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今日頭條文化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國學(xué)微講堂',讀傳統(tǒng)家訓(xùn),養(yǎng)浩然正氣,享人生智慧。讓我們共同學(xué)習(xí)古人的孝悌之道。
父母愛之 喜而不忘 父母惡之 勞而不怨。 ———《禮記》
解釋:父母愛我,我為此感到高興并且不忘記恩情!父母討厭我,我要多行動孝敬他們,并且不為此心生抱怨。
單居離問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愛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則從;若不中道,則諫。諫而不用,行之如由己。從而不諫,非孝也;諫而不從,亦非孝也。孝子之諫,達善而不敢爭辨;爭辨者,作亂之所由興也。由己為無咎,則寧;由己為賢人,則亂。孝子無私樂,父母所憂憂之,父母所樂樂之。孝子唯巧變,故父母安之。若夫坐如尸,立如齊(齋),弗訊不言,言必齊色,此成人之善者也,未得為人子之道也。 ----《大戴禮記》 解釋;單句離問曾子說:'侍奉父母有規(guī)范嗎?'曾子說:'有規(guī)范,這就是熱愛并且恭敬。父母行為如果合乎正道,就跟隨他們;如果不合乎正道,就勸諫他們。勸諫的意思不被父母采用,父母的行為造成的錯誤,就好像是自己造成的一樣。聽從父母而不勸諫,就是不孝;勸諫父母無效,而不再隨從,也不算是孝。孝子勸諫,是為了向父母講清良好的道理,而不敢強力爭辯;強力爭辯,是產(chǎn)生逆亂的渠道啊!讓父母聽用自己的諫言是為了沒有過失,就平安無事;讓父母聽從自己的諫言,是為了表明自己勝過別人,那就是叛亂了。孝子沒有私自的快樂,以父母的憂愁為憂愁,以父母的快樂為快樂。孝子因為能夠隨著父母的憂和樂而善于改變,所以父母就感到安樂。至于坐著如祭祀時的尸祝那樣莊嚴,站著像齋戒時那樣恭敬;不經(jīng)詢問不說話,說話時必定容色莊嚴;這是成年人的好處,不能作為兒子侍奉父母的方法。
凡子事父母,婦事舅姑。天欲明,咸起盥,漱櫛,總,具冠帶。昧爽,適父母舅姑之所,省問。父母舅姑起,子供藥物,婦具臣羞。供具畢,耐退,乃退,各從其事。 ———司馬光《居家雜儀》
解釋:凡是兒子侍奉父母,媳婦侍奉公婆,都要做到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手,漱口,梳頭,束好頭發(fā),穿戴好衣帽,天亮到父母公婆臥室問安。父母公婆起來后,兒子奉上藥物,媳婦備好點心,然后退下,各做各的事情。
凡諸卑幼,事無大小,無得專行,必咨稟于家長。—司馬光《居家雜儀》
解釋:凡是家庭晚輩成員,無論大小事情,都不得獨斷專行;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征求家長的意見。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論語》
解釋:孔子說:'父母在世,不要遠離家鄉(xiāng);如果一定要外出,必須有明確的去處'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解釋: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dān)憂。'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
子夏問什么是孝,孔子說:'侍奉父母始終保持和顏悅色最難。只是在父母有事情的時候去幫忙;只是在有酒食時,讓父母先吃。難道這樣做就算是孝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