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巨著之一《三國演義》,小時候看過,但沒看懂,今年終于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每天一兩集地將其看完了。 這么長的一部經(jīng)典連續(xù)劇,是人看完后都會有很多感想,這里我也想略抒個人之見, 談?wù)剬讉€主人公的看法。
先說劉備。徐州被呂布奪后,投曹操共抗呂布,破呂布后上朝廷,曹操想殺劉備,劉備逃到徐州,后曹操攻徐州,劉備轉(zhuǎn)投袁紹,后又投荊州劉表,后蔡瑁等人想殺之,他卻神話般的躍馬檀溪,然后求賢徐庶、諸葛亮等,然后赤壁之戰(zhàn),接著取荊州、西川,三分天下。后為了報關(guān)羽之仇率七十萬大軍殺奔東吳,由于剛愎自用不聽勸告被陸遜所敗,最后死于白帝城。劉備能從一個編草鞋的落難皇族后代最終稱帝西川,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籠絡(luò)人心。劉備本身確實有仁愛之心,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有點作秀或有點假,但我還是承認他是個仁義之士。既然是仁義之士,那就會有人緣,就會受人尊敬和推崇,才會有人愿意死心踏地一輩子給他賣命,劉備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個人魅力以及善于利用這種魅力的結(jié)果??梢?,個人魅力對一個人事業(yè)的成功是多么重要,特別是從白手起家的那種。
至于后來劉備不聽諸葛亮和趙云等人的勸阻,執(zhí)意要討伐東吳為其弟關(guān)羽報仇,這完全屬于以公謀私,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劉備沒有像曹操那樣一統(tǒng)天下的遠謀和霸氣??纯蹿w云的這句“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是很有道理的,而劉備卻說:“朕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弟之仇當然要報,但這個時候應(yīng)該冷靜一點,分析當前形勢,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如果那時候能聯(lián)合東吳力抗曹操,那歷史說不定就會被改寫了。否則在大怒、盛怒之下做出的決定往往是欠妥的。遠征東吳,棄重就輕,勞民傷財,還損失了張飛、黃忠兩員大將,后來又不聽部下忠告,自以為自己親經(jīng)百戰(zhàn),驕傲且輕敵,諸葛亮跟其多年,用計謀才學幫其打下的江山,劉備自己卻沒懂得計謀的力量,小看善用計謀的陸遜,還連營七百里,似乎早已忘了曹操連船被火燒赤壁的慘敗,難怪曹丕都說劉備“不懂兵法”,敗給陸遜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遇到大事千萬要沉著冷靜,不能意氣用事,不可大怒、盛怒,使自己亂了方寸。
如果說劉備是英雄,那么曹操便是梟雄。曹操確實是個做大事的人,決不婦人之仁,雖然“寧可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有點過分。他任人唯才,能夠博采眾長又不失主見,和袁紹的官渡之戰(zhàn)是曹操打得最漂亮的一仗。“河北義士,何其如此之多!可惜袁氏不能善用,若能用,則我安敢正眼覷此地哉?”相比袁紹的優(yōu)柔寡斷、舉棋不定、缺乏主見,曹操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 曹操很樂觀,八十萬大軍兵敗赤壁,落荒而逃,應(yīng)該說是很令人泄氣和沮喪的,但曹操在逃跑的途中還能笑論用兵之道,對將士們說:“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戰(zhàn)我軍雖失利,但北方仍有我所據(jù),幾十萬兵馬尚存。再重張旗鼓,來日再戰(zhàn)必勝!??!哈哈哈哈!”這無疑是給將士們提神打氣,使他們恢復信心,如果連自己都失去了信心,還指望別人對你有信心嗎?還指望以后還能重整旗鼓嗎?有句話叫“跑得要有速度還要有風度”,無論處在逆境還是順境,一邊向前走一邊還要悠然自得,這其實是很不容易的。 曹操很少流淚,相反倒是經(jīng)常看到劉備動不動就淚流滿面。不是說劉備經(jīng)??薇亲硬缓茫驗閺暮艽蟪潭壬蟻碚f正是眼淚讓劉備博得了人心。但是動則流淚總讓人覺得不夠男人,更談不上英雄,我哭功也非常了得,卻自嘆不如劉備的哭功,劉備是一哭得人才,二哭得天下,若沒有諸葛亮,劉備只能是普通的將領(lǐng),而不能稱霸一方。 不過曹操的多疑和自負讓他吃了不少虧,這一點不得不引以為戒。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就留給我們這些后人去評價他的是是非非吧。
《三國演義》刻畫的人物中還有兩個有較大爭議的就是諸葛亮和周瑜。諸葛亮到底是不是真的料事如神?周瑜是不是真的那么氣量狹窄?眾說紛紜,我沒讀過那么多史書,也沒資格評論,這里只是就事論事,談?wù)劯邢耄瑐€人覺得諸葛亮雖是才智過人,足智多謀,但周瑜也并非演義中那樣氣量狹窄,不過做人不可斤斤計較,凡事要看得開,想得遠,要有大氣量大胸懷才能成就大業(yè)。諸葛亮為完成先帝劉備遺志,六出祁山北伐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還沒將司馬懿打敗,自己就因為身體不支,先行棄世了。惋惜之余,不禁讓人感慨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這一代的學習、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 壓力都不小,因此沒有一個好的身體作支撐是不行的,“有心無力”這句話聽起來就很無奈,希望我們以后都能避好吧。 另外,人無完人,諸葛亮堪稱圣人,但也犯了兩件錯事,一是錯用馬謖守街亭,二是明知劉禪是扶不起的阿斗,卻依然堅持輔助阿斗,最后積勞而終。 周瑜始終不能殺了諸葛亮,也不能從其手中搶到荊州,每爭都被孔明技高一籌,最后因傷加氣悶棄世。所以負責人的責任都是很重大的,搞不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周瑜臨終前說:“各有其志,各為其主,又豈能不爭!”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一首《長河吟》,英雄相惜啊。
關(guān)羽確實是忠烈之士,令人敬仰。且看以下兩處對話: 1.曹操說:“我送錦袍于你未曾下拜,今我贈馬,卻席而再拜,何故賤人而貴畜也?”關(guān)羽答:“丞相,我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如若知道兄長下落,便可一日而見兄長矣。”雖受他人厚恩,但不忘其本,真乃天下之義士也。若有如關(guān)羽性格之女,取之甚好啊,呵呵。 2.關(guān)羽失荊州,諸葛瑾麥城勸關(guān)羽,關(guān)羽答:“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jié);身雖死,名可垂于竹帛也!又何俱哉!”大義凜然,令人震撼! 不過由于關(guān)羽的大意和輕敵,以致丟了荊州,這個教訓可不小。最得意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從古到今,有多少英雄豪杰倒在最得意的一瞬間啊。因此要時刻保持警惕,不可松懈大意。
張飛是被自己的兩個部下殺掉的,還被割了腦袋。張飛是個性情很暴躁的人,重情義那是沒的說,但是他太不體恤部下了,自己不高興了動不動就鞭打部下,日子久了誰還會真心替你賣命?所以,安撫好手下的人是對一個將領(lǐng)的最低要求。張飛還有一個壞習慣,就是酗酒。如果那天晚上他沒有喝醉,也不至于被兩個手下這么輕松就搞定了,為將者當戰(zhàn)死沙場,被自己人割了腦袋那不是悲哀是什么?如果發(fā)現(xiàn)自己有不好的習慣,應(yīng)該盡量克制,并想辦法慢慢將其改掉,否則就會玩物喪志或埋下禍根。有一句話叫:哪怕是對自己一點的克制,也能讓人變得強而有力,很有道理。優(yōu)秀是一種習慣,當然是指好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了,終身受益,雖然養(yǎng)成好習慣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是值得我們?nèi)ハ硎苓@個痛苦。
個人最敬佩的是諸葛亮、司馬懿、姜維,三人皆是優(yōu)秀的軍事家,為人正直,足智多謀,雄韜偉略,善于用兵,功績卓著,乃俊杰奇才!三人皆是智勇兼?zhèn)?,武能安邦,文能治國,并且品質(zhì)高尚。都是值得后人敬佩和借鑒的! 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千里迢迢,鞠躬精粹,都是想完成劉備的遺愿恢復漢室,但二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遇上了阿斗這個昏庸無能的昏君,幾次快要戰(zhàn)勝的關(guān)鍵時候,被阿斗召回漢中,哎!悲哀啊!所以,遇上個賢明優(yōu)秀的領(lǐng)導,并得到領(lǐng)導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做出大的成績,成就事業(yè)!
司馬懿也是個做大事的人,能夠韜光養(yǎng)晦,即便被免職回家成為庶人也堅持練劍、看書,不廢正業(yè)。有道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啊,每天堅信的等待與盼望終于讓他迎來了事業(yè)的又一個頂峰。司馬懿很能忍,魏延幾次在帳外言語辱罵挑釁他都堅守不出,使得諸葛亮不能速戰(zhàn)速決,很是棘手。司馬懿說:“小不忍則亂大謀。”是的,即便遭羞辱也不能大怒、盛怒,動則大怒的人往往是沒有遠謀的。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也!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斗智相當精彩,高手過招,另人賞心悅目啊。那句“ 我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我想是他與諸葛亮對比的最好概括吧。 對司馬昭比較深的印象就是兵困鐵籠山那集了,在絕境中假裝跳涯激起了將士們的斗志,最終聯(lián)合外援擊退了姜維。司馬昭奉行的也是“籠絡(luò)人心”這四個字,但是他還沒有達到劉備的那個境界,所以有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
東吳孫權(quán)真是善于用人之管理者,先后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能人輔之,也正因此,三國期間,東吳孫姓執(zhí)政比蜀劉、魏曹執(zhí)政要長久安定。 再說說那幾個無能的皇帝。漢獻帝受群臣所逼,禪位于魏。一群人于殿堂之上、漢獻帝身邊唧唧歪歪拉拉扯扯,對帝喝叱、怒目相向,絲毫沒有君臣之禮,這皇帝當?shù)每烧娓C囊!阿斗劉禪,不勵精圖治,沉溺于玩樂,早晚被滅。投降后被請到司馬昭殿前,讓他們看蜀舞,所跟隨老臣俱淚如雨下,唯獨劉禪看得津津有味,簡直不可救藥。怪不得司馬昭說:“人之無情,乃至于此。”這樣的人,連當對手的資格都沒有,悲哀??! 看盡三國英雄人物,明白一個道理,人無完人,取其長避其短方可成就大事! 天下,有德者居之! 整個故事的結(jié)幕以大江為背景,讓人感慨萬千。“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