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主題,酸堿體質(zhì)的說法不是一天兩天了,而且眾所紛紜。什么中醫(yī)、西醫(yī)都有不同觀點。至于酸堿性在人體內(nèi)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人體如何改變酸堿性呢?請您往下看。
首先我們要了解人體內(nèi)什么是酸性的什么又是堿性的。人的體液是有酸堿之分的。我們用PH值是來表示,PH越小代表酸性越強。通常來說7是中性的,大于7是堿性,小于7則是酸性。人體組織的正常pH值應(yīng)是在7—7.4。血液的正常pH值是在7.35—7.45。血液的PH值基本是恒定不變的,輕易不會通過飲食來改變。如果血液pH值下降0.2,給機體的輸氧量就會減少69.4%,造成整個機體組織缺氧。
包括骨髓、膽汁、胰液都呈堿性,只有消化液普遍呈酸性。其中胃液是酸性最強的,PH值通常在0.8-1.5之間。那么食物的酸堿性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常吃堿性食物。比如新鮮蔬菜水果,大豆及其制品,堅果類,奶類等食物。酸性食物通常為豬肉、牛肉、羊肉,甚至是米面也是偏酸性。很多人錯誤的認為多吃大堿饅頭就等于吃堿性食物了。
最后,要說的是不條件的話可以喝一些弱堿水,對調(diào)理體內(nèi)酸堿度也有一定幫助。其實食物對人體酸堿性的影響遠沒有藥物大,也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夸張。如果人吃點什么就變成酸性體質(zhì)了,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嗎?
(注: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麻煩聯(lián)系刪除,謝謝?。?/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