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冒襄(公元1611-1693年),字辟疆,號巢民,一號樸庵,又號樸巢,明末清初的文學(xué)家,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如皋)人。康熙三十二年,卒,年八十有三,私謚潛孝先生。冒襄一生著述頗豐,傳世的有《先世前征錄》、《樸巢詩文集》、《岕茶匯抄》、《水繪園詩文集》、《影梅庵憶語》、《寒碧孤吟》和《六十年師友詩文同人集》等。其中《影梅庵憶語》洋洋四千言,回憶了他和董小宛纏綿悱惻的愛情生活,是我國憶語體文字的鼻祖。
滿腹詩書,懷才不遇
幼年的冒襄從小受到嚴(yán)格的儒家教育,詩文寫得好,14歲就刊刻詩集《香儷園偶存》,史稱他“兩歲涉四方,十二稱文章,束發(fā)侈結(jié)交,鴻巨竟譽揚。”文苑巨擘董其昌把他比作初唐的王勃,期望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冒襄1627-1642年間,六次去南京鄉(xiāng)試,六次落第,僅兩次中副榜,連舉人也未撈到。他深感懷才不遇。不仕滿清,救國危亡
明代自萬歷以來已江河日下,特別是太監(jiān)弄權(quán),朝綱傾頹,已達登峰造極。面對這種危亡局勢,一般在正義感的知識分子怎不憂心如焚呢?1636年,冒襄與張明弼結(jié)盟,參加復(fù)社,同陳貞慧、方以智、侯朝宗過從甚密,人稱“四公子”。他們年齡相仿,意氣相投,或結(jié)伴同游,或詩酒唱和,或抨擊閹黨,或議論朝政,希望改革政治,挽救國家危亡。1639年由吳應(yīng)箕起草、冒襄等復(fù)社140余人具名的《留都防亂公揭》 ,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使得阮大鋮之流如過街老鼠。
清朝開國以后,很快沿襲了明朝制度開科取士,冒襄一次也沒有參加。降清的復(fù)社成員陳名夏曾從北京寫信給冒襄,信中轉(zhuǎn)達了當(dāng)權(quán)人物夸他是“天際朱霞,人中白鶴”,要“特薦”他。但冒襄以痼疾“堅辭”。康熙年間,清廷開“博學(xué)鴻儒科”,下詔征“山林隱逸”,冒襄也屬應(yīng)征之列,但他視之如敝履,堅辭不赴。這些都充分表現(xiàn)了他淡泊明志,決不仕清的心態(tài)和節(jié)操。在水繪園人們可以看到,冒襄的客廳叫“壹默齋”,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不事清朝,顯得極有骨氣。與此同時,他緬懷亡友,收養(yǎng)東林、復(fù)社和江南抗清志士的遺孤20余人,并在水繪園內(nèi)增建碧落廬,以紀(jì)念明亡時絕食而死的好友戴建。自冒歸隱水繪園后,文人名士紛至沓來,東林、復(fù)社、畿社諸友,先后參與交會的300余人。一時間水繪園內(nèi)賓客云集,盛況空前,時人說:“士之渡江而北,渡江而南者,無不以如皋為歸。”
才子佳人,纏綿愛情
說到冒襄,不能不提到他與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崇禎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冒辟疆早前結(jié)識的陳圓圓的“姊妹”、原南京秦淮河上的南曲名妓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1651年),名白,又字青蓮,南京人,因父母離異生活貧困而淪落青樓。她16歲時,已是芳名鵲起,與柳如是、李香君等同為“秦淮八艷”。1639年鄉(xiāng)試落第的冒襄與小宛偶爾在蘇州半塘相遇。她對冒襄一見傾心,連稱:“異人!異人!”雖然她多次向冒襄表示過傾慕,均未得到他的首肯。因為冒襄早已屬意吳門名妓陳圓圓,并于1641年“訂嫁娶之約”。次年冒襄第六次鄉(xiāng)試途經(jīng)蘇州,重重訪陳圓圓時,已是人去樓空,加上科場失意,情緒沮喪到了極點。就在這年冬天,在柳如是的斡旋下,由錢謙益出面給小宛贖身,然后從半塘雇船送到如皋。次年春,冒董結(jié)成伉儷。
小宛至冒家后一洗鉛華,甚至屈己似仆婢,凡事親力親為,平常操辦日常瑣事,井井有條。且廚藝過人,今揚州名小吃董糖和董肉皆由小宛首創(chuàng)。她生性溫柔,知書達理,還督促冒襄的兒子讀書。但好景不長,國破家亡、戰(zhàn)亂流離的苦難接連落到這個弱女子身上。1645年,清兵大舉南下,董小宛隨冒襄為避戰(zhàn)火而逃難,流離顛沛,歷盡磨難。途中冒襄患病,小宛一路不眠不休照顧。“此百五十日,姬僅卷一破席,橫陳榻旁。寒則擁抱,熱則披拂,痛則撫摸,或枕其身,或衛(wèi)其足,或欠身起伏,為之左右翼?!边@般辛苦侍疾、令人感動!然而生病的人性情煩躁,冒襄動輒易怒,常無故打罵小宛,小宛“惟跪立我前,溫慰曲說,以求我之破顏”。幸有小宛舍命服侍,冒襄終得病愈,然而小宛卻積勞成疾,1651年正月初二,董小宛病死在水繪園影梅庵家中,年僅二十八歲。
如何評價冒襄與董小宛這對才子佳人的婚后生活?水繪園前院長徐琛說:“冒襄與董小宛在寂寞中度過一生,卻受到世人的敬慕,清代大鹽商汪之珩為冒襄建‘水明樓’就是明證,當(dāng)代有不少作家為冒襄和董小宛寫了許多懷念的作品,足見他倆人品之高。董小宛嫁到如皋蒙受一系列苦難,確實不幸,但這些不幸是社會大變動造成的,是國破家亡帶來的不幸,董小宛也不能避免。在秦淮八艷中,就數(shù)董小宛的命好……?!泵跋鍖Χ⊥饹]有始亂終棄,感情始終如一,這在他寫的《梅影庵憶語》中表現(xiàn)得很充分,對她的賢慧與美德大加贊揚,說自己的一生清福在與董小宛九年生活中全部享盡,董小宛得到了名士的立傳褒揚,美名流傳下來。
賑濟災(zāi)民,家資耗盡
冒辟疆一生支持難友、賑濟災(zāi)民數(shù)十年如一日,以致家資耗盡,家庭生活十分窘困。崇禎十三年(1640),從山東至浙西,赤旱千里,飛蝗蔽日,如皋斗米千錢,哀鴻遍野。冒襄率先捐家產(chǎn)賑濟災(zāi)民,在如皋四門設(shè)粥廠施賑,每天黎明即起,“凌冰沖風(fēng)”,與同志仆從“詣廠與諸鄉(xiāng)耆嘗粥糜之厚薄,量米數(shù)之出入,核饑民之多少,稽眾役之勞怠”,對物資、人力進行管理工作。而除了每天接觸這些人數(shù)超過三千的災(zāi)民,冒襄還要對縣內(nèi)“窶者、瘠者、老者、幼者與真疾病者”,一一親自登門訪察,只要訪察后合乎實情,就按日或按月分給米錢。前后歷時5個月,救活10多萬人。
隨著歲月的流逝,進入垂垂暮年的冒襄患有腿病,耳朵失聰,但由于貧窮,不得不靠賣字維持生計,他在《自述》中這樣寫道:“獻歲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墓田丙舍,豪豪盡踞,以致四世一家,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yǎng);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shù)千,朝易米酒?!鄙踔吝€到南通狼山去賣字。他在《賣字五狼山偶成三絕》中寫道“七十何所求,而況當(dāng)八秩!淵明拙言辭,吾以托之筆?!?693年貧病交加的冒襄逝世,享年83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