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冬天的腳步越來越近,2019年的樓市即將落下帷幕。
對很多購房者來說,這是充滿了糾結和不安的一年,上半年一度出現了入市的“小陽春”信號,下半年情勢急轉直下,樓盤打折降價潮、土地流拍潮再次出現,又讓不少人退避三舍。
正是因為各類信號頻出,才讓購房者們踟躕不前。
比如,最近幾個月,房地產融資額大幅下降,多個城市趁著“金九銀十”展開打折促銷,包括恒大、碧桂園在內的多個龍頭房企也是如此,部分城市的遠郊特價房,更是出現了20%以上幅度的下降。
正當房地產市場的氣氛日益冷清之際,各地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搶人大戰(zhàn)”,從天津到南京,從南通到三亞,從河南到江西,多個省市在最近兩月先后出臺了人才購房新政,“定向寬松”的信號又似乎出現了。
既然紛紛擾擾的2019年樓市沒有多大機會,對普通購房者而言,假如2020年買房,10年后是“喜”還是“悲”?換句話說,明年買房的話,再過10年,會“偷著樂”還是“后悔不迭”?
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第一,未來10年的房產持有成本。
何為房產持有成本?
廣義上說,一套房子從買入過戶開始,到賣出變現的持有過程中,從交易稅費,到物業(yè)費、水電暖氣費、房屋裝修維修費,甚至房屋折舊費,都應當計算在內。
舉個例子,一個普通的三線地市,房價在8000左右,120平米的房子加維修基金、契稅等費用,總價大約為100萬,按二套房首付四成、按揭利率上浮30%來計算,30年的房貸,按揭60萬,總支付利息達74.68萬,本息總價合計高達180萬左右。
假設裝修費用需20萬元,10年時間,房屋折舊翻修費用10萬元,共計花費210萬元。
僅僅只有這些費用是不夠的,最大的考驗還是“房產稅”。
雖然房產稅還在推進過程當中,加征的稅率、面積還沒有定論,但是,未來幾年落地將是大概率事件。
有專家此前發(fā)布專題研報,對房產稅的征收做出猜想,存量房按市場評估值征稅在技術上已經沒有障礙,因城施策是大概率事件,假設人均免征面積為40平米,以年均1%的稅率計算,年繳房產稅總額約9000億,相當于2018全國賣地收入的15%。
看似不起眼的房產稅,如果以合理的方式征收,其實能緩解不少龐大的賣地收入壓力,如果按照專家的設想,人均40平米的免征額度,既考慮到了每個剛需自住房家庭的需求,又是投機炒房的一條紅線,年均1%的稅率大部分人都可以接受。
但是,對多套有房族來說,房產持有成本將會不可避免的上升,假如你已經有了自住房,還想在明年買房“投機”,10年后很有可能“后悔不迭”。
不過,對首套房剛需來說,不管未來持有成本如何變動,該買還是要買,不存在“喜”或者“悲”的情況。
第二,城鎮(zhèn)化進程對人口流動的影響。
根據國際經驗,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化大體上都經歷了類似正弦波曲線上升的過程,即“納瑟姆曲線”。
這個過程包括三個時期和兩個拐點: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處于緩慢發(fā)展的準備階段,超過第一個拐點30%之后,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直至超過第二個拐點70%之后,城市化進程再次趨于平緩,步入成熟階段。
我們處在哪個階段?
參考2018年的城鎮(zhèn)化率,已經達到了60%左右,也就是說,10年后,我們會迎來第二個拐點,步入真正意義上的成熟階段。
因此,人口流動未來依然會非??欤驗檗r村人口涌入城市,小城市人口涌入大城市,沿海大型城市群對中西部地區(qū)的吸引力依然非常強。
數據顯示,2018年長三角經濟區(qū)的總人口達到了2.25億人,據預測,到2030年長三角地區(qū)將會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
目前,長三角已經是中國發(fā)展最為成功的城市群之一,在長三角城市群中集聚的人口達到了15401萬,占全國人口的11%。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經濟區(qū)常住人口達到了6150萬,GDP總值達到了75710億元,人均GDP則達到了12.46萬元。
2020年買房,長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是第一選擇,退而求其次,可以選在京津冀、長江中游、中原、成渝、關中等城市群,如果在非核心城市群買房,10年后極有可能會后悔。
第三,貨幣對房地產擴張模式的影響。
房地產是靠什么擴張的?任何人都能回答出來:錢。貨幣對樓市的作用,可以用“四兩撥千斤”來形容。
舉個例子,1990-2000年,廣義貨幣M2增加了8倍,用CPI衡量的物價,上漲了101%。
從2001年至2018年末,18年的時間里,M2增加了11.5倍,但CPI上漲不足50%。
為什么這18年里,M2增速又提高了不少,我們卻感受不到物價有多大變化呢?即便包含人力成本的餐飲、維修、家政之類的工作更值錢了,但電子產品、規(guī)模化生產的流水線產品,反而實實在在的降價了。
原因在于,住房市場化后,多出來的錢,都流入到了房地產當中,不動產的“估值”持續(xù)上升。
但是,這種長期且大力度的流入是不可能持續(xù)的。
一方面是貨幣增速在變慢,最近兩年M2增速已經低于8%,連以前的零頭都趕不上。
另一方面是房地產金融體系大幅收緊,10月份的房貸利率政策變化,直接把1年期LPR和5年期LPR隔離開來,短期LPR利率下降,引導資金往實體經濟流入,代表長期房貸的5年期LPR依然高企,貨幣流入樓市的意愿和速度都會大打折扣。
關于這個問題,有經濟學家為剛需族指明了方向。
11月11日,中泰證券經濟學家李迅雷發(fā)文指出,所謂“房價走平即虧錢”,大意是考慮到資金成本、物業(yè)費、稅費等持有成本,如果未來房價漲幅較小或者走平的話,持有房產都是虧錢的。
李迅雷認為,過去漲價多的時候,大家都去買房,但房價漲得慢、漲得少了呢?今年以來房價走平甚至下跌的城市越來越多,這種情況持續(xù)久了以后,大家的預期會發(fā)生變化,需求也會起變化。
筆者覺得,對首套房剛需來說,要了解未來10年“持有房產可能虧錢”的事實之后,再考慮2020年是否買房,只要是基于自住、工作需要,家庭財力也完全能承擔得起,買房當然是水到渠成的事。
買房會不會后悔,董明珠此前也用一句話說清。
她在接受楊瀾采訪時表示,“其實現在年輕人他要結婚,要生孩子嘛,你說他本來就想搞個科研,但是找了個對象愁死了,房子也沒有,他的精力首先就拿掉了一半,他不可能用心去做科研。一人一套房,我逐步做到每個工人都有一人一套房。尤其是住房問題,這不只是基本的民生,更是在社會上的一種尊嚴”。
董明珠這句“一人一套房,社會上的一種尊嚴”,道出了房地產市場的本質:居者有其屋。
從集體土地入市掃清障礙,到北京共有產權房大規(guī)模試點,從租賃市場體量大幅增加,到深圳推出年漲幅不超5%的精裝修公寓,從租售并舉到多渠道的土地供應,從房貸利率參考LPR到房地產融資體系收緊,現在房地產市場正在做的事,就是要實現董明珠所說的“一人一套房”,讓每個人都能住有所居。
也許這套房子的產權不是你的,但你在這里居住,在這個城市扎根,可以享受穩(wěn)定的居住環(huán)境,以及與有房族完全一致的教育、醫(yī)療條件,未來10年,我們都是見證者。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