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觀初,徽宗趙佶因太宗時所刻《淳化秘閣法帖》年久板已皴裂,不能復拓,兼以原帖標題多誤,有的摹勒失真,詔出墨跡更定匯次,命蔡京書簽及卷首尾題記,重為摹勒鐫刻。帖刻于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茲稱為《大觀帖》,又因與《秘閣續(xù)帖》、《孫過庭書譜》、《貞觀十七帖》同刻于內府太清樓,石刻置太清樓下,所以又共稱為《太清樓帖》,或《大觀太清樓帖》。《大觀帖》系據宋內府所藏墨跡鈞摹,當時正值北宋經濟繁榮時期,百工技藝均極純熟,徽宗本人又精通書畫,對刻手要求十分嚴格,改正《淳化閣帖》不少廖誤,且摹勒謹嚴,鐫刻精工,故為世所重,論者以為超過《淳化閣帖》。
宋拓《大觀帖·太清樓帖》
宋拓《大觀帖·太清樓帖》卷十(第一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