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
高血壓分期是以血壓對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傷程度劃分的. 按照器官受累程度,分為Ⅲ期:Ⅰ期高血壓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的水平,臨床上無心,腦,腎損害的表現(xiàn). Ⅱ期高血壓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的水平,下列三項中至少符合一項者: 1.心電圖提示有左室肥厚,勞損或X線,超聲心動圖顯示有左室擴大征象; 2.眼底檢查見有眼底動脈普遍或局限變窄; 3.蛋白尿或血肌酐濃度輕度升高. 總之,Ⅱ期高血壓雖有器官損害,但其功能處于代償期. Ⅲ期高血壓 血壓達到確診高血壓水平,下列四項中符合一項者: 1.顱內出血(腦實質,腦室,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或高血壓腦病; 2.左心功能衰竭; 3.腎功能衰竭; 4.眼底出血或滲出,有或無視神經(jīng)乳頭水腫. 總之,Ⅲ期高血壓器官功能受損嚴重,已經(jīng)失去代償能力. 治療應該在積極控制血壓,使之達標的同時,保護靶器官.
目前國內高血壓的診斷采用2000年中國高血壓治療指南建議的標準:
類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正常血壓 <120 <80
正常高值 120~139 80~89
高血壓 ≥140 ≥90
1級高血壓(輕度) 140~159 90~99
2級高血壓(中度) 160~179 100~109
3級高血壓(重度) ≥180 ≥110
單純收縮期高血壓 ≥140 <90
如患者的收縮壓與舒張壓分屬不同的級別時,則以較高的分級標準為準。單純收縮期高血壓也可按照收縮壓水平分為1、2、3級。
1.治療目的及原則
降壓治療的最終目的是減少高血壓患者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降壓治療應該確立血壓控制目標值。另一方面,高血壓常常與其他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合并存在,例如高膽固醇血癥、肥胖、糖尿病等,協(xié)同加重心血管疾病危險,治療措施應該是綜合性的。
(1)改善生活行為 ①減輕體重。②減少鈉鹽攝入。③補充鈣和鉀鹽。④減少脂肪攝入。⑤增加運動。⑥戒煙、限制飲酒。
(2)血壓控制標準 原則上應將血壓降到患者能最大耐受水平。
(3)多重心血管危險因素協(xié)同控制 降壓治療后盡管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血壓升高以外的多種危險因素依然對預后產生重要影響。
2.降壓藥物治療
(1)降壓藥物種類 ①利尿藥。②β受體阻滯劑。③鈣通道阻滯劑。④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⑤血管緊張素II受體阻滯劑。
(2)治療方案 大多數(shù)無并發(fā)癥或合并癥患者可以單獨或者聯(lián)合使用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等。治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步遞增劑量。臨床實際使用時,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狀況、靶器官損害、并發(fā)癥、合并癥、降壓療效、不良反應等,都會影響降壓藥的選擇。2級高血壓患者在開始時就可以采用兩種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
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主要目標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與死亡的總體危險。基本原則包括: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為特征的進行性“心血管綜合征”,常伴有其他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或臨床疾患,需要進行綜合干預??垢哐獕褐委煱ǚ撬幬锖退幬飪煞N方法,大多數(shù)患者需長期、甚至終身堅持治療。定期測量血壓;規(guī)范治療,改善治療依從性,盡可能實現(xiàn)降壓達標;堅持長期平穩(wěn)有效地控制血壓。
降壓目標:在患者能耐受的情況下,逐步降壓達標。一般高血壓患者,應將血壓(收縮壓/舒張壓)降至140/90mmHg以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縮壓應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還可進一步降低;伴有腎臟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穩(wěn)定的冠心病的高血壓患者治療更宜個體化,一般可以將血壓降至130/80mmHg以下,腦卒中后的高血壓患者一般血壓目標為<140/90mmHg。處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腦卒中患者,應按照相關指南進行血壓管理。
1.非藥物治療
非藥物治療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預,即去除不利于身體和心理健康的行為和習慣。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時候,對任何高血壓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壓),都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降低血壓、控制其他危險因素和臨床情況。改善生活方式的主要措施包括:減少鈉鹽攝入,增加鉀鹽攝入;控制體重;不吸煙;不過量飲酒;體育運動;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2.藥物治療
高危、很高危或3級高血壓患者,應立即開始降壓藥物治療。確診的2級高血壓患者,應考慮開始藥物治療;1級高血壓患者,可在生活方式干預數(shù)周后,血壓仍≥140/90 mmHg時,再開始降壓藥物治療。
常用降壓藥物包括鈣通道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復方制劑。此外,α-受體阻滯劑或其他種類降壓藥有時亦可應用于某些高血壓人群。鈣通道阻滯劑、ACEI、ARB、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及其低劑量固定復方制劑,均可作為降壓治療的初始用藥或長期維持用藥,單藥或聯(lián)合治療。
降壓治療的藥物應用應遵循以下4項原則,即小劑量開始,優(yōu)先選擇長效制劑,聯(lián)合應用及個體化。
(1)小劑量 初始治療時通常應采用較小的有效治療劑量,并根據(jù)需要,逐步增加劑量。降壓藥物需要長期或終身應用,藥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重要性不亞于或甚至更勝過藥物的療效。
(2)盡量應用長效制劑 盡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給藥而有持續(xù)24小時降壓作用的長效藥物,以有效控制夜間血壓與晨峰血壓,更有效預防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劑,則需每天2~3次用藥,以達到平穩(wěn)控制血壓。
(3)聯(lián)合用藥 以增加降壓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應,在低劑量單藥治療療效不滿意時,可以采用兩種或多種降壓藥物聯(lián)合治療。事實上,2級以上高血壓為達到目標血壓常需聯(lián)合治療。對血壓≥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劑量兩種藥聯(lián)合治療,或用小劑量固定復方制劑。
(4)個體化 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和耐受性及個人意愿或長期承受能力,選擇適合患者的降壓藥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防止和延緩高血壓的發(fā)生。
1.減少鈉鹽攝入
鈉鹽可顯著升高血壓以及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而鉀鹽則可對抗鈉鹽升高血壓的作用。我國各地居民的鈉鹽攝入量均顯著高于目前世界衛(wèi)生組織每日應少于6克的推薦,而鉀鹽攝入則嚴重不足,因此,應采取各種措施盡可能減少鈉鹽的攝入量,并增加食物中鉀鹽的攝入量。主要措施包括:
(1)盡可能減少烹調用鹽,建議使用可定量的鹽勺;
(2)減少味精、醬油等含鈉鹽的調味品用量;
(3)少食或不食含鈉鹽量較高的各類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香腸以及各類炒貨;
(4)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
(5)腎功能良好者,使用含鉀的烹調用鹽。
2.控制體重
超重和肥胖是導致血壓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以腹部脂肪堆積為典型特征的中心性肥胖還會進一步增加高血壓等心血管與代謝性疾病的風險,適當降低升高的體重,減少體內脂肪含量,可顯著降低血壓。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簡便和常用的生理測量指標是體質指數(shù)[計算公式為:體重(公斤)÷身高(米)]和腰圍。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中心型肥胖的程度。成年人正常體質指數(shù)為18.5~23.9kg/m,在24~27.9 kg/m為超重,提示需要控制體重;BMI≥28kg/m為肥胖,應減重。成年人正常腰圍<90/85cm(男/女),如腰圍≥90/85cm(男/女),同樣提示需控制體重,如腰圍≥95/90cm(男/女),也應減重。
最有效的減重措施是控制能量攝入和增加體力活動。在飲食方面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控制高熱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飲料及酒類等)的攝入,適當控制主食(碳水化合物)用量。在運動方面,規(guī)律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是控制體重的有效方法。減重的速度因人而異,通常以每周減重0.5~1kg為宜。對于非藥物措施減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應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減肥藥物控制體重。
3.不吸煙
吸煙是一種不健康行為,是心血管病和癌癥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被動吸煙也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吸煙可導致血管內皮損害,顯著增加高血壓患者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風險。戒煙的益處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齡戒煙均能獲益。煙草依賴是一種慢性成癮性疾病,不僅戒斷困難,復發(fā)率也很高。因此,醫(yī)生應強烈建議并督促高血壓患者戒煙,并鼓勵患者尋求藥物輔助戒煙(使用尼古丁替代品、安非他酮緩釋片和伐尼克蘭等),同時也應對戒煙成功者進行隨訪和監(jiān)督,避免復吸。
4.限制飲酒
長期大量飲酒可導致血壓升高,限制飲酒量則可顯著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風險。我國男性長期大量飲酒者較多,在畬族等幾個少數(shù)民族女性也有飲酒的習慣。所有研究者均應控制飲酒量。每日酒精攝入量男性不應超過25克;女性不應超過15克。不提倡高血壓患者飲酒,如飲酒,則應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與啤酒的量分別少于50ml、100ml、300ml。
5.體育運動
一般的體力活動可增加能量消耗,對健康十分有益。而定期的體育鍛煉則可產生重要的治療作用,可降低血壓、改善糖代謝等。因此,建議每天應進行適當?shù)?/span>30分鐘左右的體力活動;而每周則應有1次以上的有氧體育鍛煉,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做健美操、跳舞和非比賽性劃船等。典型的體力活動計劃包括三個階段:
(1)5~10分鐘的輕度熱身活動;
(2)20~30分鐘的耐力活動或有氧運動;
(3)放松階段,約5分鐘,逐漸減少用力,使心腦血管系統(tǒng)的反應和身體產熱功能逐漸穩(wěn)定下來。運動的形式和運動量均應根據(jù)個人的興趣、身體狀況而定。
6.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或精神壓力引起心理應激(反應),即人體對環(huán)境中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刺激作出的反應。長期、過量的心理反應,尤其是負性的心理反應會顯著增加心血管風險。精神壓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過度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以及病態(tài)心理,包括抑郁癥、焦慮癥、A型性格(一種以敵意、好勝和妒忌心理及時間緊迫感為特征的性格)、社會孤立和缺乏社會支持等。應采取各種措施,幫助患者預防和緩解精神壓力以及糾正和治療病態(tài)心理,必要時建議患者尋求專業(yè)心理輔導或治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