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jié)婚被人們譽為“小登科”,是人生中的大事。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各地都有不同的婚姻習俗。而地處黃河之畔的魯西聊城,婚嫁風俗則別有風趣。
通 媒
通媒亦成為提媒。男女青年到了成年,由父母請媒人求親。雙方父母通過對男方(女方)的家庭、年齡、外貌、為人處事等情況進行了解后,認為“門當戶對”,即可“允婚”——男女雙方經(jīng)過媒人的安排“見面”,讓男女雙方相互認識,相互介紹情況,聯(lián)絡感情。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人們的交流方式和機會增多,男女多自由戀愛,通過長時間的接觸相互進行更層次的了解。
訂 婚
訂婚,也稱為“換小字”,民間又叫“傳柬”、“傳帖”。傳柬又分為“傳小柬”和“傳大柬”兩個步驟,是舊時男女雙方徹底落實婚姻的一種書面形式。
“傳小柬”是男方請人用紅紙將男方的求親之意寫成小柬,內(nèi)容是男方的生辰八字。女方接到傳柬后寫允柬,內(nèi)容是女方的生辰八字。雙方央人(多為算命先生)“合八字”,無沖克和不中意處方可成親。傳小柬后,男方一般不準再悔婚,女方則可以對男方進行進一步的考察,如果不中意,允許悔婚,俗稱“羞男不羞女”。女方的考察主要是男方的家產(chǎn)和男子的品行等(傳小柬的風俗已經(jīng)不見了)。
“傳大柬”比較隆重,男方的家長擇吉日攜帶禮品帶兒子到女方家赴宴,名為“會親酒”,也稱“見大面”。此風俗在聊城城鄉(xiāng)仍有流行。
看 日 子
看日子也稱“選日子”。就是男方挑選結(jié)婚的日子,并提出結(jié)婚時結(jié)親、迎親人屬相的忌諱。擇定良辰吉日后,男方便通知女方,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成婚的日子一般不會改變。之后,女方開始整理嫁妝,男方則收拾新房,準備嫁娶,親友們也開始送喜禮。
送 嫁 妝
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從娘家?guī)У秸煞蚣胰サ囊路⒓揖咭约捌渌闷?。送嫁妝一般在結(jié)婚的前一天,20世紀90年代,聊城農(nóng)村大部分在結(jié)婚當天的早晨送嫁妝。過去的嫁妝,一般全是女方準備,多是“兩鋪兩蓋(即兩床褥子、兩床被子)” 、桌椅(八仙桌或抽屜桌)、箱柜(板柜、立柜)、座鐘、臉盆等。改革開放以來,嫁妝由女方自己操辦的,也由男女雙方共同操辦的,并且種類繁多,從生活用具到現(xiàn)代化的彩電、空調(diào)、摩托車、冰箱、洗衣機等。送嫁妝時,女方的嫁妝全部上鎖,男方要設酒款待,并封謝禮。同時,新郎還要為送嫁妝的人親自斟酒,并說些客氣話,以便盡快拿到嫁妝鑰匙。
迎 親
迎親俗稱“辦喜事”。迎親頭一天,男方帖喜聯(lián)、掛喜幛,新郎給近處的親友長輩“行禮 ”。一般當天鋪炕、填枕頭,做好迎娶準備。
迎親這天,按既定時辰,男方排列儀仗,吹鼓手奏樂,用轎到女家迎娶。隨著社會的進步,迎親的形式也發(fā)生了變化,用轎迎娶逐漸變?yōu)榱笋R車、自行車、拖拉機、面包車,如今改成了轎車。但是不論是那種形式,有一種婚俗——“抱雞”,一直沒有變。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隨迎新的人一同出發(fā),前往送親。迎親時,男方則準備大紅公雞一只放在雞籠里隨迎親隊伍一起到女方家。女方出門時,則把母雞、公雞放在一個雞籠里,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送到新郎家。這兩只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
是日,新娘早起梳妝打扮,蒙上頭紅,吹鼓手高奏喜樂,新郎在送女客的陪同下,拜辭岳父母,例行“謝親”等禮,然后新郎先上轎。新娘升轎離家時必灑淚而泣,以示依戀。
拜 堂
結(jié)親的隊伍來到男家村頭和門首,鞭炮齊鳴。聽到號聲,男方要立刻出去迎接?;ㄞI或彩車來到男家的門口時,迎親人要點燃綁在草束的鞭炮繞新娘所乘花轎或彩車一周,稱之 “燎轎”,傳說可以驅(qū)除邪氣與不祥。新娘下轎或下車前,由兩個姑娘或年輕的少婦揭開轎簾或車蒙布,在鼓樂及鞭炮聲中扶新人下轎,腳踏紅氈至院內(nèi)擺設的香案前,與新郎并立,舉行拜天地之禮。
拜天地是婚姻告成的重要標志。天地桌設在堂屋(北屋)門前,桌上放升或斗(升、斗都是裝糧食的木制器具),裝滿高粱,蓋上紅紙;桌上點上兩支紅蠟燭;斗或升中插上一桿秤,以及其他物品。新郎、新娘女東男西(即男左女右)站在桌前的紅毯上,隨著司儀“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的喊聲,不斷叩頭。這時,鞭炮齊鳴,花紙、喜糖滿天飛,在熱鬧、喜慶的氣氛中把新郎新娘送入洞房。
有的地方入洞房時,男家長輩在院子里撒大棗、栗子、花生(有的地方縫在被角內(nèi)或裝入枕頭內(nèi)),亦取諧音“早得貴子,并男女花著生”之意。
鬧 洞 房
在新婚的晚上,親友們在新房里和新娘說笑逗樂。鬧洞房是每個婚禮上少不了的環(huán)節(jié)。從新娘進門開始一直鬧到新婚夜半。聊城俗有“進門三天無大小”的說法,什么人都可以鬧洞房,但是鬧洞房的主要還是晚輩,尤其是弟侄輩為甚,他們圍繞著新娘索煙要糖,說些俏皮話,造成一個快樂的氛圍。
喝交杯酒時的鬧房,大家也一起逗新郎。鬧洞房方式除了用言語表示外,還有“啃蘋果”、“報戶口”、“唱情歌”、“啃糖”等。新婚之夜,洞房之內(nèi)的燈要長明不滅,新郎、新娘上床就寢時,與他們比較親近的小叔、小侄們就在窗外悄悄的聽房內(nèi)的動靜,謂之“聽房”。新婚第一夜,有“新婚之夜不說話,將來孩子是啞巴”之類的說法。因此,新郎無話找話也要和新娘說上幾句。新娘則起身開箱開柜,拿出點心和新郎共享。在外邊聽房的人,則從窗戶外討要點心,然后才各自散去。自此,新婚夫婦的洞房之夜才真正開始。
回 門
婚后第三天,新娘回娘家拜見長輩和親友,此謂“回門” (俗說“接三天”)。新娘回門時,由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親自接送。接三天回來,新娘拜見公婆及近族長輩,并祭告于祖祠或去祖塋祭奠,然后下廚房做飯。聊城一帶除3天回門外,娘家人還要接6天、9天、12天等;同時還有“住對月”的風俗,即新婚后一個月,娘家人把新娘接回去住幾天,然后送回婆家。
會 親 家
婚后,男女雙方的父母相聚稱之為會親家。男方父母要將女方服務請到家中或飯店設宴招待。這時,男方的親族大都參加。席間,新郎要在父親的帶領下向岳父母行禮,女子之父則舉杯敬酒。言談之時,雙方父母大都謙虛地說些自己孩子年輕不會做飯、知識短之類的話,請對方多多教育、多多指教、多多諒解,其氣氛相當融洽、熱鬧。
新時代,新風氣。如今大力提倡自由戀愛和喜事新辦,繁縟禮節(jié)多被革除。簡單辦婚事、勤儉辦婚事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