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識的生活被潛意識的本能所決定著”,這是人們普遍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說的認識,甚至有人稱之為潛意識決定論,它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人們意識生活中那些貌似偶然的行為、思想與情感活動的心理根源。然而,相比于潛意識,意識系統(tǒng)中的另一部分,弗洛伊德稱之為前意識—意識的那一部分,顯得備受冷落。如果意識在弗洛伊德那里無足輕重,則意識系統(tǒng)就應該被稱為潛意識系統(tǒng),而同時前意識就沒有劃分的必要;如果意識在本質上只是壓制潛意識的力量,則精神分析無論作為一種思想視角還是作為一種方法論都無從著手,更談不上臨床的療愈。因而,意識必然至少如同潛意識般的重要,以使精神分析本身成為可能。實際上,在結構學說中,弗洛伊德修正了之前在地形學說中的意識體系,意識化身為一部分自我和全部超我對潛意識的作用明顯增強,它滲透至潛意識的深處;在其他理論以及著作中,意識的作用也展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通過重新解讀弗洛伊德,思考作為體系而存在的精神分析理論,可以看出在弗洛伊德的視角下,不僅只有對潛意識本能力量的強調,還有對意識功能的推崇,兩者不是簡單的敵對關系,而更多展現(xiàn)為在動態(tài)中維持平衡的兩種拮抗力量,這不僅與能量學說的假設相符,也與整個精神分析理論體系,以及它在文化領域與病理領域的適用相一致。
意識對潛意識內容的規(guī)定
弗洛伊德用“爐子上沸騰的水”來喻指潛意識的狀態(tài)。他指出,潛意識中滿是本能驅力,它們時刻尋求釋放的途徑,以獲得滿足,它們既無邏輯又無概念,只是原始力量;另一方面,弗洛伊德又稱這些本能為性驅力,包含生之本能和死亡本能,按快樂原則行事。這就造成了定性上的矛盾:本能體現(xiàn)為既混沌又有明晰內容,既無規(guī)則又遵循快樂方向,這個矛盾只有承認意識對潛意識的施為時才能得以化解。通過將潛意識本能內容命名為性、生命活力,將其形式命名為滿足即快樂,弗洛伊德明顯地將內在本能標記上文化的、社會的甚至道德的印記,這樣看來,意識對潛意識強大能量的更有力的對抗就從潛意識決定論中凸顯出來,如此方能理解弗洛伊德理論的積極意義。意識將潛意識規(guī)定為社會道德文明規(guī)范的對象,要求潛意識的內容和活動納入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從而,有關潛意識的所有命題就不再只是生物學上的,而是關涉?zhèn)惱韺W的;沖突的戰(zhàn)場就不僅僅是個體內在的,而更是社會文化領域。最終,弗洛伊德所強調的就不是人受制于生物本能,而是人在文明與本能的沖突之下如何生存的問題。這樣,意識作為人的屬性被彰顯出來。
意識對潛意識的規(guī)定性還體現(xiàn)在能量的投注上。弗洛伊德使用“投注”一詞表示潛意識能量的活動強度以及方向上的變化,它是潛意識的量的屬性的展現(xiàn)。然而,在地形學說與投注觀念之間存在著一個問題,一方面所有的投注都被認為來源于本能,另一方面,任何具體的投注都需要代理者,在潛意識決定論的背景下統(tǒng)合投注的來源及其運行就顯得異常艱難,因為本能來源的投注則必將走向意識與道德,因而實際上投注只能經由意識的規(guī)定而完成。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代理了自由投注,在這種形式中,本能不受約束地自由流動,而其他投注形式則無一不需要意識的高度參與,意識的這種規(guī)定作用就像一個指揮官,對潛意識能量分配進行部署,將之投向不同的對象、配給不同的心理活動,以及調整潛意識活動遭遇不同現(xiàn)實狀況時的能量的轉換,等等。簡言之,意識規(guī)定著潛意識能量在不同心理活動上的增加、減少、置換與釋放。這不僅保證了心理活動的持續(xù)性和豐富性,也促使內在意識系統(tǒng)能夠作為一個整體單元來發(fā)揮作用。
意識對潛意識作用方式的管理
冰山模型是弗洛伊德關于潛意識、前意識與意識三個系統(tǒng)在心理空間上作用的圖式化表達,其中潛意識始終要向上躍出水面尋求本能滿足,前意識是意識對本能內容進行審查的通道,只有通過審查的潛意識內容才能得到表達,更多本能則被壓抑下去。在這個模式里展現(xiàn)了意識的兩種作用方式:一是審查,它暗示了意識的決定權;二是壓抑,它表示意識具有的作用力。對于審查制度,必然有標準存在,弗洛伊德指出審查制度不僅僅是遵循現(xiàn)實標準,更是超越于其上,以文化、道德、社會規(guī)范為指稱,因而,這實際上暗示了審查的標準采取了適應機制,明顯地體現(xiàn)了進化論的影響,同時它又是倫理的,因為這個環(huán)境不是自然環(huán)境,而是人類社會規(guī)范。
而對“壓抑”這個詞所表達的意味,要考慮到弗洛伊德始終強調的客觀、科學的元心理學理想,以及他受當時能量學說的影響之深,故而這個詞具有的物理學意味要比心理學濃厚得多,所以只應將“壓抑”理解為一種作用力,它的方向僅僅是對應于本能的向水面“上”涌動而言。這樣,壓抑作用展現(xiàn)出的管理功能遠遠超出狹義的控制甚至鎮(zhèn)壓,進而,潛意識的本能就不需要從“惡”的性質去理解,而只是不適應的、不合時宜的、不合乎標準的。因而,與其說潛意識迫使意識采取一種機制來壓制它,莫不如說意識采取了一種管制方式來拒絕潛意識的沖動挑釁。意識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代理者,對潛意識宣告了績效結果,從管理效果上來看,它維持了內在的動態(tài)和諧,使意識系統(tǒng)作為一個體系與外部世界保持協(xié)調與交換。
意識對潛意識的引導
如果說意識對潛意識的規(guī)定性和管理功能展現(xiàn)的是一種被動施為,則引導作用就突出了意識的主動性特征。這種功能也如它的規(guī)定性與管理功能一樣,體現(xiàn)在精神分析的諸多領域中,其中在心理發(fā)展觀與夢的解析上展現(xiàn)得尤為明顯。弗洛伊德將人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區(qū)分為從口腔性欲期、肛門性欲期、性蕾期、潛伏期以及性器期這五個階段,這是以性驅力集中的區(qū)域為依據的,同時也暗指了這些名稱下表達的發(fā)展任務。針對性心理發(fā)展而言,這個學說沿著性欲力比多從遠離性器官到靠近性器官(從口腔到生殖器),從泛性欲到具體的性欲(進食需求到性欲),從自身性欲到對象性欲(無社會期許的到社會期許的)的路徑向“成熟”演進,這當中體現(xiàn)的心理過程的復雜化是在潛意識決定論背景下不可能實現(xiàn)的,而只有意識的主動參與和引導才能解釋性心理的進展。后弗洛伊德主義雖然摒棄了以性作為表征,但也都遵照了階段論與任務論的基本思想,他們所遵循的正是在性驅力名稱表面下弗洛伊德所暗含的意識的教化作用。意識通過或明確或暗示的要求,使個人能夠逐漸識別外界的期望及施與的要求,漸漸內化而有選擇性地表達本能驅力,因而,意識必然已將方向集中至“空間站”,使?jié)撘庾R本能發(fā)射到指定空間,并鎖定預定軌道,完成“對接”。
除此之外,意識的引導功能還體現(xiàn)在諸如夢等內在活動過程中,弗洛伊德認為夢是愿望的達成,他并沒有限定這些愿望為潛意識,從他的顯夢理論看來,夢不僅滿足著潛意識愿望的達成,也致力于意識的愿望的實現(xiàn)。如夢中出現(xiàn)的日間意識生活的持續(xù)顯現(xiàn)便是這種愿望的表達,通常那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解出的難題,會在夢中持續(xù)求解,并時?;砣婚_朗,并且還能在恰到好處時醒來,無論意識能否回憶起答案。這“顯夢”都不表達潛意識的什么本能,而是在意識的誘導和持續(xù)作用下,促使神經活動可以專注于解題的活動,而此類的夢常常在清醒后帶來靈感,諸如凱庫勒發(fā)現(xiàn)苯環(huán)結構、門捷列夫完成元素周期表的過程中,都展現(xiàn)了這樣的意識功能。此外,意識生活中的暗示也同樣能夠“塑造”潛意識,比如人們經常使用的“自我暗示”和“催眠”,都是通過意識有目的、主動地對潛意識發(fā)出訓令而實現(xiàn)的。
總之,意識與潛意識是精神分析一個硬幣的兩面,是缺一不可的拮抗關系,它們作為一個系統(tǒng)服務于心靈整體。意識作為人的屬性,不僅不是完全被動于潛意識的呼喚和驅使,而是積極主動地參與生命體驗。弗洛伊德所指的潛意識,從未脫離意識而獨自存在,它始終是要與意識捆綁在一起,并受意識的規(guī)定,或許他想要表達的并不是潛意識決定論,而是意識對潛意識的規(guī)范能力?!盎氐礁ヂ逡恋隆?站在他的時代背景,遵循他的科學理想,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意義越來越明晰地顯現(xiàn)出來。
(作者單位:黑龍江大學教育學院)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