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祖籍廣東潮州,生于新加坡,留學(xué)日本。
金庸曾評價蔡瀾:于電影、詩詞、書法、金石,飲食之道,是第一流的通達(dá)。雖魏晉風(fēng)流,尤有不及。
蔡瀾,一個真性情的人,是才子、食神、美食家。但提起中國茶道,他卻是一頓痛批。
- 01 -
蔡瀾痛批中國茶道
2016年,蔡瀾在《不如任性過生活》里,痛批中國茶道。他指出:
臺灣人發(fā)明出所謂的“中國茶道”來,最令人討厭。尤其茶壺、茶杯之外,來一個聞杯。
喝茶的時候,一定要強迫你聞一聞。你聞我聞,一個傳一個,人人都聞。聞的時候,再噴幾口氣進(jìn)去。
那個聞杯,有多少細(xì)菌,有多臟,畫面感太強。
這樣的“茶道”傳到大陸之后,茶館中又增加了少女表演。泡茶時候,固定的手勢還不算,口中還要念念有詞,一泡什么,二泡什么。
有時候,還加幾句禪茶一味、人生如茶之類的陳詞濫調(diào)。好好的一個女子,變成了俗不可耐的丫頭。
臺灣茶道是哪里來的?臺灣被日本殖民50年。日本人有什么,臺灣人就學(xué)什么。看了日本的抹茶道,把不必要的動作硬生生加在一起,就是“中國茶道”了,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真正最早的中國茶道,的確是日本那一套。他們完全將陸羽的《茶經(jīng)》照搬過去,不過我們嫌麻煩,簡化了。后來,臺灣人又從日本那里學(xué)了回來。
簡單就是茶道。若有茶道,也該止于潮汕工夫茶或者文人茶。沒有什么繁文縟節(jié),只是把茶的味道完全泡出來的基本功。
茶是輕輕松松之下,請客或自用的。習(xí)慣怎么泡就怎么泡,想怎么喝就怎么喝。管他三七二十一。
淳樸自然,一個“真”字就跑出來了。真情流露,就有禪位。有禪味,道即生。喝茶,就是這么簡單。簡單就是道。
喝茶,要真性情,不要規(guī)矩。喝茶,形式上要簡潔,但心境和情趣卻可以燦爛。讀一讀古人的茶詩就知道,好茶配好詩才完美。
唐代白居易說: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宋代杜耒: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代蘇軾: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還有個長聯(lián):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喝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簡單,就是茶道,人生也是如此。人要任性,但是也要能掌控自己的人生,既可以大膽去做,又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一定要有自己把日子過好的能力,在最想做事情的時候,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有時候,我們會問人生意義到底是什么呢?
其實,吃得好一點,睡得好一點,多玩玩,不羨慕別人,不聽管束,多儲蓄人生經(jīng)驗,死而無憾, 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意義,和喝茶一樣,一點也不復(fù)雜。
人生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活得快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的快樂。種花、養(yǎng)鳥、喝茶、逛書局、去樂器店等等,都是讓我們活得一天比一天好的學(xué)校。
我們要過的生活,應(yīng)該是讓自己快樂的生活。注意生活中的每個細(xì)節(jié),小小的快樂,就能讓我們享受不盡。喝茶也是如此。
資料來源:《不如任性過生活》
- 02 -
茶道,道可道,非常道
蔡瀾痛批中國茶道,已經(jīng)是5年前的事了。
然而,如今在茶圈,依然廣泛傳播,影響極大??梢?,蔡瀾痛批中國茶道,其實說出了大多數(shù)人的心聲。
中國千年茶文化,幾經(jīng)起伏變革,流傳至今。喝茶也好,茶道也罷,本質(zhì)上,并不復(fù)雜。
上世紀(jì)90年代,臺灣人來大陸辦廠,帶來一套喝茶玩茶的方法。馬上就被各大茶館爭相模仿。臺灣發(fā)明的“中國茶道”,也隨之走上神壇。
其本質(zhì),是當(dāng)時的大陸經(jīng)濟并不如今天這樣繁榮,經(jīng)濟落后必然導(dǎo)致文化單一。
90年代,大陸人學(xué)習(xí)臺灣人的中國茶道,是特定歷史時期,對先進(jìn)文化的殷勤期盼。
臺灣人發(fā)明的茶道,來源于日本,也有特定時期被殖民的背景。
譬如,日本茶道,一個茶杯,偏要左轉(zhuǎn)三圈夸個好,右轉(zhuǎn)三圈贊個妙,是融合了日本的物哀文化。
這與中國茶文化的初衷相去甚遠(yuǎn),與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大背景相去甚遠(yuǎn)。到最后,直接剔除了。
今天,中國茶道之所以屢次被批判。一定程度上,是我們經(jīng)濟已經(jīng)世界第二,很多方面已經(jīng)世界第一。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各種文化的繁榮。
然而,中國茶道依然守著30年前的左欣賞、右玩味。再加上少數(shù)人用茶道裝神弄鬼,一身道衣素袍,一副大師形態(tài),四處指指點點。很多人受不了,也是人之常情。
然而,茶終究是要喝的。批判歸批判,總不該影響了喝茶的心情。
喝茶,自己開心就好
茶是健康的飲料,既能解渴,又保健康。
世間飲料千千萬。茶,喜歡就喝,不喜歡就換別的飲料。
喝茶,更是一件很本我的事。口渴時候一杯下肚。待有閑情時,洗凈茶具,一把小壺,靜心傾泡。
無論哪一種方式,無論哪一種喝法。而最終,一杯茶,不過圖一個健康舒服開心。
所以,小壺傾心,為茶癡狂的人,無需嫌棄一杯牛飲的人,低端不懂茶。牛飲的人,也無需覺得,喝一杯茶,洗凈雙手,觀賞茶具,燙杯洗茶,繁瑣異常,這簡直就是裝。
人生很多事,各有各的鐘情,各有各的執(zhí)念。茶也不例外。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年齡不同,閱歷不同,何必強求
大陸茶館里,少不了20出頭的年輕小姐姐泡茶。固定的手勢沖泡茶葉,這本無什么罪過。
20歲桃李年華,正是追求儀容、體態(tài)美的時候,20歲的年紀(jì),希望向人展示自我,這是這個年齡段再自然不過的事。
然而,就茶而言,固定的手勢,只追求熟能生巧。過度地追求形式上的美,把茶玩得花里胡哨,反而過猶不及。
20歲的年紀(jì),沒有多少人生閱歷。泡茶時候,與人交談。開口大道至簡,閉口人生如茶。毫無閱歷,就在老茶客面前說得振振有詞,反而落入俗套。
20歲就該有20歲的樣子,泡茶就好好泡茶,不僅要泡的美,更要泡的好喝。
等到20歲的小姐姐,走過人生風(fēng)雨,看夠歲月悠悠,看清人性真相,明白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命的本質(zhì)。自然而然會捧起茶杯。
那時候,多少人生如茶,歲月如歌,或是禪茶一味的話語,都融合在一盞淡淡的茶湯里。品之有味,棄之可惜。這是成長使然,無需多余的教育。
因為,閱歷這種東西,只有歲月能給予,多說無益。
茶道,道可道,非常道
烏龍入宮也好,春風(fēng)拂面、玉液回壺也罷,都只是泡茶的過程,更多叫茶藝,是一種泡茶的技術(shù)。
道,原本指萬事萬物的運行軌跡。而茶道,更指一種精神層面的東西,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對茶、對人生的感悟。絕非一句人生如茶、或禪茶一味所能描述。
每個人的經(jīng)歷、年齡、背景,學(xué)識,情感不同,對茶道的理解,自然也不同。
茶道,終究是靠自己悟出來。不同的人,對茶有不同的理解。你不是他,他不知你所想。他不是你,你不知他所樂。
所以,對茶道的理解,無需非要爭個面紅耳赤。求同存異即可。
人生一場,無非一個過程。人生的事,無非戲劇一場。
人生也好,茶圈也罷,紛紛繁繁。有人愿意演,就一定有人愿意看。
我們可以笑談,也可以批判,但不必爭個對錯。
與其為茶道二字爭得面紅耳赤,倒不如和蔡瀾一般:
簡單、隨性、舒服地喝好自己的茶,
已是人生一大快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