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價值何在?如何讓傳統(tǒng)文化融入到現(xiàn)代學校教育當中,并發(fā)揮育人實效?對這些問題,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第一中學(以下簡稱“臨淄一中”)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臨淄一中位于齊國故都——臨淄。臨淄,作為當時東方大國的都城,曾因“通工商之業(yè)、便漁鹽之利”而富甲天下,曾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而雄霸一時,曾因“稷下學宮、百家爭鳴”而光耀歷史……齊國、臨淄,給后世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
臨淄一中校長孫正軍在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和思索學校發(fā)展定位的基礎上提出了“從傳統(tǒng)中凝煉新智”的學校發(fā)展戰(zhàn)略,在這一戰(zhàn)略指導下,他用四年的時間,把學校建設成了一所“齊”味十足的學校。每一個走進這所學校的人,無不為眼前的浮雕、腳下的青磚、墻上的古詩和矗立的城闕所震撼,恍如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當然,傳統(tǒng)文化教育主要不是為了復原幾個歷史場景,而是為了掀開一片片歷史的舊瓦,透過風花雪月的細語、金戈鐵馬的喧囂,聆聽時光深處清澈而不絕如縷的哲音睿語……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齊人)其俗寬緩闊達”;《漢書·地理志》記載:“舒緩闊達而足智”。這是齊人因國富民強而帶來的文化自信,這種自信也促生了一批具有“生死利齊”思想的仁人志士,管仲、晏嬰、公孫賈、王斶等就是其中的代表。管仲和晏嬰都是齊國的國相,兩人在危難之時,都能冷靜而勇敢地面對,不顧一己之生死,不逞一時之激奮,也不以盲目的忠君報國為念,而是表現(xiàn)出了對齊國政治穩(wěn)定、長期發(fā)展的深切關懷,體現(xiàn)出了先賢宏闊的胸襟抱負。
臨淄一中校長孫正軍認為,家國情懷是人的基本情感之一,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激發(fā)、培養(yǎng)人的愛家、愛國之情。
在臨淄一中“三進深三主題”的校園里,“聞韶書院”是一個重要坐標?!奥勆貢骸痹O有“朱子家訓室”,學生在這里除學習禮儀修養(yǎng)外,還了解有關家風、家訓、家譜的知識。家風、家訓是家的文化標識,有助于增強“家”的文化內涵和教化作用。家譜是家的“源頭”,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為了增強青少年學生的生活體驗,臨淄一中建立了“生活指導中心”。每學期,全校四十個教學班的學生們都要過一天“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日子。這些看似簡單的活動,很受學生歡迎,也讓他們備嘗“艱辛”。學生們特別喜歡包水餃,和面、調餡、搟皮、下鍋……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皩W生包的水餃,一般口感不佳,而且漏水的多,但這是他們自己做的,要‘自食其果’……活動體驗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理解父母的辛勞、增強對父母的理解與尊重,培養(yǎng)學生對家的感情?!辈簧偌议L感受到了孩子的變化:不再挑食了,開始料理家務了,精神狀態(tài)更加積極了。
“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庇辛藢业木炷睿S著年齡增長,慢慢就有了對國的情感。
為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國家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的熱愛之情,臨淄一中采取了多項教育措施,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模擬聯(lián)合國”大賽、“新聞聯(lián)播”講評。“模擬聯(lián)合國”大賽是讓學生代表中國參與“國際事務”,調解國際糾紛,維護國家利益?!靶侣劼?lián)播”講評是讓某一同學向全班學生播報“國內外大事”,全班同學“基于國家立場”參與討論。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家國情懷,就是讓一個人逐漸擺脫“小我”,培養(yǎng)“大我”,自覺承擔起家與國的責任。以愛家為起點,以愛國為旨歸,家國情懷教育是臨淄一中的重要特色。
齊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是“隆禮重法” “禮法兼用”。歷史上,從齊僖公小霸到齊桓公稱霸,再到齊威王中興,齊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縱橫捭闔,產(chǎn)生了很多重要人物和先進思想,對后世有很大影響。特別是輔佐齊桓公的管仲,在國家治理上提出了“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的思想;在國民生產(chǎn)上采取了“四民分業(yè)”的措施,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軍事編制;在列國外交上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幟,為維護周王朝的禮法秩序上做出了貢獻。這些都體現(xiàn)了齊國的“隆禮重法”的治國方略,“禮”與“法”有相通之處,共同維系著某種秩序,從而保證了古代齊國走向了不斷強大的“正途”。
孫正軍認為,“禮”與“法”本質上都是規(guī)則,“隆禮重法”就是重視規(guī)則,強調規(guī)則意識,這不僅是很有價值的管理智慧,而且是現(xiàn)代學生應具備的一種重要素質。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臨淄一中從社會規(guī)則、自然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三個層面來實施規(guī)則教育。
為了增強學生對社會規(guī)則的認識,臨淄一中堅持“開放辦學”的理念,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五老進校園”等組織、活動的作用,邀請他們進學校、進課堂,為學生講解社會的道德與法律規(guī)范,做遵紀守法的學生。學校組織學生成立了“紅十字志愿服務隊”,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增強責任意識。學校鼓勵學生觀察、了解社會,節(jié)假日外出旅游時,觀賞風景愉悅身心的同時,多了解當?shù)氐娘L俗民情,增強尊重、遵守的意識。
為了增強學生對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臨淄一中在校園里安放了日晷,開辟了“空中農(nóng)場”,建設了無土栽培室等。這些設施從不同方面為學生提供了認識自然規(guī)律的途徑和渠道,比如,日晷不僅僅是點綴校園的景物和素質教育的道具,而且還具有比較精確的計時功能(與標準時間相差不超過5分鐘),學生據(jù)此可以了解太陽、地球的相對運動規(guī)律和古人的計時原理;學生在農(nóng)場里種植作物,必須了解農(nóng)事時令和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
為了加強對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認識,臨淄一中鼓勵教師自主提升,并加強對教師的引導、培訓,目前該校已有三十多名教師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這些教師通過專題講座、主題班會、個別輔導等方式,讓學生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把握生命成長之舵。此外,該?!皽谊栁纳纭崩飶垝熘兜茏勇殹泛汀吨熳蛹矣枴?,讓師生了解古人對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認識。
孫正軍認為,能否遵守規(guī)則,是考察一個人道德水平的重要根據(jù),更是影響一個人成長、成功的重要因素。他作為校長向學生提出了“兩要兩不要”的處世規(guī)則,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給他人添麻煩;要給別人帶來幫助,不要做妨害他人的事情”。
齊文化,特指先秦時期,源起并興盛于齊國的思想文化。是以齊國歷史人物、故事為主要載體,具有“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等思想特征,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源流。
《管子》是齊文化的代表作,代表了齊文化的集大成。其中有句話:“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與俗化?!贝笠馐牵翰灰缿龠^去,不要局限在今天;要與時代一起改變,要與世俗一同變化。這種不拘泥于傳統(tǒng),而著眼于未來變革開放的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稷下學宮,是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座文化豐碑,作為世界上第一所官辦大學,這里集中了當時的各類精英,儒、道、墨、法、兵、農(nóng)、陰陽、縱橫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在這里碰撞交融,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
“其實,歷史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進程。我們今天所持有的,對于歷史,都是一種變革與創(chuàng)新?!睆倪@一觀點出發(fā),孫正軍校長有自己對“未來眼光”的見解。他認為,未來是什么樣子,我們并不知道,可以肯定的是,未來需要今天的人們變革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教育作為一種富有前瞻性的事業(yè),所要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技能,還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洞察力、想象力等基本品質,形成前瞻性眼光和開放式思維,讓他們具有開創(chuàng)未來的意識與能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未來眼光”,臨淄一中提倡“讓自主互助成為師生的學習生活方式?!弊灾鞑拍軉拘褜W生的主體意識并培養(yǎng)其個性,而個性是創(chuàng)新的人格前提;互助利于發(fā)展,發(fā)展才能創(chuàng)造和擁有未來。基于這種認識,臨淄一中成立了多樣化的學生社團,社團鼓勵學生利用自由時間去自主研究、探索,學生研究的“問題”比較廣泛,比如調查校園內植物種類,觀察櫻花的生長特性,探討竹子生斑的原因,觀測日影的四季變化……
為了配合學生社團的探索研究,臨淄一中設立了閱讀中心、科普中心、藝體中心、心理輔導中心等學生發(fā)展中心,每個中心都有一位專門的輔導老師和更多的志愿者,他們會參與到學生活動中,提供指導性建議,并幫助學生整理各類記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想象、實驗等科學素養(yǎng)。
為了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開創(chuàng)未來的意識與能力,臨淄一中特意成立了“未來協(xié)會”,孫正軍校長親自擔任這個社團的導師,指導學生設計自己的未來形象,設計社會的未來形象。
清晨的第一縷曙光,照在臨淄一中的浮雕上,孔子仍在虔敬地向老子問禮,瞳眸里反射著歷史光輝。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這一天,連接著未來!
(撰稿:于國柱 劉軍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