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fēng),明月,花香,酒濃。任世事無情風(fēng)雨,你是否愿意和我一樣,永遠(yuǎn)保留這份詩意。
這個系列的文章已經(jīng)到第五期了,真的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也很開心和你們一起徜徉在詩詞的美麗意境中,愜意無以言表。
這些詩詞是千百年前的文學(xué)財富,是古人留給我們的才情經(jīng)典,雖然它距離我們年代久遠(yuǎn),看似不能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但詩詞之美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心境,或許能夠成為我們現(xiàn)實世界里的一片綠洲。
其實它并不遙遠(yuǎn),它可能就在你的耳邊。
這期的主題是“因為這些句子,愛上它”。何不看看哪一句,能讓你喜歡到想拿來作簽名呢?
1.《定風(fēng)波》(常羨人間琢玉郎)(蘇軾·北宋)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diǎn)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fēng)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每到選蘇軾的詞作時,我都萬分糾結(jié)??茨氖锥己?,哪首都不忍割愛。
猶豫不決間,我恰好看了《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里面出現(xiàn)了“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這首詞,我與它相遇的時間不長;但這句詩,輕易便可以深得我心呢。
話說“烏臺詩案”后被貶黃州,不只是蘇軾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diǎn),也是他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時期。在黃州他寫下了太多好作品,這首《定風(fēng)波》自然也是其中之一。
詞中的內(nèi)容,并非蘇軾獨(dú)處時的自言自語,它是有主角的,里面涉及到一個男子,即王定國;和一個女子,名叫柔奴。
王定國也因為“烏臺詩案”受到了牽連,被貶到嶺南的一個偏僻之所。當(dāng)時有歌女柔奴隨行,一晃三年過去,王定國攜柔奴歸來,與蘇軾相聚,蘇軾有感而發(fā),寫下此詞。
詞中沒有哀愁與憤懣,也不見凄苦與抱怨。
起句即有神仙眷侶般的美妙——人們常常羨慕你是如玉般雕琢過的男子(這么說王定國應(yīng)該長得很帥),連上天都垂愛你,讓一位可稱為“點(diǎn)酥娘”的美麗女子(詞中指柔奴)與你相伴。她那般多才多藝,自作的歌曲從她的皓齒中唱出來,一時間,那么熱的嶺南似乎有了飛雪飄灑的涼爽。
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有隨遇而安的好心態(tài)是必要的,再有能自娛自樂的精神,那最好不過。
蘇軾真心地贊美著柔奴能與王定國同甘共苦,并化苦為樂。被貶的折磨反倒讓這個可愛的姑娘更顯年輕了,她在蘇軾眼前輕輕地笑著,笑聲里似乎帶著嶺梅的清香。
蘇軾問她,“嶺南的生活應(yīng)該不好過吧?”柔奴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這種曠達(dá)是多么符合蘇軾的情懷,身處窘境而安之若素,心在窮途而淡定從容。
一片情深,幾許滄桑,時間消磨了年華,家在哪里?故鄉(xiāng)又在哪里?
……在心里。
2.《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北宋)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yuǎn),望故鄉(xiāng)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颙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落雨的深秋,總會不經(jīng)意想起柳永的這句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
真有意境,空靈得如一幅畫。
那“自是白衣卿相”的柳永,似乎就站在江邊,看著清凌凌的雨,吹著凄涼涼的風(fēng),衣袂擺動處,無不灑然。
就連與柳永詞風(fēng)迥異的蘇軾,都曾贊過這首詞中的“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不減唐人高處。此時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
雖然詞中也有佳人的企盼,也有兒女情長,但更多的是一派蕭殺的秋景中,詞人那漂泊異鄉(xiāng)的凄苦及思家歸家的熱切情懷。
試想那是怎樣的矛盾心理,登高臨遠(yuǎn)或許能遙望家鄉(xiāng)的歸路,但因為不能輕易回去,連望一望都不敢了,“不忍”二字,讓人心傷,也令人心疼。
詞的下闋,就是將這份愁緒步步升華,從故鄉(xiāng)渺邈,到世事凄涼,到佳人眺望,到獨(dú)自凝愁。這種綿密的情思,伴著疏朗的筆調(diào),將一腔心事盡情揮灑,讓我們在字里行間也跟著輕愁與輕嘆。
“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短短的幾個字,卻亦深得我心。雖然“天際識歸舟,云中辨江樹”是謝朓的名句,但絲毫不影響這句在《八聲甘州》中的發(fā)揮。
那是怎樣一個女子,站在妝樓上,目不轉(zhuǎn)睛地遙看江邊,一次又一次地,錯將別家的船當(dāng)作心上人的歸舟。
大概,望穿秋水的意思,就是如此吧。
3.《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李煜·南唐)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看,李煜的詞,字面上就是如此的淺顯易懂,但里面的情感又是如此深沉。
這首《相見歡》也當(dāng)是作于亡國之后,正因為那樣的處境,才讓他有了這么大的人生感慨。
暮春時節(jié),花開花謝。那枝頭的嬌妍,又怎奈得了寒風(fēng)凄雨,如一世繁華,匆匆而過。
像那佳人的胭脂,和著淚水。此時一別,又當(dāng)幾時重逢?而人生中的愁苦遺恨,似江水滔滔,東流而去。
這是很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詞,字字句句都是后主的心聲。
“亡國前耽于享樂,亡國后溺于悲哀,這就是李煜的一生。”或許這個評價是恰當(dāng)?shù)?,可是為什么,他的詩詞人生就令我這樣著迷呢?每每讀到他的詞,都不禁想他是有著怎樣一顆多情溫柔的心,多愁善感的魂。
其實打出“相見歡”三個字,我最先想到的不是這首“林花謝了春紅”,而是另一首“無言獨(dú)上西樓”。
無言獨(dú)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是我剛接觸詩詞時很喜歡的一首,尤其在看到梧桐的時候,總會想起“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句。
在讀了更多李煜的詞之后,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差不多是他的詞作中最凄婉的作品。
如此凄惻,自當(dāng)放在心靈深處,偶爾念起,與他同悲。
4.《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南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diǎn)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
這是頗具辛詞風(fēng)格的代表作,也是一首讀起來令人百轉(zhuǎn)千回的詞。
從前與現(xiàn)在,夢境與現(xiàn)實,理想與空想,多少的相悖與矛盾,交織在這首詞里。
我一直覺得,辛棄疾是詩詞世界里的一位硬漢,提槍能戰(zhàn),執(zhí)筆能寫,連醉了都醉得這般俠骨錚錚。
醉里不是懷抱佳人,也不是對月長嘆,而是挑亮了燈光看寶劍。那寶劍里有他的曾經(jīng)有他的夢。
夢里他回到了號角聲聲、軍營連連的戰(zhàn)場。戰(zhàn)士們分食烤熟的牛肉,耳邊有各種樂器奏出的戰(zhàn)歌。又是一年的秋天,到了沙場閱兵的時刻。
“沙場秋點(diǎn)兵”五個字,真是有著英姿颯爽的恢弘。
這首作品里有個好玩的詞——八百里,它的解釋是“一種牛的名字”,就像下闋里的“的盧”,是馬的一種,性烈,速度快。
所以,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快,弓如霹靂一般震蕩。就這樣向前沖殺吧,不但了卻了君王收復(fù)失地重整河山的大業(yè),也為自己贏得了世代相傳的美名。
但是——可憐白發(fā)生!
老了,頭發(fā)白了,可也沒等到這夢中的一天呀。
這首《破陣子》,如果每個逗號算一句的話,那么前面九句是一個段落,后面一句自成一格。前面說了那么多豪情的、激蕩的、讓人熱血沸騰的場景,可是最后,似乎大幕落下,一切都是想像中的云煙,那份孤獨(dú)與不甘都在這“可憐白發(fā)生”里承載著雕刻著。
此時,我不禁想到陸游《訴衷情》里面的一句——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一樣的不甘,一樣的渴盼,一樣的失落,一樣的無奈。這就是人生吧。
另外,這首詞有個小標(biāo)題: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陳同甫為陳亮,與辛棄疾有著同樣的理想抱負(fù),主張抗戰(zhàn),可惜屢受打壓。想來他讀到這首詞,一定也會思緒難平。
5.《蘇幕遮》(碧云天)(范仲淹·北宋)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暗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dú)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留下的詞作真的不多,而這首《蘇幕遮》是其中最為有名的一首。上闋寫景,下闋抒情,是很多詞人的慣常用法。
而這首詞中,起筆的景色描繪令人眼前一亮,然后腦海中迅速出現(xiàn)了一幅畫,天空飄著碧云,地上鋪滿落葉,水波中似乎也染上了濃郁的秋色,但水下翠色的湖光如寒煙一般彌漫上來。斜陽映著群山,遠(yuǎn)方水天一色,芳草綿延。
何其高遠(yuǎn),何其遼闊。
記得第一次讀到它時,便愛不釋口, 后來讀《西廂記》,看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一下子想起這首“碧云天,黃葉地”來,意境有幾分相似,又都蘊(yùn)滿離思。
這首詞中的離思在下闋,可以說是字字情深,句句情真。若不是離鄉(xiāng)在外,又怎能有如此情懷?
是的,那是遠(yuǎn)離故土的三年,范仲俺被派往西北邊塞執(zhí)行軍務(wù)。不清楚那是他羈旅生涯中的第幾個秋天,反正一時眺望,竟感覺秋色撲面而來,再低頭沉吟,故鄉(xiāng)渺邈又在何方?
每每心間涌動起思鄉(xiāng)情結(jié)時都不禁黯然神傷,但又無法斷絕這份追憶與牽念,就這般想著念著,夜半難以成眠。正好借著明月登上高樓,執(zhí)一杯酒生生灌入愁腸,然后任由它們化作相思的眼淚。
景美,情深,此時此刻,竟有點(diǎn)有懷念秋天,還有隨秋而逝的華年。
6.《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賀鑄·北宋)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高中背名句時,對這句一見鐘情——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fēng)絮,梅子黃時雨。
彼時,可能還不知道閑愁為何物,那是沒有閑、卻也不知愁的年紀(jì)。但就是喜歡啊,喜歡那一川的煙草,滿城的飛絮,細(xì)密的春雨,然后問閑愁幾許?
同為《青玉案》,我個人感覺這首并不輸于辛棄疾的那闋“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在我看來,那首詞里的景致因人為打造而過于華麗熱鬧,而這首的情境卻自然流轉(zhuǎn),春愁繾綣。
要知道,如此自然的詞作,也曾有個自然而然的契機(jī)。那是在賀鑄退居蘇州時,因偶見一位美麗的女子,便心生愛慕,于是寫下這首代表作,而作者本人,也因“梅子黃時雨”而被稱為“賀梅子”。
詞的起筆“凌波”二字,雅致清靈。曹植在《洛神賦》中寫道:“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現(xiàn)在賀鑄引其意境來描繪佳人那輕盈的步伐,遠(yuǎn)去的芳塵,很妥當(dāng)。
李商隱有詩“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賀鑄則迎著前人的才思問,錦瑟華年誰與度?自然希望是她,然而她又芳蹤何在呢?
下闋的情感流露更加直接,當(dāng)天色已晚,暮色漸濃,我提著筆為你寫下想念的詩行。要問那落寞的愁緒有幾何,正如煙雨中的青草,飄飛中的柳絮,連綿不斷的細(xì)雨……
想想,對某人某事心生愛意或許不難,但能將這愛意化作詩意,這正是古代文人的風(fēng)雅吧。
7.《邁陂塘》(問世間情為何物)(元好問·元代)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還有個標(biāo)題,即雁丘詞。
而且詞前還有一段小序,其大意是:作者在應(yīng)試途中,聽一位捕雁者說,有一對雙飛的大雁,其中一只被射殺后,另一只也撞地殉情而死。詞人當(dāng)時不禁被這種生死相隨的感情所震撼,當(dāng)即買下了那一對大雁,將它們合葬在汾水旁,并將這個小小的墳?zāi)狗Q作“雁丘”。這首《邁陂塘》便是為雁丘所作。
只是我們不曾想到,曾經(jīng)這首歌詠大雁情深的詞,現(xiàn)在竟成為了對愛情的終極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這個千古傳誦的名句便是這闋詞的起句,不得不承認(rèn),它的確是神來之筆。
先是由相依相伴的大雁,想到了世間的情愛,再由世間的情愛,直轉(zhuǎn)對死生與共的大雁的緬懷。
無論是天南地北的遠(yuǎn)途,還是寒暑交迭的四季,只要有彼此相伴,就有快樂的源泉。但是,離別又是何等痛苦。如今,你逝去了,看那邈遠(yuǎn)天際,望那暮雪千山,我形單影只又去往哪里去?
詞的下闋,先描寫了雁丘所在地的歷史煙塵,來襯托此刻的寥落凄苦,更適合于這種憑吊的時候。相信這對有情有意的大雁,絕不會像普普通通的鶯兒燕子一般隨時光的流逝而化為塵土,一定會有源源不斷的騷人墨客來訪此地,獻(xiàn)上他們的贊嘆與敬意。
讀完整首詞,仍是最喜歡這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突然很想問一問,癡情如廝,曾有多少人這樣愛過?
8.《一剪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蔣捷·南宋)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渡與泰娘橋,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diào),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開始接觸這首詞的時候不算太早,但也不算晚,仿佛一切都剛剛好。記得櫻桃紅了,吃著櫻桃讀著這首詞,真是思緒蹁躚。
讀過太多名氣響亮的詞人寫的那些耳熟能詳?shù)脑~作,我反而對這樣一首小詞心生別樣的喜愛。
在我心里,它有春愁,亦有暖意;有光陰的無情,也有歸家的急迫。
每次默誦完這首詞,閉上眼睛去想它時,腦海里總會出現(xiàn)一幅幅流動的畫面。
江上的船在飄搖,樓上的酒簾也在飄搖。風(fēng)在刮著,雨在下著,船兒輕輕劃過了秋娘橋與泰娘橋。秋娘與泰娘原是歌女的名字,而這兩座橋恰好以她們的名字所命名。
如果說上闋的流動感在于空間的流動,那么下闋的流動感便主要是時間的流動。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拋”,正寫出了時不待人,青春易逝。這種時間上的流轉(zhuǎn)還體現(xiàn)在櫻桃紅了,芭蕉綠了,從春到夏,歲月就是這樣更迭的。
然而,不管面對無情的歲月,還是無情的風(fēng)雨,總有一種感覺是最溫暖的,那就是——?dú)w家洗客袍。能回到家里,洗凈客居在外的衣袍,和家人相聚在一起,調(diào)撥著鑲有銀字的笙,點(diǎn)燃心字型的香,那種歡樂與溫馨正是每個游子的渴盼。
從細(xì)節(jié)上看,我蠻喜歡這首詞“風(fēng)又飄飄,雨又蕭蕭”中的“又”,以及“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中的“了”,這兩個連接詞的運(yùn)用,似乎讓這首《一剪梅》多了幾分靈動與跳脫,讀來親切又自然。
9.《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dú)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么多年了,我仍舊愛這句“云中誰寄錦書來”。
在打開郵件就可以閱讀,點(diǎn)開微信就能接收消息的時代,云中誰寄錦書來的感覺竟美得那般古典。歲月似乎都可以隨著一封信件的輾轉(zhuǎn)而變得緩慢而悠長。捧著信箋,心里悄悄地猜測著會寫些什么,然后急切地打開,貪婪地讀著上面的字,多么美妙,又多么滿足。
還有就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八個字真美,美得令人心動。
這首詞中很明顯地寄托著愛侶之間離情別緒,情深意長。至于是分別之時所贈,還是離別之后所寄,兩種說法都有,反正是才女李清照寫給丈夫趙明誠的。因為兩人感情甚篤,看字里行間便能感受到那離別的相思之苦。
這首《一剪梅》總體來說直白易懂,無需句句詳解,其實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好好感受,感受其中的寂寞與憂愁,情意與等待。由于它切切實實地出自女性之手,那種細(xì)膩婉約會更容易漾開在我們心頭。
誰沒有愛過一個人,想過一個人呢?那時,也必是眉間心上,此情難消吧。
10.《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納蘭容若·清代)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lán)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仿飲牛津,相對忘貧。
我是在看《寂寞空庭春欲晚》的時候,愛上這首《畫堂春》的。記得翠雋拿著納蘭公子送她的“一生一代一雙人”字軸時怎樣愛不釋手,而琳瑯在幫這位好姐妹讀這首詞的時候又是怎樣心如刀割。
其實這是一首悼亡詞,是納蘭容若寫給自己的妻子盧氏的。納蘭為她寫過很多詞,即使這首我知道得比較晚,但卻是最愛。
里面有引用,也有典故,鑒賞起來可能要費(fèi)些筆墨。
可以說詞的上闋,完全可以在駱賓王的這句詩里找到影子——相憐相念倍相親,一生一代一雙人。
不過我倒是覺得納蘭的化用讀起來更有感覺,難道是我更喜歡詞的原因嗎?
明明想一生一世只與一人相伴,但為何卻讓我們相隔兩地,相思相望不能相親,那么這大好的青春又要留給誰呢?
“漿向藍(lán)橋易乞”出自裴航與云英的典故,裴航在藍(lán)橋驛因求水喝,得遇云英,最后兩人終成眷侶。
“藥成碧海難奔”出自嫦娥與后羿的典故,李商隱有詩“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那是一份再難相見的永隔。
“若容相仿飲牛津”中的“飲牛津”,是指傳說中的天河邊,這里借指與戀人相會的地方。
因此,對納蘭容若來說,有過“藍(lán)橋之遇”,也有了天人永隔,若是有一天能在天河相見,就是拋卻榮華富貴也情愿。
這般才情與深情共存于納蘭身上,每當(dāng)想起他時,心都能溫柔起來。
寫完這期的最后一首,我才意識到,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我已經(jīng)與親愛的你們分享了五十首詞了。我知道這些并不精湛的文字和并不深刻的分析,無法讓你們真正獲得什么,也許我只是希望,能在這個炎熱的夏天里點(diǎn)綴一片小小的詩情。
那么,下期見吧。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