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老板叫一位日本職員:“山本,來,把這個桌子擦6遍?!?
日本人答道:“是!”
一遍,兩遍,三遍,四遍,五遍,六遍。一遍比一遍認真,非常干凈。
老板又叫一位中國職員:“小李,來,把這個桌子擦6遍。”
中國職員答道:“好的,老板?!?
一遍,兩遍,三遍……
到第四遍的時候,“已經(jīng)擦干凈了,老板?!?
“幾遍了?”
“三遍。已經(jīng)很干凈了?!?
“哦,還差三遍,繼續(xù)?!崩习宕鸬?
此時,小李的動作明顯慢下來,心里琢磨“老板昨天是不是和老婆吵架了呀?”
小李當然不能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不悅,也不能質問老板。
于是,手中的活開始變快了,四、五、六遍,不到一分鐘,就能把剩下的三遍擦完,可這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吧!
假設,老板換一種下達命令的方式,這樣說:“小李,麻煩你把這個桌子擦一下,晚上我們搞個慶功會,要用這個桌子來做餃子,辛苦啦,到時候你可得多吃點,多喝點呀?!?
這樣一來,小李雖然也做了6遍重復擦桌子的事情,但心里確實美滋滋的。
這正是故事的寓意所在:管理一定要符合人性。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管理者不再簡單的通過行為來管理員工的工作過程,而是了解員工的意識,理順員工的心理,從而間接的來管理員工的行為。因為,意識是真正決定行為的根本,而行為才是真正產(chǎn)生直接效益的來源。
員工的工作行為是看得見的,但意識如何抓的住呢?老板都希望將企業(yè)的管理思想滲入并影響員工,但意識侵占恐怕是難之又難,這正是很多管理者頭疼的問題,管理思想究竟“落地”?
信息化:管理“落地”的敲門磚
其實,解決管理“落地”的根本不在意識層面,這正是很多管理者陷入的誤區(qū),換個角度,跳出思維定勢再來看看。
前IBM總裁郭士納在《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寫過這么一段話:“上帝呀,有太多的執(zhí)行官并不知道,人們只會做你檢查的事情,而不會去做你期盼的事情?!?
很多管理者看到這句話的時候,都非常震撼,并發(fā)出感慨:“是呀,確實是這樣,我們不能只是期盼”,于是自然又有了另一個想法——“只要我們每件事情都注意檢查,就能夠很好的提升執(zhí)行力?!?
現(xiàn)實果真如此嗎?管理者根本就記不住布置了哪些事情,就算記住了也沒辦法做到“及時”檢查,即使管理者真的要做到“及時檢查”,那也很可能會陷入到“如何檢查”的陷阱里去。
仔細想來,阻礙管理“落地”的罪魁禍首究竟是誰?思想?意識?
答案是:信息
管理者、執(zhí)行者以及整個組織都需要不同層面的信息。
作為管理者,首先要知道哪些事件“需要檢查”,然后是相關人員和時間點的信息,事件檢查關鍵點的內容信息,接著是執(zhí)行者上報的相關信息,最后是針對這些信息的反饋信息。
而作為執(zhí)行者,首先需要及時獲得需要匯報的事件信息,然后是匯報對象的信息,匯報時間點的信息,事件匯報關鍵點的內容信息,最后是對管理者反饋信息的信息反饋。
作為組織的檢查過程而言,這里還涉及到所有信息的挖掘、傳遞、整理、反復震蕩、權限等等過程控制。
過程信息和信息過程的單調與煩瑣往往是激起人性反抗的主要原因,正如案例中擦6遍桌子的事情,有了抵觸情緒,就無法正常接收并開展工作,管理思想要“落地”就難上加難了。
找到原因,就一定要想出辦法解決。細細想來,這些信息光靠人工來做,幾乎無法實現(xiàn)。但其實這些都是程式化的工作,不要忘記當代最偉大的發(fā)明——網(wǎng)絡,這就是讓管理“落地”的突破點。
管理至少可以分為行為、意識和信息三個層次,其中行為是產(chǎn)生經(jīng)濟效益的直接層次,意識能決定行為,人性和管理思想都屬于此層次,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響甚至決定意識判斷,而且是認識人性并把握人性的有效手段。
要想讓管理思想真正推動行為并產(chǎn)生有效的經(jīng)濟效益,就必須跳出單純的行為和意識的層次,用信息的手段來認識并把握人性,從而實現(xiàn)管理思想“落地”。這就是組織信息化的真正目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