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楊景,免疫學博士,疫苗科普作者(病毒性疫苗研發(fā)、疫苗臨床研究方向)
航班禁飛、限制旅行、封鎖國境……
近日,新冠病毒變異株奧密克戎(Omicron)的快速傳播引發(fā)了大家對新變異株的關注和擔憂。截至昨日(12月2日),全球已有至少30個國家和地區(qū)報告發(fā)現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
當地時間11月26日,世衛(wèi)組織舉行緊急會議并發(fā)布聲明,將新冠病毒變異株B.1.1.529列為“需要關注的變異株”,并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
這一決定基于多種因素,包括在多個國家發(fā)現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在南非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病例呈指數增長,變異株的突變可能造成COVID-19疫苗和某些單克隆抗體治療效果的下降。
奧密克戎新毒株
導致COVID-19疫情的SARS-CoV-2病毒,在全球流行蔓延開來。病毒基因組復制過程中的高頻錯配特征,合并傳播感染過程中基因突變的累積最終導致SARS-CoV-2變異株的出現。
簡單說,只要人源新冠病毒在人際間傳播且持續(xù)存在,變異株的出現只是抗原差異程度和時間早晚問題,奧密克戎變異株便是這么來的。
這樣,一些變異株會消失,而另一些變異株出現并繼續(xù)傳播,便有可能替代原有變異株成為大范圍感染人群的優(yōu)勢變種,而奧密克戎變異株就具備這種潛力。
圖片來源:基因組數據分析平臺nextstrain.org
系統(tǒng)進化分析以最早的新冠病毒株 (Wuhan-Hu-1/2019) 作為參考,奧密克戎變異株距離較德爾塔變異株遠,提示奧密克戎發(fā)生突變的頻率更高。同樣,奧密克戎變異株氨基酸突變更多出現在S刺突蛋白區(qū)域。這部分出現突變,導致潛在的免疫逃逸發(fā)生。
新冠病毒變異株全球流行性特征圖(Based on Clade),數據截至2021年11月30日
從GISAID(Global Initiative of Sharing All Influenza Data)共享流感數據全球倡議平臺收集的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相關的基因測序數據、臨床和流行病學數據分析,監(jiān)測到導致國外新冠COIVD-19疫情持續(xù)的變異株仍然是以德爾塔變異株為主(餅圖綠色區(qū)塊),阿爾法和貝塔變異株為輔(餅圖藍色和紫色區(qū)塊),而奧密克戎感染病例僅占很小一部分(餅圖紅色區(qū)塊)。目前,僅在我國香港地區(qū)監(jiān)測到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感染病例。
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在S刺突蛋白出現的變異位點最多(32-35個)?,F有疫苗和抗體設計思路多是針對此處S刺突蛋白。全球范圍在以德爾塔變異株為優(yōu)勢毒株的情況下,南非出現奧密克戎變異株替代德爾塔變異株為優(yōu)勢毒株的趨勢,引起WHO的足夠重視。
面對奧密克戎變異株,更多的壓力可能落到了出入境人員和商品的檢疫防疫工作上。
同時,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檢測試劑盒將會在較短時間跟上,填補上奧密克戎變異株針對性識別檢出的需求。但抗疫防疫思想仍然不能松懈。
現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仍然是以德爾塔變異株導致的感染為主。
同時,疫苗接種人數和自然感染痊愈人數的不斷增多,WHO預測奧密克戎變異株可能導致未來出現新冠病例激增情況。然而,是否會更進一步帶來全球范圍的侵襲,需要更多的關注到新冠感染后痊愈人群以及完成疫苗接種人群中再次感染奧密克戎變異株的情況。
新冠病毒免疫逃逸是病毒造成持久流行傳播的必需特征,在這個過程會產生很多的變異株,也會消失很多變異株,當前奧密克戎變異株稍顯搶眼。
奧密克戎變異株與英國發(fā)現的Alpha(B.1.1.7)、南非發(fā)現的Beta (B.1.351)、巴西發(fā)現的Gamma(P.1)、以及印度發(fā)現的Delta(B.1.617.2)變異株均列為令人擔憂需要密切關注的突變株。
按要求及時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和加強針的免疫;
出行帶好口罩;
公共場合與人交談保持安全距離;
公共環(huán)境按制度條例每日清洗和消毒;
減少出入人多或密閉環(huán)境;
時刻注意自身健康變化,如需及時就診。
防疫常態(tài)化,在了解科學的防疫知識后,遵守各地的防疫政策要求,是每一個中國公民的責任。更重要的,身心健康才能合力趕走新冠疫情的“霾”。
本文有科普中國水印的圖片均來自版權圖庫,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