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歌的國度,這是因為中國人不論性別,年齡,職業(yè),提到詩歌,都能脫口而出,而且中國詩歌的脈絡(luò),一直都沒有斷絕。
尤其是唐代,更被視作中國詩歌的代表時代。唐詩的偉大之處,在于誕生了李白、杜甫、李商隱、白居易、孟浩然、王維等偉大的詩人,還在于題材廣泛,幾乎寫盡了人間的一切。
魯迅說,“我以為一切好詩,到唐已被作完”,這句話頗有夸大的意思,卻也真實表現(xiàn)了唐詩的偉大。
?唐代不僅有男性詩人,還有涌現(xiàn)出眾多的女性詩人,這些女性詩人的存在,讓唐詩在剛勁之中增添了溫婉,也在綺麗之中增加了直白。
一般提到大唐女詩人,肯定會有薛濤、魚玄機、李季蘭等。這些女詩人能夠被世人記住,除了才情,還是因為風(fēng)流韻事。
今天說一位比較不為人熟知的女詩人,她的名字叫姚月華。
姚月華,唐代女詩人,今所存詩六首,雖然比不上名家作品,但是質(zhì)樸純情,也算得上是佳作。
相傳她因夢月落妝臺,覺而大悟,聰明過人,讀書過目成誦,不久即能作文賦詩。
?且看這首詩:
與君形影分吳越,玉枕經(jīng)年對離別。
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
這首詩名字叫怨詩寄楊達(dá),楊達(dá)是人的名字,也就是姚月華思念的那個人。
與君形影分吳越,玉枕經(jīng)年對離別。曾經(jīng)與你形影不離,如今卻分隔在吳越兩地;曾經(jīng)共同用過的枕頭,如今只有我一個人用,它見證了我們的離合悲歡。
這兩句是非常大膽的描述。也是題目之中“怨”字的由來,為什么會埋怨呢?因為曾經(jīng)如膠似漆的兩個人,如今天各一方,而女子的家鄉(xiāng)承受著離別之苦。從埋怨中可以看出來,楊達(dá)似乎是個負(fù)心人。詩人沒有直接點出這一點,只是在字里行間透露一些。
登臺北望煙雨深,回身泣向寥天月。登上高臺望向你所在的北方,煙雨繚繞,遮住了我的視線;我只好望向天邊的月亮,它是那樣的寂寥,惹得我淚流滿面。
?登高望遠(yuǎn),是古人最常見的一種寄托思念的形式,這種形式反過來更是加重了情感。詩人登高望遠(yuǎn),希望目之所及,可以傳達(dá)自己的思念,可是雨水泛起的煙霧,阻礙了詩人的目光,她只能神情注視著月亮,那種思念涌上心頭,最終化為了相思的淚水。
月亮這個意象,在古代經(jīng)常用到,最終被固定下來,成為了思念的化身。李白的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蘇軾的詞句“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經(jīng)典名句已經(jīng)刻在了中國人的骨子里,成為了中國人精神的一部分。
而這首少婦深夜寫下的相思詩,經(jīng)歷了千年之后,依舊可以感動我們,這就是詩歌的魅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