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晴云散北風寒,楚水吳山道路難。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望路漫漫”。
趙孟頫是一位極為罕見的偉大書法家,他的大字作品彌補了書法史上的一大遺憾,并且引領了后世的潮流,持續(xù)了700年之久。
對于那些熟悉書法史的人來說,二王的地位無疑是非常高的。在后世,帖學一派的書家都可以被視為羲獻的門徒。人們常說的“書不宗晉,終入野道”也暗示著他們二人在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因為父子倆的書法風格非常多樣化,而且在楷書、行書和草書三種字體上都留下了優(yōu)秀的法帖?!?span>“書不宗晉,終入野道”倒不如說是'宗二王'。
盡管“二王”并沒有流傳下來真正的真跡,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歷史上曾四大出現(xiàn)過“學王”的高峰期,分別是初唐、兩宋之交、元初和明末,對應的人物是“初唐四家”、米芾、趙孟頫和董其昌、王鐸。
趙孟頫被譽為是“繼王羲之后集大成者”,其書法藝術可以與米芾、王鐸相媲美,但相較于二王,趙孟頫則是更為出色的全才。
他一生致力于書法的“復古運動”,在廣泛研究智永《千字文》、《淳化閣帖》,以及趙構、李邕等大師的書法作品,最終直接追求羲獻的藝術風格。他的一生踐行“復古”理念,在王羲之的書法技巧上進行了創(chuàng)新,使得作品更加細膩。
趙孟頫從小即家境優(yōu)渥,又博覽群書,精通琴棋書畫。當他第一次被元世祖忽必烈接見時,作為趙宋宗室之后的他被稱為“神仙中人”。
單霽翔和邱振中兩位專家曾在訪談中表示,他們原本對趙孟頫的作品感到平淡無奇,但當看到他的真跡時,那種貴族氣質(zhì)和獨特韻味立刻吸引了他們。
趙孟頫是“二王”一脈最忠實的追隨者之一,他在書法史上彌補了的一大遺憾就是將羲之的筆法放大并應用于大字作品中,完成了這樣一件優(yōu)秀的作品,它的名稱就是《雪晴云散帖》。
很多人可能會困惑,趙之前的米芾等書法家也創(chuàng)作過大字作品。這難道不是將王羲之的筆法放大來寫嗎?
事實上是米芾的大字作品個人風格十分突出,已經(jīng)超越了原本的面貌。例如他的《研山銘》和《多景樓詩帖》,字形雄渾大氣,筆畫鏗鏘有力,處處表現(xiàn)出米芾個人的風格和特點,難以直接領悟到“二王”用筆的精髓。這些大字作品展示了米芾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用筆技巧。
他的作品不僅繼承了王羲之的傳統(tǒng)用筆方式,還加入了他的個人理解和創(chuàng)作體驗。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讓他的作品在宋代以及后世的書法史上,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
很明顯,趙孟頫的《雪晴云散帖》在用筆方面參照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但在細節(jié)和氣質(zhì)上與原作存在一定的差異。
這是一篇包含4行28個字的唐代詩人賈至的七言律詩《送李侍郎赴常州》的文本,內(nèi)容描述了詩人送別友人離去的場景,以及對友人行程安全的祝福和憂慮。
這件作品每個字的大小足有10厘米,趙孟頫在入紙時使用順鋒,行筆時的力度很大,筆畫粗細分明,字形的大小錯落,而且經(jīng)常需要一筆寫就數(shù)個字。
用墨比較重的“雪晴云”三個字呈現(xiàn)出蒼茫、樸實的氣息,接著“散北風寒”四個字則以輕柔、靈動的方式出現(xiàn),筆畫連帶,用墨卻蕭散不羈,與前面的三個字形成鮮明對比,呈現(xiàn)出強烈的節(jié)奏感。
整卷中的這種變化多次出現(xiàn),既有靜止的視覺效果,也有動感的感受,讓人印象深刻。
《雪晴云散帖》具有豐富的筆法和高雅的氣息,是趙孟頫大字作品中的佼佼者。后世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家,大多都學過此作,可以說它引領了后世700年的潮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