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門大學問,讓很多父母都猜不透。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新聞。大概講的內(nèi)容是,一個媽媽含辛茹苦的把孩子養(yǎng)大,好不容易孩子大學畢業(yè)工作了,媽媽也很高興??墒莾鹤用看喂ぷ鳎坏揭粋€月就會辭職,一個月?lián)Q很多工作,每天都是各種抱怨,抱怨離家遠、工作累,工資低,自己受不了。
兒子就這樣混了兩年,也沒去工作,每天拿著媽媽僅有的那點工資去上網(wǎng)打游戲,過得心安理得。
每當媽媽質(zhì)問兒子的時候,孩子卻總是有理的說:“如果你不能養(yǎng)活我一輩子,為什么從小要寵溺我?!”
當我看完之后,我覺得很讓人費解。而有關(guān)專家的解讀也讓很多家長陷入沉思:我家是不是也有這種潛在危機?
我們從小就知道“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和“小不忍則亂大謀”。
父母總是怕孩子吃苦,于是幫孩子承擔了一切,雖然當時是幫了孩子,孩子不哭不鬧了,但是父母卻無情的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出息,但如果教育方式不對,做什么都是于事無補。
1、“孩奴”型
“孩奴”型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孩子奔波、為孩子打拼掙錢,但卻失去了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你現(xiàn)在試著問問自己,當你有了孩子后,你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有多少?
媽媽們總是抱怨,做媽媽前后差距大,整天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與老公、朋友接觸的時間少,業(yè)余興趣沒有了。為了家庭和孩子,辭掉了工作,推掉了所有活動,好像只有這樣“全心全意”的付出,才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但真的是這樣嗎?殊不知,這樣副作用很大,因為會增加孩子的愧疚感,造成孩子對金錢的關(guān)系沉重艱難,我敢肯定,“孩奴”型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弊大于利!
2、熱衷攀比型
都知道,中國的媽媽是出了名的喜歡攀比,不管是什么事,媽媽們總是喜歡拿著自己的孩子跟別人作比較,甚至開始變相的攀比誰家里有錢,開始各種攀比車子、房子、旅游等。
媽媽們看見別的孩子上補習班,于是就把自己孩子也弄去了補習班,也從來不管孩子心里怎么想,也不問孩子愿不愿意;孩子考了第三名,于是媽媽就要孩子下次趕超第一第二名,從來不知道鼓勵孩子。
漸漸的,孩子開始只看重分數(shù),只懂得吹噓,不也不知道該如何學習,不知道該如何學以致用。
3、過分擔憂型
你多穿點;別亂摸;那里不準去;那個不能吃......
媽媽對孩子的擔心,永遠是媽媽腦子里無法擺脫的事情,當然,這跟現(xiàn)在的社會有著很大因素。
在這里,媽媽要知道。你給孩子積極的暗示,孩子才會變得更優(yōu)秀,更健康;如果你總是給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會往那方面發(fā)展,會變得拘謹,變得敏感,這對孩子將來可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4、控制極強型
這種媽媽總是把“聽話”來當做評判孩子好壞的標準,在很多媽媽眼里,如果孩子沒有按照你的規(guī)劃來做事生活,那么你肯定就會認為孩子是“叛逆”的。
這種孩子,只會慢慢的習慣媽媽的管教,不管做什么事,心理會有很大的顧慮,如果媽媽還繼續(xù)管著孩子,總是給孩子鋪路。那孩子長大之后,絕對會是個“媽寶”。
5、過分愧疚型
德國媽媽總是教孩子嚴謹,教孩子“得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中國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是經(jīng)常充滿焦慮,總是愧疚自責。
孩子上個幼兒園,某個東西忘記帶了,就埋怨媽媽:“都怪你,忘了給我裝,忘了提醒我,害得我被老師媽!”而媽媽總是說:“寶貝,對不起。媽媽一著急就給忘記了,下不為例啊?!?br>
而媽媽的這種付出,是很難得到回報的。當以后孩子長大了,碰到難題了,也只會一味的埋怨別人,只知道找客觀理由,根本不會去找問題的根本原因,這種孩子,是不會有什么進步的,更不會有出息。
小建議:
媽媽們不要總是怕孩子受傷害,誰的成長路上沒有坎坷。孩子的人生路始終都是要自己去走的,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要學會真正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你要知道,你幫孩子做一次,孩子就失去一次自己嘗試的機會,你越舍得用孩子,孩子才會越有出息,你越相信孩子,孩子才會更有能力!
(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