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造境藝術(shù)(上)
造境即創(chuàng)造意境,劉熙載《詞概》:“詞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齊到,相間相融,各有其妙?!?/span>
一、情景互映
情景互映即情景雙繪造境,情景兩分又相互襯映。
○情景相生
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xiāng)愁的詞。此詞借景抒情,上闋著重寫景,氣象宏大渾厚,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云、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yuǎn)的秋景圖,為下闋抒情設(shè)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直抒胸臆,聲情并茂,意致深婉。全詞低回宛轉(zhuǎn),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以沉郁雄健之筆力抒寫低回宛轉(zhuǎn)的愁思,情景交融,堪稱情景雙繪互映之典范。
○情景相克
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風(fēng)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烏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闌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 ∧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這是周邦彥被貶時心中憤憤不平,而又求自我解脫的一首抒情之作。上闋寫風(fēng)使春季的鶯雛長大,夏雨讓梅子變得肥美,正午茂密的樹下圓形的陰涼籠罩的地面。地勢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濕總費爐火烘干。人家寂靜烏鴉無憂自樂翩翩,小橋邊新漲的綠水湍流激濺,一片自然恬淡的初夏景致。下闋寫憑欄所想,以飄流的“社燕”自比,將為宦亦喻為寄人籬下,可見詞人孤憤與凄涼心境。只好在酒里去尋求暫時超脫。上闕景之暖色與下闕情之冷色反差至極,從而造成一股因物我沖突而內(nèi)外反襯之張力,增強(qiáng)作品表現(xiàn)力。
二、借景言情
所借之景為目接之景,雖受主體融情于景之主觀控制,但有一定客觀性,具有借景言情之功效。
○動態(tài)敘事言情
賈島《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全詩只有二十字,卻有環(huán)境、有人物、有情節(jié),內(nèi)容極豐富,其奧秘在于獨出心裁地運(yùn)用了問答體。不是一問一答,而是幾問幾答,并且寓問于答。第一句寫“我”來到松下問童子,但把問話省略了,只有童子的答語:“師采藥去?!币蚨謫柾樱骸安伤幵诤翁帲俊边@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nèi)。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fù)對方采藥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頂、山腳的問題。主體對人事的過程性敘寫頓挫生姿,委婉莫測,造境設(shè)計一波三折,曲盡其妙。從而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和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描繪得淋漓盡致。
○靜態(tài)素描言情
李煜《望江南閑夢遠(yuǎn)》
閑夢遠(yuǎn),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這首詞選取秋季景色為代表去著力描繪,采取夢幻的形式,將虛景與實景融合為一,借夢境抒情。詞從“閑夢遠(yuǎn)”起景,到“笛在月明樓”景語終結(jié)。首先是遠(yuǎn)景,給“千里江山”敷上一層“寒色”,勾畫出一幅江山秋晚圖。其次是中景?!疤J花深處泊孤舟”,既是寫自然景物,也暗中點出舟中人的孤獨,使人想象出其身世之漂泊凄苦,心情的酸楚悲涼?!暗言谠旅鳂恰?,是說秋月當(dāng)空,銀光如瀉,高樓之上,笛聲忽起,那悠揚(yáng)的笛聲,忽高忽低,時斷時續(xù),它說明吹笛人的心靈在顫動,聽笛人的心潮在激蕩,表達(dá)了思念故國的眷戀難舍之情。全篇借景言情,首尾應(yīng)合,渾然一體,其圓美流轉(zhuǎn)的造境設(shè)計在詞中得到充分體現(xiàn)。
三、情化景物
即景物隨詩人的情感變化而變化,實景高度主觀化以致變形。
劉禹錫《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fēng)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此詩描寫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yōu)美景色。首句描寫湖水與素月交相輝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繪無風(fēng)時湖面平靜的情狀,第三、四句集中描寫湖中的君山?!斑b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遠(yuǎn)望中的洞庭山水植入詩人的情思感觸,虛化為主觀之微縮景觀,使詩作具有視覺觸發(fā)的深遠(yuǎn)情味。全詩極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壯采,通過對洞庭湖高曠清超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出詩人的奇思異采,表達(dá)了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