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天津市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營養(yǎng)科 李艷玲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醫(yī)師 于康
國家高級公共營養(yǎng)師 龔慶芳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教授 韋莉萍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 車馳
開門過日子,就是七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油是最基本,也是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guān)的食品。油吃對了,不僅不會胖,而且也有利健康;吃不對反而會增肥、吃出高血脂,傷害心血管。
黃油、豬油、大豆油、花生油、橄欖油……各種油類琳瑯滿目,該怎么選才能吃的健康?
要想健康吃油,首先要了解油
動物性食用油顧名思義,是經(jīng)天然動物油脂精煉后的食用油,如黃油、牛油、豬油等。
優(yōu)點:味道較香,具有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等的吸收作用。動物油中的膽固醇是合成膽汁和某些激素的重要原料。
缺點:一般,動物油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較多,雖然機體內(nèi)膽固醇僅約20%是來自于外界食物,不過吃多了還是會增加膽固醇含量,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不過,如魚類中含有明星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對血管和腦部健康很有好處。
植物性食用油,顧名思義就是來源于天然植物油脂并經(jīng)精煉后的食用油,如市面上銷售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橄欖油。
優(yōu)點:含各類單、多不飽和脂肪酸,如亞麻酸、油酸、亞油酸等,是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己合成的,必須由食物中供給,它們不會增加人體膽固醇。
缺點:一般,植物油中以維生素E為主,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K。而動物油含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6、維生素B12較多。所以動植物油要“雨露均沾”才健康。
各種油的使用真相
大豆油、花生油、橄欖油……各種油類琳瑯滿目,該怎么選好呢?
含有大量油酸、亞油酸、卵磷脂等營養(yǎng)成分,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為40%,各類脂肪酸比較平衡,其中還富含維生素E?;ㄉ蛢r格相對于橄欖油和茶油為低,更耐高溫。
用法:適合日常炒菜,油燒到7至8分熱即可,避免冒煙;不適合用于爆炒或油炸。
菜子油中脂肪酸的組成比例最接近人體需求,人體對菜籽油的消化吸收率較高,同時富含維生素E,但部分菜籽油中含有相對較高的芥酸,影響其營養(yǎng)價值。
用法:耐熱性好,適合日常炒菜。鍋中倒油后多燒一會兒,可讓部分芥酸揮發(fā)掉。
葵花籽油同樣富含亞油酸,以前被認為能降低膽固醇而列入“保健油”行列,但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它會把好壞膽固醇一起降低,實際上并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用法:因其富含多酚類抗氧化物質(zhì),用于一般炒菜還是可以,不建議用于高溫煎炸。
玉米油成分與大豆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相似,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87%,富含維生素A、D、E,同樣富含亞油酸。
用法:較不耐熱,適合用于輕炒、燉煮或制作成沙拉醬、色拉油。
大豆油是由黃豆壓榨加工而來的。大豆油中亞油酸占絕對優(yōu)勢,含有少量亞麻酸,飽和脂肪酸非常少,缺點是不耐熱。
用法:大豆油最好用于低溫烹調(diào),比如做面點、煲湯、燉煮及調(diào)餡等,不宜長時間高溫烹炸食物。
花生油的成分較均衡,其中還富含維生素E,有較好的耐熱性。花生油中ω-6脂肪酸含量相對較高,達37%,但基本不含對血管好的ω-3脂肪酸。同樣存在易污染黃曲霉毒素的風險,選購時應購買優(yōu)質(zhì)產(chǎn)品。
用法:耐熱性較好,適合于一般家庭炒菜用油。不適合用于爆炒或油炸。
亞麻籽油是胡麻種子榨取的油,亞麻酸含量達50%以上,堪稱“陸地魚油”,而我們目前飲食中ω-3脂肪(對血管好)含量普遍偏低。不過,該油不耐高溫,也易氧化變質(zhì),建議購買小瓶裝。
用法:可適當用亞麻籽油做涼拌油,來平衡油脂攝入比例。
核桃油通常是直接壓榨制取。除富含亞油酸外,還含有少量的α-亞麻酸。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E、磷脂和多酚類抗氧化成分。
用法:為減少營養(yǎng)素損失,建議用于涼拌菜。
初榨橄欖油因健康的地中海飲食模式而被世人所推崇。其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壞膽固醇,升高好膽固醇。
用法:橄欖油耐熱性好,特級初榨橄欖油適合涼拌,精煉橄欖油適合炒菜。
茶油中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含量高達79%,僅次于橄欖油。
用法:可直接烹炒,將炒菜鍋燒熱倒入并迅速烹炒。
結(jié)論:
每天吃多少油合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食用烹調(diào)用油為25-30g,相當于普通的白瓷勺2勺半-3勺左右。但如果家人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等癥狀時,其攝油量還應適當減少到20克左右。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