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代佐擔著滿滿的一挑水進校園 通訊員 李泉攝
華龍網訊(通訊員 李泉)一根扁擔挑著滿滿一擔水,身子在風中輕輕搖晃,一步一步艱難地行走在鄉(xiāng)村小路上……付代佐老師已經51歲,他的身影是那么滄桑,但步伐卻那么堅定。
自從到開縣中和鎮(zhèn)白乳村校任教以來,付代佐從來沒有離開過。他熱愛這里的山山水水,熱愛這里的山里娃,一根根發(fā)黃的扁擔見證了他的青春,見證了他扎根鄉(xiāng)村的大愛。
39年堅守,他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都獻給了大山。在這所邊遠村校里,他也成為了鄉(xiāng)親們最尊敬的人。
年輕小伙到半白老頭
1976年,付代佐高中畢業(yè),懷揣著青春的夢想,但那個年代,他記憶最深刻的就是貧窮和落后,自己只是一名高中畢業(yè)生,想要實現(xiàn)夢想,顯得十分遙遠,內心不免有些失落。
“我們村校沒有老師,你就留下來教書吧!”在村長多次勸說下,付代佐動心了。鄉(xiāng)村孩子只有讀書才有未來,既然自己不能走出山里,為何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把村里更多的孩子送出大山呢?
那一年,19歲的毛頭小伙就這樣走上了三尺講臺,開始了自己的人生追求。付代佐沒有教學經驗,也沒有經過師范專業(yè)培訓,面對家長和孩子們的質疑,他決心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一定能夠勝任。
為了搞好教學,付代佐先到中心校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學會后再回到教室把剛學到的知識和經驗用在課堂上。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3年后他帶的第一屆30個畢業(yè)生中,有9個考入區(qū)中學,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從那時起,付代佐班上的學生逐年增多,最多的時候有80多個。現(xiàn)在,他已經從年輕小伙變成了半白老頭,孩子們也是送走了一屆又一屆。
5次機會也不愿調走
付代佐對待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從不馬虎,每學期至少要做6—7本備課筆記。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業(yè)務水平,他先后多次參加師范培訓,并獲得了畢業(yè)證書。他所教的班級每期考試都是全校同年級第一名,很多家長都愿把孩子送到他班上讀書。
兢兢業(yè)業(yè)的付代佐,成了三合中心小學一名優(yōu)秀教師。有幾次,領導準備把他調到中心校任教,可是想到山里的孩子需要自己,看到那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又不愿離開這所村校。
最近一次,學校領導考慮付代佐教學經驗豐富、工作踏實有干勁,想把他調到中心校給年輕老師當楷模。“如果我離開了,這些孩子怎么辦?”他這樣回答,最終還是留下了。
付代佐曾有5次機會調離村校,他都拒絕了,“山里娃需要我,我不能離開他們?!?/p>
護送學生險被洪水沖走
村校的孩子們上學都比較遠,最遠的要步行近1個小時,每次孩子們上學放學,付代佐都擔心他們路上的安全。上課前,他要到路上接孩子們。放學后,他還要把學生送回家。
遇到下雨天,鄉(xiāng)間泥巴路變成稀泥爛路,行走不方便。2010年5月的一個周五放學,下著蒙蒙細雨,道路十分打滑,付代佐背著孩子回家的途中不小心摔倒了。那一瞬間,他右手死死摟緊孩子,左手撐著地上,硬是沒有讓孩子滾下來。而那次,他把左腳扭傷了。
學校附近有一條小河,每到洪水季節(jié),就成為了孩子們上學下學的“攔路虎”。每到這時候,為了保證學生安全上下學,付代佐就赤腳背孩子們過河。
2014年6月的一天,送學生回家后突降大雨,山洪暴發(fā),很快就漲滿了小河。付代佐過河時被湍急的洪水沖倒了,所幸在掙扎中緊緊拉住一根大樹枝才沒有被沖走。
不讓班上的學生輟學
鄉(xiāng)村里經濟條件比較落后,很多學生因為繳不起學費而輟學了。付代佐自從擔任村校教師以來,從沒有讓自己班上一名學生輟學。他總是從自己微不足道的工資中為孩子們墊付費用,許多年過去,不少家長已經把欠學費一事遺忘了,“只要孩子能上學,我就覺得滿足了。”
李大兵5元、肖霞3元……付代佐的寢室里保存著一本破舊泛黃的作業(yè)本,本子上記著那些沒有繳書學費的學生名單,密密麻麻的名字。他對這些學生多數已經記不清楚了,而墊付費用達好幾千元。
“那時條件艱苦,鄉(xiāng)親們生活差、經濟更差,推遲繳納或者繳不出學費的家長不少,自己每月有點工資,能夠為他們墊付一些?!备洞粽f,這主要是保證孩子們不要因為繳不起學費而輟學。如今,雖然本子上記錄的欠費無法再去催繳,但是留著也是一個紀念。
真情關愛留守兒童
付代佐現(xiàn)擔任五年級數學教學,班上25名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除了教書外,他把更多的關愛都留給了這些孩子們。
一個星期五,付代佐徒步40分鐘來到了留守兒童李鳳家里,她是班上住得最遠的學生之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付代佐教李鳳做家務、洗衣服等,還對她在課堂上沒有弄懂的作業(yè)進行輔導。
除了家訪外,付代佐還經常給孩子們做心理輔導,利用空閑時間用自己的手機打通家長的電話,讓他們與父母聊天,拉近親子間的距離。如今,學校開通了遠程視頻,孩子們可以更好地跟與遠在外地的父母聊天,感受父母的愛。
前不久,留守兒童付文燦上課生病了,付代佐安排學生自習后,背著他到衛(wèi)生室治療,為他墊付了醫(yī)藥費,輸液結束后又背著孩子返回校園。他還從鄉(xiāng)親們那兒買來鯽魚、黃鱔等熬湯,給孩子補身子。
留守兒童付宇過生日,付代佐從場鎮(zhèn)上定做了一個蛋糕,并托同事買來一本嶄新的字典送給孩子。
一根扁擔上的擔當
付代佐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
2011年前,白乳村校的校舍一直很簡陋,房頂的亮瓦過不了多久就被樹葉遮住了,教室里一片昏暗。下雨天,雨水也經常透過破碎的瓦片漏進教室。
在雨季到來之前,付代佐總是不顧個人安危,爬上房頂,扒開瓦片上的樹葉,更換破瓦片,讓教室里光線充足,讓雨水不再淋濕孩子。
多年來,吃水一直是師生生活中的老大難。為了照顧孩子能在學校吃午餐,付代佐每天都要去3公里外的水井挑水。不知挑壞了多少擔水桶,挑折了多少根扁擔,磨穿了多少雙鞋底,雙肩長了厚厚的繭疤。
村校沒通公路時,每學期學生的書本、試卷,其他老師的生活物資,付代佐都要從10公里外的中心校一擔一擔挑回去。每來回一趟,他都要在崎嶇的山路上艱難跋涉兩三個小時。
30多年過去了,如今的白乳村校通上了水泥路,運送物資很少需要扁擔了,但付代佐使用過的扁擔依然保存著。
39年堅守,一撥又一撥的孩子走出大山,走向了山外精彩的世界。付代佐依舊堅守在這個小山村,用一根發(fā)黃的扁擔述說著一個又一個平凡的故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