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垂叛b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官員的朝冠被稱為“頂戴”,這種帽子通常配有花翎,所以又被叫作“頂戴花翎”。頂戴看上去大同小異,但您若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每一只頂戴的最高處都有一顆珠子,這些珠子被叫作“頂珠”。
頂珠通常鑲嵌在金屬底座上,小巧精致,色澤各不相同,有的看上去呈十分通透的紅色或藍色,有的則呈不透明的紅色或白色,還有的呈金屬色……在外行看來,頂珠只是一種裝飾物,因人喜好而各不相同;事實上,對于頂珠的材質,清政府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不同色澤象征的是不同的官階。
清禮規(guī)定,一品頂戴應嵌紅寶石,并配黃金底座。
紅寶石被譽為“彩色寶石之王”,其產(chǎn)量十分稀少,且產(chǎn)地不多,主要分布于緬甸、斯里蘭卡、泰國、澳大利亞等國,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里蘭卡的紅寶石為最佳。紅寶石以其稀少難得,而成為象征一品大員的珠寶。此外,清朝皇帝與親王的冠冕上也常有大塊紅寶石裝飾,由此可見清朝皇室對于紅寶石極其癡迷。
我國古人很早以前就發(fā)現(xiàn)了紅寶石的存在,有學者認為,古代所謂的“火玉”其實就是紅寶石。紅寶石在我國的流行始于元代,據(jù)史料記載,當時緬甸“孟密寶井”(即抹谷)盛產(chǎn)紅寶石,不少傳入中國。此后明清兩代,緬甸的紅寶石大量出口中國,主要供皇室享用。清代宮廷紅寶石庫存驚人,即便是在清末依然數(shù)量可觀。比如慈禧太后的陪葬品里就有紅寶石朝珠一對,紅寶石佛27尊,紅寶石杏60枚以及紅寶石棗40枚。
目前,清朝一品官員的紅寶石頂珠多見于博物館,民間鮮有發(fā)現(xiàn),其價值據(jù)稱在百萬元以上。
清禮規(guī)定,二品頂戴應嵌紅珊瑚,并配黃金底座。
紅珊瑚位列紅珊瑚、珍珠、琥珀三大有機寶石之首,它生長在200米至2000米的大海深處,開采極為不易。俗話說“千年珊瑚萬年紅”,紅珊瑚由珊瑚蟲堆積而成,生長極為緩慢,20年僅長一寸,300年才長一公斤,其價格為黃金的幾倍乃至幾十倍。清代二品官員涉及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大理院正卿、翰林院掌院學士、總督、巡撫等要職,皆為朝廷棟梁,以紅珊瑚為頂珠,恰恰象征其人才難得。
相比紅寶石頂珠,紅珊瑚頂珠的存世量較大,民間亦有收藏。2015年,一枚品相完好的紅珊瑚頂珠在香港某拍賣行上拍,最終以3.8萬元成交。該頂珠直徑僅3厘米,就其體量而言,價格已然不菲。
清禮規(guī)定,三品頂戴應嵌藍寶石,并配白銀底座。
在寶石學上,紅寶石與藍寶石合稱“剛玉”,但藍寶石的產(chǎn)量較紅寶石更大,分布范圍也更廣。由于藍寶石色澤優(yōu)雅,其受歡迎程度不亞于紅寶石,所以價格上與紅寶石相比毫不遜色。我國明清兩代,藍寶石也從緬甸大量輸入,緬甸地區(qū)產(chǎn)的藍寶石質量上乘,其呈鮮艷的藍色,可產(chǎn)生六射或十二射的星光,令人目眩神迷。與紅寶石一樣,清宮中藍寶石儲量也十分驚人,據(jù)說慈禧的陪葬中就有藍寶石飾物上千粒,其中重68克拉的大粒藍寶石就有18粒。
事實上,古代質量上乘的藍寶石較紅珊瑚更加珍貴,但由于藍寶石顏色偏暗,不夠醒目,所以只能位列紅珊瑚之后,成為大理院少卿這樣三品官員的象征之物。
清禮規(guī)定,四品頂戴應嵌青金石,并配黃銅底座。
清代三品與四品官員間有一道分水嶺,二者權力、待遇差距甚大,這點從其頂珠的材質可見一斑。青金石在中國古代亦為一般珠寶,有璆琳、金精、瑾瑜、青黛等別稱。青金石經(jīng)絲綢之路由阿富汗傳入中國,其通常為集合體產(chǎn)出,呈致密塊狀、粒狀結構,顏色為深藍色、紫藍色、天藍色、藍綠色等。此外,青金石還是古代天然藍色顏料的來源之一。
我國古代,青金石因其天藍夾金的色彩而受到一些帝王的青睞。近現(xiàn)代地質學家章鴻釗在其著作《石雅》中闡釋曰:“青金石色相如天,或復金屑散亂,光輝燦爛,若眾星麗于天也”。清代四品中多出學士、中書,負責編纂、修繕文獻,以青金石配之,或許正是皇帝對于學士們“若眾星麗于天也”的期盼吧。
清禮規(guī)定,五品頂戴應嵌水晶,并配黃銅底座。
水晶就是二氧化硅結晶,我國古代,民間又稱之為水精、水玉、白附。清代學者趙翼在《駭余叢考》中說:“水精出信州靈山下,唯以大為貴;今信州并不產(chǎn)次,而(福建)漳州所產(chǎn)白者最多。”古代水晶特別注重體量和級別,一般來說水晶雜質越少,級別越高。清宮舊藏中有大量無暇水晶工藝品,其中以大型擺件居多,工藝上乘,玲瓏剔透。
水晶雖屬于寶石,但其產(chǎn)量較高,即便在古代,也不是特別貴重。而以水晶作為五品官員的象征,自有其用意。長期以來,水晶以其晶瑩透明、溫潤素凈而被人們視為純潔之物,清代五品官員雖官階不是很高,但其中不乏宗人府理事官、太醫(yī)院院使這樣與宮廷走得較近的職務,這樣一來,皇帝自然要求他們的心如水晶般澄明,忠心可鑒。
清禮規(guī)定,六品頂戴應嵌硨磲,并配黃銅底座。
在前面提到的電視劇《芝麻胡同》中,主人公嚴振聲的祖上為清朝六品官員,其傳家頂戴上的那顆被無數(shù)人垂涎的白色頂珠,便是硨磲制作。
硨磲是一種巨大的貝類,其外殼表面有一道道呈放射狀之溝槽,其狀如古代車轍,故稱車渠,后人因其堅硬如石,在車渠旁加石字,便成了硨磲。硨磲外殼與珊瑚同屬有機寶石,打磨后溫潤如玉。時下硨磲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海洋生物,因而禁止捕撈、開采。
古代硨磲來之不易,比青金石、水晶都要貴重,可為何做成頂珠后代表的品級并不高呢?硨磲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潔白,被譽為世界上最純的白色,所以容不得瑕疵,古人常以其象征潔凈。從清代六品官員的組成來看,其中大多為京官,而外官也包括京縣知縣、通判這樣的“肥差”。由此看來,皇帝或許是以硨磲提醒這些官員們要廉政奉公、潔身自好。
清禮規(guī)定,七品頂戴應嵌素金,七品以下為鏤金。
清代賣官鬻爵現(xiàn)象比較嚴重,許多七品及以下的官職都是買來的,對于這些不差錢的“土豪”,也就沒必要規(guī)定得那么嚴格。不論是素金還是鏤金,一般都由官員自己決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清禮對于頂珠的材質雖有嚴格規(guī)定,但有時朝廷為了節(jié)約開支,發(fā)的官帽上并不一定有貨真價實的寶珠。比如清雍正八年,就以顏色相同的玻璃頂珠代替了寶石。乾隆以后,朝廷所發(fā)頂戴上的原裝頂珠基本上都是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制成,稱作“亮頂”“涅頂”,至于黃金更是被黃銅所頂替了。
清代的玻璃頂珠遠觀與珠寶無異,但近看一眼便知真假。一些有財力的官員礙于面子,獲得頂戴后,就私下把頂珠給換成真的,把原裝的偷偷藏起來?,F(xiàn)如今,市場上也有一些清代玻璃頂珠,價格通常不過萬,您若遇到真品也可以入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