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把最寶貴的東西給予兒童”
——宋慶齡
今年是中國福利會成立80周年。中國福利會由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于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創(chuàng)建。其前身是保衛(wèi)中國同盟,1941年12月遷往重慶,全力支援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1945年12月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并遷往上海,支持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同時開展兒童文教福利工作。1950年8月改名為中國福利會,在婦幼保健衛(wèi)生、少年兒童文化教育福利方面進行實驗性、示范性工作,加強科學(xué)研究,擴大國際交往與合作。
新民晚報長期關(guān)注中福會的發(fā)展,不少文章記錄了一個個珍貴的歷史瞬間,其中更有不少兒童與宋奶奶的合影。
畫面素材來自中國福利會。新民晚報新民網(wǎng)記者 李永生/視頻制作
記錄者
我們
1948年5月20日的上海新民報晚刊(新民晚報前身)上就刊登了《兒童福利會將義賣古物》的文章。其中提到,中國福利基金會主席宋慶齡先生在歐戰(zhàn)發(fā)生前所募集的十余箱名貴古物及其他珍品,在歐戰(zhàn)期間失蹤了八年之久,但它環(huán)行了地球一周之后,終于又回到中國來,將于六月三日舉行義賣,賣物所得將全部撥作發(fā)展上海兒童福利工作之用。
事實上,對于早期中福會的活動,新民晚報曾經(jīng)撰文予以介紹。在1949年6月5日的報紙上曾經(jīng)刊登過《中國福利基金會在解放區(qū)的工作》,專訪了中國福利基金會的總干事譚寧邦,特別提到中國福利基金會解放前在上海所展開的三項工作:第一件是設(shè)立了三個“兒童福利站”、第二件是成立了兒童劇團,還有一件事,就是幫助為建立新文化的文化藝術(shù)界的人士。
1949年,中國福利基金會創(chuàng)辦第一托兒所,也就是現(xiàn)在的中福會幼兒園,在7月24日的報紙上予以報道,其中特別提到“本來規(guī)定收兩足歲到五足歲的孩子,可是應(yīng)一般母親的要求,已將年齡降低到可以收一歲半的孩子了,為了他們年齡和智力的差別,分為大小兩班,由一歲半到三足歲的是小班,三足歲以上到五歲的是大班?!?/p>
1953年的“六一”國際兒童節(jié),宋慶齡先生又送給上海市少年兒童兩件寶貴的禮物,其一是中國福利會少年宮的開幕,其二是中國福利會兒童劇團即將演出的兩個戲:《小白兔》和《蓉生在家里》。在5月22日的報紙上,對于這兩件事情都予以了報道。
1958年6月14日,是中福會成立20周年。新民晚報的報道篇幅不小,特別提到中國福利會還出版了紀念冊、畫冊并舉辦展覽會。文中記載,在“中國福利會二十年”的紀念冊中刊有周恩來總理的題詞和宋慶齡先生、董必武同志的專文,有廖承志、康克清、肖三、伍云甫等人的文章,還有國際友人愛潑斯坦、路易·艾黎等人的紀念文章,他們記述了中國福利會二十年來,在宋慶齡先生領(lǐng)導(dǎo)下對中國人民革命事業(yè)所作的卓越貢獻。
宋奶奶和孩子們在一起
1953年春,宋慶齡在寓所為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shù)劇院樂隊的孩子莫天平(右一)、俞珊(右二)、鄭明(左一)、徐能學(xué)(左二)講解音樂知識
1953年,宋慶齡和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的孩子們在一起
1955年春,宋慶齡視察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懷抱著一對孿生嬰兒
1960年1月27日,宋慶齡和少年宮藝術(shù)團的孩子們歡度春節(jié)
講述者
你們
此次,新民晚報與中福會一起邀請你講述與宋奶奶的故事。中福會旗下的各個單位都提供了珍貴的歷史照片,而新民晚報也從歷年的報紙中精選了不少的珍貴照片——
1963年6月14日,新民晚報刊登的《中國福利會慶祝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文章中,附了一張宋副主席和孩子們在一起的照片。
1965年5月30日,新民晚報刊登的《宋副主席和少年兒童歡聚在一起》的文章中提到,宋副主席和曾在今年全國二十一個單位女少年兵乓球錦標賽中獲得小學(xué)基層隊團體冠軍的上海巨鹿路第一小學(xué)三名少先隊員——張迪蘭(右一)、嚴惠英(左一)、陸蘇蘇(左二)合影,并附上了照片。
在此次征集中,中福會下屬的相關(guān)單位也提供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其中不少內(nèi)容,新民晚報也曾經(jīng)報道過——
1954年5月29日刊登的《在孩子們的幸福樂園里三胞胎愉快地成長著》一文中提到,在中國福利會托兒所,在一九五一年三月至一九五二年九月期間,一共受托了六組三胞胎。中福會托兒所此次提供的照片中,就有1951年11月,宋慶齡在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看望四對三胞胎的影像。
1951年11月,宋慶齡在中國福利會托兒所看望四對三胞胎
如果你是照片中的人物,
或者認識他們,
再或者曾經(jīng)見過宋奶奶,
歡迎通過新民晚報官方微信、微博或者撥打15900430043與我們聯(lián)系!
編輯:何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