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jīng)浩劫總能淬煉出一些新的美麗。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是什邡有史籍記錄以來經(jīng)歷的最大災難;而“什邡”這個古雅的地名也因此為世人關注和記掛。這座位于成都市西北50余公里的城市,地理上處在中國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處,海拔的巨大躍升造就了其奇絕的景觀和豐富的生態(tài)資源。早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什邡已有人類活動。自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時期為方國始,歷史綿延于此地不曾斷裂?!拔⒖s的中國”,這是當?shù)厝藢κ糙脑u價,亦是這一方水土的氣魄。如果說過去的什邡是深藏瑰寶而不露機鋒,那么如今,這座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蜀方國,正向世人敞開它內(nèi)里的大乾坤。
“什邡”二字由“十方”演變而來,本就是一個地名的活化石;“方”,即為上古多民族混居雜處的方國。2009年,什邡市在修建雪茄生產(chǎn)基地時開掘出了重要的考古遺跡——桂圓橋遺址。這里出土的大量器物表明,早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什邡已有人類活動。什邡城關的古代船棺群,也展現(xiàn)著幾千年前古蜀文明的風貌。
古蜀國的千年之續(xù)
在什邡博物館的船棺廳內(nèi)所展示的戰(zhàn)國船棺,棺頭寬,棺尾窄,整體形狀酷似漁船。土葬船棺在中國發(fā)源于四川境內(nèi),規(guī)模又以什邡出土的船棺葬群為最。今人恐怕很難想象,為什么船棺葬會盛行于曾經(jīng)的巴蜀。據(jù)史料記載,數(shù)千年前,巴蜀地區(qū)水網(wǎng)密布,舟船是人們?nèi)粘2豢扇鄙俚慕煌üぞ?,生前行舟,生后安葬于船棺?nèi)便成為習俗。博物館的楊劍館長告訴我們,“從1987年至今,在什邡共發(fā)掘出墓葬103座,船棺50多具。如果說古蜀文化的早期以三星堆的青銅器為代表,那么晚期則以什邡的船棺作為代表。”
“古蜀國”的名號,初聽遙遠而神秘;我在記憶中搜尋有關它的線索,卻完全是一片茫然。為了向我解說這個現(xiàn)已湮沒的文明,楊館長念起了李白那首著名的《蜀道難》,“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span> 蠶叢、魚鳧,何許人也?他們都是古蜀國的王。古蜀是先秦時期在四川盆地長期存在的古國,曾有多個朝代。從第一代蜀王蠶叢起,經(jīng)柏灌、魚鳧、杜宇,至開明十二世,于公元前316年為秦國所滅。考古學上的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就分別對應著魚鳧和開明時期。
除了船棺這種以考古文物形式存在的遺存,在什邡還有諸多線索,將今天的城市與數(shù)千年前古蜀國維系起來。比如說地名。來什邡前,我們在地圖上看到什邡的鎮(zhèn)名,紅白、湔氐、八角……就已被其吸引,這些不尋常的文字組合仿佛是神秘的符號,為考究它們的實際含義,我們遍尋文獻,卻難以索解。直到旅行至此,我們聽當?shù)匚氖穼W者郭輝圖先生聊起高景關周邊的歷史,心中的好奇才漸漸得到了解答——原來這些地名都源自遙遠的古蜀國。
什邡地名考
湔氐鎮(zhèn)
《史記》稱什地早為“冉駹之墟、羌氐之窟”。古蜀時期,什邡山區(qū)一帶屬于汶山郡,汶山郡有六夷、七羌、九氐部落,后隨社會的發(fā)展,汶山之羌氐沿九頂山口下至河谷,由穴居游獵的狀態(tài)演變?yōu)檗r(nóng)耕狀態(tài)。因居湔江一帶而名湔氐。后隨漢族的強大,氐族或被漢人同化或被驅趕回深山中。但攜帶著氐族歷史基因的地名留了下來,并延續(xù)至今,成為見證族群發(fā)展的活化石。
八角鎮(zhèn)
八角鎮(zhèn)鎮(zhèn)名的由來可追溯到古蜀國的第二代蜀王柏灌。據(jù)當?shù)匚氖穼W者郭輝圖考證,從古今音韻發(fā)音上看,“八”和“柏”,“角”和“灌”相通,所以“八角”有可能就是“柏灌”。解放初,八角鎮(zhèn)內(nèi)尚存一座柏灌祠,即用以祭祀蜀王柏灌。
紅白鎮(zhèn)
紅白鎮(zhèn)過去為紅場和白場,兩場中間隔著一條溝,東西相望,后來人慢慢聚集多了,才連成一鎮(zhèn)。紅白兩場的名字分別源于兩座外墻為紅和白的祠廟。白廟乃中國鄉(xiāng)村尋??梢姷男R,里面供奉著漢地信仰中常見的偶像。紅廟則非常獨特——自古即為祭祀太陽神的場所。每逢農(nóng)歷二月初一,當?shù)匕傩斩家谔枏R舉行祭祀太陽神的太陽會,祭典上頌讀太陽經(jīng)。古蜀民族對太陽的崇拜古來有之,四川有個成語“蜀犬吠日”,因光照少,霧氣重,太陽出來人們就很高興,于是對太陽的渴望演變?yōu)槠砀L柕男脑?。關于古蜀先民對太陽的崇拜,三星堆和金沙遺址的祭祀坑內(nèi)出土了大量祭祀“日出入”活動的遺存,這是文物的見證,而在什邡的紅白鎮(zhèn),則以地名和民俗的形態(tài)留下了痕跡。直到1957年太陽廟被改作學校,太陽會才取消。民間習俗如今已找不到蹤影,幸而紅白鎮(zhèn)的地名依舊保存,放在古蜀文化的大背景和古蜀民族遷徙的路線中去考究,這個古老的地名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據(jù)專家考證推測,在岷山山脈東緣還有一系列可能和太陽崇拜相關的地點:綿竹金花鎮(zhèn)太陽寺、甘肅文縣太陽山、天水與漢中之間太陽寺、太陽鄉(xiāng)等。
邁上“第一階梯”的關口
我們沿著地震后北京援建的北京大道往鎣華山的方向驅車而去,一路和石亭江相伴。當車經(jīng)過大王廟再往前行駛約半公里,到了一個叫高景關的地方,此時明顯感到眼前的景觀與之前的差異,從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突然就闖入連綿的山區(qū),群山似從平地中兀然冒起,挺拔而陡峭。車過高景關,意味著我們從中國的第二階梯進入到了第一階梯。
高景關的一小步和一大步
近百年來,許多地理學、植物學、氣象學、歷史學、民族史學的研究者都來到過高景關,在這平原與高山間的關口駐足盤桓,其中有一位叫胡煥庸的著名學者。1935年,胡煥庸劃出了一條在中國地理學史和國情研究上堪比秦嶺-淮河線的分界線——胡煥庸線。什邡的高景關,正落在這條線上。從衛(wèi)星地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胡煥庸線”的東邊,幾乎是各種綠色,淺綠、深綠、黃綠……斑駁交錯,代表著以平原,盆地和丘陵為主的地貌。而在西邊,則幾乎都是黃色,那是草原、沙漠、高原和高山的所在。研究表明,“胡煥庸線”東南半壁36%的土地供養(yǎng)了全國96%的人口;西北半壁64%的土地僅供養(yǎng)4%的人口。這不僅是地理和生態(tài)意義的分界線,亦是中國東部和西部文化的分水嶺。
這條分割了中國東西部的分界線,也是如此分割著什邡這片土地。位于川西平原西北邊緣的什邡,平原、山地各占約一半,絕大部分人口都聚居在平原地帶。從海拔最低點500米的石亭江下游禾豐鎮(zhèn)回龍寺到最高點4984米的九頂山獅子王峰之巔,不過8百多平方公里的地界范圍內(nèi)落差達四千余米。所以什邡的氣候變化大,物種變化亦大,由闊葉到針葉,高山草甸,各種生物形態(tài)一一囊括。
當我們在不經(jīng)意間邁過高景關這個點,事實上已經(jīng)從位于第二階梯的成都盆地躍入第一階梯青藏高原。難怪當?shù)厝藭f,“在高景關邁出的一小步,是人生的一大步?!标P內(nèi)外的變化是多方面的,草木最具靈性,在車繞進關后,水邊的花菖蒲、蘆葦、打破碗和鳶尾花都匿跡,榕樹、青楊、梧桐也不見了蹤影。我想象著高景關上立著一扇無形而神異的大門,就像動畫片里那扇能夠帶人穿越時空的門一樣,推門而入,就闖入了另一番天地。翻閱史料才知,原來過去,高景關上真就立著一道關門,與古城門相同。其上還鐫刻著邑內(nèi)農(nóng)學家張師古的一首詩《過鹽井灘》:“到此堪圖畫,何須羨輞川?!?/span>
導洛通山,尋蹤李冰后半生
在離高景關不到半公里遠的大王廟內(nèi),立有一座李冰的塑像,這里供奉的“大王”即是戰(zhàn)國時著名的水利家李冰。據(jù)史料記載,李冰病逝于什邡,安眠于什邡西北部洛水鎮(zhèn)的章山之上。提到李冰,人們大多會想到都江堰,但很少有人知道,李冰曾把生命中最后的精力留在了什邡。什邡究竟有怎樣的事業(yè),留住了這位千古名臣的后半生?
兩千多年前,都江堰修筑竣工后,李冰來到了高景關一帶。雖然他必定不知高景關在中國地理學上的重大意義,但這并不妨礙此地將成為他生命中又一個重要的地點。
我在高景關的右壁上看到一聯(lián):“雄峙高景關,保障西偏半壁;分流古雒水,潤露南畝千渠?!薄蚌谩奔础奥濉保傅氖倾现У墓怕逅?。世人都熟知李冰治理了以都江堰工程為代表岷江水系,但對他治理沱江水系的事跡卻知之不詳;其實,這兩者本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據(jù)《華陽國志》、《蜀中名勝記》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成都平原的地勢東北高、西南低;都江堰的興建僅解決了成都平原中南部的水患,而在中北部,從九頂山傾瀉而下的沱江上支(即古洛水),給什邡、廣漢一帶造成了田園沖毀、人畜死亡的慘痛災難。洛水不治,蜀郡難安。矢志根治成都平原水患的李冰移師什邡,他觀山勢、查水脈,集眾力開鑿了導通洛水的古瀑口,然后在高景關下,設平渠蓄聚江水,建造朱李火堰。從此高山海子的積水有了通途,高景關以下平原“沃野千里,號稱陸海,萬民利之”。當中北部的水患也被消滅,整個成都平原才成為天府之國,綿澤后世。
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從來都是和水密切相關的。精衛(wèi)填海,大禹治水,遠古時期的英雄故事以這樣的形式流傳下來。江海無定性,在老百姓心中,能治服水患的人值得祖祖輩輩銘記與膜拜,而那些煌煌大史中曾經(jīng)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們,留給史書就好。在什邡,我能感受到這里的人們對李冰的敬仰。這位偉大的蜀郡守多年操勞,病逝于什邡后,蜀地人們相信他已成仙得道,將他奉為川主,供奉在祠堂廟宇中,世代朝拜。公元618年,什邡人于章山之麓建起大王廟紀念李冰。
我走進大王廟時,廟堂內(nèi)正在進行一場法事,道人們身披道袍,手執(zhí)法器,吟唱著古老的曲調(diào)。在廟堂外的壩子上,李冰身著寬袍大袖,左手執(zhí)一卷冊頁,右手捋胡,目光望向幾百米外的石亭江?,F(xiàn)存的大王廟是清康熙三十五年重建,民國后的幾十年中,由于石亭江、朱李火堰時時修理,它成了民工的住宿處,20世紀60年代之后又作為“朱李火堰管理處”得以保存。這座因李冰而建的祠廟,也正是因了李冰,千百年來香火不絕以至于今。
三入羅漢寺,馬祖精神之乾坤
唐中宗景龍三年(公元709年)禪宗大師馬祖在什邡出生。當時父親給他取的名字是馬道一。
馬道一12歲在什邡羅漢寺出家,26時赴衡山隨懷讓禪師學法。懷讓看他整天坐禪,問道:“你整天在這里坐禪,圖個什么?”
馬道一答道:“我想成佛?!?/span>
于是,懷讓拿起一塊磚,在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馬道一見此十分驚異,上前問懷讓:“師傅,您磨磚做什么呀?”
懷讓答:“我磨磚做鏡?。 ?/span>
馬道一困惑不解問:“磨磚怎能成鏡?”
懷讓說:“既然磨磚不能成鏡,那么坐禪又怎能成佛?”
馬道一聞聽,豁然開悟。
得道后的馬祖道一被人們尊為禪宗第八代祖師;近代學者胡適評價其是“中國最偉大的禪師”;現(xiàn)代人將他與司馬相如、李白、蘇東坡一道,列為深遠影響了中國文化形態(tài)的4位四川歷史文化名人。懷讓禪師喝破了“坐禪不能成佛”之理,馬祖將其貫穿于其弘法生涯。他弘揚生活化的禪學,倡導于一切平常之中見出佛理。什邡的羅漢寺是馬祖幼年出家、晚年弘法的道場;我們于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別探訪這里,試圖領悟這里蘊藏的千年禪機。佛語云“芥子納須彌”,羅漢寺,亦映照著馬祖精神的大乾坤。
初入羅漢寺,作畫的湯先生
在什邡這樣的小城里,羅漢寺是一個很顯眼的所在。穿過高低錯落的現(xiàn)代建筑,看到那一叢古建房檐,就知道,羅漢寺到了。
我們同羅漢寺的第一照面是由一位畫畫的老鄉(xiāng)生開始的。
同事小白走進寺院西面那間敞開的屋子時,湯嘉琪先生正在畫畫,一把折扇,筆下疏疏落落深深淺淺的葉子已勾勒出了輪廓,眼下湯先生正畫著的是黃色葫蘆。我們都覺得有意趣,便和他搭訕聊起來。精神矍鑠的湯先生退休后閑來無事,便常來這兒畫畫,周遭墻上除了掛著他新近幾幅草木花卉國畫,還有一副人物畫,和其他畫明顯不同的是,這幅是用墨筆直接繪于墻上的,看上去頗有些年頭。湯先生告訴我們,此乃民國時期一位先生的作品,名為“紅雪齊腰”,描摹了一組達摩感動于二祖慧可的誠心而收他為徒的場景。
我們想請湯先生帶我們參觀羅漢寺,他欣然答應,領著我們到了正門外,只見山門前的照壁上幾個大字——“西川佛國”,由明太祖朱元璋欽賜。山門兩邊有對聯(lián)云“南岳磚磨琢鏡出八十四員宗匠,羅漢僧飲方水保百千萬劫皇封”,南岳磚磨琢鏡,七祖懷讓正是以磨磚不能成鏡之理讓馬祖頓悟——成佛亦不能靠坐禪。
儒家有孔孟二圣,佛教中則有“慧能若孔,馬祖若孟”之說,可見馬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榜R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guī)。”中國佛教的叢林制度始于馬祖。叢林,即過去的大寺廟,在馬祖之前,禪宗僧人們大都游方寄食。馬祖把僧人集中起來,以中國農(nóng)耕社會的家族制度進行管理,所建立的叢林社會相當于集中的僧團組織。單單建立組織還不夠,傳統(tǒng)的僧人不勞動,只接受信徒的布施供養(yǎng),沒有經(jīng)濟來源,馬祖則主張寺廟利用自有田地,開耕生產(chǎn),自耕自食。在他之后,徒弟百丈禪師繼承他的思想,建立了清規(guī)戒律。有了組織,經(jīng)濟制度,和相應的管理方式,佛教生活化、社會化之后,方才有“禪宗自此大行于世”。
行至大雄寶殿兩側東西廂房的羅漢堂時,甫一進入,看守廂房的老師父便下了“驅逐令”要求我們立刻離開,我們央求能否容我們看會,老師父半點也不肯通融直言要去上誦經(jīng)課,我們只得悻悻走出羅漢寺,只待下次再來。
將離開羅漢寺時,湯先生將那副畫好葫蘆的折扇背面題上即興詩,印上章,送給小白,說是贈給有緣人?;爻搪飞闲“滋嵴凵纫宦窐?。那詩寫的是,“緣結千里羅漢寺,扇寫無意福祿人。小畫自有大情意,吾送與君認爾評?!边@寺廟里的人間緣分,一把折扇,似勝過千萬旅游商店里明碼標價的工藝品。
TIPS:馬祖小傳
在什邡有一座馬祖鎮(zhèn),鎮(zhèn)內(nèi)至今尚存馬祖廟,公元709年馬祖即出生于此。馬家世代貧窮,他的父親靠編簸箕營生,邑人稱其為“馬簸箕”。馬祖12歲時在羅漢寺出家,開元年間至湖南衡岳,從懷讓禪師習禪,潛心研究佛教禪法得真?zhèn)?,懷讓禪師去世后馬祖繼承了他的衣缽。后足跡遍至福建建陽、江西臨川(今撫州市西)、南康(今贛州市)。他的佛法真正被弘揚光大是在他到達洪州(今江西南昌)的開元寺,其時四方弟子慕名云集,開元寺一度成為江南佛學中心。馬祖晚年曾回什邡羅漢寺弘法。公元788年圓寂,終年80歲。
二入羅漢寺,生活化的羅漢
第二次到羅漢寺,是在一個清晨,我獨自一人,從住處出發(fā),穿過幾條街巷,到達這個幽靜的所在。
清晨的羅漢寺外,消瘦的老人在跑步,唱著川曲的大媽聲音盤桓在薄薄的空氣里顯得分外清亮。我走進羅漢寺,院內(nèi)尚清凈,只聽得僧人用大掃帚掃地的聲音,“簌簌簌”,在院中空落落地回蕩。
這一次,我是為了羅漢寺的五百羅漢而來。
曾讀過汪曾祺先生一篇名為《羅漢》的散文,里面寫道,“羅漢大致有兩種。一種是裝金的,多半是木胎。五百羅漢都是裝金的。杭州靈隱寺、漢陽歸元寺,都是。裝金羅漢以多為勝,但實在沒有什么看頭,都很呆板,都差不多,其差別只在或稍肥,或精瘦。誰也沒有精力把五百個羅漢一個一個看完??戳?,也記不得有什么特點。一種是彩塑。精彩的羅漢像都是彩塑?!?/span> 汪曾祺對羅漢頗有研究,但若他有生之年到過什邡的羅漢寺,遇見羅漢寺彩塑的五百羅漢,大概也會樂意把這兒寫進他的文章里吧。
過去羅漢寺的羅漢塑像由于歷史原因被毀,今時羅漢是1995年由5位塑像師,參照昆明邛竹寺,河南古佛寺五百羅漢影印、彩繪圖本塑造而成。在以往的旅行經(jīng)驗中,我往往對于新修的古物不屑一顧,腦海中已潛移默化地形成定勢——只有經(jīng)時間打磨的東西才值得一看。而這個清晨,出乎意料的是,我卻將這兒的500個羅漢寺仔仔細細看了一遍,并意猶未盡。
是什么吸引了我?顯然和羅漢的歷史無關,我想我是被這兒羅漢塑像極富生活氣息的風格感染。不像其他諸佛那般超越了人性,此地羅漢活脫脫像是來自人間。
據(jù)說在塑造羅漢時,塑像師們遵循的準則是:“超凡解脫之悟性,心凈善良之靈氣;呼之欲出之動感,彼此關系之顧盼;回歸自然之配景”,果不其然。這些彩塑的羅漢,或合掌,或支頤,或低眉,或諦聽,或抱膝,或端坐……盡現(xiàn)人生百態(tài)。甚至,還有吐舌者,瞪眼者,撓頭者,吹胡者,敲鑼者,打鼓者……市井之氣呼之欲出。
一些羅漢獨自即成一個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幻化空尊者,左手執(zhí)鏡,右手撕開慈眉善目的老臉皮,露出的卻是眉清目秀的少年臉蛋。還有一些則以群像姿態(tài)展現(xiàn)。只見阿難悉尊者笑捏普勝山尊者的耳朵,普勝山尊者則回應以一副齜牙咧嘴玩世不恭之態(tài);德自在尊者托腮凝思,服龍王尊者撫肩安撫他;壞魔軍尊者伸著近3米長的右手,循著他手的方向望去,房梁上一妖怪即將落入他手,而在他周遭,分別身尊者正拉著他的衣襟,音調(diào)敏尊者鎮(zhèn)定觀望,師子臆尊者做托舉之勢似要助他一臂之力;廂房的盡頭是一個以天臺山為背景的造像群,一些羅漢正眼望遠處的“天臺山”,另有幾個羅漢將目光落在望山羅漢身上,正應了詩人卞之琳《斷章》里的意境,“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比缓笪颐偷匕l(fā)現(xiàn),在這一群羅漢間,其中一位正瞪眼望著我,這突然的眼光交接,讓人恍然間妄想自己也融入到這些佛陀的得道弟子中。
作為禪宗第八代祖師,馬祖的影響并不拘囿于佛教領域,而更滲透進了中國文化的血脈中。無需靠面壁苦修、靜思冥想,他所弘揚的禪是生活化的,于一切平常之中見出佛理。從此佛教不再僅以一種近乎哲學思辨的形態(tài)流傳于士大夫階層,而是以一種更親民的姿態(tài)在下層民眾間播撒開來,甚至滲入中國文人雅士的精神內(nèi)核。后世,唐詩的清空虛靜、國畫的高遠深幽,茶文化的正清和雅,無不禪意深厚。
千年前馬祖在羅漢寺出家,千年后我在此地遇見這些羅漢,恍然間覺得,這些生活氣息濃郁的塑像,也正是馬祖精神遺存的映照,當后來的信徒們走進這座寺廟,看到這些羅漢像時,或許腦海中無意識地就會流淌過馬祖的主張。
三入羅漢寺,寺內(nèi)喝閑茶
第三次到羅漢寺,我們約了郭輝圖先生在羅漢寺的茶苑喝茶。
是黃昏,羅漢寺熱鬧地得出乎我們的意料,茶苑就在寺院側門外,說是茶苑,并沒有實體建筑,不過就是寺外的一片空地,幾條竹椅圍著一矮桌便是一局,人們圍坐,或玩牌,或聊天。三元一杯的茶,有素有花。我們各自要了一杯,在一棵大樹下坐定。
郭先生曾經(jīng)是大學語文老師,對什邡本地歷史文化頗有研究,什邡的朋友們在向我們介紹他時,稱他為 “什邡通”。我們請“什邡通”給我們講什邡的故事,郭先生啜了一口茶,便從這茶說開。
“現(xiàn)在茶道越來越流行,其實茶道也是從馬祖之后開始的。所謂禪茶一味,禪茶,實際上是把喝茶當做禮佛、敬佛,修行、修心的方式,用品茶的過程完成禪修。比如佛教里講究布施,茶遇水能舍,這是布施。茶可提神醒腦,這是精進。茶被采下后,還須經(jīng)過諸多過程,才能有香茶,這是忍辱。茶香怕異味,這叫持戒。喝茶是一個修行靜心的過程,這是禪定。茶能給人方便,讓很多人受益,這叫智慧……”
杯中茶剛喝下幾口,老板娘就趕忙過來給添滿。郭先生之后的故事則顛覆了我們之前對寺廟的認識。
抗戰(zhàn)時期,四川作為中國大后方,很多人都來此避難,其中就包括僧界的一位重要人物,提出“人間佛教”的太虛大師。太虛大師在羅漢寺做過方丈,期間依照馬祖精神建立了華西佛學院及六和農(nóng)場。1942年,四川兵員枯竭,在太虛大師的號召下,什邡羅漢寺華西佛學院51位學僧脫下僧袍,參加抗日遠征軍,背景離鄉(xiāng),抗日救國,最后全部犧牲在緬甸的原始叢林里。
108個羅漢娃的故事則更像是現(xiàn)代寺廟的傳奇演繹。2008年512地震時,什邡作為災區(qū),有不少無家可歸的人,面積不大的羅漢寺收留了六百多災民。在羅漢寺附近的婦幼保健院已是危房,許多孕婦的情況很不穩(wěn)定,有些即將面臨分娩,院長求助于羅漢寺的方丈素全法師,希望寺院能接納產(chǎn)婦在寺里生小孩,據(jù)素全法師后來回憶,當時他并非沒有猶豫,因為“寺院生小孩,有血,還要吃跟寺院不相符合的食物”,但最后還是無條件地接收了所有的孕婦,才有了108個相繼在羅漢寺誕生的嬰兒。這寺院普濟眾生的故事,自然成為流傳坊間的佳話,娃娃們沾了寺院的佛性,大家歡喜地稱他們?yōu)榱_漢娃。
從遠征軍的壯舉到108個羅漢娃的故事,馬祖的思想在冥冥中得到了接續(xù)。一般都說出家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馬祖弘揚的佛教恰是把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交織起來。不是遁入空門,遠離塵世,而是積極入世,主動擔當,這種關注社會、關注現(xiàn)實、關注人生的人文主義宗教精神,把對人的慈悲真正化入了普通的日常生活中。
直到夜里九點,茶苑內(nèi)依然茶氣繚繞著川音,此時此地,馬祖的精神,并不需要翻閱千年前的史籍來追思,羅漢寺的每一段歷史掌故、每一日的尋常生活,無不給我們啟示。
TIPS:“西川佛都”尋佛蹤
1. 龍居寺:位于湔氐鎮(zhèn)龍居山上。因孟昶常攜花蕊夫人來此避暑,被稱為“蜀王消夏行宮”。其建筑為石木結構,石木雕藝術豐富精湛是該寺的一大特色。
2. 鐘鼎寺:位于鎣華山區(qū)朝山路線之中點,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距鎣華鎮(zhèn)七公里,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間。曾是鎣華四十八座“堂口”之一,昔日朝山香客要上鎣華主峰的骨頂寺,入高景觀后必經(jīng)過鐘鼎寺。
3. 海會堂:位于鎣華鎮(zhèn)北的鳳翅山上,是一座倚山層層上疊的凈土宗寺廟。地震時部分受損,寺內(nèi)如今還保留著震時受損的羅漢塑像。
4. 慧劍寺:位于離什邡市東五公里的回瀾鎮(zhèn)境內(nèi),為明代古剎,其完好留存的明代建筑覺皇殿和清代回廊式重檐藏經(jīng)樓,建筑風格獨特為川西地區(qū)罕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