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畫》是一首題畫詩,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
我們先來看一看王維的生平簡歷。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
王維的字是摩詰,名和字都來源于佛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
唐朝時,佛教是非常盛行的,從皇室到平民百姓,都非常信仰佛教,我們知道高僧玄奘曾去印度取經(jīng),后來演變出了著名小說《西游記》,根據(jù)小說拍攝出的87版電視劇《西游記》更是成為了經(jīng)典。
在一個充滿佛學的環(huán)境里,王維受禪宗的影響非常大。他精通佛學、音樂、書法和繪畫,可謂是多才多藝,與同時代的孟浩然合稱為“王孟”。
王維的一生參禪悟理,學莊信道,他的詩書畫都非常有名。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長于五言,題材上以吟詠山水田園為主,是盛唐時期的山水田園派代表詩人。
王維成名于開元、天寶年間,擅長山水畫,“始用渲淡,一變勾斫之法”,這也是后人常說的“破墨”山水,破墨即是以濃墨加水,多用以表現(xiàn)山石的陰陽向背。這種渲染之法,豐富了畫面的層次與表現(xiàn)力,対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歷史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后世占據(jù)中國古代山水畫主流的文人畫系統(tǒng),都接受了王維的影響。
宋代文壇領(lǐng)袖蘇軾對王維的畫作非常推崇,明代董其昌更是明確地在《畫旨》中云:“文人之畫,自右丞始”。由于董其昌的大力推崇,王維被尊為中國山水畫的“南宗鼻祖”。
王維真跡無存,現(xiàn)僅存的《輞川圖》《雪溪圖》《江山雪意圖》等均為后人摹本或偽托之作。除了畫作以外,王維還著有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流傳于世,他的畫風、繪畫思想對中國山水畫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由此開啟了文人畫的傳統(tǒng)。因為王維既是詩人,也是畫家,所以他的作品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蘇軾對王維詩畫的評價,全文如下:
《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宋)蘇軾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溪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開元九年(721年),王維中進士,任太樂丞。也就是說,王維是進士出身,是可以出仕的。后來,王維在官職上幾經(jīng)沉浮,曾經(jīng)半官半隱,也曾經(jīng)被迫出任偽職。安史之亂平息后被下獄,因為在被俘時寫了一首詩《凝碧池》抒發(fā)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又因其弟刑部侍郎王縉平叛有功請求削籍為兄贖罪,王維才得寬宥,降為太子中允。
上元元年(760年)夏,王維被封為尚書右丞,這是他一生所任官職中最高的官階,也是最后所任之職。次年春,上《責躬薦弟表》,請求削去自己全部官職,放歸田園,使其弟王縉得以還京師。五月,進上謝恩狀。七月卒。臨終時,他仍作書向親友辭別,完成后便安然離世。
王維算是高產(chǎn)詩人,今存詩400余首,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詩作《相思》、《山居秋暝》、《鳥鳴澗》、《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元二使安西》、《從軍行》等,都為人所熟知。
縱觀王維的一生,無論官職顯赫與否,他的詩畫都能表達出文人士大夫向往超然、閑適的情懷,追求人生與禪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
說完了作者,我們下面一起來欣賞這首題畫詩《畫》。
正如蘇軾“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評價,王維的這首詩具有強烈的畫面感,而這種畫面感,又進一步強化了詩的意境,在空間、意境和想象三個維度上進行了完美的詮釋。
無論是寫詩還是作畫,王維都有著自己一貫的"佛系審美"標準:用簡單的語句和筆墨,去構(gòu)造悠遠、遼闊的世界。在詩句中暗含禪意,所以后世人稱王維為”詩佛“。
在這首詩里,遠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看到流水卻聽不到聲音。春天明明已經(jīng)過去了,鮮花卻還在盛開;人走到近前,可是鳥卻沒有被驚飛。
眼前的美景是真實的,還只是眼睛中看到的一幅畫?假作真時真亦假,真真假假之間,有詩人寂寞的情懷,平靜的內(nèi)心,以及詩外的恬淡,人生的從容。
在這副畫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鳥,是一副典型的山水畫。在這首詩里,詩人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描寫出了畫面的內(nèi)容,風光在詩內(nèi),含義在詩外。
仰首看遠山含笑,走近聽流水無聲,隆冬時看春花爛漫,揮手間鳥雀不驚。
何為好山?崇山峻嶺是好山,清秀俊逸亦是好山。
何為好(音:上聲)色?蒼松翠柏是色,幾竿疏竹亦是色。
距離產(chǎn)生美感,此乃是“靜境”。靜者,在于心靜,有靜心者才能品出靜境之美。這就好比是一場修行,任何浮躁都是不能圓滿結(jié)果的。只有心靜如水,才能悟出其中的禪理和人生意義。
無論這水是死水還是活水,它都是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熱情,一種生命的流動之美躍然于紙上。
到這里,便有了“動境”,流水潺潺,本應(yīng)是源頭活水,而“無聲”二字又將風景推進了靜境里,動靜結(jié)合,相得益彰。
美麗的鮮花本應(yīng)該在春天盛開,如今春天已經(jīng)遠去,鮮花還在盛開。人走近時,鳥兒沒有被驚飛,依舊在枝頭停留。
本來,春盡之時,花兒盡逝,這是一種特別凄美傷懷的情懷,但在詩人筆下, 鳥兒不驚,不知青春已盡,歲月更迭,此時無聲勝有聲,心神與山水自然融為一體,組成了完美的天籟之音。
世間沒有什么東西是永恒不變的,所以人的心態(tài)很重要。把心態(tài)放平,遇事時寵辱不驚,逆境時甘于恬淡,不沽名釣譽,不畫地為牢,做人做事要無愧于天地,無愧于自己,無愧于他人。如此,方能參透“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禪宗精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