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開這篇文章的人,一定是對價值投資非常感興趣的人,必然熟悉價值投資被談的最多的四個要素:股票是企業(yè)所有權,以及市場先生、安全邊際和能力圈。
這篇文章寫的是作者自己在價值投資初學者階段,產生的一些迷思,有的解決了,有的還在迷思中。
但價值投資在實際的踐行過程中,對上面這四個要素你肯定產生過和本文作者一樣的疑問:
1、既要估值便宜、內在價值底線明確,又要生意模式好、企業(yè)文化強,還要未來可預測、成長很確定,這樣的投資機會容易獲得嗎?
2、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圈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并定義清晰嗎?
3、買股票只需要關注企業(yè)的內在價值,而不是股價波動?
4、價值投資的路,只要做到以上四點就“可以了”嗎?
5、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嗎?價值投資是普遍真理嗎?
……
我們常說走正道,但正道亦滄桑,價值投資資深學習者郭瑜道出一句窩心話:
價值投資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能力圈要求極高,沒有經過艱苦努力和相當?shù)臋C緣,絕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能力圈的。
正如作者所說:每個人的投資回報率由自己的能力決定的。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接受這個現(xiàn)實的人很少,實踐起來更難。
“投資就是遇見自己的過程”,如果實踐過程中感受到特別扭曲,那我們如何長期堅持呢?從事價值投資的幸福感,往往就是來自于不斷追求智慧、修煉心性、提升自我的過程。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擴展眼界,作者感慨我們都應該打開視野,清醒地認識到,價值投資并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投資方式,巴菲特之道也不是唯一的實踐之路。
這樣懇切的聲音彌足珍貴。每每提及價值投資的實踐,猶如隔靴搔癢,方向是對的,但陷入迷思的初學者往往如同在大霧中前行。
而郭瑜的這篇文章,真正搔到了癢點,這樣的討論和碰撞也是價值投資比賽最大的價值所在。
看清價值投資的真相,再篤定自己的修行路,能走得更堅定。
巴菲特在很多場合都說過,一個人,要么一秒鐘接受價值投資的理念,要么永遠不會接受。
有點像疫苗,對有些人群有效,有些人群則無用。
對此我深感認同。但是接受價值投資的理念,與理解價值投資、實踐價值投資,還隔著很深的天塹。
十幾年前,我也是一秒鐘點燃對價值投資的興趣,起初興致高昂、雄心勃勃,準備大干一場,但理想的豐滿抵不過現(xiàn)實的骨感,幾番周折,發(fā)現(xiàn)價值投資并非幾句格言所說的那么簡單,甚至一度喪失了追尋價值投資的信心。
后來,有幸能比較近距離接觸到幾位投資前輩,反思過往,重新開始價值投資實踐之旅。
回想早期走過的彎路,很多錯誤的產生,實際上源自于對價值投資的理解過于單薄、過于理想化,陷入了初學者的迷思。
迷思一:價值投資很簡單
很多人都是從巴菲特和芒格開始接觸價值投資的,他們非常睿智,善于用簡單的一兩句話闡述價值投資的含義。
投資是投入現(xiàn)在的錢,去換未來的錢。
投資不需要很高的智商,而需要穩(wěn)定的情緒。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市場先生是個神經病,不能被他牽著鼻子走。
安全邊際就是用五毛錢買一塊錢的東西。
只能投資于自己懂的東西,投資于能力圈內的東西。
一個股票,如果不愿意持有十年,就十分鐘也不要持有。
類似的名言可以舉出很多,這些表述都非常簡約,讓價值投資看起來并不難,對初學者確實也是一種鼓勵。
但經過多年的思考和實踐,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這些名言只是投資大師舉重若輕的表述,實際上每一句話背后,都有很豐富的含義,而要理解其含義,往往需要在實踐中碰壁多次才能有所體會:
價值投資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價值投資四要素為例,我們來看看價值投資是否容易。
前輩們把價值投資的概念都講得很清楚,無非就是四個要素,股票是企業(yè)所有權而不是一張紙、市場先生提供的是機會而不是真理、做投資要把握安全邊際不要虧錢、要做能力圈范圍內的事。
看起來,這條路非常簡單,只要做到這四點就“可以了”。
但事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第一點,股票是企業(yè)所有權,而不是一張紙,意味著我們買股票就像是老板買企業(yè)一樣,只需要關注企業(yè)的內在價值,而不是股價波動。但現(xiàn)實真的如此簡單嗎?
對大多數(shù)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我們只是一個小股東,小股東的價值實現(xiàn)不是計算出來的企業(yè)價值,而要靠分紅、企業(yè)市值增長、清算等方式實現(xiàn),這背后對公司大股東品行、治理結構、再投資能力等方面都有相當強的假設。
公司的大股東是否愿意分紅?未分紅的部分再投資是否能產生合適的回報?資本市場的定價力量是否認可這家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或增長潛力?是否可能有侵占小股東利益的事件發(fā)生?有多少信息是小股東不知道的?作為投資者,你的資金久期夠不夠等到價值實現(xiàn)的那一天?
簡單計算資產價值、盈利能力、或現(xiàn)金流貼現(xiàn),就拍腦袋給一個估值,有很大概率陷入價值陷阱。
謹慎的價值投資者會非常關注大股東的品行、能力、價值實現(xiàn)的路徑、企業(yè)的長期發(fā)展,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也會注意分散投資以控制風險。
第二點,市場先生像一位精神病人,每天提供不同的市場報價。作為投資者,不應受市場報價影響,而要根據(jù)企業(yè)內在價值做決策。
這里的潛臺詞是市場報價經常是不理性的,投資決策不應該受市場報價的影響。但這其實也容易把人誤導到另一個極端,認為市場報價經常出錯,不值得考慮。
現(xiàn)實情況是,市場可能大部分時候都是正確的,而不是錯誤的。作為投資者,只有懂得比對手更多、能思考清楚為什么市場給出這樣的低估值,而且要經常反問自己有沒有什么因素未考慮到、到底是自己錯了還是市場錯了。
只有市場定價錯誤,才能提供給我們超額回報,但這種時間窗口可能短暫、也可能很長,一切的關鍵在于我們有能力識別定價錯誤、而且盡力確定不是自己犯錯。
簡言之,在戰(zhàn)略上可以藐視市場,但在戰(zhàn)術上一定要重視市場、敬畏市場。
第三點,投資要有安全邊際,但什么是安全邊際呢?
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中對被低估證券的安全邊際下了定義,“證券的價格與價值之間存在的價差就是安全邊際,這樣的安全邊際可以緩沖因判斷失誤或情況較差時所造成的影響?!?/strong>
總體而言,“真正的投資,必須有真正的安全邊際作為保障;而真正的安全邊際,可以透過數(shù)據(jù)、有說服力的推論以及一些實際的經歷而得到證明。”
字面上理解,股票的安全邊際似乎是指股票的估值和交易價格之間的差值,正是因為安全邊際看起來非常重要,于是任何做投資的人也言必稱“安全邊際”,研究員們都以財務模型作為研究的終點,做出盈利預測、對企業(yè)進行估值、得出安全邊際,似乎得出一個數(shù)字是研究的終極目標。
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這類估值模型不過是數(shù)字游戲而已,其未來10年的預測基本都是拍腦袋的增速、折現(xiàn)率居然跟股價波動率有關(通過CAPM模型得出)、很多公司還有一個永續(xù)增長率,所有這些經不起推敲的假設,都對企業(yè)估值有劇烈的影響,通過這種方法計算出的安全邊際,真的“安全”嗎?
對安全邊際有很多種理解,有兩個例子很有啟發(fā)意義:
(1)巴菲特投資農場和商業(yè)地產,在市場低谷時投資,不考慮任何改進和提升(實際上投資時已經有明確的因素證明未來會有改進和提升),當期現(xiàn)金流回報率為10%,事實證明后來每年現(xiàn)金流提高不止一倍,這里的安全邊際就是專注于資產本身的現(xiàn)金流回報要達到10%以上,而不是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
(2)芒格講過,安全邊際就是概率對你有利,也就是贏面較大。安全邊際其實是一種概率思維,贏面較大,也就有了安全邊際。
從這個角度來看,價值投資并非一定要投資于所謂的優(yōu)質公司,更重要的是贏面較大,撿煙蒂、周期股、均值回歸、困境反轉、清算等,都可能成為價值投資者的選項。
真正好的投資機會,就是各方面概率都對你有利的機會,既要估值便宜、內在價值底線明確,又要生意模式好、企業(yè)文化強,還要未來可預測、成長很確定,試想,這樣的投資機會很容易獲得嗎?
第四點,能力圈。每個人都不是全能的,只可能有非常狹小的能力圈,要對能力圈的邊界定義清晰,然后在能力圈范圍內做投資。
每個人都有一個能力圈嗎?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能力圈的邊界并定義清晰嗎?
實際上,能力圈是一個要求極高的概念,沒有經過艱苦努力和相當?shù)臋C緣、絕大多數(shù)人是沒有能力圈的。
在股票投資上,能力圈就是要對一家公司的長期未來做出靠譜的預測,或如李錄先生所講,至少是對未來十年的最差情況做出大概率正確的預測。
要達到這樣的水平,絕非一日之功,因為絕大多數(shù)人對自己的未來十年都沒法預測,何況是一家公司。
因此能力圈不是一個基礎要求,而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能力圈不是一個靜態(tài)概念,而是說做投資的人都要通過長期艱苦努力,才能建立、并識別其邊界的能力,可能很多人一輩子也建立不起來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還有一層含義,從概率上來講,大多數(shù)企業(yè)十年后的情況是沒法預測的(可能會破產、轉型,企業(yè)家行為不可預測、無法收集到足夠的信息等各種原因)。
對任何一個人而言,只有非常少數(shù)企業(yè)的前景是可預測的,但也僅可能是預測出一個大致區(qū)間,而且每個人預測出來的區(qū)間可能會差異很大;對于絕大多數(shù)年輕投資者,可能要非常謹慎地對待能力圈這個概念,絕不可輕易下結論,預測三年和預測十年是兩個不同級別的能力。
芒格對能力圈有一個極其苛刻的要求:
如果我要擁有一種觀點,如果我不能夠比全世界最聰明、最有能力、最有資格反駁這個觀點的人更能夠證否自己,我就不配擁有這個觀點。
正如王國斌先生演講中提到:
“所有的事情都推到兩端去考慮,樂觀和悲觀,我不是盲目樂觀,我一定首先把所有東西推到最悲觀的情況會怎樣,再假設最樂觀的情況會怎樣,在中間找一個度。”
只有推向極度悲觀和極度樂觀的角度去思考,才可能得出一個理性的結論。
每個人的投資回報率不是由目標、或市場、或其他人決定的,而是由你的能力決定的。
簡言之,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接受這個現(xiàn)實的人很少,實踐起來更難。
價值投資的原則看起來很簡單,但實踐起來,絕對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
對于很多初學者而言,接受價值投資,就像是被佛光照亮了心田,瞬間找到了心中的希望,因而很容易把價值投資當作一種信仰。
當聽到“價值投資在中國是不是適用”、“現(xiàn)在價值投資是不是失效了?”之類的問題時,往往嗤之以鼻,對其他流派的投資方法,也不屑了解。
但是,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嗎?
如果價值投資是一套信仰,對于信徒而言,那它就是普世真理,不需要任何前提條件。
但是,價值投資在一個資本市場上適用,是需要很多前提條件的。
正如巴菲特經常說的:他中了卵巢彩票,出生在1930年的美國,資本配置在市場經濟中發(fā)揮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他能夠白手起家、打造伯克希爾帝國。
以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為例,如果一個國家一直處于戰(zhàn)亂中、資產隨時可能被毀滅、產權隨時被征用,還能做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嗎?
如果沒有一整套市場經濟的制度和文化,企業(yè)產權沒法得到保護、法律體系和文化無法支持股東與管理層分工,還能價值投資嗎?
如果證券交易所規(guī)則無法確保信息披露質量、交易規(guī)則經常變化、小股東權利沒有合適的制度保障、貨幣價值經常波動、市場錯誤定價沒有渠道得到矯正、投資者深度和廣度不足以對公司價值進行正確定價,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還能做嗎?
價值投資不是一個信仰,是一套理念。作為投資者,我們應認真思考價值投資適用的前提條件,而不是盲目相信價值投資是普遍真理。
企業(yè)持續(xù)創(chuàng)造價值,需要有和平穩(wěn)定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受保障的企業(yè)產權、穩(wěn)定的貨幣價值、重視股東利益的經營管理方式等;小股東的權利和未來收益的保障,需要有效的產權保護法律體系、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高效的市場交易結算制度、長期理性的投資者群體等各種前提條件。
如果一個資本市場市場,國內發(fā)生戰(zhàn)爭導致企業(yè)經營基礎被破壞、不是資本利益導向的經濟制度、貨幣幣值大幅波動、私有產權不能得到保護、投資者資金不能高效交易和結算、交易所制度無端更改等,資本市場可能無法有效運轉,二級市場的價值投資又何從談起?
我們現(xiàn)在看到,成功的價值投資者主要在美國、歐洲等發(fā)達經濟體,中國也經歷了四十多年的和平穩(wěn)定,似乎價值投資不需要前提條件。但事實上,做二級市場投資,是社會再分配的一種方式,依賴于復雜、精密的制度和文化,并非不需要前提條件的一種信仰。
價值投資不是一種信仰,而是一種理念,是一套思維方式。
前面說的價值投資四要素,是價值投資理念的基石,在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上,價值投資者往往也有鮮明的特點:
追求投資的確定性、以保守的尺度評估企業(yè)內在價值、自我評價更重視內部計分卡、追求理性思考、經常應用逆向思考的方法、致力于學習世界運行的重要道理、追求科學嚴謹?shù)乃伎己头治龇椒ā?/span>
落實到具體投資實踐中,當熊市來臨、股價大跌,價值投資者不是靠信仰來抄底,而是通過洞察金融市場的人性、理解公司長期基本面、理解概率與賠率,才能做出適當?shù)倪x擇;
當牛市頂峰、泡沫巨大時,價值投資者不是靠信仰屏住、不追高,而是用數(shù)據(jù)、事實和邏輯來證明投資的風險與回報不成比例,即使在一段時間內不斷被打臉,也能做出長期看來理性的選擇;
當投資的公司出現(xiàn)與預期不一致的經營表現(xiàn)時,價值投資者不是靠信仰持股不動,而是要去收集更多的事實、檢驗自己的假設、找到自己的盲點、反思自己是否犯錯,進而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價值投資依賴于理性和現(xiàn)實主義,而不是感性與理想主義,是一套理念,而非一種信仰。
如果感覺自己要很“用力”、很“辛苦”,才能堅持價值投資的做法,那么你可能陷入了“信仰”的迷思。
巴菲特是價值投資的旗手,他幾乎從零開始創(chuàng)業(yè),用一生的時間將伯克希爾從一家瀕臨倒閉的紡織廠,打造成全世界前幾名的優(yōu)秀企業(yè),這一傳奇般的戰(zhàn)績,為無數(shù)投資者樹立了極高的標桿。
我最初了解價值投資,是從巴菲特合伙企業(yè)階段的信開始閱讀,再讀傳記和其他資料,他有非常多的做法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比如長期保持專注、大塊安排自己完整的時間、長期讀報紙、大量(是真的很大量)閱讀財報和書籍、極強的行動力、做生意與處朋友都很長情、與最聰明的人交朋友、不與混蛋做生意、為人正直誠信、時刻保持理性客觀、對風險的極度警惕……
正是因為他有如此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最初我對巴菲特的做法幾乎都是頂禮膜拜,甚至他的彎路都要學一學,容易陷入一種迷思:價值投資是唯一正確的投資方式,巴菲特的做法是唯一正確的價值投資方法。
經過這些年的探索和擴展眼界,慢慢發(fā)現(xiàn),價值投資只是眾多投資方式的一種,不是唯一一種。
價值投資的特點是追求確定性、長期復利增長,往往是不見兔子不撒鷹,說得苛刻一點,價值投資是一種保守、收縮態(tài)勢的投資方法,對不確定性、對價值毀滅的做法,天然排斥。
與之相對,創(chuàng)業(yè)投資,是更積極、更具擴張性的投資方法,不追求大概率成功,而追求賠率較大,可以容忍價值毀滅、可以容忍較多的犯錯機會,一將功成萬骨枯,創(chuàng)業(yè)投資能培養(yǎng)出新企業(yè)、新產業(yè)。
打個比方,價值投資者買油井,往往是在儲量和產量基本確定、油井價格不貴的時候買;創(chuàng)業(yè)投資者則往往是直接投資于多個勘探團隊,只要其中一兩個團隊成功勘探出油井,就能獲得相當?shù)幕貓蟆?/span>
價值投資者不愿意去冒風險勘探石油,做的是存量資本配置,促進油井價值回歸;創(chuàng)業(yè)投資者則是將新資本投入到油井發(fā)現(xiàn)中,最終能為社會帶來新的油井。
股權投資是資本再配置的生意,有些更為接近實業(yè),比如創(chuàng)業(yè)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杠桿收購、企業(yè)并購等;有些更虛擬經濟,比如量化投資、風險套利、宏觀對沖、期貨投資等等。
不同的投資方法對應不同的細分領域,對投資者、資產管理者、被投資產的價格和流動性有著不同的影響。
社會、金融是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果確實很不合理,經過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可能很長)也會被糾正,這才是真實的社會。
如果全世界只有價值投資一種投資方式,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理性、保守的,資本市場上也不存在泡沫、低估、錯誤定價,那這個世界就會變得非常保守、無趣、沒有曲折和故事、也很難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事實上,價值投資對資金的屬性、投資者的認知和脾性,要求非常高,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說是反人性的,因而價值投資者注定是資本市場上的少數(shù)派。
價值投資也許是投資方法的少數(shù)派,那巴菲特作為標桿人物,他的投資方法應該是價值投資的主流吧?初學者容易陷入的另一個迷思就是:巴菲特的做法,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塞思·卡拉曼將巴菲特的投資分為三個階段,撿煙蒂、很便宜的價格投資于普通的企業(yè)、普通的價格投資于優(yōu)秀的企業(yè)。
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從撿煙蒂開始?是不是都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來經歷這三個階段?是不是最后都要長期投資于優(yōu)秀的企業(yè)?
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適用范圍和條件,不是都可以復制的。
第一階段,撿煙蒂投資,其前提條件是投資者自己或者資本市場有合理的方式讓公司價值得到實現(xiàn),不管是分拆、清算、分紅,還是其他方式,一套完整、適用的價值套利制度是撿煙蒂的基石;
如果是被動投資,還需要分散投資、分散風險,巴菲特早年喜歡是跟著清算者一起投資,或者自己成為那個清算者;而且如果被投企業(yè)價值不增加或者在逐步毀滅,時間就是投資者的敵人。
第二階段,以便宜的價格投資于普通的企業(yè),特別需要注意低估值陷阱。
所謂的便宜,比如PE、PB等估值指標,本身只是代表過去,并不代表未來;估值和財務數(shù)據(jù)只是代表賬面,并不代表商業(yè)實質;
復式記賬法、現(xiàn)代財務體系脫胎于工業(yè)時代,在當前很多行業(yè),比如金融、互聯(lián)網(wǎng)、研發(fā)類企業(yè),并未反映其商業(yè)實質;
投資于普通的企業(yè),如果價格足夠便宜,在三五年的時間內,確實可能在均值回歸中獲得超額收益,但如果再拉長時間,以十年、十五年以上的維度來看,投資者回報率與資產本身的運營回報率趨于接近,普通企業(yè)并不一定能帶來高回報。
第三階段,普通的價格投資于優(yōu)秀的企業(yè)。
這是一個誘人的想法,投資者只要搭上一列快車,就能快速前行。但這種投資方法,對投資者的能力要求極高。
投資者如何擁有獨特的洞察力,可以知道一個公司是優(yōu)秀的、并且未來很長時間都能保持優(yōu)秀?
一個企業(yè)也許過去都很優(yōu)秀、成長性很高,但投資者如何能確認公司可以跨越那些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無法跨越的鴻溝,比如利潤從10億到100億到千億的跨越?
投資界競爭這么激烈,最好的公司往往估值都不低,如何能在他人沒有看出企業(yè)優(yōu)秀、給出很高估值之時以普通的價格買到這樣的股權?
一個人一輩子能對幾家公司的長期未來有準確的判斷?這種投資方法對投資者的能力要求極高,不是輕易可以到達的境界。
回到前面的三個問題。
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從撿煙蒂開始?也許未必,重要的是你懂什么。
如果你沒有任何經營和產業(yè)經驗,只是懂點財務知識,必須用極高的安全邊際為自己的無知提供保護,也許撿煙蒂是一個可行的方法,而且要夠分散,還會踩很多坑,才能慢慢體悟投資之道。
要知道,格雷厄姆、巴菲特、施洛斯可是財務和金融的高手,都用了幾十年踐行撿煙蒂之路。
但如果你擁有豐富的產業(yè)經驗、經營經驗,對企業(yè)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對資本市場如何定價有一些體悟,也許并非一定要走撿煙蒂之路,可以集中投資于熟悉的行業(yè),甚至從成長股開始實踐,但前提依然是,對價值投資的幾項原則有正確和深入的理解、并且在踐行過程中反復錘煉。
是不是每個人都要用幾十年的時間來經歷這三個階段?是不是最后都要長期投資于優(yōu)秀的企業(yè)?投資如治水、打仗,是非?,F(xiàn)實主義的長期事業(yè),每個人都只能根據(jù)自己的特點來決定價值投資之路,最終能走到什么高度,也只能邊走邊看。
性格溫和的人可能適合被動投資、愿意戰(zhàn)斗的人可以考慮主動實現(xiàn)價值;
愿意安靜坐在書桌前看資料的人可能更喜歡用數(shù)字考慮問題,均值回歸可能是合適的方法,喜歡社交、與人交流的人也許對人的感性認知更強,適合投資成長性公司;
喜歡中庸之道的人可以考慮分散持股、追求極致的人可以考慮集中投資;經過長時間努力專注于某個領域,有能力做超長期預測,也許可以長期投資于該領域優(yōu)秀的企業(yè),廣而不深研的投資者,可能更適合逆向投資、深度價值、分散投資;
擁有如洛克菲勒般野心與意志的人,自然會考慮并購一家企業(yè),以企業(yè)為基礎做出大事業(yè),追求小而美、過簡單生活的人,可能更愿意管好自己的錢財或者做個小基金;
希望成為資產管理行業(yè)重要玩家,或者愿意為老百姓創(chuàng)造一些增量價值的投資者,需要適用于資產管理行業(yè)的投資體系、研究體系、營銷體系、企業(yè)文化,也能應用價值投資的方法,為社會做出貢獻。
投資就是遇見自己的過程,如果過程中感受到特別扭曲、難以堅持,很可能是對自己認知不夠、或者對投資認知不足,需要深入反思自己、或向前輩學習或求助,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價值投資是一套理念,幾個原則看起來明確,但其含義卻很模糊,巴菲特作為踐行者,為我們樹立了業(yè)界最佳標桿。
但我們應該打開視野,清醒地認識到,價值投資并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的投資方式,巴菲特之道也不是唯一的實踐之路。
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等前輩為我們提供了教科書、致股東信、大量投資案例,還有不少具體的投資方法。
我曾經以為,應該有什么辦法,能讓我比較快速地掌握“價值投資”的技術,然后就可以成功實踐價值投資,獲得財富的復利增長。
后來發(fā)現(xiàn),這種想法太過單純。
首先,價值投資的具體做法沒有一套可以照搬的教科書,沒有什么“價值投資方法論”,只有幾個看似簡單、實則模糊的原則。
安全邊際是什么?多少安全邊際算夠?
企業(yè)價值是多少,只能是個模糊的正確,而且對絕大多數(shù)企業(yè)價值,我們連模糊的正確也沒有;安全邊際有多大,可以有一些衡量方法,比如與歷史極限值的對比、與機會成本對比、也可以用絕對數(shù)字衡量,但本質上是個概率推測,也是個主觀數(shù)字。
能力圈是什么?
沒有人會告訴你,你的能力是什么,你只能通過事實與邏輯進行推斷、或讓他人反駁、或用時間驗證,當中很可能會犯錯,也需要有合適的人與你共同成長。
所以,不管身處奧馬哈還是紐約、上海還是延安,通過合適的渠道,接觸到真正踐行價值投資的人,接受他人的批判,勤于反思,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價值投資的四項原則;
而且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很容易過度自信,向業(yè)界最優(yōu)秀的人學習、請教,是價值投資者踐行路上的重要內容。
不見山高,怎知自我渺小?不見巨龍,怎知自己無力?
其次,價值投資的實踐,不只是一個技術和方法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投資者個人心性的修為。
價值投資者需要理性的思考、獨立的人生態(tài)度,不介意特立獨行、敢于逆潮流而動。
價值投資者需要對自我要求很高,愿意不斷反思自己,找到缺點并不斷改進,還要克服惰性,形成良好的習慣。
價值投資者還需要收縮欲望,明白慢即是快:因為能力圈的建立,注定是一個緩慢而且不斷往復的過程;樹立個人信用也需要長期言行一致的堅持;投資決策正確與否,其驗證周期也不確定;投資中難免犯錯,如何渡過人生的深水區(qū),由奢入儉難,一開始不要將欲望放得太大,是比較好的方式。
價值投資者在提升投資能力的同時,應該也能體會到,自己在慢慢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第三,價值投資者要對自己的生活做減法,騰出大量整塊的時間進行深度學習與研究。
如果沒有大量時間專注于投資事業(yè),很難在這個領域上有所成績。
價值投資者需要大量時間調研公司和生意、學習構建跨學科的知識網(wǎng)絡、構建自己的能力圈、反思和改進自身的問題,需要用整塊的時間去系統(tǒng)學習、研究、交流和思考,才能對某些問題有腳踏實地的認識、有深入的看法,才可能形成“洞見”。
擁有大量、整塊的時間,在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任務,也是價值投資中,很容易被忽視的前提條件,對生活要做很多減法,才能達到這個狀態(tài)。
最后,價值投資者的雪球要能持續(xù)滾大,最重要的是共贏,對于資產管理者而言,構建良好的投資者-資產管理者-被投企業(yè)的共贏關系,是價值投資的長期目標。
但是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
比如投資者與資產管理者的共贏,高信任度的投資者、長久期的資金,是價值投資的前提條件。
價值投資的目標是長期復利,但是績效的衡量尺度卻是短期的資產凈值,而資產凈值受市場先生的影響,起伏不定。
如果投資人沒有穩(wěn)定的心性、充分的信任、長久期的資金,就會造成“高點認購、低點贖回”的現(xiàn)象。
價值投資者要想成為資產管理者,必須讓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錘煉,與投資者建立足夠強的信任關系,才可能打破不能共贏的怪圈。
價值投資者與被投企業(yè)之間,也應該形成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系,往往在沒有人關注的時候,只有價值投資者與公司溝通,互相之間可以建立信任,價值投資者著眼于長期利益,可以為被投企業(yè)貢獻自己的智慧與資金,實現(xiàn)資本的良性配置。
價值投資有原則,但沒有教科書;有方法,卻需要一整套頂層架構的配合。
實踐價值投資的路很長,必定會有曲折,不管有多少迷思:
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價值投資最初吸引我的地方是其簡單易懂的原則和看似容易的實踐之路,但剛開始我也陷入了諸多迷思。
經過這些年的實踐與反思,我越來越感受到,從事價值投資的幸福感,是來自于不斷追求智慧、修煉心性、提升自我的過程。
回過頭看,作為初學者的這些迷思,有些地方有所領悟,有些依然在思考求索中?!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山窮水復疑無路”,“輕舟已過萬重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