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精彩回顧
原作者“”
整理:多肉植物圖譜
(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
接下來正文開啟:
喜歡多肉植物的網(wǎng)友中,我想喜歡生石花的人也一定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生石花呢?
生石花作為番杏科代表品種之一是長得最像石頭的一屬,生石花這個亞種變種品種相加超過400種,于是整理了這個帖子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生石花的品種分類,希望能對喜歡生石花的網(wǎng)友有所幫助。
生石花鎮(zhèn)樓
番杏科屬于多肉植物、生石花屬亞種變種相加超過400種。依據(jù)產(chǎn)地、外形的細微差別分為十幾個不同的族系、國際上對生石花有統(tǒng)一的編號:C1---C400。
原因在于除了拉丁學名、各地給生石花取的名字沒有統(tǒng)一、亞洲因為日本引進生石花較早,栽培品種大多用了日本漢字來命名、戰(zhàn)后引進的品種則多用片假名表達(音譯、就和中國的沙發(fā)、咖啡之類的詞一樣)。
一方面是日本西化以用英語為潮流、另一方面也因為生石花品種的不斷發(fā)現(xiàn)更新一時找不到適合的日文表達吧:)
LITHOPS
這些有生命的寶石分布在南非和納米比亞間的廣闊地域。栽培環(huán)境和原生地相比降雨量可能存在很大差別,在澆水時要多加留意。冬型(冬季生長的植物)日照是不可或缺的?;ê笮氯~形成期、脫皮中的澆水也需節(jié)制?,F(xiàn)有栽培品種大都是冬型,夏眠時斷絕水份保持涼爽。
根據(jù)種植難易度同樣可以把生石花分成入門種類、普通、高級等類型。適合各種條件的人們選擇、那樣細小的植物可以方便的放置,簡單養(yǎng)護就可換來秋季賞花的快樂心情! 生石花作為番杏科代表品種之一是長得最像石頭的一屬,兩片肥厚的葉于基部融為一體。葉片的頂端分布有各式花紋,顏色多變,有些種類的花紋部分還呈現(xiàn)半透明狀,非常美麗。
希臘文里Lithops的意義就是石頭表面(stoneface),真是很貼切的形容。
生石花屬系圖譜
生石花的主要特色
一、群生
數(shù)量上的優(yōu)勢。栽培時間越久生石花個頭和數(shù)量越多。像古董那樣越老越有收藏價值。達到一定數(shù)量的群生株是栽培者實力的一種表現(xiàn)。各個生石花種植園都以此為榮。群生在開花時更能體現(xiàn)它的價值。
二、花紋
生石花是對生石花屬植物的統(tǒng)稱、李夫人、大津繪等具體的區(qū)別就要依靠花紋顏色來辨別。
繁多的顏色和花紋為區(qū)分生石花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同時也要細心的你慢慢感覺它們的不同之處。
有時花紋的細微差別又使初次接觸生石花的愛好者傷腦筋。辨別錯誤是常有的事情、這就是收藏生石花的樂趣。有時單單是一個種系就能擁有無數(shù)不同的外貌。
培育出繁多的顏色和花紋:原生地的各自環(huán)境不同和人工栽培的不斷改良,現(xiàn)在有很豐富多變的內容讓你可以像集郵那樣去不斷收集積累。
小巧的體積又利于在小空間的展示和養(yǎng)護。(陽光和養(yǎng)護條件的不同也會造成顏色的差異、脫皮階段或者有病變顏色也有差異)
生石花擁有如此之多的顏色得益于它們的求生本能,在長期擬態(tài)進化中學會吸收周圍土壤微量元素,像變色龍那樣偽裝自己,產(chǎn)地的不同品種間的顏色差異源自于此。(當然不會像變色龍那樣迅速變換顏色。)
三、脫皮
以前常常聽說昆蟲和蛇類的蛻皮、想不到生石花也會!像昆蟲那樣的脫皮演變能力。及動物的冬眠習性。(夏休眠)
在栽培中仙人掌和多肉植物在春秋兩季生長速度較快。而夏季大多數(shù)生長緩慢,有的甚至停滯呈半休眠狀態(tài)。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由于高溫光合作用速度減慢而呼吸作用加劇,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植物生長自然就停滯了。
這種情況還不算真正的夏休眠,其持續(xù)時間不長,只要注意通風降溫,適當節(jié)制澆水施肥,待氣候稍轉涼就自然恢復正常生長。
真正的“夏休眠”是一些原產(chǎn)地氣候冷涼,冬雨夏干的種類所特有的習性。它們往往在春末夏初就減慢生長速度、在整個夏季完全休眠,此時植物會落葉甚至地上部分完全枯萎,如莖干狀多肉植物中有些種類肉質葉“新老交替”。秋涼后這些種類會慢慢恢復生長。有些種類秋天的生長速度明顯超過春天。一般來說,冬季繼續(xù)生長。
夏季休眠的時間雖有差別,但都較長。休眠期的管理難度是那些短期半休眠種類不能相比的。這種真正有“夏休眠”習性的種類以多肉植物為主。特別是番杏科、擾牛兒苗科、景天科蓮花掌屬、銀波錦屬和青鎖龍屬的一部分,還有馬齒莧科回歡草屬的部分種類和仙人掌類的擬葉仙人掌屬、狼爪玉屬。
每年都期待生石花的開放。這是它們繁衍后代的主要方式。因為原生地環(huán)境的關系花色并不豐富。主要集中在黃、白兩色。
出錦和變異
對多肉類來講一般認為出錦的比較珍貴,在生石花類中也有出錦的品種,但發(fā)展更多的則是色變異品種,她們大多以艷麗的色彩勝過原生種。
人們通過各種手段來栽培這些品種并使她們成為新的獨立園藝品種。國內的黃微紋玉,紅大內玉幾乎每個網(wǎng)站都有介紹。
她們都是由在自生狀態(tài)或栽培中體色或花色有明顯變化的個體發(fā)展而來的。如大內玉的赤化品種紅大內玉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普遍的被繁殖培養(yǎng)了。
根系
番杏科生石花屬植物株型小、根細,但根頸處一段直根外有木栓層保護,一可避免接觸表層礫石傳熱灼傷根部;二可避免散失水分,適應干旱環(huán)境的這種細巧結構真使人驚嘆不已。
生石花株型
屬葉多肉植物:景天科、百合科、龍舌蘭科和番杏科的多肉植物,其貯水器官主要是葉,稱為葉多植物。其中景天科(伽藍菜屬除外)、百合科、龍舌蘭科的葉通常排列成蓮座形,形狀大小不一,有的無莖而貼近地面,有的具很高的莖,介莖端有很大的蓮座葉盤(如景天科蓮花掌屬和百合科蘆薈屬)。
而番杏科相當一部分種類葉高度肉質,對生葉連成元寶狀或酷似卵石。
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人們常會在亂石從中看到一些灰黑色的“鵝卵石”而這些“鵝卵石”上竟會開出美麗的鮮花。原來,這些并不是鵝卵石,而是一種植物。這種植物生長在石頭從中。只有幾片著地而生的肥厚葉子。它的葉子無論是顏色還是形狀都極像鵝卵石,于是人們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叫生石花。
意思是生長在石頭上的花朵。生石花與鵝卵石形色相似,以此魚目混珠、蒙騙動物,避免被吃掉。這種植物生來具有抗旱能力,非常適應環(huán)境,只可惜一株只開花一朵,而且開一天就凋謝。
會開花的'石頭'--生石花
生石花原產(chǎn)南非及西南非洲的干旱地區(qū),喜冬暖夏涼、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
其生長習性很特別,每年的3-4月植株開始生長,原來的老植株皺縮并被新長出的植株脹破裂開,新長出的肉質葉生長很快,且越長越厚,長到一定的時候,它再皺縮裂開,又長出兩株較小的生石花,但每株始終保持2片葉,所以自然界的生石花大多為群生。這種不斷蛻皮生長并'一分為二'的特性非常有趣。
生石花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呈休眠或半休眠狀態(tài),此時要適當遮蔭,節(jié)制澆水,加強通風,忌悶熱潮濕,以防腐爛。
冬季放在陽光充足處養(yǎng)護,保持12℃以上的室溫,使植株繼續(xù)生長,若維持盆土適當干燥,可耐5℃的低溫。若持續(xù)低溫或過于蔭蔽,肉質葉生長不好,會逐漸皺縮,停止生長,難以開花。
生長季節(jié)每半月施腐熟的液肥一次,肥水宜淡不宜濃,并注意肥液不要濺到肉質葉上,夏季高溫、冬季低溫及花后都要停止施肥。生長期澆水見干見濕,土壤既不能過干,也不能過澇。
栽培宜用排水透氣性良好的中性沙質壤土。生石花有著長而肥大的主根,但主根上很少有側根,只是在逐漸變細的主根末端有少數(shù)須根連著能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的毛細根,而肥大的主根沒有多少吸收能力,其表皮木栓層較厚,而且通常龜裂,主要作用是在夏季休眠期散發(fā)植株體內過多的熱量。
故栽植宜用較深的盆,并在盆底放些瓦片或石礫,以利排水,培養(yǎng)土只能放在盆的下半部,主根上半部的周圍不要放培養(yǎng)土,應用白色小石子墊放花周圍,以散發(fā)熱量,使盆底部土壤的溫度不至太高,以有利于根系的生長,同時還可增加觀賞性,并防止施肥時肥液濺到植株上。有些愛好者還常常把種有生石花的盆埋在石礫中,或在盆外再套一個盆,以使植株生長更好。
生石花的繁殖可在3-5月進行播種,由于種子細小,常和細沙拌和進行撒播,播后半個月左右出苗,幼苗十分細小,生長緩慢,管理必須謹慎,盆土干時,不可直接澆水,應采取浸灌的方法,使水分從盆底的小孔慢慢潤濕盆土。
苗期管理切忌潮濕,以防腐爛,盛夏季節(jié)更要注意。當小苗生長過分擁擠時,應及時分苗,新栽的小苗3-5天后再澆水。實生苗2-4年開花。此外,對于生長多年的群生植株,也可分株繁殖,但繁殖系數(shù)不高。
版權聲明:村長尊重原創(chuàng),轉載文章前均會向作者申請授權,如有疏忽還望原作者見諒;部分文章無法查詢具體出處,則標注為選自網(wǎng)絡,村長向所有作者致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