黃色,不久則變?yōu)楹谧厣=?jīng)水解后生成的苷元黃芩素分子中具有鄰三酚羥基,易被氧化轉(zhuǎn)為醌類衍生物而顯綠色。
39、醇苷:通過苷元的醇羥基與糖的半縮醛羥基脫水而成的苷。如毛茛苷和紅景天苷等。
40、原生苷的提?。撼S玫姆椒ㄊ遣捎眉状肌⒁掖蓟蚍兴崛?,或在藥材原料中拌入一定量的無機鹽(如碳酸鈣)后再提取,并在提取過程中注意避免與酸或堿接觸,以防酸或堿水解苷,或破壞欲提取成分的結(jié)構(gòu)。如果藥材本身呈一定的酸堿性,可用適當?shù)姆椒ㄖ泻?,盡可能在中性條件下提取。
41、Borntrager反應(yīng):羥基醌類在堿性溶液中發(fā)生顏色變化,會使顏色加深。多呈橙、紅、紫紅及藍色,如羥基蒽醌類化合物遇堿顯紅~紫紅色。
42、二蒽酮類:二蒽酮類成分可以看成是2分子蒽酮脫去一分子氫,通過碳碳鍵結(jié)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結(jié)合方式多為C10-C10,也有其他位置連結(jié)。如大黃及番瀉葉中致瀉的主要有效成分番瀉苷A、B、C、D等皆為二蒽酮衍生物。
43、考點】香豆素類的理化性質(zhì)——內(nèi)酯環(huán)的堿水解
【解析】香豆素類分子中具內(nèi)酯結(jié)構(gòu),堿性條件下可水解開環(huán),生成順式鄰羥基桂皮酸的鹽。順式鄰羥基桂皮酸鹽的溶液經(jīng)酸化至中性或酸性即閉環(huán)恢復為內(nèi)酯結(jié)構(gòu)。但如果與堿液長時間加熱,再經(jīng)酸化也不能環(huán)合為內(nèi)酯。
44、【考點】揮發(fā)油的分離方法——化學分離法★★★★★
【解析】化學分離法中堿性成分的分離
堿性成分的分離:分離揮發(fā)油中的堿性成分時,可將揮發(fā)油溶于乙醚,加1%硫酸或鹽酸萃取,分取的酸水層堿化,用乙醚萃取,蒸去乙醚即可得到堿性成分。
45、烏蘇烷型又稱α-香樹脂烷型或熊果烷型,其分子結(jié)構(gòu)與齊墩果烷型不同之處是E環(huán)上兩個甲基位置不同,即在C19位和C20位上分別各有一個甲基。
46、甘草皂苷不易被酸水水解,與5%稀H2SO4在加壓下,110~120℃進行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醛酸及1分子的甘草次酸。
47、根據(jù)C17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的不同,強心苷元可分為兩類。
①C17側(cè)鏈為五元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αβ-γ-內(nèi)酯),稱強心甾烯類,即甲型強心苷元。
②C17側(cè)鏈為六元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αβ-β-內(nèi)酯),稱海蔥甾二烯類或蟾蜍甾二烯類,即乙型強心苷元。
48、去氧膽酸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是牛黃鎮(zhèn)痙的有效成分。
49、【考點】生物堿的物理性質(zhì)——溶解性★★
【解析】有些生物堿鹽難溶于水,如小檗堿鹽酸鹽、麻黃堿草酸鹽等。
50、水溶性生物堿(季銨堿)的分離常采用雷氏銨鹽沉淀法和溶劑法。
51、含生物堿的常用中藥有:黃連、洋金花、苦參、漢防己、烏頭(附子)、馬錢子等。
52、通常將含鞣質(zhì)的水液先用乙醚等極性小的溶劑萃取,除去極性小的雜質(zhì),然后用乙酸乙酯提取,可得到較純的鞣質(zhì)。亦可將鞣質(zhì)粗品溶于少量乙醇和乙酸乙酯中,逐漸加入乙醚,鞣質(zhì)可沉淀析出。
53、蛋白質(zhì)和酶的溶液具有親水膠體特性,分子量多在一萬以上,高的可達一千萬左右,為高分子物質(zhì),不能透過半透膜,此性質(zhì)可用于提純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分子兩端有氨基和羧基,同氨基酸一樣具有兩性和等電點。
54、丸劑與湯劑相比,吸收緩慢,藥效持久,節(jié)省藥材,便于攜帶與服用。
55、桂枝湯
【功用】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惡風發(fā)熱,汗出頭痛,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
56、本題考查的是敗毒散的組方原理。
敗毒散
【組方原理】方中人參為佐,益氣扶正,驅(qū)邪外出,并寓防邪復入之義。喻嘉言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故稱此為“逆流挽舟”法。
57、麻黃得石霄,宣肺平喘而不助熱;石膏得麻黃,清解肺熱而不涼遏。
58、小柴胡湯
【組成】柴胡、黃芩、人參、甘草(炙)、半夏、生姜、大棗
大柴胡湯
【組成】柴胡、黃芩、芍藥、半夏、生姜、枳實、大棗、大黃

60、清營湯
【功用】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主治】邪熱入營證。身熱夜甚,神煩少寐,時有譫語,目常喜開或喜閉,口渴或不渴,斑疹隱隱,舌絳而干,脈數(shù)或細數(shù)。
61、六一散【附方】益元散,本方加辰砂三錢;功用:清暑利濕,鎮(zhèn)驚安神;主治:暑濕證,煩渴多汗,心悸怔忡,失眠多夢,小便不利。碧玉散,本方加青黛;功用:祛暑利濕,清熱解毒;主治:暑濕證兼肝膽郁熱,目赤咽痛,或口舌生瘡。雞蘇散,本方加薄荷葉末一分;功用:清暑利濕,辛涼解表;主治:暑濕證兼微惡風寒,頭痛頭脹,咳嗽不爽。
62、四逆湯
【組成】甘草(炙)二兩 干姜一兩 附子(生用)一枚
63、當歸補血湯【組成】黃芪一兩 當歸二錢
64、固澀劑適用于氣、血、精、津液耗散滑脫之證,癥見自汗盜汗、久咳不止、遺精滑泄、小便失禁,以及崩漏帶下等。
65、至寶丹與安宮牛黃丸、紫雪皆為涼開之常用方,有清熱開竅作用,合稱“涼開三寶”。相比而言,“安宮牛黃丸最涼,紫雪次之,至寶又次之”。安宮牛黃丸長于清熱解毒,適于痰熱偏盛而神昏較重者;紫雪長于息風止痙,適于熱閉神昏而見痙厥抽搐者;至寶丹長于芳香開竅,化濁辟穢,適于痰濁偏盛而熱邪略輕者。
66、蘇合香丸主治寒閉證。突然昏倒,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苔白,脈遲。亦治心腹卒痛,甚則昏厥,屬寒凝氣滯者。

68、溫經(jīng)湯組成包括吳茱萸、當歸、芍藥、川芎、人參、桂枝、阿膠、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和麥冬。不含有干姜和肉桂。
69、川芎茶調(diào)散
【組成】川芎 荊芥各四兩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兩 細辛一兩 防風一兩半 薄荷葉八兩
70、杏蘇散
【功用】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涼燥證。頭微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脈弦。
71、茵陳蒿湯
【組成】茵陳六兩 梔子十四枚 大黃二兩
72、【考點】治風化痰藥——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的主治證候
【解析】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
【功用】化痰息風,健脾祛濕。
【主治】風痰上擾證。眩暈,頭痛,胸膈痞滿,痰多,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
73、二陳湯 方中烏梅收斂肺氣,合半夏、橘紅散中有收。
74、【考點】健脾消食藥——枳實消痞丸(失笑丸)的主治證候★★★★★
【解析】枳實消痞丸主治脾虛氣滯,寒熱互結(jié)證。心下痞滿,不欲飲食,倦怠乏力,大便不暢,苔膩而微黃,脈弦。
75、枳實導滯丸【組方原理】茯苓、澤瀉利水滲濕。
76、烏梅丸
【組成】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十六兩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 蜀椒四兩 桂枝六兩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

7、
<1>、玉女煎
【功用】清胃熱,滋腎陰。
<2>、清胃散
【功用】清胃涼血。
8、
<1>、六味地黃丸
【主治】肝腎陰虛證。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干,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
【附方】都氣丸,本方加五味子,適于腎不納氣之虛喘證;知柏地黃丸,本方加知母、黃柏清虛火,適于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遺精盜汗;杞菊地黃丸,本方加枸杞、菊花養(yǎng)肝明目,適于肝腎陰虛之兩目昏花、視物模糊;麥味地黃丸,本方加麥冬、五味子,適于肺腎陰虛之喘嗽。
<2>、六味地黃丸
【主治】肝腎陰虛證。腰膝酸軟,頭暈?zāi)垦?,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手足心熱,口燥咽干,牙齒動搖,足跟作痛,小便淋瀝,以及小兒囟門不合,舌紅少苔,脈沉細數(shù)。
【附方】都氣丸,本方加五味子,適于腎不納氣之虛喘證;知柏地黃丸,本方加知母、黃柏清虛火,適于陰虛火旺之骨蒸潮熱、遺精盜汗;杞菊地黃丸,本方加枸杞、菊花養(yǎng)肝明目,適于肝腎陰虛之兩目昏花、視物模糊;麥味地黃丸,本方加麥冬、五味子,適于肺腎陰虛之喘嗽。
9、
<1>、朱砂安神丸中的黃連:直瀉心火。
<2>、酸棗仁湯
【組方原理】知母滋陰潤燥,清熱除煩,為臣藥。
10、
<1>、
<2>、本題考查的是定喘湯的組方原理。方中麻黃宣肺散邪,平喘止咳;白果斂肺定喘化痰,二藥合用,一散一收,即可防麻黃發(fā)散太過,耗傷肺氣,又可加強平喘之功,共為君藥。蘇子、杏仁、款冬花、半夏降氣平喘,止咳化痰;蘇子配麻黃一降一宣,有助于恢復肺之宣發(fā)與肅降功能,共為臣藥。桑白皮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黃芩清瀉肺熱,亦有化痰之效,共為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諸藥相合,共奏宣降肺氣、化痰平喘、清熱解表之功,使肺氣宣降,熱退痰清,喘咳自平。
11、
<1>、
<2>、
<3>、本題考查的是平胃散和茵陳蒿湯的常用加減。
平胃散
【功用】燥濕運脾,行氣和胃。
【主治】濕滯脾胃證。脘腹脹滿,不思飲食,口淡無味,惡心嘔吐,暖氣吞酸,肢體沉重,怠惰嗜臥,常多自利,舌苔白膩而厚,脈緩。
【常用加減】若濕從熱化,口苦,舌苔黃膩者,加黃連、黃芩以清熱燥濕;若濕從寒化,脘腹冷痛,手足不溫者,加干姜、草豆蔻以散寒除濕;若泄瀉較甚者,加茯苓、澤瀉以滲利水濕。
茵陳蒿湯
【功用】清熱利濕退黃。
【主治】濕熱黃疸。一身面目俱黃,黃色鮮明,身熱,無汗或但頭汗出,口渴欲飲,惡心嘔吐,腹微滿,小便短赤,大便不爽或秘結(jié),舌紅苔黃膩,脈沉數(shù)或滑數(shù)有力。
【常用加減】若濕重于熱而身熱口渴不甚,食少便溏者,加茯苓、澤瀉以利水滲濕;若熱重于濕而舌紅苔黃燥者,加龍膽草、虎杖以清熱祛濕;若肝氣郁滯而脅痛明顯者,加柴胡、川楝子以疏肝理氣。
中藥歸經(jīng)理論是在中醫(yī)基本理論指導下,以臟腑經(jīng)絡(luò)學說為基礎(chǔ),以藥物所治療的具體病證為依據(jù),經(jīng)過長期臨床實踐總結(jié)出來的用藥理論。
2、藥物的四氣又稱四性,是指寒、熱、溫、涼四種不同的藥性。
3、后下:主要指一些氣味芳香的藥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揮發(fā)而降低藥效,須在其他藥物煎沸5~10分鐘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藥物雖不屬芳香藥,但久煎也能破壞其有效成分,如鉤藤、大黃、番瀉葉等,亦屬后下之列。
4、白芷功效: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祛風止癢。
5、柴胡應(yīng)用:表證發(fā)熱,少陽證。善于祛邪解表退熱和疏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對于外感表證發(fā)熱,無論風熱、風寒表證,皆可使用。為治少陽證之要藥。
6、牡丹皮功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
7、黃連應(yīng)用:
1.濕熱痞滿,嘔吐吞酸。清熱燥濕力大于黃芩,尤長于清中焦?jié)駸帷?/span>
2.濕熱瀉痢。善去脾胃大腸濕熱,為治瀉痢要藥。
3.高熱神昏,心煩不寐,血熱吐衄。尤善清瀉心經(jīng)實火,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神昏、煩躁之證。
4.癰腫癤瘡,目赤牙痛。尤善療疔毒。
5.消渴。善清胃火而可用治胃火熾盛,消谷善饑之消渴證。
6.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8、石膏
性能:甘、辛,大寒。歸肺、胃經(jīng)。
功效:生用: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煅用:斂瘡生肌,收濕,止血。
應(yīng)用:
1.溫熱病氣分實熱證。為清瀉肺胃氣分實熱之要藥。
2.肺熱喘咳證。善清肺經(jīng)實熱。
3.胃火牙痛、頭痛,實熱消渴。
4.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外傷出血。
9、本題考查的是瀉下藥的適應(yīng)范圍。瀉下藥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胃腸積滯、實熱內(nèi)結(jié)及水腫停飲等里實證。部分藥還適用于瘡癰腫毒及瘀血證。
10、火麻仁的功效:潤腸通便,滋養(yǎng)補虛。
11、五加皮的適應(yīng)證包括:①風濕痹證。為強壯性祛風濕藥,尤宜于老人及久病體虛者。②筋骨痿軟,小兒行遲,體虛乏力。③水腫、腳氣。
12、防己
性能:苦、辛,寒。歸膀胱、肺經(jīng)。
功效:祛風濕,止痛,利水消腫。
應(yīng)用:
1.風濕痹證。對風濕痹證濕熱偏盛,肢體酸重,關(guān)節(jié)紅腫疼痛,及濕熱身痛者,尤為要藥。
2.水腫,小便不利,腳氣。尤宜于下肢水腫,小便不利者。
3.濕疹瘡毒。
4.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煎服,4.5~9g。治水腫尿少宜用漢防己,治風濕痹痛用木防己。
使用注意:本品大苦大寒易傷胃氣,胃納不佳及陰虛體弱者慎服。
13、選項中的砂仁及白豆蔻的用法用量:煎服,入湯劑宜后下。
14、車前子
應(yīng)用:
1.淋證,水腫。
2.泄瀉。
3.目赤腫痛,目暗昏花,翳障。
4.痰熱咳嗽。
15、石韋
應(yīng)用:
1.淋證。尤宜于血淋。
2.肺熱咳喘。
3.血熱出血。
16、本題考查的是溫里藥——胡椒的應(yīng)用。
功效:溫中散寒,下氣消痰,開胃進食。
應(yīng)用:
1.胃寒腹痛,嘔吐泄瀉。
2.癲癇證。
3.作調(diào)味品,有開胃進食的作用。
17、荔枝核的主治病證包括:①疝氣痛,睪丸腫痛;
②胃脘久痛,痛經(jīng),產(chǎn)后腹痛。
18、山楂功效: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19、苦楝皮有毒,不宜過量或持續(xù)久服。有效成分難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20、蒲黃使用注意:生蒲黃有收縮子宮作用,故孕婦忌服。
21、土鱉蟲功效:破血逐瘀,續(xù)筋接骨。
22、三棱與莪術(shù)的共同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23、牛膝功效:活血通經(jīng),補肝腎,強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24、川芎應(yīng)用:血瘀氣滯痛證。為“血中之氣藥'。善“下調(diào)經(jīng)水,中開郁結(jié)”,為婦科要藥。
25、瓜蔞功能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潤腸通便,用于肺癰、腸癰、乳癰、胸痹、結(jié)胸,痰熱咳喘等,因此答案是B。
26、海藻與昆布
二者均具有消痰軟堅,利水消腫的功效。二者的主治病證包括:①癭瘤、瘰疬、睪丸腫痛;②痰飲水腫;昆布常與海藻相須而用。
27、紫菀應(yīng)用:
1.咳嗽有痰。對咳嗽之證,無論外感、內(nèi)傷,病程長短,寒熱虛實,皆可用之。
2.肺癰、胸痹及小便不通。
28、白前的功效:降氣化痰。
前胡的功效:降氣化痰,疏散風熱。
29、安神藥需要注意各個安神藥安神的特點:朱砂清心火鎮(zhèn)驚安神,磁石滋陰潛陽鎮(zhèn)驚安神,酸棗仁養(yǎng)心益肝安神,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心陰不足,心血虧虛),遠志交通心腎安神.
30、本題考查的是磁石的功效。
磁石功效: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31、羚羊角功能: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因此答案是E。
32、刺蒺藜為平抑肝陽藥,其功效是:平肝疏肝,祛風明目。
33、人參煎服的常用劑量:煎服,3~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因此答案是C。
34、鹿茸功效: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diào)沖任,托瘡毒。
35、白術(shù)可以用于脾氣虛證。被前人譽之為“脾臟補氣健脾第一要藥”。
36、山茱萸可應(yīng)用于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為平補陰陽之要藥。
37、瓜蒂
功效:涌吐痰食,祛濕退黃。
38、硫黃功效:外用解毒殺蟲療瘡,內(nèi)服補火助陽通便。
39、爐甘石的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布或調(diào)敷。水飛點眼、吹喉。一般不內(nèi)服。
40、本題考查的是溶劑極性大小的排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41、菲林反應(yīng)(Fehling反應(yīng)):還原糖能與堿性酒石酸銅試劑反應(yīng),使高價銅離子被還原成為低價銅離子,因而產(chǎn)生氧化亞銅的磚紅色沉淀。苷類沒有此顏色反應(yīng),可以用來區(qū)分兩者。
42、按苷鍵原子的不同,酸水解的易難程度為:N-苷>O-苷>S-苷>C-苷。
43、大黃酚的理化性質(zhì):大黃酚為長方形或單斜形結(jié)晶(乙醚或苯),能升華。幾乎不溶于水,難溶于石油醚,略溶于冷乙醇,溶于苯、氯仿、乙醚、冰醋酸及丙酮中,易溶于沸乙醇、氫氧化鈉水溶液。
44、醌類化合物的化學性質(zhì)-酸性
以游離蒽醌類衍生物為例,酸性強弱按下列順序排列:含-COOH>含2個或2個以上β-OH>含1個β-OH>含2個或2個以上α-OH>含1個α-OH。大黃酸連有-COOH,酸性最強;大黃素連有β-OH,酸性第二;蘆薈大黃素連有芐醇-OH,酸性第三;大黃素甲醚和大黃酚均具有1,8-二酚羥基,前者連有-OCH3和-CH3,后者只連有-CH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4位。
45、香豆素的顯色反應(yīng):香豆素類成分常具有酚羥基取代,可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yīng)產(chǎn)生綠色至墨綠色沉淀。
46、鋯鹽-枸櫞酸反應(yīng):可利用此反應(yīng)鑒別黃酮類化合物分子中3-或5-OH的存在與否。
黃酮類即以2-苯基色原酮為基本母核,且3位上無含氧基團取代的一類化合物。
黃酮醇類的結(jié)構(gòu)特點是在黃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連有羥基或其他含氧基團。
47、黃酮類化合物的顏色反應(yīng)--四氫硼鈉還原反應(yīng)。
NaBH4是對二氫黃酮類化合物專屬性較高的一種還原劑,此反應(yīng)可在試管中或濾紙上進行。二氫黃酮類或二氫黃酮醇類被還原產(chǎn)生紅~紫紅色,若A環(huán)或B環(huán)上有一個以上-OH或-OCH3取代則顏色加深,其他黃酮類均為負反應(yīng),故此反應(yīng)可用于鑒別二氧黃酮類、二氫黃酮醇類和其他黃酮類化合物。
48、黃酮類化合物重要成分舉例:橙皮中的橙皮素和橙皮苷及甘草中對消化性潰瘍有抑制作用的甘草素和甘草苷等都是二氫黃酮類化合物。
49、二萜類的基本碳架由20個碳原子(4個異戊二烯單位)構(gòu)成,絕大多數(shù)不能隨水蒸氣蒸餾。不少二萜含氧衍生物具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如雙環(huán)二萜穿心蓮內(nèi)酯、銀杏內(nèi)酯,三環(huán)二萜雷公藤內(nèi)酯、雷公藤甲素、雷公藤乙素、瑞香毒素、紫杉醇,四環(huán)二萜甜菊苷、冬凌草素、香茶菜甲素、大戟醇等,部分化合物已成為臨床常用藥物。龍腦屬于雙環(huán)單萜。
50、三萜皂苷分類:三萜皂苷的苷元又稱皂苷元,常見的皂苷元為四環(huán)三萜和五環(huán)三萜類化合物兩大類。
51、五環(huán)三萜:齊墩果酸的類型為齊墩果烷型,又稱β-香樹脂烷型。
52、甾體類化合物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類天然化學成分,包括強心苷、甾體皂苷、膽汁酸、蟾毒配基、植物甾醇、C21甾醇、昆蟲變態(tài)激素、醉茄內(nèi)酯等。
三萜苷類化合物因多數(shù)可溶于水,且其水溶液振搖后能產(chǎn)生大量持久性肥皂樣泡沫,故被稱為三萜皂苷。
53、甾體皂苷在無水條件下,和某些酸類亦可產(chǎn)生與甾體化合物共同的顏色反應(yīng),這些反應(yīng)與三萜皂苷的顯色反應(yīng)也很相似。只是甾體皂苷在進行Liebermann-Burchard反應(yīng)時,其顏色變化最后出現(xiàn)綠色,三萜皂苷最后出現(xiàn)紅色;在進行Rosen-Heimer反應(yīng)時,三萜皂苷加熱到100℃才能顯色,而甾體皂苷加熱至60℃即發(fā)生顏色變化。由此可區(qū)別三萜皂苷和甾體皂苷。
54、本題考查的是鞣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鞣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
1.還原性
2.與蛋白質(zhì)沉淀
3.與重金屬鹽沉淀
4.與生物堿沉淀
5.與三氯化鐵的作用
6.與鐵氰化鉀氨溶液的作用
鞣質(zhì)與鐵氰化鉀氨溶液反應(yīng)呈深紅色,并很快變成棕色,不生成沉淀。
55、脂肪酸的理化性質(zhì)
1.溶解性
脂肪酸不溶于水,可溶于熱乙醇、乙醚、三氯甲烷、苯、己烷等有機溶劑。
2.酸性
脂肪酸含有羧基,可與堿結(jié)合成鹽。
3.羥基置換反應(yīng)
羧基中的羥基可被鹵素、烴氧基、酰氧基、氨基等置換,分別生成酰鹵、酯、酸酐和酰胺。
4.酸敗
脂肪酸在空氣中久置,會產(chǎn)生難聞的氣味,這種變化稱為酸敗。
5.顯色反應(yīng)
脂肪酸尤其是不飽和脂肪酸,可與某些試劑產(chǎn)生顏色反應(yīng)。
(1)碘酸鉀-碘化鉀反應(yīng):樣品的乙醇溶液,加2%碘化鉀溶液及4%碘酸鉀溶液各2滴,水浴加熱1分鐘,冷卻,加0.1%淀粉溶液1-4滴,呈藍色。
(2)溴的四氯化碳反應(yīng):樣品的四氯化碳溶液,加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2滴,振搖,溶液褪色。
(3)高錳酸鉀反應(yīng):樣品的丙酮溶液,加1%的高錳酸鉀溶液2滴,振搖,溶液褪色。
(4)溴-麝香草酚藍反應(yīng):樣品的乙醇溶液,加溴-麝香草酚藍試液,呈藍色。
56、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即“八法”。
57、治法是組方的依據(jù),方劑是治法的體現(xiàn),即概括為“方從法出”,在治法的指導下選用適宜的藥物組成方劑。
58、大黃牡丹湯:方中大黃瀉熱逐瘀,滌蕩腸中濕熱瘀結(jié)。
59、本題考查的是方劑的變化形式。
方劑的變化形式:
1.藥味加減的變化。
2.藥量加減的變化
3.劑型的變化。
小承氣湯、調(diào)胃承氣湯皆為大承氣湯類方。大承氣湯硝、黃并用,大黃后下,且加枳、樸,攻下之力頗峻,為“峻下劑”,主治痞、滿、燥、實四癥俱全之陽明熱結(jié)重證;小承氣湯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樸用量亦減,攻下之力較輕,稱為“輕下劑”,主治痞、滿、實之陽明熱結(jié)輕證;調(diào)胃承氣湯不用枳、樸,后納芒硝,大黃與甘草同煎,瀉下之力較大承氣湯緩和,稱為“緩下劑”,主治陽明燥熱內(nèi)結(jié),燥、實而無痞、滿之證。
由此可見由大承氣湯化裁為小承氣湯屬于E。
60、清胃散中升麻清熱解毒,有“ 火郁發(fā)之”之意。
61、黃連解毒湯瀉火解毒,主治三焦火毒熱盛證,可治療濕熱黃疸。      
62、涼膈散:方中的大黃、芒硝瀉火通便,“以瀉代清”,共為臣藥。
63、清暑益氣湯
【組成】西洋參、石斛、麥冬、黃連、竹葉、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64、當歸四逆湯【組方原理】佐入通草,通行經(jīng)脈。
65、炙甘草湯
【組成】甘草(炙)、生姜、桂枝、人參、生地黃、阿膠、麥門冬、麻仁、大棗。
66、固沖湯用白術(shù)一兩,用量最大。
67、天王補心丹
方劑中的玄參滋陰降火。
68、酸棗仁湯【組成】酸棗仁 甘草 知母 茯苓 川芎
69、安宮牛黃丸長于清熱解毒,紫雪丹長于息風止痙,至寶丹長于芳香開竅,化濁辟穢。
70、開竅劑的應(yīng)用注意事項
首先應(yīng)辨別閉證和脫證,其次辨清閉證之寒熱屬性。對于陽明腑實證而見神昏譫語者,只宜寒下,不宜用開竅劑,但兼有邪陷心包之證,可開竅與寒下并用。開竅劑多辛香走竄,不宜久服。
71、半夏厚樸湯【主治】痰氣互結(jié)之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潤或白滑,脈弦緩或弦滑。
72、定喘湯
【功用】宣降肺氣,清熱化痰。
【主治】風寒外束,痰熱內(nèi)蘊之喘證??却刀鄽饧?,痰稠色黃,或微惡風寒,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73、七厘散
【功用】散瘀消腫,定痛止血。
74、方中重用全當歸補血活血,化瘀生新,為君藥。
75、消風散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云片斑點,瘙癢,滲出水液,苔白或黃,脈浮數(shù)。
76、麥門冬湯
組方原理:人參益氣生津以補肺胃之氣。粳米、大棗、甘草益氣養(yǎng)胃,“培土生金”,共為佐藥。
77、藿香正氣散
【組成】大腹皮 白芷 紫蘇 茯苓 半夏曲 白術(shù) 陳皮 厚樸(姜汁炙) 苦桔?!∞较? 甘草(炙)
78、羌活勝濕湯組成包括:羌活、獨活、藁本、防風、甘草、蔓荊子和川芎。
79、烏梅功效:溫臟安蛔。
二、B
1、
<1>、烏頭反半夏;牙硝畏三棱。
<2>、烏頭反半夏;牙硝畏三棱。
2、
<1>、白及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應(yīng)用:
1.出血證。為收斂止血之要藥,尤多用于肺胃出血之證。
2.癰腫瘡瘍,手足皸裂,水火燙傷。
<2>、地榆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應(yīng)用:
1.血熱出血證。尤宜于下焦之下血。
2.燙傷、濕疹、瘡瘍癰腫。為治水火燙傷之要藥。
3、
<1>、烏梅功能斂肺止咳、澀腸止瀉、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2>、海螵蛸功能固精止帶、收斂止血、制酸止痛、收濕斂瘡。因此答案C。
4、
<3>、烏頭和附子主要含二萜類生物堿,屬于四環(huán)或五環(huán)二萜類衍生物。在較重要的烏頭堿型生物堿中,C14和C8的羥基常和乙酸、苯甲酸結(jié)合成酯,故稱它們?yōu)槎齐p酯型生物堿,主要有烏頭堿、次烏頭堿和美沙烏頭堿等。
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屬仲胺衍生物。
洋金花所含生物堿為莨菪烷衍生物,由莨菪醇類和芳香族有機酸結(jié)合生成一元酯類化合物,稱為莨菪烷類生物堿,主要有莨菪堿(阿托品)、山莨菪堿、東莨菪堿、樟柳堿和N-去甲莨菪堿等。
5、
<1>、敗毒散
【主治】氣虛外感風寒濕。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滿,舌淡苔白,脈浮而按之無力。
<2>、九味羌活湯
【主治】外感風寒濕邪,兼有里熱證。惡寒發(fā)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6、
<1>、四逆散的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2>、逍遙散的功用: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
7、
<1>、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甘草(炙)、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
普濟消毒飲
【組成】黃芩、黃連、人參、橘紅、玄參、生甘草、連翹、板藍根、馬勃、黍粘子、白僵蠶(炒)、升麻、柴胡、桔梗 。
<2>、補中益氣湯
【組成】黃芪、甘草(炙)、人參、當歸、橘皮、升麻、柴胡、白術(shù)。
歸脾湯
【組成】白術(shù)、當歸、白茯苓、黃芪、遠志、龍眼肉、酸棗仁、人參、木香、甘草(炙)。
8、
<1>、【考點】清熱祛濕藥——三仁湯的主治證候
【解析】三仁湯主治濕溫初起或暑溫夾濕之濕重于熱證。頭痛惡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熱,面色淡黃,胸悶不饑,苔白不渴,脈弦細而濡。
<2>、八正散主治濕熱淋證。尿頻尿急,溺時澀痛,淋瀝不暢,尿色渾赤,甚則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shù)。
9、
<1>、清氣化痰丸的功用是清熱化痰,理氣止咳。
<2>、貝母瓜蔞散的功用是潤肺清熱,理氣化痰。
10、
<1>、健脾丸與參苓白術(shù)散鑒別:二者均含人參、白術(shù)、山藥、茯苓、砂仁、甘草等藥,皆具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之功,可治療脾虛夾濕之證。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麥芽、黃連等藥,兼具消食化滯、清熱燥濕之功,宜于脾虛食積內(nèi)停,生濕蘊熱之證;
參苓白術(shù)散因配入蓮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藥,功擅滲濕止瀉,兼可保肺,宜于脾虛生濕,下滲腸道之泄瀉。
<2>、健脾丸與參苓白術(shù)散鑒別:二者均含人參、白術(shù)、山藥、茯苓、砂仁、甘草等藥,皆具益氣健脾、滲濕止瀉之功,可治療脾虛夾濕之證。
健脾丸因配入山楂、神曲、麥芽、黃連等藥,兼具消食化滯、清熱燥濕之功,宜于脾虛食積內(nèi)停,生濕蘊熱之證;
參苓白術(shù)散因配入蓮子、扁豆、薏苡仁、桔梗等藥,功擅滲濕止瀉,兼可保肺,宜于脾虛生濕,下滲腸道之泄瀉。
1、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diào)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
2、一般來講,凡味屬辛、甘,性屬溫、熱的藥物,大都是升浮藥,如麻黃、升麻、黃芪等藥;凡味屬苦、酸、咸,性屬寒、涼的藥物,大都是沉降藥,如大黃、芒硝、山楂等。
3、《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序例》將各種藥物的配伍關(guān)系歸納為“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視之”。這“七情”之中除單行者外,都是談藥物配伍關(guān)系的。
4、七情配伍除單行外,相須、相使可以起到協(xié)同作用,能提高藥效,是臨床常用的配伍方法;相畏、相殺可以減輕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證安全用藥,是使用毒副作用較強藥物的配伍方法,也可用于有毒中藥的炮制及中毒解救;相惡則是因為藥物的拮抗作用,抵消或消弱其中一種藥物的功效;相反則是藥物相互作用,能產(chǎn)生毒性反應(yīng)或強烈的副作用,故相惡、相反則是配伍用藥的禁忌。
5、除了劇毒藥、峻烈藥、精制藥及某些貴重藥外,一般中藥常用內(nèi)服劑量為5~10g,部分常用量,較大劑量為15~30g,新鮮藥物常用量為30~60g。
6、解表藥的功效:本類藥物具有發(fā)散表邪的作用,部分解表藥兼能利水消腫、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瘡等。
7、白芷應(yīng)用:
1.風寒感冒。
2.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陽明經(jīng)頭痛,眉棱骨痛,尤為多用。為治陽明頭痛要藥。
3.鼻淵。
4.帶下證。
5.瘡癰腫毒。
6.皮膚風濕瘙癢。
8、苦參功效:清熱燥濕,殺蟲,利尿??梢杂糜跐駸釣a痢、便血、黃疸。
9、生地黃的功效: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
10、連翹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疏散風熱。
應(yīng)用:
1.癰腫瘡毒,瘰疬痰核。有“瘡家圣藥”之稱。
2.風熱外感,溫病初起。
3.熱淋澀痛。
11、本題考查的是攻下藥的適應(yīng)范圍。
攻下藥主要適用于大便秘結(jié)、燥屎堅結(jié)及實熱積滯之證。
12、巴豆功效:峻下冷積,逐水退腫,祛痰利咽,外用蝕瘡。
13、狗脊的應(yīng)用:1.風濕痹證。對肝腎不足,兼有風寒濕邪之腰痛脊強,不能俯仰者最為適宜。
2.腰膝酸軟,下肢無力。
3.遺尿,白帶過多。
4.金瘡出血。狗脊的絨毛有止血作用。
14、獨活的應(yīng)用:獨活可用于治療風寒濕痹。為治風濕痹痛主藥,凡風寒濕邪所致之痹證,無論新久均可應(yīng)用。尤以腰膝、腿足關(guān)節(jié)疼痛屬下部寒濕者為宜。
15、本題考查的是藿香的功效:化濕,止嘔,解暑。
16、具有退黃疸功效的藥有:茵陳、金錢草、虎杖、垂盆草、瓜蒂、郁金、秦艽、玉米須等。冬葵子功效:利尿通淋,下乳,潤腸。
17、木通功效:利水通淋,清心火,通經(jīng)下乳。
18、溫里藥--花椒功效:溫中止痛,殺蟲止癢。
19、香附功效:疏肝解郁,調(diào)經(jīng)止痛,理氣調(diào)中。
應(yīng)用:
1.肝郁氣滯脅痛、腹痛。為疏肝解郁,行氣止痛之要藥。
2.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乳房脹痛。為婦科調(diào)經(jīng)之要藥。
3.氣滯腹痛。
20、雞內(nèi)金功效:消食健胃,澀精止遺,化堅消石。
21、使君子的應(yīng)用
1.蛔蟲病,蟯蟲病。為驅(qū)蛔要藥,尤宜于小兒。
2.小兒疳疾。
22、仙鶴草的應(yīng)用
1.出血證。廣泛用于全身各部的出血之證。無論寒熱虛實,皆可應(yīng)用。
2.腹瀉、痢疾。
3.瘧疾寒熱。
4.脫力勞傷。
5.瘡癤癰腫,陰癢帶下。尚能解毒殺蟲。
23、三七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茜草功效:涼血化瘀止血,通經(jīng)。
24、地榆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25、馬錢子
用法用量:0.3~0.6g,炮制后入丸散用。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涂。
【該題針對“活血療傷藥”知識點進行考核】
26、沒藥應(yīng)用: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治療跌打損傷瘀滯疼痛,癰疽腫痛,瘡瘍潰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痛證。
27、雞血藤的功效:行血補血,調(diào)經(jīng),舒筋活絡(luò)。
28、桑白皮應(yīng)用:
1.肺熱咳喘。2.水腫。
3.衄血,咳血及肝陽偏亢之高血壓病。
29、胖大海功效:清肺化痰,利咽開音,潤腸通便。
30、半夏與天南星鑒別用藥:共同功效均能燥濕化痰,為治寒痰、濕痰要藥;生品外用消腫止痛,治癰疽腫毒、瘰疬痰核等證。不同功效:半夏主歸脾、胃經(jīng),善除脾胃濕痰,又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jié);天南星主歸肝經(jīng),善祛風痰而能解痙止厥,善治風痰證。
31、合歡皮應(yīng)用:1.心神不寧,忿怒憂郁,煩躁失眠。為悅心安神要藥。
2.跌打骨折,血瘀腫痛。3.肺癰,瘡癰腫毒。
32、磁石功效:鎮(zhèn)驚安神,平肝潛陽,聰耳明目,納氣平喘。
33、牡蠣的應(yīng)用:
1.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2.肝陽上亢,頭暈?zāi)垦!?/span>
3.痰核,瘰疬,癭瘤,癥瘕積聚。
4.滑脫諸證。
5.胃痛泛酸。
34、珍珠應(yīng)用:
1.心神不寧,心悸失眠。
2.驚風,癲癇。
3.目赤翳障,視物不清。
4.口內(nèi)諸瘡,瘡瘍腫毒,潰久不斂。
5.皮膚色斑。
35、石菖蒲功效:開竅醒神,化濕和胃,寧神益志。
36、補虛藥的使用注意事項
1.補虛藥要防止不當補而誤補。
2.應(yīng)避免當補而補之不當。
3.補虛藥用于扶正祛邪,不僅要分清主次,處理好祛邪與扶正的關(guān)系,而且應(yīng)避免使用可能妨礙祛邪的補虛藥,使祛邪而不傷正,補虛而不留邪。
4.應(yīng)注意補而兼行,使補而不滯。
5.補虛藥如作湯劑,一般宜適當久煎,使藥味盡出。
37、本題考查的龜甲、鱉甲的鑒別用藥:龜甲與鱉甲的共同功效:滋陰潛陽,退虛熱,同用可治腎陰不足,虛火亢旺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及肝陰不足,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癥。不同功效:龜甲長于滋腎,又可健骨、補血、養(yǎng)心,常用治肝腎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軟,婦女崩漏、月經(jīng)過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證。鱉甲長于退虛熱,又可軟堅散結(jié),常用治癥瘕積聚。
38、白豆蔻功效:化濕行氣,溫中止嘔。
草豆蔻功效:燥濕行氣,溫中止嘔。
肉豆蔻功效:澀腸止瀉,溫中行氣。
39、山茱萸應(yīng)用:
1.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為平補陰陽之要藥。
2.遺精滑精,遺尿尿頻。為固精止遺之要藥。
3.崩漏,月經(jīng)過多。
4.大汗不止,體虛欲脫。為防止元氣虛脫之要藥。
5.消渴證。
40、瓜蒂應(yīng)用:
1.風痰、宿食停滯及食物中毒諸證。
2.濕熱黃疸。多單用本品研末吹鼻。
41、蛇床子功效:殺蟲止癢,燥濕,溫腎壯陽。
42、升藥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內(nèi)服。其他的都可以內(nèi)服。
43、分餾法
此法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的不同而進行分離的方法。適用于液體混合物的分離,如揮發(fā)油中各成分的分離。
44、二蒽酮類:大黃及番瀉葉中致瀉的主要有效成分番瀉苷A、B、C、D等皆為二蒽酮衍生物。
45、以游離蒽醌類衍生物為例,酸性強弱按下列順序排列:含-COOH>含2個或2個以上β-OH>含1個β-OH>含2個或2個以上α-OH>含1個α-OH。
46、五味子中的木脂素類成分:五味子果實及種子中含多種聯(lián)苯環(huán)辛烯型木脂素成分,從中分離出五味子素(五味子醇A),去氧五味子素,γ-五味子素,五味子醇,偽γ-五味子素,五味子酚,五味子脂素A(戈米辛A),五味子脂素B(五味子酯乙、華中五味子酯8、戈米辛B),五味子脂素C(五味子酯甲、華中五味子酯A、戈米辛C),五味子脂素D、E、F、G、H、J、K、N、O、P、Q、R,當歸酰五味子脂素H,巴豆酰五味子脂素H,苯甲酰五味子脂素H等。
因此,五味子中五味子素的母核結(jié)構(gòu)是聯(lián)苯環(huán)辛烯型木脂素。
47、三氯化鋁反應(yīng):凡具有3-羥基、4-羰基,或5-羥基、4-羰基或鄰二酚羥基等結(jié)構(gòu)的黃酮類化合物都可顯色。此反應(yīng)可在濾紙、薄層上或試管中進行,生成的絡(luò)合物多呈黃色,置紫外燈下顯鮮黃色熒光,但4’-羥基黃酮醇或7,4’-二羥基黃酮醇顯天藍色熒光。
48、黃酮類化合物的基本骨架是C6-C3-C6。
49、環(huán)烯醚萜苷類苷元的結(jié)構(gòu)特點為C1多連羥基,并多成苷,且多為β-D-葡萄糖苷。
50、多數(shù)三萜類化合物是一類基本母核由30個碳原子組成的萜類化合物,其結(jié)構(gòu)根據(jù)異戊二烯定則可視為六個異戊二烯單位聚合而成。
51、根據(jù)皂苷元的結(jié)構(gòu)可將人參皂苷分為A、B、C三種類型:
(1)人參二醇型--A型:屬于達瑪烷型四環(huán)三萜皂苷,6位碳無羥基取代,其皂苷元為20(S)-原人參二醇,如人參皂苷Ra1、Ra2、Rb1、Rb2、Rc、Rd、Rg3等。
(2)人參三醇型--B型:屬于達瑪烷型四環(huán)三萜皂苷,6位碳有羥基取代,其皂苷元為20(S)-原人參三醇,如人參皂苷Re、Rf、Rg1、Rg2、Rh1等。
(3)齊墩果酸型--C型:屬于齊墩果烷型五環(huán)三萜衍生物,.其皂苷元是齊墩果酸,如人參皂苷Ro。
52、氧化苦參堿是苦參堿的N-氧化物,具半極性配位鍵。其親水性比苦參堿更強,易溶干水,可溶于氯仿,但難溶于乙醚。
53、在植物體內(nèi),少數(shù)堿性極弱的生物堿以游離態(tài)存在,如酰胺類生物堿。有一定堿性的生物堿多以有機酸鹽形式存在,如檸檬酸鹽、草酸鹽、酒石酸鹽、琥珀酸鹽等。少數(shù)以無機酸鹽形式存在,如鹽酸小檗堿、硫酸嗎啡等。其他存在形式尚有N-氧化物、生物堿苷等。
54、本題考查的是生物堿的分離——利用溶解度差異進行分離。苦參中苦參堿和氧化苦參堿的分離,可利用氧化苦參堿極性稍大,難溶于乙醚而苦參堿可溶于乙醚的性質(zhì),將苦參總堿溶于氯仿,再加入10倍量以上乙醚,氧化苦參堿即可析出沉淀。漢防己中漢防己乙素的極性大于漢防己甲素,在冷苯中的溶解度小于甲素,借此可用冷苯法將兩者分離。分離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可利用二者草酸鹽的水溶性不同,草酸麻黃堿溶解度小易于析出結(jié)晶,草酸偽麻黃堿溶解度大留在母液中。
55、沒食子鞣質(zhì):水解后能生成沒食子酸和糖或多元醇。此類鞣質(zhì)的糖或多元醇部分的羥基全部或部分地被酚酸或縮酚酸所酯化,結(jié)構(gòu)中具有酯鍵或酯苷鍵。其中糖及多元醇部分最常見的為葡萄糖,此外還有D-金縷梅糖、原櫟醇、奎寧酸等。如五倍子中的五倍子鞣質(zhì)。
56、茚三酮反應(yīng):供試液加0.2%茚三酮溶液2~3滴,搖勻,水浴加熱5分鐘,冷卻,顯藍色或藍紫色。該反應(yīng)也可用于氨基酸的薄層色譜顯色,但需注意有的氨基酸產(chǎn)生黃色斑點,并受氨氣、麻黃堿、伯胺及仲胺等雜質(zhì)的干擾而產(chǎn)生假陽性。
57、湯劑的特點是吸收快、能迅速發(fā)揮藥效,便于隨證加減,適用于病證較重或病情不穩(wěn)定的患者。
58、小青龍湯【組方原理】干姜、細辛為臣,溫肺化飲,兼助麻、桂解表祛邪。
59、敗毒散:用本方治療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氣疏通,里滯亦除,其痢自止。此種治法,稱為“逆流挽舟”法。
60、十棗湯使用注意:以清晨空腹時服用,并從小劑量開始,據(jù)病情增減用量。
61、濟川煎
【主治】腎虛精虧之大便秘結(jié)。大便秘結(jié),小便清長,腰膝酸軟,頭目眩暈,舌淡苔白,脈沉遲。
62、逍遙散中的薄荷:疏散透熱。
63、蒿芩清膽湯組成包括:青蒿腦、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殼、陳廣皮和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
64、清暑益氣湯:主治暑熱氣津兩傷證。身熱汗多,口渴心煩,小便短赤,體倦少氣,精神不振,脈虛數(shù)。
65、左金丸
【組成】黃連六兩 吳茱萸一兩
66、一貫煎:本方重用生地黃為君藥,滋養(yǎng)肝腎陰血,涵養(yǎng)肝木。
67、四神丸的功用:溫腎暖脾,澀腸止瀉。
68、蘇子降氣湯
【組成】紫蘇子 半夏 川當歸 甘草 前胡  厚樸 肉桂
69、旋覆代赭湯
方中重用旋覆花下氣消痰,降逆止噫,為君藥。
70、黃土湯
【功用】溫陽健脾,養(yǎng)血止血。
71、溫經(jīng)湯與生化湯鑒別:同為溫經(jīng)散寒、養(yǎng)血散瘀之劑。溫經(jīng)湯溫養(yǎng)散瘀之力較強,溫清消補并用,主治沖任虛寒、瘀血阻滯之證。生化湯長于化瘀生新,但溫養(yǎng)之力不及溫經(jīng)湯,主治婦人產(chǎn)后血虛寒凝、瘀血內(nèi)阻之證。
72、羚角鉤藤湯
【功用】涼肝息風,增液舒筋。
73、清燥救肺湯【組方原理】方中重用桑葉輕宣燥熱,透邪外出,為君藥。
74、養(yǎng)陰清肺湯
【功用】養(yǎng)陰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陰虛燥熱證。喉間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咽喉腫痛,初期或發(fā)熱或不發(fā)熱,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脈數(shù)無力或細數(shù)。
75、萆薢分清飲
【組成】益智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
76、本題考查的是藿香正氣散和香薷散的鑒別。
香薷散與藿香正氣散均可治夏月感寒傷濕,脾胃失和之證。香薷散藥簡力薄,宜于外感于寒,內(nèi)傷暑濕之證;藿香正氣散解表散寒與化濕和中之力皆勝于香薷散,宜于外感風寒,內(nèi)傷濕滯之重證。此外,香薷散多治夏季之陰暑;藿香正氣散則四時感冒皆宜。
77、貝母瓜蔞散主治燥痰咳嗽,方中桔梗宣肺化痰止咳。
78、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組成】半夏 天麻 茯苓 橘紅 白術(shù) 甘草
79、枳實消痞丸:方中枳實為君藥,厚樸為臣藥。
80、保和丸
【組成】山楂六兩 神曲二兩 半夏 茯苓各三兩 陳皮 連翹 萊菔子各一兩
健脾丸
【組成】白術(shù)二兩半 木香 黃連 甘草各七錢半 白茯苓二兩 人參一兩五錢 神曲 陳皮 砂仁 麥芽 山楂 山藥 肉豆蔻(煨去油)各一兩
81、烏梅丸主治臟寒蛔厥,寒熱錯雜證,方中桂枝、細辛、附子、蜀椒、干姜均為溫臟祛寒之品。
二、B
1、
<1>、 人參屬于貴重藥品,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應(yīng)該是單獨煎煮2~3小時。因此答案是A。
<2>、易揮發(fā)的藥品久煎會降低有效成分,煎煮方法是后下。薄荷屬于揮發(fā)性的藥品,答案應(yīng)該是B 。
2、
<1>、蒲公英功效:清熱解毒,消腫散結(jié),利濕通淋,清肝明目。
應(yīng)用:
1.癰腫疔毒,乳癰內(nèi)癰。為清熱解毒、消癰散結(jié)之佳品,為治療乳癰之要藥。
2.熱淋澀痛,濕熱黃疸。
3.肝火上炎,目赤腫痛。
<2>、魚腥草功效: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清熱止痢。
應(yīng)用:
1.肺癰吐膿,肺熱咳嗽。為治肺癰之要藥。
2.熱毒瘡毒。
3.濕熱淋證。善清膀胱濕熱。
4.濕熱瀉痢。
3、
<3>、【考點】強心苷苷元和糖部分的連接方式★★★★
【解析】按糖的種類以及和苷元的連接方式,可將強心苷分為3種類型,①Ⅰ型強心苷:苷元-(2,6-去氧糖)x-(D-葡萄糖)y;②Ⅱ型強心苷:苷元-(6-去氧糖)x-(D-葡萄糖)y,;③Ⅲ型強心苷:苷元-(D-葡萄糖)y
4、
<2>、根據(jù)C17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的不同,強心苷元可分為兩類。
①C17側(cè)鏈為五元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αβ-γ-內(nèi)酯),稱強心甾烯類,即甲型強心苷元。在已知的強心苷元中,大多屬于此類。
②C17側(cè)鏈為六元不飽和內(nèi)酯環(huán)(△αβ,γδ-δ-內(nèi)酯),稱海蔥甾二烯類或蟾蜍甾二烯類,即乙型強心苷元。自然界中僅少數(shù)苷元屬此類,如中藥蟾蜍中的強心成分蟾毒配基類。
5、
<1>、仙方活命飲
【組成】白芷 貝母 防風 赤芍藥 生歸尾 甘草節(jié) 皂角刺(炒) 穿山甲(炙) 天花粉 乳香 沒藥 金銀花 陳皮
<2>、普濟消毒飲
【組成】黃芩 黃連 人參 橘紅 玄參 生甘草 連翹 板藍根 馬勃 黍粘子 白僵蠶(炒) 升麻 柴胡 桔梗
6、
<1>、生脈散
方用人參為君,大補元氣,并能止渴生津。
<2>、玉屏風散
本方以黃芪為君,內(nèi)可大補脾肺之氣,外可固表止汗。
7、
<1>、【鑒別】天王補心丹、柏子養(yǎng)心丸二方同治陰血虧虛之虛煩不眠。但天王補心丹重用生地配伍二冬、玄參等大隊滋陰清熱藥以滋補心腎之陰,以補心為主,主治以陰虛內(nèi)熱為主的心神不安證;柏子養(yǎng)心丸重用柏子仁與枸杞子配伍熟地黃、當歸等,滋陰之力弱,適宜于心腎兩虛之輕證。
<2>、【鑒別】天王補心丹、柏子養(yǎng)心丸二方同治陰血虧虛之虛煩不眠。但天王補心丹重用生地配伍二冬、玄參等大隊滋陰清熱藥以滋補心腎之陰,以補心為主,主治以陰虛內(nèi)熱為主的心神不安證;柏子養(yǎng)心丸重用柏子仁與枸杞子配伍熟地黃、當歸等,滋陰之力弱,適宜于心腎兩虛之輕證。
8、
<1>、至寶丹
【組方原理】方中犀角(水牛角代)清心涼血解毒;麝香通達十二經(jīng),芳香開竅,為君藥。
<2>、安宮牛黃丸【組方原理】方中牛黃清心解毒,豁痰開竅;麝香通達十二經(jīng),為開竅醒神之要藥。二藥清心開竅,芳香辟穢,共為君藥。
9、
<1>、八正散與小薊飲子鑒別:八正散與小薊飲子同具清熱通淋之功,均可治療淋證。八正散集大隊寒涼降泄、清利濕熱之品,故專于清熱利水通淋,主治熱淋;小薊飲子則以涼血止血藥與利水通淋之品為伍,故宜于膀胱有熱,灼傷血絡(luò)之血淋。
<2>、八正散與小薊飲子鑒別:八正散與小薊飲子同具清熱通淋之功,均可治療淋證。八正散集大隊寒涼降泄、清利濕熱之品,故專于清熱利水通淋,主治熱淋;小薊飲子則以涼血止血藥與利水通淋之品為伍,故宜于膀胱有熱,灼傷血絡(luò)之血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資格考試輔導《中藥學》教材串講 (吳帝德主講)
《中藥學專業(yè)知識二》高頻考點背誦版
中藥專業(yè)知識(二)幾百題解析
2019年國家執(zhí)業(yè)藥師考試《中藥二》真題及答案解釋
你中招了沒?中醫(yī)《中藥學》易錯考點大匯總(第1期)
學中醫(yī)從認識中藥開始。(清熱藥)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