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書流暢度的八條標準
一長線條
長線條是流暢度的一個主要指標。
二同一長線條中多方向的連貫
多方向是指線條的指向是多方位的,連貫是指各種不同方向的線條又是相互連貫的。
三
圓潤
毛毛糙糙的線條,非常粗獷的線條,很生硬的線條,肯定不流暢。
四
線條的粗細反差較小
如果一個字有很粗的筆畫,也有很細的筆畫,它會不會流暢,流暢應該象綢帶飄過來一樣,粗細比較均勻,和長線條比較接近。
五
露鋒尖筆較多
六
字和字之間銜接非常輕松快捷
七
有速度感
有速度感的字不等于一定寫得快,寫得很慢的字也可以有速度感。人們說草書一泄千里,為什么不說篆書、隸書一泄千里,說明它還是有一個速度的大感覺。
八
行筆動作不單調(diào)重復
同一個筆畫不斷出現(xiàn)就是單調(diào)重復。
★
有了這八個流暢度的標準,如果達到運用自如程度,大家寫出來的字肯定有流暢度;同時,看字帖有沒有流暢度,也用這八個標準去衡量。
中國古代十大草書大師
1張 芝
張芝,生年不詳,約卒于漢獻帝初平三年(約公元192年),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字伯英,善章草,后脫去舊習,省減章草點畫、波桀,成為“今草”,張懷瓘《書斷》稱他“學崔(瑗)、杜(操)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脈通于隔行”,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圣”。對后世王羲之、王獻之草書影響頗深。張芝書法的原跡流傳極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閣帖》卷二載張芝五帖,這些是真品還是偽品,眾說紛紜,至今難以論定。
張芝 草書
2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漢族,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代表作品有: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行楷《蘭亭序》等。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冶于一爐,創(chuàng)造出“天質自然,豐神蓋代”的行書,被后人譽為“書圣”。
王羲之 草書
3王獻之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書法家、詩人,字子敬,祖籍山東臨沂,生于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與其父并稱為“二王”。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后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他還創(chuàng)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shù)字,由于其書法豪邁氣勢宏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 草書
4孫過庭
孫過庭,648年生,703年逝世,字虔禮,其籍貫有二說:一說陳留(今河南開封)人;一說富陽(今杭州西南部)人。一般均稱富陽人,可是他自稱吳郡(今江蘇蘇州)人。擅長書法和書法理論,他博雅能文章,真行草書尤工。草書師法“二王”。以草書擅名,尤妙于用筆,雋拔剛折,尚異好奇。他又善于臨摹古帖,往往真贗不易分辨。孫過庭又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著有《書譜》,深得書法之旨趣。至今流傳,成為學習草書的楷范?!稌V》是中國書學史上一篇劃時代的書法論著,為書法美學理論奠定了基礎。孫過庭書法,上追“二王”,旁采章草,融二者為一體,并出之己意,筆筆規(guī)范,極具法度,有魏晉遺風。
孫過庭 草書
5張 旭
張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吳郡(江蘇蘇州)人。張旭為人灑脫不羈,豁達大度,卓爾不群,才華橫溢,學識淵博,是一位極有個性的草書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筆成書,甚至以頭發(fā)蘸墨書寫,故又有“張顛”的雅稱。后懷素繼承和發(fā)展了其筆法,也以草書得名,并稱“顛張醉素”。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tǒng)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chuàng)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
張旭 草書
6懷 素
懷素(737~799),唐代書法家。俗姓錢,字藏真,湖南零陵郡人。生于唐玄宗開元二十五年(737),卒于德宗貞元十五年(799)。因他出家為僧,書史上稱他“零陵僧”或“釋長沙”。懷素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書法家,他的草書稱為“狂草”,用筆圓勁有力,使轉如環(huán),奔放流暢,一氣呵成,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他的草書有《自敘帖》、《苦筍帖》、《食魚帖》、《圣母帖》、《論書帖》、《大草千文》、《小草千文》《四十二章經(jīng)》、《千字文》、《藏真帖》、《七帖》、《北亭草筆》等等。
懷素 草書
7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黃豫章,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擅文章、詩詞,尤工書法。黃庭堅書法初以宋代周越為師,后來受到顏真卿、懷素、楊凝式等人的影響,又受到焦山《瘞鶴銘》書體的啟發(fā),行草書形成自己的風格。黃庭堅大字行書凝練有力,結構奇特,幾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張的長畫,并盡力送出,形成中宮緊收、四緣發(fā)散的嶄新結字方法,對后世產(chǎn)生很大影響。在結構上明顯受到懷素的影響,但行筆曲折頓挫,則與懷素節(jié)奏完全不同。在他以前,圓轉、流暢是草書的基調(diào),而黃庭堅的草書單字結構奇險,章法富有創(chuàng)造性,經(jīng)常運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單字之間的界限,使線條形成新的組合,節(jié)奏變化強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為北宋書壇杰出的代表,與蘇軾成為一代書風的開拓者。
黃庭堅 草書
8董其昌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禎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人稱“董華亭”。明代后期著名畫家、書法家、書畫理論家、書畫鑒賞家?!叭A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書法以行草書造詣最高。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用筆精到,始終保持正鋒,少有偃筆、拙滯之筆;在章法上,字與字、行與行之間,分行布局,疏朗勻稱,力追古法。用墨也非常講究,枯濕濃淡,盡得其妙。書法至董其昌,可以說是集古法之大成,“ 六體”和“八法”在他手下無所不精,在當時已“名聞外國,尺素短札,流布人間,爭購寶之?!?/p>
董其昌 草書
9王 鐸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又號癡庵、癡仙道人,別署煙譚漁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王鐸詩文書畫皆有成就,尤其以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他書法用筆,出規(guī)入矩,張弛有度,卻充滿流轉自如,力道千鈞的力量。王鐸擅長行草,筆法大氣,勁健灑脫,淋漓痛快,他的墨跡傳世較多,不少法帖、尺牘、題詞均有刻石。其書法在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深受歡迎。日本人對王鐸的書法極其欣賞,還因此衍發(fā)成一派別,稱為“明清調(diào)”。他的《擬山園帖》傳入日本,曾轟動一時。他們把王鐸列為第一流的書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鐸 草書
10傅 山
傅山,明萬歷三十五年至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07──1684,78歲),字青主,號真山,山西陽曲(今太原)人。是我國明末著名的學者、書法家、詩人、醫(yī)學家。傅山出身于書香門第,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兄與弟都是平常之人,惟獨傅山自幼聰敏,博文強記,勤奮好學,善于思考。他繼承家學,并發(fā)揚光大,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傅山草書的線條和語言上有很多自己的東西,連綿氣息排山倒海,情感比王鐸更充沛。他以大草形式寫行草,增加了聯(lián)綿的線條與組合,更加豐富,更有表現(xiàn)力。
傅山 草書
陳振濂,號頤齋,原籍浙江鄞縣,1956年2月生于上海。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美術學院,師承沙孟海、陸維釗、諸樂三先生?,F(xiàn)為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長兼秘書長,浙江省文聯(lián)副主席等。
關注有禮
送歷年高清國展資料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