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結構構成的核心要素——重心
我們練字,首先要去理解和明白字的原理,而不是苦記每個字的行跡。如若此做,一字一法去練習幾年光陰肯定不夠了!
那么,漢字有那么多的結構類型:左右、上下、包圍、獨體等等,但它們都離不開一個很重要也被我們常忽視的關注要素——重心。然而重心絕大數(shù)人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成了一個感覺上的玄學。
今天帶各位家長通過此文能夠初步學會自己分析字體的重心,思考什么才是合適書寫的結構。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才是教育的核心。
重心這個詞源于物理學,比如下圖一塊正方形的木板除去復雜因素,它的重心應該就在其中心位置。
但是,當我們把正方形木板換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形狀時,左右上下不在均等,它的重心在哪里呢?我們可使用最簡單的方式,伸出一個指頭將木板放于指尖處直至木板可以平衡、穩(wěn)定的平衡住,那里就是木板的重心了。
如此分析,重心的作用在于使木板獲得平衡支撐的點,即重心位置=平衡點。所謂一陰一陽謂之道,當字體結構圍繞重心布局也就產生了美感。我們總不能每一次都憑借感官或木匠進行重心的定位,下面會借助一些科學的方式解釋如何更科學的尋找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
(2)如何輕松找出重心點
來看這個天平,假設左右球質量相等,秤桿等長的情況下,C點應該是其重心點。
如果右側球質量大于左側的情況,重點會像偏重一方傾斜。由此可總結出結論①:物體的重心會像質量更大的一方傾斜。
如果延長AC間的距離,可彌補一部分A球質量小于B的部分,使得重心稍微向A冊偏移。由此可得出結論②:重心位置也會受到距離的影響。(重心、長短等和字的結構關系稍后會講到)
大家既然明白了重心的原理,可以試著找出下圖的重心位置哦!這不是數(shù)學課,只是為了通過最直白的方式讓大家理解,只需記住剛才的兩條規(guī)則就可大概知道重心所在位置了。
(3)何為字的重心
我們可以把剛剛通過物理小知識分析得出的結果類比到書法當中,重量或質量相當于書法當中筆畫的分量(筆畫多,分量重、筆畫長,分量重、筆畫粗,分量重),所以,在字體中重心位置也會向體積大質量大的部分偏移,那么質量小的部分為了彌補質量差顯得平衡會通過長筆畫等方式進行彌補。理解重心的關鍵,不在于糾結重心在哪個點,而在于把握平衡的思想,使得不規(guī)則的字型結構書寫的美觀、合理。
比如,由字的重心位置在哪里呢?左右拆分去看的話重心應該在筆畫“豎”上,上下去看,下方的“田”會比上面的短豎略重,所以重心應在中線下方的某一點上。又如“士”與“土”,“士”字重心應在中線上方、“土”字重心應在中線下方,以此類推。我們可以總結出影響書法重心的三要素:①筆畫分量(重心偏向大的一側)②筆畫距離(重心偏向距離近的一側)③筆畫斜度(重心偏向天平低的一側)
(4)書法重心的兩個層面:常態(tài)與私意
通過剛才的方式我們可以分析知道每個字的重心大概位置,比如“握”字重心在右側是書法中的常態(tài),但是如若我把左側寫大 右側寫小就定義錯嗎?當然不是,每個人對美的定義不同也就造成了最終書寫的結果不同,下面拿幾位書法家的“引”字進行對比。其中啟功和王羲之屬于常態(tài),張即之的筆畫“豎”進行了強調,這還需要結合這個字在整個書寫內容中的角色分量進行分析,在此不做過多分析,我們在練習書法的時候,需要先看看字體的重心,然后思考如何做到平衡最重要,而不是直接拿來字體進行臨摹。
姜夔的《續(xù)書譜》也說道:
字之長短、大小、斜正、疏密,天然不齊,孰能一之?
天然不齊,就是指字的固有屬性都不一樣。注意!我們看姜夔提出的四點屬性是什么?長短、大小,不正是我們說的分量嗎?斜正,不正是我們說的斜度嗎?疏密,不正是我們說的距離嗎?(距離緊就是密,距離松就是疏)分量、距離、斜度,巧了,就是我們推理出的重心的三要素。
謂如“東”字之長,“西”字之短,“口”字之小,“體”字之大,“朋”字之斜,“黨”字之正,“千”字之疏,“萬”字之密,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姜夔接著解釋道。
其實對于初學者,建議保持老師或者臨摹帖子的常態(tài)進行臨摹學習,熟練掌握之后在加入自己的私意。姜夔的“畫多者瘦,少者宜肥”則筆畫多少的字體如何能寫得更有美感、保持平臺狀態(tài),當然無法一概而論,我們還需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5)緊湊與舒展
稍微學過書法的人應該知道,字與字不能寫的一般大。比如“日本”這個組詞,日要寫小,而本要寫的大一些。
如果把兩個字寫的一般大,則顯得死板、不自然。
但是,為何如此呢?身邊練字友人也是回答“不就是這樣嘛”“這樣更舒服”“就這樣的”,經過我的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其實是由于兩個字的筆畫方向不同導致的。
“方向是線的靈魂,線是方向的外化?!保ㄊ反荷骸冬F(xiàn)代形式構圖原理》)
如上圖,很明顯的,“日”字偏封閉、內收的,而“本”字則偏開放、伸展的。這也就能解釋的通為何類似“口”“日”“田”等出現(xiàn)在某個字中,要書寫的緊湊,而“子”“予”“羊”等出現(xiàn)在某個字中時則要伸展的原因了。
(6)初級實戰(zhàn)分析之留白過大
6.1“戈”與“盞”字書寫--分布均勻、重心明顯
如果單獨寫戈字,下圖這樣沒什么問題。
但是如果寫盞字時,上部分的戈向上圖一樣寫就很別扭了。
如果我們通過重心方式去分析盞字,發(fā)現(xiàn)很難找出一個平衡點或者重心位置。因為戈和皿太過于分散了!那么,我們常聽到的太分散了,不就是重心不集中的意思嗎?然后重心不集中導致了左側的大部分留白,硬生生將字體分成了2塊。
修正后的盞字,重心大致可以看到在戈的下半部分處。其實,在說明白一些,書法字體的規(guī)則都是人為總結出來的,但是核心離不開剛才總結的重心、勻稱、相等這幾個關鍵詞。我們可以從以下詩句中得到印證。
王羲之《筆勢論》云:分間布白,遠近宜均。
歐陽詢《八訣》云:四面停勻,八邊俱備。
項穆《書法雅言》云:初學分布,戒不均與欹。
蔣和《書法正宗》云:布白停勻,一氣貫注。
當我們用散點圖去說明以上論點的時候,就顯得很明了了。
6.2 “載”字書寫
各位可以看看這個初學者寫的載字有沒有什么問題?感覺哪里不舒服呢?我們去分析的時候一定拋開以往的公式,根據上面的重心、勻稱、相等這幾個關鍵詞進行自我分析,因為這才是一個把知識點轉化成自己的過程。
是不是發(fā)現(xiàn),下面的空間留白過于大了,字體寫的太分散了呢?一個問題是“車”太小,一個問題是“斜鉤”太往外撇導致字體一分為二了。歐陽詢說“四面停勻,八邊俱備”,也有人說“八邊俱滿”,這個字就是下邊沒有滿,空了,前面的“盞”字則是左邊沒有滿。正確寫法如下。
(7)初級實戰(zhàn)分析之平行等距
這里的平行等距不單單代表某個字里的書寫技巧,而是能涵蓋大部分字的書寫方式。歐陽詢《八訣》所謂 “調勻筆畫”是說筆畫之間的距離,要大致相等這樣才“勻”。如果字的固有屬性允許對稱,就一定要對稱起來。既然對稱,那么字的重心就在中線,因為左右兩邊量相等。勻稱的本質就是相等。舉例如“青”“余”字等等。
明代趙宧光《寒山帚談》云:寫左,著念在右;寫右,著念在左。左右著念的目的,自然是求左右相稱。做到有筆畫的地方稱,無筆畫的地方勻,字就有了秩序,有了安排,不再是瞎寫。如“主”、“卞”、“高”、“帝”等,都是可以對稱的字,最上面的點千萬要對準中線,不然的話就是“重心歪了”。
歷來都說歐陽詢的字“法度謹嚴”,怎么個 “法度”,又“謹嚴”到什么樣子?只要你意識到 “均”,就能看出一些內味了。
(8)結構進階——如何打破勻稱
到這,一定會有人和我辯論。如果按照你這么講,“青”這個字寫得橫平豎直能拿尺子比直一點都不好看?。∥也灰獙懽筮呥@種,我要寫右邊的怎么辦呢?勻稱,只是書法結構中的入門技巧初級階段,當熟練掌握了初級階段后,要學會在正確的結構下進行一些筆畫的書寫變化,打破勻稱。為何很多武學小說練到最高境界需要忘記所有招式,見招拆招呢?這也是我不希望各位進行死記硬背的原因,靈活運用才是王道!
(9)如何做到不勻稱
我們首先看上面這個圖,并非沒有章法的打破勻稱,有緊有松且有明確的字體重心存在。事實上,不勻稱才是字的“真態(tài)”,漢字個個不同,沒必要強求所有字都相等。對一個字而言,也沒必要強求左右必須相等,上下必須相等。我們時??吹胶芏鄷覍懙淖质峭嵬嵝毙钡牟⒎撬麄儾粫懽峙叮?/p>
明代費瀛《大書長語》中有一章“真態(tài)”專門論述這個問題:
匾榜大字,固貴綿密勻稱。亦有以不稱為稱者,要各盡字之真態(tài),而弗以己意參焉。他舉了一個例子。
杭之鳳山門外有坊曰“萬松”,“萬”字四面停勻,八邊俱滿,“松”字以“公”附“木”,公短而木長,不牽強求其必稱,自是端穩(wěn)腴潤,分看固好,合看亦好。他說“松”字以“公”附“木”,公短而木長,分開看和合起來看都非常好看。
重心偏破除了相等,只要不是偏得太過分,在基本相等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不相等,字才不死板。問題是,重心偏向哪邊比較好呢?均勻對稱我們知道重心肯定在中線,那不均勻對稱,重心在哪呢?有規(guī)律嗎?多數(shù)情況下:
1. 重心在中間聚攏,優(yōu)于重心四散
2. 重心偏上,優(yōu)于重心偏下
3. 重心偏右,優(yōu)于重心偏左
9.1 重心在中間聚攏,優(yōu)于重心四散
在書法術語中,這叫“中宮收緊”。
《書法三昧》云:凡四方八面,點畫皆拱中心。
清代蘇惇元《論書淺語》云:結構之法,須四圍筆勢向中環(huán)拱,則字緊結不散漫。
啟功談結體時說:中心部位筆畫緊湊、穿插勻稱,而后向四方擴展,必然好看。這里啟功說得最透徹,一個字,不能所有地方都死守勻稱(當然也不能完全沒有勻稱),要向內、向外打破勻稱。向內,中心部位筆畫緊湊。向外,能擴展的筆畫向四方擴展。有勻稱,有打破勻稱,整個字層次就豐富了,必然好看,必然!
舉個“故”字。電腦字很均,這是初級的好看,沒意思,右邊啟功寫的,中間收緊,四周放開,重心向中間聚攏,整個字精神了許多。
我們看趙孟頫的一個“潔”字和啟功的“潔”字對比。
這是典型的均勻化處理,上下、左右?guī)缀鯂栏竦确?,近于死板。我們看啟功的寫法。啟功明顯意識到,各部分不應等勻,筆畫分布向中間靠攏,內緊外松,重心在中間聚集。所謂“中宮收緊”,就是整個字重心歸攏到一塊去,歸攏到大致中間去,字才緊結不散漫。
對于“和”字,右邊的“口”,要對準左側“禾”的重心,這樣左右便照應起來了。
再如“袖”字,左側重心在哪,右側重心在哪,讀者應該能判斷出來了吧?合到一起時,重心歸攏到一塊去。
字寫得松散,是初學者幾乎必犯的毛病。請一定一定多練收緊,有意識把字的各部件“黏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
中心緊湊,四方擴展,有時也稱,聚散、疏密、緊松、收放等,都一回事,本質就是破除均勻。很多人會問:單個字寫起來還行,多個字排在一起,就顯得很亂,怎么治?看下這張圖,有思路了嗎?
在設計中,左側叫做“邊線對齊”,右側叫做“居中對齊”,平移到書法中我們會有“重心對齊”這個理論。
9.2 重心偏上,優(yōu)于重心偏下
比如“重”字,它上下都有橫,我們默認了把上面的橫寫長,那如果下面的橫寫長呢?
所以當存在選擇性時,要選擇重心偏上才好看?!笆弊?,把豎拉長,其實是把字的重心上移,整個字比完全均勻更好看。類似的“中”、“申”、“耳”等都是這樣。
9.3 重心偏右,優(yōu)于重心偏左
還是“重”字,如果想打破特別對稱的狀態(tài),可以選擇將長橫向左延伸(整個字重心偏右)或向右延伸(整個字重心偏左)。我們發(fā)現(xiàn):重心偏右比偏左好看。
“人”字,撇弱捺強,就是重心偏右,撇強捺弱,一定很丑(也不是絕對,高手能重心偏左也好看,初學者先別管了)。
“才”字的豎鉤若放在橫的中間,則整體重心偏左,放在橫的右側,則整體重心偏右。很顯然,偏右比偏左好看。
偏右比偏左好看的深層次原因,是因為符合心理學原理推出的先小后大的節(jié)奏。重心偏右最簡單的模型是“十”字,當豎畫放在橫的中間時,整個字大致對稱,但稍顯死板,把豎放在右邊,重心右移就靈動一些。
最后來看一個“軍”字,能看到重心偏右偏上了嗎?
當然,有些字的固有屬性決定了它必須左重右輕(如“劉”),或必須下重上輕(如“盂”),那就順其自然即可。不必強求重心偏右偏上。比如“和”字是重心偏左,并不是重心偏右,因為字的固有屬性決定了“禾”要寫大,“口”要寫小,優(yōu)先尊重真態(tài),還記得嗎?重心偏左也是好的,總要優(yōu)于徹底均勻。前面費瀛所舉的“松”字,便是這樣。不過,百分之百可以肯定的是:有重心一定比沒重心好,打破勻稱一定比絕對勻稱好。
我們來看王羲之的名作《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手段高超,距離緊往往緊到極致,筆畫糾纏在一起,聚成了“色塊”,重心格外明了。這并不是什么敗筆失誤,而是高手所為,加深字的層次感,讓墨色有層級的變化。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來看看乾隆皇帝的臨本。
這件臨作,比王羲之的單薄太多,徒得字形,失去了原作的風采。
很明顯,乾隆把王羲之的優(yōu)點一一剔除,把有重心處理成了沒重心。均勻、普通、尋常、沒味道。而王羲之真正到了“疏處可走馬,密處不透風”。
(10)重心的最終篇章——平衡
我們前面說的相等,只是初級的平衡,高級的平衡不是靜態(tài)的相等,而是動態(tài)的。
陳振濂《書法美學》講:漢字平衡是秤的原理,不是天平的原理。那我們前面說要求均等,后面又要求不均,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姚孟起的解釋說均是立法,是穩(wěn)定,是根基;不均是取勢,是突破,是生動。前面講中宮收緊時,啟功的那句話,其實也是這個意思。中心部位筆畫緊湊、穿插勻稱,而后向四方擴展,必然好看。
舉幾個最簡單的字?!叭薄ⅰ吧稀?、“七”。
“三”字如果中間的橫放在上下兩橫的正中間,這是均勻,如果破除均勻,勢必要把中橫上移或下移。往哪移好呢?下面的橫最長,分量重,如果中橫往下移,分量更重了。只有中橫往上移,上面兩橫緊湊,方能平衡掉下面的長橫。
“上”字同樣,底下的橫很長,上面的短橫就要上移,以取得平衡,如果短橫下移,重心就徹底偏向下方了。前面說過,重心偏上比較好看。
“七”字,豎彎鉤的特性決定了整個字重心必然偏右,為了取得平衡,就要把橫傾斜起來。
最后我們來看剛才的“戈”字
很容易判斷它的重心是偏右的,因為大多數(shù)筆畫都分布在右邊。然而這個字并不完美,因為重心完全靠右,是靜態(tài)的。橫向左下傾斜后,和右下傾斜的斜鉤遙相呼應,美不勝收!
前文已得出重心三要素:分量、距離、斜度,我們調節(jié)字的平衡,無外乎就是來回擺弄這三樣。
10.1 通過分量調節(jié)平衡
姜夔說的“畫多者宜瘦,少者宜肥”,就是這個意思。比如啟功的這三個字,都是通過把左側寫粗來調節(jié)平衡。不止單字,章法上也需要調節(jié)各字的分量,這就不多說了。
10.2 通過距離調節(jié)平衡
前面說過,相同分量下,重心偏向距離緊的一側,如果分量更改不了,那就壓縮空白,使筆畫更緊湊,以求得平衡。
10.3 通過斜度調節(jié)平衡
王羲之《喪亂帖》的“毒”字,上半部重心偏左,下半部重心偏右,注意最后的長橫并沒有太傾斜,這同樣是通過“斜度”求得平衡。如果最后的這個橫斜得比較厲害,整個字就不穩(wěn)了。
作為對比,我們看王獻之的一個“毒”字,最后的長橫就可以傾斜得很厲害,因為其它筆畫比較正。
好了,談了這么多總結一下全文的知識點。
總結成為一句大白話,學會走路,開始跑步,跑出花樣,跑出成績。望各位都能合適自己的書法之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