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老人自1970年“瑤池歸來”后,三個手指連在一起不能作書寫字了,于是他開始練習(xí)打太極拳來注意鍛煉右臂和手腕、手指,慢慢地那三個指頭也能捏住筆了,故一改以往五指執(zhí)筆法。為了熟練此種執(zhí)筆方法,他臨寫了大量的碑帖,如米芾的《群玉堂米帖》、《多景樓帖》、《虹縣舊題》、《研山銘》等,在1972年5月28日臨寫《熹平殘石》(《韓仁銘》)時作了一首詩:“伏案驚心六十秋,未能名世竟殘休。情猶不死手中筆,三指懸勾尚苦求?!贝藭r三指執(zhí)筆已能運(yùn)轉(zhuǎn)自如了,林老開始創(chuàng)作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三年內(nèi)共書寫了九幅(目前僅見)。而所用的紙張為學(xué)生馮仲華從安慶帶來的土皮紙,學(xué)生莊希祖也對此紙作了說明。現(xiàn)分別列舉如下,供大家欣賞。
一、一九七二年
林散之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卷
12月29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邵子退題簽。
款云:“李白草書行歌東坡疑為偽作,以其'逸少、伯英浪得名’、'張顛老死不足數(shù)’語,不類太白語,仍有其他諸子亦有此論,茲姑錄之,以待后人再考之。時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廾九日林散耳于江上村?!?/span>
[按]
莊希祖《林散之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手卷》:“這類書作的用紙非常奇特,與林老寫于宣紙上的書作迥異。筆者在《林散之書法藝術(shù)賞析》第一版中以為此紙是'浙閩一帶產(chǎn)的皮紙’。后安徽的大師兄馮仲華先生見書后特地來信指出,此紙是產(chǎn)于安徽安慶,是一種土制的桑皮紙。此紙淡茶色,很薄,纖維細(xì)而疏松,呈半透明狀。當(dāng)濃墨書寫時,因紙薄能力透紙背與它紙無異,但寫到墨枯時,因紙質(zhì)疏松而出現(xiàn)似有似無,如夢如幻不可名狀的筆道,給人以詩的韻味,就像步入仙境如煙霞般的感覺。若細(xì)觀之,筆筆能留,且直中寓曲,曲處求直,絕無飄滑之弊病?!?/span>
(《館藏金陵四家書法精品賞析》求雨山文化名人紀(jì)念館、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浦口創(chuàng)作培訓(xùn)基地編,榮寶齋出版社2012年4月)
二、一九七二年
(局部)
12月30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
款云:“此詩蘇軾疑為偽作,以其所云'逸少、伯英浪得名’,又有疑為'張顛老死不足數(shù)’,太白不應(yīng)作是語,案此實(shí)有疑義,書此以待后之閱者再考訂可也。七二年十二月卅日散之,學(xué)坤同志留念?!?/span>
(《南京經(jīng)典2011年夏天〈一代草圣—林散之書法專場〉拍賣圖錄》)
三、一九七二年
(局部)
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款云:“太白草書行歌,七二年聾叟?!?/span>
(《一代草圣 林家藏林-林散之書畫專場》南京經(jīng)典2011年春季拍賣會,2011年7月24日南京丁山花園大酒店)
四、一九七二年
(局部)
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款云:“散耳”。集上注明“七十年代,林昌午藏”
(《林散之書法集》古吳軒出版社,1997年)
五、一九七二年
(《見賢五號·向大師致敬系列〈江上草堂·食硯齋珍藏林散之書畫精品集〉》主編張曉濱,2015年5月30日見賢五號美術(shù)館出版)
六、一九七三年
(局部)
1月9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钤疲骸袄畎撞輹懈瑁呷暝戮湃?,散之?!?/span>
(《林散之書法選集》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85年12月)
七、一九七三年
(局部)
1月9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款云:“李白草書行歌,七三年元月九日,散之?!?/span>
(《林散之書畫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11月)
八、一九七三年
(局部)
1月9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款云:“李白草書行歌,七三年元月九日,散之識。滄生世弟存念,元月十六日散記。”
(《九竹齋》趙建華主編,2004年8月10日)
九、一九七四年
1月3日,草書《李白草書歌行》詩。
款云:“李白草書歌行,有人疑為偽作,以其語氣不類太白,自宋以來都有此論,余以其言詞甚豪,故錄之。七四年元月三日林散耳。”
(南京求雨山“林散之紀(jì)念館藏”,《中華書畫家》中央文史館2010.08總第10期)
農(nóng)歷乙未年四月二十日于秦淮瓜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