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的一言一行、性格特征等都直接反映了家長的的狀貌。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家庭教育的“十不要”。
1.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有些家長認為,愛孩子就應該盡自己所能滿足他的需求,支持讓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這其實是對孩子的縱容。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等孩子需要獨立面對社會的時候,這種唯我獨尊的行事風格會給他帶來重重阻礙。
因此,家長不能過分縱容孩子,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可以滿足自己的所有愿望。有些愿望,要靠自己努力去實現(xiàn);有些愿望沒有實現(xiàn),要學會接受。
2. 不要瞧不起孩子
“你怎么這么笨??!”、“你就是什么都做不好”,每當孩子沒有做好某些事時,這種瞧不起孩子的話就可能脫口而出。
類似的話語,不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消極、自卑。
3. 不要恐嚇孩子
“再不聽話,我就打你了!”“不好好吃飯,讓怪獸來抓你”,用嚇唬孩子的方式來管教他,短時間內(nèi)可能有效,長此以往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恐懼感會讓孩子變得敏感、焦慮、膽小,有些孩子會產(chǎn)生逆反心理,甚至會如法炮制地嚇唬別人。
4. 不要逼孩子答應“下次不敢了”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生氣地說:“你要答應我,再也不敢這樣了?!边^了一會兒,孩子老毛病又犯了,家長大怒:“你剛剛答應我的,怎么不算數(shù)了?”
要知道,逼迫孩子許諾是沒有意義的,只會讓他口是心非。頑皮的孩子不會履行自己的承諾,甚至會因此輕視承諾;敏感的孩子則會因為沒有履行承諾,產(chǎn)生負罪感。
5. 不要賄賂孩子
“寫完作業(yè),我就給你買新玩具”,“考試成績好,獎勵你零花錢”,用物質(zhì)獎勵讓孩子做事,只會讓孩子將做事的動力由內(nèi)在轉(zhuǎn)向外在。
如果家長經(jīng)常用賄賂的方式讓孩子做事,會破壞孩子的主動性,使其變得越來越?jīng)]有主見,做事越來越被動。
6. 不要過度監(jiān)督保護孩子
無論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凡事都喜歡大包大攬,這樣過度的監(jiān)督保護,其實是在告訴孩子:“你很弱,你什么都不行”。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能力不自信,覺得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要知道,大部分能力都是后天鍛煉形成的,家長要學會放手,只在必要時刻給予指導和幫助。
7. 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跟你說過多少遍了,吃飯不要弄得滿身都是”,“不要總看手機,怎么說你都不聽”, 你對孩子越嘮叨,你說的話就越?jīng)]有意義。
過分嘮叨會引起孩子的極度不耐煩和逆反心理,不僅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還會讓孩子對家長產(chǎn)生不滿和誤解。
8. 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他人
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聽話,甚至無條件地服從自己。有些家長會怒氣沖沖地吆喝孩子,揮動拳頭威脅孩子,強制他們按大人的命令去做事。
孩子長時間生活在父母的壓制下,會感到緊張、恐懼。有些孩子性格受到壓抑,會變得軟弱;還有些孩子會心理不平衡,出現(xiàn)頂嘴,耍脾氣等壞毛病。
9. 不要用不一致的規(guī)矩管教孩子
孩子犯了同樣的錯誤,家長有時懲罰,有時不懲罰,哥哥犯了懲罰,弟弟犯了不懲罰,這會讓孩子感到非常迷惑。
家長為孩子定規(guī)矩,要做到獎懲分明、一視同仁,讓孩子對自己做錯事的后果有一個準確預期,這樣孩子才會更遵守規(guī)則。
10. 不要制訂與孩子年齡不符的規(guī)矩
假如你希望一個三歲的孩子能生活自理,或剛上小學的孩子能夠獨自完成學習計劃,只會讓他感到深深的無能。
家長給孩子制訂計劃和規(guī)矩,要與其年齡相符,開始使用新規(guī)矩時,給孩子一些緩沖時間,讓他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規(guī)則。
劃重點: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