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03
太陽與陽明合病,必自下利,不嘔者,屬葛根湯證。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宜葛根加半夏湯。
太陽病,桂枝證,醫(y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宜葛根黃芩黃連湯。
太陽病,頭痛發(fā)熱,身疼腰痛,骨節(jié)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屬麻黃湯證。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屬麻黃湯證。
太陽中風,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不溺,腹?jié)M加噦者,不治。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而細,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可與大青龍湯發(fā)之。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fā)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jié)M,或喘者,宜小青龍湯。
傷寒心下有水氣,渴而微喘,發(fā)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屬小青龍湯證。
中風往來寒熱,傷寒五六日以后,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屬小柴胡湯證。
傷寒四五日,身熱惡風,頸項強,脅下滿,手足溫而渴者,屬小柴胡湯證。
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肢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jié),外證未去者,柴胡桂枝湯主之。
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fā)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fā)汗也。
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與五苓散,利小便發(fā)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