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男終身黑白 語音:女終身黑白
終身黑白第878篇原創(chuàng)文章
昨天有個讀者朋友留言,白酒拿了兩年多,業(yè)績增長,股價下跌,無法釋懷。
無法釋懷是因為一些東西,認為本該是屬于自己的,付出了,最終沒得到。
但是過去的事情我們又無法改變,這是現(xiàn)實最終必須得接受,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未來盡量不再面對這類狀況。
白酒這兩年什么情況呢?
我們來看一組圖
圖(1)貴州茅臺歷史PE
圖(2)五糧液歷史PE
圖(3)瀘州老窖歷史PE
圖(4)洋河股份歷史PE
看完這組圖應該很清晰了,2021年初,茅臺72PE,五糧液80PE,瀘州老窖80PE,洋河64PE。
而當下洋河、五糧液20PE左右,茅臺、瀘州老窖30多PE。
這兩年白酒企業(yè)的表現(xiàn)其實就是一個情緒回歸合理的過程。
看最燃的電影,最好看的喜劇,也不會一直熱血沸騰,一直開懷大笑,人總會回歸平靜。
而當下,雖然過去兩年持有白酒體驗不好,但對白酒不用太悲觀了。
因為情緒這個變量再往下沒太大空間了,當情緒不能帶來負面影響的時候,至少未來我們能得到業(yè)績增長的錢,還有一定的可能賺到情緒再次興奮的錢。
再股市最先要明白的一個基礎原則就是。
無論多么被追捧的企業(yè),都會有情緒冷靜的一天。
即使是你很看好的商業(yè)模式,不求低估買,至少要等到估值合理的區(qū)間去買。
企業(yè)經營決定了業(yè)績,預期和情緒決定了PE, 兩者相乘就是公司的市值。
曾經醫(yī)藥白酒永遠的神,我的寧王無限猖狂,最終也都會經歷一個情緒回歸合理的階段。
如果在市場對某類資產情緒過于亢奮的時候去買,未來經歷的就是,哪怕業(yè)績不斷增長,股價也會不斷下跌。
投資中大部分人的問題是,不漲的時候太悲觀,漲了以后又太樂觀。沒漲之前20PE覺得高,漲了之后200PE覺得還能漲。
大部分人入市往往都是被高漲的情緒吸引的。在情緒最高漲的時候進入股市,然后電影散場,高燃的鏡頭逐漸被忘記,情緒慢慢回歸理性,最后承受估值下降帶來的損失。
按說這個道理并不難,為什么很多人都會犯這個錯誤呢?
我們來了解一個詞“群體”。
什么是群體,今天街上人很多,大家都相互擁擠在一起,這是群體嗎?
不是!
一群人,進入股市,希望通過投資提高自己的財務等級。同時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時代,我們很容易了解別人的想法,也能通過股價上漲知道當下多數人的選擇。
他們是群體嗎?
是!
前者大街上的人,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目標,有人是去逛街,有人只是路過,有人要去工作。同時他們也很難知道別人的選擇。他們只是暫時被迫在一起的個體
而股民首先他們的目標是要一致的,其次他們的選擇是能夠互相了解的,這是群體。
那群體有什么特征呢?
《烏合之眾》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在特定條件下,聚集成群的人,會表現(xiàn)出一些新的特點,大家的自覺人格消失了,情感和思想轉向了同一個方向,集體心里得以形成。”
書中還有另一段話:
人一到群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愿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
用簡單的話說就是,人一旦進入群體就容易變的從眾。
因此在平時冷靜的時候,你很容易就能分辨出風險,到了群體之中就喪失了這種能力。
你覺得高估了,但是大家都在買,人人都說好。
這時候你就會覺得,如果我不買,可能會錯過一個機會,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不買,萬一身邊的親戚好友都賺錢了,會顯得你不夠睿智,因此為了得到那份群體中備感安全的歸屬感,于是我們也就跟隨行動了。
這和現(xiàn)實中人們經常因為一條小道消息瘋搶一件毫無意義的產品是同樣的道理。
這個市場就是這樣,興奮的時候會過度興奮,恐慌的時候也會過度恐慌,至于原因《烏合之眾》一書中也用一句話告訴我們了。
“群體只會干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烏合之眾》,雖然是一本和投資不相關的書,但對做好投資卻有著很大的幫助。
比如投資中我們?yōu)槭裁磿y以認錯,為什么會不假思索的反駁不同觀點,甚至感到氣憤。
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大多時候我們沒有真正渴求過真理,面對那些不合口味的證據,我們會充耳不聞。
當人們有了一個目標,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為他們的主人;凡是讓他們幻滅的,都會讓他們變的憤怒?!?/span>
這時候答案就很明顯了。
我們持有了一家企業(yè)很長時間,選擇認錯,就意味著之前的時間白白付出了。
我們持有了一家企業(yè)很長時間,選擇認錯,就意味著否定了過去的自己
我們持有了一家企業(yè)很長時間,選擇認錯,就意味著要把浮虧變成真實損失。
我們持有了一家企業(yè)很長時間,選擇認錯,就意味著我們賺大錢的幻想破滅。
一旦有人要證明我們是錯誤的,我們就需要面對白白付出時間,承擔一定的損失,否定過去的自己,戳破賺錢的幻想。
這個時候我們不會考慮什么是真正的正確,我們的潛意識就是反擊。
相反為什么經常會有某某人把賬戶交給大V虧損慘重,那些吹噓每天一個漲停板雖然不合常規(guī),但總有人相信。
因為當人們有了一個目標,凡是能向他們提供幻覺的,都是他們愿意接受的。
這其實是股市中保持理性最難的一點,需要我們時刻提醒自己,投資要基于現(xiàn)實而不是基于情感。
為什么建議大家都讀讀《烏合之眾》,因為投資是一個群體特征特別明顯的事情。
比如為什么我們會炒作題材。
書中有這樣的幾段話:
“影響民眾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fā)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span>
“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zhèn)?,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
只要故事講的好,沒有題材炒不了。
最后往往就是別人提前埋伏,然后開始講繪聲繪色的故事,個人投資者被故事和上漲的股價吸引,高位沖進去接過籌碼。
很多聰明的人進入股市也容易變的盲從,是因為到了股市就進入了群體之中。
而書中對群體還有另一個描述:
“群體不善推理,卻又急于行動?!?/span>
“一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的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約束的一面?!?/span>
在投資上損失肯定還是要承擔的,但是心理壓力要小很多,如果和很多人買了同一只股票,虧損后就不會有那么大的心里負擔,這樣的心態(tài)下,也更容易讓我們選擇去人多的地方。
所以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投資者,首先你要做自己
如書中所說:
“當一個人融入群體之中時,他便失去了自我?!?/span>
博學很重要,但比博學更重要的是你敢于做自己,一個和無數人選擇完全一樣的人,不可能超過別人。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數量并不能增加質量。
書中原文:
“結群后,由于人多勢眾,人們會產生一種幻覺,感到自己力大無窮,不可戰(zhàn)勝,好像沒有什么事情是辦不到的。
但實際的情況是
“群體的夸張傾向只作用于情緒,對智力不起任何作用。 “
因為在群體中情緒極易被感染,又會互相影響,更多時候人們是基于情緒在做決策,因此群體在智力上總是低于孤立的個人。
所以在投資中,首先要學會不盲從群體,不被降低決策能力,你要知道并不是人數多就代表著認知高。
其次你要學會利用群體情緒大幅波動的特點。
巴老爺子用一句話總結了其中的精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而我們犯的大多數錯誤就是跟隨別人的興奮而興奮,根據別人的恐懼而恐懼。
投資中,我們會犯很多錯誤,有很多的無法釋懷,這都不要緊,因為投資中沒人不會犯錯。
只是在痛苦或者煎熬的那一刻,我們不能只是感受煎熬,也要總結經驗。
比如在過去幾年,白酒,醫(yī)藥,新能源這些企業(yè)上,業(yè)績確實看到了,結果并不好。
原因是什么?
是因為別人瘋狂時,自己也瘋狂了,盲目的從眾了。
被大眾的情緒感染了。
那么看到當下的熱點,又想再次沖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該考慮一下,會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這次和上次犯錯的情況有什么不一樣。
確定性,短期表現(xiàn),在這個市場很難兼得。
一個人如果追求確定性,那么需要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這個時候意味著大多數人是不看好這類企業(yè)的,雖然確定性足夠,估值較低,風險較小,但短期很難有什么表現(xiàn),必須得承受漫長的等待。
相反一個人追求短期表現(xiàn),那么就得從當下大家都感興趣的地方入手,這樣具備短期表現(xiàn)好的基礎,但同樣也要承受更大風險,因為隨時擊鼓傳花的游戲結束,自己可能就成為了站崗的那個人。能做這種投資風格的人,至少自己要有強大的內心。
人的選擇其實很大一部分取決于自己的性格。
1998年5月巴菲特在華盛頓大學演講的時候說:投資成功的決定因素是“性格”合適,而不是“聰明”。
我是很認同這句話的。
比如做價值投資的人,大多都有類似的特點,情緒比較平穩(wěn),性格相對內向,不太喜歡社交。因此極具耐心,欲望較低,能夠理解股市只是一種資產積累手段,而不是暴富的場所,因此選追求確定性的價值投資,就沒什么難度。
但讓他們去追漲殺跌,內心不相信這個邏輯,只是因為漲的好去買,是根本拿不住的,自然很難成功。
我們不預設價值投資才是唯一正確的道路,但至少要理解性格其實和人的很多天賦一樣,是很難改變的,性格比較適合價值投資的人,一時被吸引去追熱點,自己本身就不認可,稍微有點波動就嚇的賣出,最后大概率是白白送錢。
投資這事之所以難,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被別人的情緒影響忘記自己擅長什么。
投資上最終還不錯的人,也很簡單,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并且學會了堅定做自己擅長的。
不要因為某一刻別人更好無法釋懷,因為每個人的天賦不同。
不要因為某一刻的錯誤無法釋懷,是它再幫你修補漏洞。
今天就聊這么多,我們下期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