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6日,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于內部小劇場首次彩排了根據京劇馬派同名劇目改編的河北梆子《清官冊》。
該劇為劇團優(yōu)秀青年老生演員張穎超于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資助項目——京劇馬派藝術人才培養(yǎng)期間的學習劇目;曾與馬連良大師分飾前后寇準的愛徒——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張克讓,擔任其指導教師。年過七旬的老先生不辭辛苦,才赴上海輔導學員彩排完畢,又連日從天津輾轉至京為之把關,令人動容。而此劇是繼《春秋筆》后,劇團再次與北京馬連良藝術研究會合作并移植馬派劇目。同時也是馬派班所有匯報學員中唯一一出跨劇種的移植劇目。
該劇的主創(chuàng)除了導演高彤之外,從擔任整理改編的丁嘉鵬,到作曲曲同成、劉琦,再到全體演員,全部啟用團內青年人才。這對劇團有生力量與后備軍,無疑是一次的絕佳鍛煉機會。雖然具有一定難度和挑戰(zhàn)性,還是出色地完成了創(chuàng)排任務。
在梆子聲腔中,各劇種大多將之處理為以做功見長的“末戲”。馬(連良)派此劇則以唱、念為主,肢體表演居于輔助作用。據《中國戲曲志·天津卷》記載,同名此劇曾為著名坤伶、藝兼生旦的河北梆子大家小香水獨擅勝場。后學名家王玉磬多以《調寇》劇名演出,近年來舞臺全劇較為罕見。
青年編劇丁嘉鵬查閱史料,吸收兩劇種之長,力求將二者精華合二為一,突出了寇準與八王的政治智慧。著名馬派名家高彤憑借對此劇的夯實積淀與為我團排演《春秋筆》的合作經驗,在把控全劇、說排各行當的同時,對表演進行整合,重點保留了梆子本體“見八王”的精華折目并予以設計。
高彤老師為演員說戲
藝術指導張克讓精益求精,為張穎超于細節(jié)處拔高扣戲,還根據馬派名劇《趙氏孤兒·盜孤》、《四進士·公堂》的程式,重新創(chuàng)造了進宮跪拜的身段,贏得了在場同仁的一致好評。
張克讓老師為主演張穎超說戲
曲同成、劉琦設計的唱腔入耳動聽,新穎別致卻又不失老腔兒老調兒,使得“嘆五更”與幾個“夫人”的處理,繼承京劇精髓之余,呈現(xiàn)出另一番味道。在場者無不對青年人的藝術呈現(xiàn)表示肯定,贊不絕口。
團長王洪玲點評
馬連良藝術研究會執(zhí)行總監(jiān)馬龍點評
藝術總監(jiān)王英會點評
團長王洪玲與張克讓老師合影
團長王洪玲、藝術總監(jiān)王英會與到場各位老師、主創(chuàng)人員及主演合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