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 景區(qū)里豎立的石碑簡單介紹了海龍屯的概況?
2015年7月4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湖南永順老司城、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和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三處遺址聯(lián)合申報,成功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三處遺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時期的遺存。這是中國的第48處世界遺產(chǎn),也是貴州省的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chǎn)。
上期博客中提到的赤水丹霞遺址是2010年8月1日由湖南崀山、廣東丹霞山、福建泰寧、貴州赤水、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捆綁”申報的“中國丹霞”,在第34屆世界遺產(chǎn)大會上被聯(lián)合國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WHC)通過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那是中國的第40處世界遺產(chǎn)。申遺成功帶來的巨大經(jīng)濟利益使得國內(nèi)各地爭相申報世界遺產(chǎn),而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的'凱恩斯決議'基于平衡原則作出的每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處遺產(chǎn)(后又放寬到一處文化遺產(chǎn)和一處自然遺產(chǎn))的限額規(guī)定,使得近年來國內(nèi)多個景點同類項合并后捆綁申遺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這或許又是一種中國特色吧。?
P7.海龍屯游客中心。在此購買每人80元的進屯門票。付了160元的導游費后請到了一位年輕姑娘做向?qū)?
P8.小火車模樣的觀光車掛著2節(jié)車廂,票價每人35元,行駛路程4.8公里,其中上行20元,下行15元。?
P9.觀光車在上山的路上播放了比較簡短的申遺成功視頻
P10.觀光車進山途中,寂靜的山野不見人煙?
要了解海龍屯必須先知曉播州。史書上解釋播字為番之有才者,即招撫蠻夷所置的州。海龍屯是播州苗王首領楊應龍的土司城堡,而播州就是古時的遵義地區(qū)。從唐朝貞觀十三年(639年)廢除隋朝的郎州設立播州,到明朝后期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官兵破了海龍屯,播州改土歸流分歸四川和貴州,播州歷時長達961年。而楊氏始祖楊端稱王播州始于唐末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到第29世襲楊應龍止,播州楊氏政權(quán)統(tǒng)治時間長達725年,跨越了唐朝、五代十國、北宋、南宋、明朝等多個帝皇朝代,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梢哉f海龍屯見證了楊氏家族統(tǒng)領下的播州從輝煌走向覆滅的過程。
P11.導游帶著我們從左側(cè)木亭子處開始登山。而正確的路線應該是沿著公路再往前走到鐵柱關登山,然后回程時從這里下山。?
P12.連續(xù)的近百級臺階測試爬山者的心臟功能。7個身手矯健的同學一下子跑得不見了蹤影?
海龍屯這個中國早期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始建于南宋的第十四位皇帝宋理宗趙昀的寶祐五年(1257年),修筑目的是為了抗擊蒙古鐵騎。到1600年被攻克摧毀,作為楊氏土司的行政和軍事中心,使用時間長達343年。海龍屯所在的龍巖山地形險要,東、南、北三面均為懸崖絕壁,下臨深谷。海龍屯因山取勢,建于陡絕的險峰之上,九關雄立,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據(jù)攻克它的明軍總督李化龍稱:其“于諸險中為最”。
楊氏土司的軍事防御體系差不多遍布整個遵義地區(qū),最外的防線由婁山關、三渡關、上渡關、老君關、烏江關、河渡關、黃灘關、崖門關、落濛關等組成;中間的防線由養(yǎng)馬城、養(yǎng)雞城、海云屯、龍爪屯等組成攔阻陣地;最內(nèi)的防線由鐵柱關、銅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萬安關以及城墻、關隘、望臺等設施構(gòu)成最后一道屏障。現(xiàn)在的海龍屯景區(qū)就是最內(nèi)一道防線構(gòu)成的1.59平方公里的核心區(qū)域,包括東部六關組成的山地軍事防御區(qū)、中間衙署生活區(qū)、西部三關軍事甕城區(qū),以及城內(nèi)的新王宮、老王宮、金銀庫、軍營、校場壩、火藥池、繡花樓、采石場等遺址。
P13.銅柱關外的城墻?
P14.銅柱關?
P15.銅柱關及其城墻?
P16.銅柱關與鐵柱關之間的道路。一側(cè)400米長的城墻被樹林遮掩。這是整個海龍屯景區(qū)比較平坦的區(qū)域,古時這里駐扎著軍營和騾馬棧。?
P17.前往鐵柱關?
文獻記載,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被逼反明,朝廷急調(diào)24萬大軍兵分八路圍剿平播,開啟了萬歷皇帝三大征”之一的著名“平播之役”。平播之役自1600年2月2日起兵,4月中旬合圍海龍屯,20余萬官軍筑起長圍,用火炮輪番攻占,晝夜不息。屯內(nèi)數(shù)萬播軍用標槍、弩箭、滾木、檑石等武器,背水一戰(zhàn)。海龍屯孤峰入云,四面陡峭,僅山后一線窄徑可攀登進屯。久攻不下之時明軍化裝成播軍送給養(yǎng)人員從后山混入(非常巧的是這些細節(jié)又是央視4套給我的,而非在海龍屯參觀現(xiàn)場獲?。?,于是6月6日明軍攻破海龍屯,播州第二十九代統(tǒng)治者楊應龍自縊,平播之役歷時114天結(jié)束。雙方共投入兵力近30萬之眾,生擒播軍1,124人,斬首22,687顆(可見明軍對苗族的殘忍),虜獲家屬5,539人,招降播民126,211人,奪取牛馬767頭。從此被楊應龍自縊前一把火燒毀的海龍屯掩埋在歷史長河中直到1982年被貴州省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員葛鎮(zhèn)亞所發(fā)現(xiàn)。
P18.目前已經(jīng)挖掘出總長96米的登屯古道,古道呈“之“字型曲折攀升。古道是在山體基巖上鑿成高0.6米、步跨1.2米的臺階,適合馬匹馱物上山。?
P19.照片左側(cè)是登屯古道,右側(cè)是景區(qū)修筑的登山步道?
P20.東部一字城墻?
P21.東部一字城墻墻體?
P22.站在歇馬臺回首才走過的垂直四分之一高度的路程?
P23.古道?
歷史文獻中有很多海龍屯和播州楊家的重要記載,但誰也不知道海龍屯在什么地方。1979年35歲的葛鎮(zhèn)亞接受考古所下達的“對遵義現(xiàn)存文物古跡進行清理、修訂地方志”的任務時,沒人知道海龍屯是否仍然存在。葛鎮(zhèn)亞花了2年多時間,手握一根打狗棒幾乎走遍了整個遵義地區(qū),才在深山中發(fā)現(xiàn)了海龍屯。葛鎮(zhèn)亞這個海龍屯的第一發(fā)現(xiàn)人說“在海龍屯看到白骨不稀奇,當年山上的玉米地里,隨便一撥開都有一大把骨頭”。在30個村民歷時2個多月挖掘長474米寬3米的龍虎大道時,到處都是白骨以及混雜在白骨中的殘破盔甲與大刀。1999年發(fā)掘最為險要的三十六步天梯時也看見白骨累累。2012年3月海龍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工作啟動,同年4月國家文物局批準開展田野考古工作。經(jīng)過30多年的挖掘,平播戰(zhàn)役后已經(jīng)滿目瘡痍,又經(jīng)過四百多年的風霜雨雪掩埋的海龍屯重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
P24.道路旁邊的這張定位圖展示了整個海龍屯的軍事布防圖,我站立的黃五星位置在東部軍事區(qū)。?
P25.36步天梯,海龍屯最為險要的一道防線。三十六步是唯一可前往飛虎關的道路,整體坡度達30度,每一級階梯寬2.8米,高0.5米,步跨約1.5米,總斜長51.5米。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P26.天梯的建筑參數(shù)?
P27.照片左面的36步天梯是用木柵門攔起來了,不可通行。游客實際上走的是景區(qū)在天梯右側(cè)建造的步道。從山下往上攀登到36步天梯底部的木柵門前時,有一叉路標志牌指示有左右2條道路可以選擇,一是右側(cè)新建的步道;一是左側(cè)的古道。古道的長度約是36步天梯的1/3,但是每級臺階的結(jié)構(gòu),即寬2.8米、高0.5米、步跨1.5米與36步天梯完全一樣。上面照片右側(cè)是3個腿快的同學在爬古道。?
p28.爬山途中大家的距離越拉越遠,有趣的是在選擇通往36步天梯究竟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時,同學們不約而同選擇了左側(cè)的古道,所以就有了這些四腳并用的畫面。現(xiàn)在游客空手攀登都如此困難,更何況當年穿著鎧甲舉著盾牌長矛等兵器的明朝官兵?!所以說海龍屯的軍事防御設施在正面是非常非常難以攻破的。?
海龍屯是山地建筑的杰出典范,至今完整而真實地保存著明末廢棄時的格局。是集防御性工事和宮殿于一體的中世紀土司城堡。遺址南北側(cè)臨淵而立的近5.6公里長的城墻保存完整,其內(nèi)側(cè)的16處望臺遺址、環(huán)屯馬道等尚有跡可循。東西兩側(cè)的飛虎、飛龍、朝天、飛鳳、頭道、二道、萬安諸關隘尚存雄偉之勢。
P29.飛虎關。飛虎關坐南朝北,是海龍屯的一大門。飛虎關后是飛龍關,兩關之間沿懸崖開鑿了一條蜿蜒的龍虎大道,大道外側(cè)有石構(gòu)的矮墻防護。?
P30.如果沒有景區(qū)建造的這些木梯,這個懸崖峭壁恐怕插翅也難以飛越?
P31.難以想像760年前的苗族先人用了什么方法在這樣如刀削般的絕壁上建造城堡?
P32.屹立于懸崖上的飛龍關。飛龍關位于山上主城的東北角,在古時關城前面有陡峭的石構(gòu)階梯,近門洞處鑿有濠溝,需要架橋通行。在飛龍關的左側(cè)為深溝“殺人溝”。飛龍關以及朝天關所在地理位置三面被深谷環(huán)繞,地勢相對獨立。?
P33.飛龍關兩旁殘存的城墻依然還在?
P34.來一張飛龍關的近照?
P35.正在修繕的朝天關。朝天關坐西向東北,與主城新王宮朝向基本一致,關的南北兩側(cè)與城墻相接。?
P36.朝天關維修人員的帳篷前豎了幾塊牌子,這塊維修保護工程概況牌子簡述了朝天關這個遺址上留存的文字信息。有興趣者可以把此圖的“內(nèi)容概況”畫面放大,看看這個文物給我們留下了一些什么信息?
P37.豎立在工程概況牌旁邊的朝天關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
P38.緊挨著朝天關的是飛鳳關。?
P39.飛鳳關(又稱太平關)為東側(cè)防御體系最后一關,與朝天關共同形成防御工事,是進入王宮的正門。此關防御作用不強。飛鳳關內(nèi)東北西三面有石墻合攏形成院落,院內(nèi)有兩級臺地,在北城墻處設門。?
P40.走過了飛龍關,居高臨下遍覽眾山小。?
海龍屯山腳處海拔970米,山頂海拔約1350米,單程登山時間需要2個小時,整個游覽時間需要3-4個小時。是一個比較消耗體力的景點。我們由于時間不夠,沒有去西部的頭道關、二道關和萬安關。
海龍屯新王宮的城內(nèi)建筑已毀于萬歷年間的戰(zhàn)火,但基礎尚在,其石質(zhì)基礎或裸露地表,或掩于土下,格局清晰。2012年進駐的考古隊的工作對象是“新王宮”,也就是平播戰(zhàn)爭中化為廢墟的宮殿??脊虐l(fā)掘顯示,新王宮是一組以中央踏道為中軸線,依山形層層抬升,各抱地勢,占地近2萬平方米的龐大建筑群。從殘存的高敞臺基,碩大柱礎,精致瓦當,威嚴脊獸,能想見新王宮舊時的模樣?!靶峦鯇m”大體遵循了“前朝后寢”的平面布局,與明紫禁城“前朝后寢御花園”的格局較為接近,表明“新王宮”設計理念可能受皇宮影響。在新王宮的清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房間內(nèi)有數(shù)以千計的瓷器碎片,包括精美的青花,而青花瓷源于千里之外的江西景德鎮(zhèn)。?
上山的路只有一條,但到達山頂后有一些岔路沒有標識,定位圖也是非常簡陋,在游客中心拿到的地圖僅僅是一個示意圖,非常的粗糙,一不小心容易走錯。本博客中關于新王宮的照片(從P41到P50)來源于同學的華為手機。實際上老王宮與新王宮彼此相距只有200米。
P41. ?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P48.水井?
P49.村民口中傳說的水牢,經(jīng)考古隊發(fā)掘后判定為一座明代的“立交橋”。?
P50.山頂留存的唯一建筑是平播戰(zhàn)役后的第3年,也就是1603年左右,在儀門之后修建了超度陣亡將士的海潮寺。讓那2萬多名被割去了頭顱的播州亡靈和戰(zhàn)死在戰(zhàn)場的明軍陣亡將士得以安息。?
我一個人到達山頂時誤走老王宮而錯失新王宮。走到距老王宮路口約20多米距離時,考古隊收養(yǎng)的棄狗“張二妹”以及它的2個狗孩子奔哮出來,擋住了我的去路。待折身返回時,三條大狗狂嚎著追了一程,讓我手心捏出了一把汗......。在旅游景點任由曾經(jīng)的棄狗狂奔,實在是對游客的不尊,看起來管理上還有改善的空間。
P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