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鋒心學筆記5:“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
陳學鋒 王陽明心學研修院
wolf0819
一起致良知
“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為王陽明提出的心學思想,意為要了解宇宙的奧秘,達到對事物真相的認識,只須返視探求自己的心性良知即可。
王守仁所說的“心”,指最高的本體,如說“心即道,道即天”;也指個人的道德意識,
王守仁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從一方面說,靈明的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從另一方面說,心無體,以天地萬物感應之是非為體??陀^的事物沒有被心知覺,就處于虛寂的狀態(tài)。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見,則與心同歸于寂;既被人看見,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王守仁的“心外無理”是說,心的本體,就是天理,事雖萬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與理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無理也就是心外無善。王守仁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思想對后世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我們?nèi)祟惖乃枷胍庾R,是非善惡的判斷;是因為我們的良知,與經(jīng)驗世界的事物,相互作用之后才產(chǎn)生的,如果沒有外在事物的存在,那么我們的思想意識也只能是一張白紙或者說只能是“空無”的存在。因為有了外在事物的存在,我們的思想意識才能和宇宙萬物產(chǎn)生共鳴,我們的思想意識里才能容納宇宙萬物。
王陽明說:身的主宰就是心,心之觸發(fā)就是意,意的本源就是知,意之所在就是物。譬如,意在侍親上,那么侍親就是一物;意在侍君上,那么侍君就是一物;意在仁民、愛物上,那么仁民、愛物就是一物;意在事、聽、言、動上,那么事、聽、言、動就是一物。因此我認為:無心外無理,無心外無物。
比如服侍父母,不是從父母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從君主那里求的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從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各自在心中。心就是天理。沒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強加一點一滴。用這顆最熱的心,表現(xiàn)在服侍父母上就是孝,表現(xiàn)在輔佐君主上就是忠,表現(xiàn)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要在自己的心中下功夫摒棄私欲、存天理就行了?!▊髁曚洠?/strong>
“寂”和“顯”都是指事物純粹客觀性存在的一種狀態(tài)。心外無物,物者事也,任何事情都在我心之內(nèi)。
先生游覽南鎮(zhèn),一位朋友指著山巖中的花樹問:先生認為天下沒有心外之物,比如這株花樹,它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又有何干?
先生說:你未觀賞這樹上的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樣寂靜。你來欣賞這樹上的花時,此花顏色就顯現(xiàn)出來。由此可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髁曚洠?/strong>
(《游南鎮(zhèn)》:先生游南鎮(zhèn)。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保?/strong>
(先生啟程去征討思恩、田州,錢德洪和王汝中把先生送到嚴灘。汝中就佛教的實相和幻相的問題請教于先生。
先生說:“有心都是實相,無心都是幻相;無心都是實相,有心都是幻相?!?/strong>
王汝中說:“有心均為實,無心均為幻,是從本體上來說功夫;無心均為實,有心均為幻,是從功夫上來說本體?!?/strong>
汝中的見解先生表示贊同。當時,錢德洪還不甚明白,經(jīng)過數(shù)年用功,他才相信本體功夫為一體。然而,這種觀點是先生依據(jù)王汝中的問題偶然論及。若我們開導別人,不一定非要引用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