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不思考,不如不讀。
假期3天看完《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有很多感觸。
“斜杠青年”很火,但我想給它潑一盆冷水。
1.“什么都會一點”跟“什么都不會”,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斜杠青年”絕對是2016的熱詞之一,很多人內(nèi)心暗爽,終于找到最貼切的詞語形容自己,也很多人在這個年度熱詞的沖刷下迷失自己。
“如何成為一名斜杠青年”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職業(yè)規(guī)劃。
就連我自己,剛聽到“斜杠青年”這個洋氣的詞語時 ,也覺得特別酷。立馬給自己制定了一三五練習寫作,二四學PS,周末兩天學攝影的計劃。
跟我一樣努力的年輕人不在少數(shù),同時在攝影、寫作、英語等微課班穿梭。
每天自帶雞血、激情澎湃。
但堅持一段時間之后我就發(fā)現(xiàn)問題了,每天都在趕場學習不同領(lǐng)域的知識,留給消化和練習的時間并不多。
根據(jù)遺忘曲線,9小時內(nèi)不及時消化鞏固,到第二天能記起的知識就只剩35%了。
應付下考試還可以,但對于需要大量實操才能熟練掌握的社會技能來說卻是最致命的。
就像這本書提到的,在《數(shù)學與心理學雜志》上的論文表明,人在才能上的學習積累通常呈現(xiàn)出S形曲線的特征。
如果你不專注,同時開始幾件事情,就很有可能永遠處在“緩慢起步期”。
從寫作的緩慢起步期跳到畫畫、攝影、設(shè)計的緩慢起步期,無法進入快速提升期,也別妄想迎來高原期。
“什么都會一點”在某種層面上等同于“什么都不會”,直接帶來的后果是你要跟大量同處緩慢起步期的人競爭相對初級的崗位,獲得較低水平的收入。
2.“木桶理論”在職場上水土不服,沒有突出的長板才最危險
大家都知道“木桶理論”,說的是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木桶理論很適用于團隊管理,但卻不適用于個人。
因為如果一家公司信奉木桶理論,它必定要求所屬的每一塊木板都盡可能長,不允許特別短的木板存在。也就是每一位員工都要足夠勝任崗位,不允許能力平平的員工出現(xiàn)。
由于企業(yè)里的分工非常明細,一個崗位對應一種核心能力,所以你最需要打磨的是本崗位核心技能,而不是面面俱到的能力。
“斜杠青年”也好,“T型人”也罷,都是難能可貴的人才。
但很多人看了不同領(lǐng)域的書,學了五花八門的課程,卻都學成了三腳貓功夫,沒一樣拿得出手,這樣在求職和事業(yè)發(fā)展中就會特別被動。
要想成為“T”型人,你得先做好縱向的那一豎,在某一領(lǐng)域足夠?qū)I(yè)、出彩,站穩(wěn)腳跟,再求那一橫也不遲。
而且在一個領(lǐng)域深入鉆研后,在其它領(lǐng)域也更能觸類旁通。
這樣做的另外一個好處是,你在某個領(lǐng)域提前積累的口碑、信任、人脈等資源,會直接遷移到你正在嘗試的新領(lǐng)域。
比如秋葉大叔,當他把PPT做得足夠出彩,被貼上“PPT教父”的標簽后,他再嘗試開發(fā)的Word、Excel課程,以及出版的各種書籍,主導的知識訓練營,都會直接收獲一大批的擁躉,從而贏在了起點。
3.采用“杠鈴策略”,平衡自己的短板
你心里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明知道自己的短板卻還置之不顧,不做任何補救嗎?
如果一個明顯的職業(yè)短板,讓你在做某些事情時力不從心,你可以采用塔勒布提出的“杠鈴策略”,專注一個既定領(lǐng)域進行學習,另外抽出較小的一部分時間進行其它領(lǐng)域的嘗試。
比如你一周有10個小時固定學習時間,那你可以在其中的8個小時專注于主業(yè),在余下的2個小時里學習一些小而美的技能,從而補上自己的短板。
書中還提到一個更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通過與人合作來平衡自己的劣勢。
秋葉大叔在他的公眾號上提到過,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釘子型的,擅長某一特定領(lǐng)域,同一時期只能固定一個坑。
而他是“錘子型思維”的人,凡是他不擅長的事,他都會去找釘子合作。
他把自己做成一個平臺,運營小而美的“69社群”,整合各種釘子資源,聚攏的釘子越多,做事就越得心應手。
最后,奉勸所有前途迷茫,拼爹無望的年輕人,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把為數(shù)不多的資源(時間、精力、金錢等)聚攏起來,專注投入到一件事上,先做好出彩的“一杠”,切勿貪多求快、心浮氣躁。
END
《精進》是一本好書,但對于沒有太多知識積累的大學生或職場新人,讀起來會比較枯燥。
我將會挑出本書最精華的部分,結(jié)合個人感悟進行領(lǐng)讀,讓你省錢省力地吸收全書精華。
作者 | 若言,90后干貨、雞湯寫手
把小小的堅持當作生活本身。2016,每天看書2小時,一年讀50本書,制作20份讀書筆記PPT,堅持每周≥1次更新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