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說美國股市充滿了泡沫,股災即將來臨。110年前,也就是1907年,美國也出現過一次金融恐慌,當時,對整個美國經濟進行救助的是摩根家族。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曾經是全世界債主的金融家族。
在美國紐約曼哈頓金融城的心臟地帶,坐落著一棟沒有任何標識的四層白色小樓。它西鄰紐約證券交易所,北面緊挨聯邦國家紀念堂。這里就是華爾街23號,摩根財團的總部舊址。
這座老式建筑如今已變成一座公寓,沒有留下多少“財團”的痕跡。但在一個不顯眼的過道旁,有一塊介紹摩根財團締造者的牌子,上面寫著:“約翰·皮爾篷·摩根,是資本家中的資本家,名震世界金融圈,連總統與當權者都向他求助?!?/span>
約翰·皮爾篷·摩根
皮爾篷是摩根金融帝國的締造者,他的發(fā)家史卻要追溯到200年前。
17世紀,在奔赴新大陸淘金的浪潮中,摩根家族的祖先也移民到了美國。到皮爾篷的祖父約瑟夫·摩根這一代,他們開始在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定居。
和其他猶太人一樣,摩根家族也一直延續(xù)著商業(yè)傳統。約瑟夫最初開了一家小咖啡館。稍有積蓄后,他先是買下了一家很氣派的旅館,后來又買進幾批股票,成為汽船業(yè)和鐵路業(yè)的股東。喜歡冒險的約瑟夫還瞅準時機,投資保險公司并且大獲成功。到1847年去世時,他留下了大約100萬美元的財產。
約翰·皮爾篷·摩根
皮爾篷的父親朱尼厄斯·摩根,16歲就開始闖蕩波士頓,23歲時就有了一家干貨店。19世紀50年代,他和銀行投資家喬治·皮博迪合作,成功地把大量英國資本引入資金極度匱乏的美國,一舉成為令人刮目相看的金融大師。
沒有子嗣的喬治·皮博迪決定,讓朱尼厄斯作為自己的繼承人。退休后,他把自己的公司交給朱尼厄斯。朱尼厄斯“很不客氣”,很快就給公司改了姓名:朱尼厄斯·摩根公司。這正是摩根財團的雛形,也是摩根家族走上發(fā)展快車道的起點。
朱尼厄斯·摩根
皮爾篷生于1837年4月17日。在結束了中學課程后,他被父親送到瑞士、德國留學。20歲時,皮爾篷返回華爾街做學徒。他能使用流利的法語和德語,擁有超越同齡人的國際視野。這些都為他日后壯大摩根公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亂世出豪杰。19世紀、20世紀之交,美國在經歷多場戰(zhàn)爭后,經濟開始飛速發(fā)展。這給了皮爾篷大顯身手的機會。
受家庭熏陶,皮爾篷年輕時就富有冒險和投機精神。在紐約的鄧肯商行實習時,他負責采購貨物。一次,他在新奧爾良的大街上遇到一位船長。船長受托從巴西運回一船咖啡,誰知道美國的買主破產了,他只好自己推銷,表示愿意半價出售。
皮爾篷看過樣品,決定買下了這船咖啡。朋友們勸他謹慎行事,但他認定這是一樁好買賣。
然而,鄧肯商行卻指責皮爾篷擅作主張,命令他停止交易。不得已,皮爾篷只好向父親求援。朱尼厄斯毫不猶豫地支持了兒子,并償還了兒子挪用的款項。后來的事實證明,皮爾篷的判斷沒錯——此后不久,巴西咖啡因天氣寒冷而減產,價格猛漲了兩三倍。
朱尼厄斯見兒子在鄧肯商行束手束腳,就干脆在紐約證交所對面的一幢建筑里租了幾間房,掛起了一個新的招牌——摩根商行,交給他打理。
約翰·皮爾篷·摩根
1862年,美國南北戰(zhàn)爭激戰(zhàn)正酣。在一次和朋友閑聊時,皮爾篷得知,北軍傷亡慘重。他立刻意識到,戰(zhàn)事不利,定會引起北方金價上漲。于是,他和朋友設了個圈套——先秘密買下500萬美元的黃金,把其中的一半匯給當時的金融中心倫敦。隨后,他們故意放風說“北軍戰(zhàn)敗”?!跋ⅰ眰鞒?,金價果然大漲。皮爾篷隨即把手里的另一半黃金拋出,從而大賺了一筆。
嘗到甜頭的皮爾篷愈發(fā)意識到,“抓住機會,加上冒險”,就意味著財富。
19世紀后半期,美國鐵路業(yè)發(fā)展得很快,但存在重復建設、各條鐵路之間難以銜接等嚴重問題。極具眼光的皮爾篷決心插手鐵路行業(yè),對其進行一次大的整合。他一方面說服鐵路巨頭擱置惡性競爭、化解糾紛,一方面趁著很多鐵路公司在經濟蕭條時期接連倒閉的機會,迅速實現對大量鐵路企業(yè)的控制。到1900年,受皮爾篷直接和間接控制的鐵路,長達10.8萬公里,約占當時全美鐵路總里程的三分之二。
從此之后,美國的鐵路界和金融界,都深深地“摩根化”了。
摩根家族在堅守美國市場的同時,也加強了對國外的投資。
在進軍鐵路業(yè)之前,皮爾篷就組建了“聯合募購組織”,和父親一起購買了5000萬美元的法國國債。此后,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成了摩根家族的家常便飯。
1898年,美國西班牙兩國之間爆發(fā)戰(zhàn)爭。皮爾篷敏銳地感覺到,國際投資的時代已經到來。他開始思考如何到美屬菲律賓、中南美洲、日本及中國進行投資。
就在這時,他聽到一個消息:墨西哥政府無力償還債務,已到了破產的邊緣。一般情況下,很少有人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認購墨西哥政府發(fā)行的公債。皮爾篷卻一反常態(tài),大量買入,日后通過低買高賣大發(fā)橫財。
接著,皮爾篷又南下來到阿根廷。當時,阿根廷剛剛經過多年戰(zhàn)爭,元氣大傷,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皮爾篷毅然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在“拯救”了阿根廷的同時,自己也痛快地賺了一大把。
最令皮爾篷得意的是,大英帝國也向他求援了。當時的英國,因為在殖民地連年作戰(zhàn),還要和德國搞軍備競賽,財政極端困難。皮爾篷答應了請求,先后認購了1.8億美元的英國公債。
在經過一系列的大手筆后,到20世紀初,摩根家族成了名副其實的“全世界的債主”。此時,它旗下有了銀行家信托公司、保證信托公司、第一國家銀行等金融機構,總資產達34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的“金融帝國”。
在鼎盛時期,摩根家族還和外界結成同盟,以摩根公司為軸心,形成了規(guī)模龐大、組織嚴密的“摩根體系”。這一金融集團擁有全美33%的金融資本,總值近200億美元;另外還有125億美元的保險資產,占全美保險業(yè)的 65%。在產業(yè)方面,摩根公司向全美35家主力企業(yè)派駐了47名董事……到20世紀初,“摩根體系”的總資產達到740億美元,相當于美國所有企業(yè)資本的1/4。
1907年秋,一場銀行擠兌風潮,沖垮了脆弱的紐約金融系統,美國頓時陷入金融恐慌。
10月24日,紐約證券交易所因為無法從銀行拿到資金,難以支撐到閉市。當時的美國還沒有央行,金融機構在流動資金吃緊時找不到最后的借款人。交易所只好向皮爾篷求助。他只用了15分鐘,就提供了2500萬美元。
當晚,皮爾篷將紐約最重要的一群銀行家,召到他的圖書室里,關門落鎖,要求他們必須想出辦法穩(wěn)住美國金融業(yè),否則一個都別想出去。建議被一條條地提出,但一次次被皮爾篷否定。當時,他很焦慮:“我自己也不知道該怎么做,但是如果有人提出一個我認為可行的方案,我會告訴他們該做什么?!?/p>
最終,還是皮爾篷想到了一個替代品——紐約票據交換所。他通過協調證券交易所和銀行的關系,使紐約票據交換所的會員銀行,可以利用票據而非現金,就能相互結清賬目。這一辦法,不僅解決了交易難題,還能幫助銀行對抗流動性不足的危機。直到今天,它仍然被廣泛使用。
紐約票據交換所
在美國“金融恐慌”時期,為了解決更多的問題,皮爾篷就像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不斷尋找外國資本、購買運轉情況良好的公司股票。最終,他保證了美國經濟的平穩(wěn)運行,直到危機得以化解。當時,就連一度對皮爾篷大有成見的西奧多·羅斯??偨y,也不得不稱贊他的“智慧與服務公眾的精神”。
在摩根家族圖書室,曾任美聯儲高級銀行檢查員的盧菁說,20世紀初,摩根家族確實在那場經濟危機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摩根帝國”的日漸膨脹,也給美國政府敲響了警鐘,并催生了美聯儲。在這種情況下,摩根家族的勢力開始被逐漸削弱。
1912年,75歲的皮爾篷前往國會接受質詢,就是否存在“金錢托拉斯”,也就是美國經濟命脈是否被為數不多的紐約銀行家所掌握作出解釋。同年,英國巨型豪華郵輪“泰坦尼克”號沉沒。鮮為人知的是,摩根財團正是制造和運營“泰坦尼克”號的白星航運公司的母公司。這對摩根又是一個打擊。
從那時起,皮爾篷患上了抑郁癥,健康狀況不斷惡化。1913年3月31日,他在歐洲旅行時,在意大利羅馬的一家酒店里辭別了人世。
皮爾篷死后,他的兒子杰克·摩根接掌家族事業(yè),直到1943年。
杰克·摩根
在父親去世當年,杰克決定在摩根財團位于華爾街23號的原址上,重新修建總部大樓。新大樓設施配備精良,裝修奢華,巨型水晶吊燈令人驚嘆。大樓外部卻沒有任何標識,就像一家低調、貴氣的私人俱樂部。
1920年9月16日中午時分,一輛裝滿炸藥的馬車,在摩根大樓門外爆炸,導致38人死亡、400多人受傷,財產損失高達200萬美元。這就是著名的“華爾街爆炸事件”。
關于這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和元兇,至今依然是一個難解之謎。但當時,人們的第一反應是:這是無政府主義者針對摩根財團的一次破壞活動。
僅僅十幾年后,來自政府的干預,更沉重地打擊了這個顯赫的“家族帝國”。
1933年,美國頒布《格拉斯-斯蒂哥爾法》,限制金融業(yè)的跨領域經營行為。隨后,摩根公司被迫于1935年一分為二:摩根士丹利經營投資銀行業(yè)務,JP摩根從事商業(yè)銀行業(yè)務。此后,皮爾篷的孫子哈里·摩根,曾一度帶領摩根士丹利異軍突起。但從整體上看,摩根家族還是慢慢衰落下去了。
JP摩根
盧菁說,JP摩根秉承傳統的高端路線,多年來只向政府、藍籌股企業(yè)以及有錢人提供服務,其口碑和地位仍然“很高尚”。因此,美國最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仍然以能夠到JP摩根工作為榮。
但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現代金融體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華爾街開始“民主化”,數以億計的散戶紛紛入市。此時的JP摩根,卻未能放低門檻適應新的形勢。最終,美國大通銀行在2000年收購了JP摩根,組成摩根大通銀行。目前,摩根大通已成為美國最大的銀行,但除了名號中有“摩根”二字,它與當初的摩根公司已經相去甚遠了。
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摩根家族的人不再積極參與JP摩根的業(yè)務,從80年代起也不再沾手摩根士丹利的發(fā)展。對于JP摩根被大通銀行收購一事,皮爾篷的曾孫約翰·摩根曾表示,他們家族的人對此并不感到難過,因為他們已經多年不參與JP摩根的業(yè)務了。
如今,摩根家族的后人幾乎全都退出了金融業(yè),也基本上從公眾視線中消失。但是,“摩根”在美國人的心中,仍然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時代。
美國經濟學家曾為摩根家族總結了三條“成功秘訣”:第一,富有的家族背景及商人意識;第二,在戰(zhàn)火硝煙中攫取財富,在冒險中追逐刺激,樂此不疲;第三,為了“壟斷”,甘以聲譽為代價。但歷史告訴人們,不道德的秘訣不能長久,“一個家族維系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經濟命脈”的神話,難以再現。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