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在《金匱要略》中又叫竹皮,為禾本科植物淡竹的莖桿除去外皮后刮下的中間層。在一些文獻里也叫竹二青,質地柔軟,入藥時卷成團用。四季皆可采收,以冬季為佳。常鮮用或曬干生用,或姜汁炒用。
一、竹茹的功效:
竹茹味甘,微寒。歸肺、胃、膽經。功效能清化熱痰,除煩止嘔。尤善治胃熱嘔逆之證。
常用于痰熱咳嗽,膽火挾痰,驚悸不寧,心煩失眠,中風痰迷,舌強不語,胃熱嘔吐,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證的治療。
名家名著摘要:
《別錄》:“主嘔啘溫氣,寒熱吐血,崩中。”
《藥性論》:“止肺痿唾血,鼻衄,治五痔?!?/p>
《本草正》:“治肺痿唾痰,尿血,婦人血熱崩淋,胎動,及小兒風熱癲癇,痰氣喘咳,小水熱澀?!?/p>
《本草逢原》:“清胃府之熱,為虛煩、煩渴、胃虛嘔逆之要藥?!?/p>
《長沙藥解》:“竹茹甘寒之性,善掃瘀濁而除嘔噦,清金斂肺,更其所長。其諸主治,除吐衄,止崩漏,治膈噎,療肺痿?!?/p>
《本草備要》:“開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涼血除熱。治上焦煩熱,溫氣寒熱,膈噎嘔啘,吐血衄血,肺痿驚癇,崩中胎動。”
二、竹茹的配伍應用:
1.用于肺熱咳嗽,咳痰黃稠。竹茹有清化熱痰之功。治熱痰咳嗽,常配伍黃芩、瓜蔞、桑白皮等藥。
2.用于痰火內擾,心煩不安之證。竹茹尤善清熱除煩。治膽火挾痰,犯肺擾心所致的胸悶痰多、心煩失眠、驚悸不安等證,常配伍陳皮、半夏、枳實、茯苓等,即溫膽湯。
3.用于胃熱嘔吐。竹茹善清胃熱,止胃熱嘔吐,最常配伍黃連。治痰熱互結,煩悶嘔逆,常配伍黃連、陳皮、半夏等,即黃連橘皮竹茹半夏湯。
若治胃虛有熱而嘔吐者,常配伍陳皮、生姜、人參等,即橘皮竹茹湯。
若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常配伍石膏、桂枝、甘草等,即竹皮大丸。
張錫純言:“竹茹善開胃郁,降胃中上逆之氣使之下行,故能治嘔吐、止吐血、衄血。且性涼而能降,故又能清肺利痰,宣通三焦水道下通膀胱,為通利小便之要藥,與葉同功而其力尤勝于葉?!?/p>
三、竹茹的用法用量:
竹茹多入煎劑,少為丸散。入煎劑常用量十余克。
入藥有生用與炒用之分,生用偏于清化痰熱,姜汁炒用則偏于止嘔。
四、竹茹的應用注意:
竹茹性寒清熱,故寒痰咳嗽、胃寒嘔逆及脾虛泄瀉者均當忌服。
《本草匯言》:“諸病非因胃熱切勿用。”
~
——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20.8.20深夜
#中醫(yī)實戰(zhàn)筆記#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