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當代的生活,詩詞是可以滋養(yǎng)我們心靈的雨露;在我們疲憊的時候,可以讓我們的身心得到休息。然而在古代,在特定的關(guān)鍵時刻,簡單的幾個字,就可以救人于水火之中。
盛唐時期的王維,就曾經(jīng)借春秋時期息夫人的典故,寫下了這首《息夫人》。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讓當時權(quán)貴慚愧,將掠奪來的女子,還給她的丈夫,讓這一對苦命的夫妻,破鏡重圓:
《息夫人》唐·王維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這首詩是以息夫人的口吻來寫的,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不要以為今天的寵愛,能夠讓我忘記舊日的恩情。舊日恩情難忘,今日的寵愛,對我來說,只是一種屈辱。
春秋時期,楚王垂涎息夫人的美貌,率兵攻打息國。國破之際,息夫人向楚王表示,愿意隨楚王進宮侍奉,來換取丈夫的生命。進宮后,息夫人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算得上深受寵愛。
但是息夫人始終郁郁寡歡,“看花滿眼淚”寫的就是一種極度的哀傷。她和楚王生活多年,卻始終不主動與楚王說一句話。這種沉默,是息夫人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不屈服,得到我的人,卻不能得到我的心。
王維又是在什么情況下寫這首詩的呢?引用息夫人的故事,又為了表達什么呢?
公元737年,李隆基執(zhí)政時期,李隆基的哥哥李憲,被封為寧王,本名李成器,卻不成大器。寧王縱情聲色,府上養(yǎng)了很多美貌姬妾,這還不算。有一天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賣餅人的妻子,頗有姿色,深得他心,竟然仗勢欺人,不顧倫理道德,把賣餅人的妻子強行掠奪而去,做了他的寵妾。
對賣餅人的妻子來說,雖然寧王給了他榮華富貴,物質(zhì)生活和之前相比是天壤之別,但是沒有自己深愛的丈夫,她過得并不快樂。美麗并不是一種錯,但卻帶給了她最深的災(zāi)難。
在權(quán)貴可以一手遮天的唐朝,渺小如賣餅人,沒有任何說話的權(quán)利。自己的妻子被掠走,內(nèi)心的憤怒,并沒有一個人在乎。何況掠奪的人,是當今皇上的哥哥,世界那么大,卻沒有任何講道理的余地,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
也許,得不到的永遠都是最好的。寧王,搶了別人的妻子,搶的理所當然。他以為,榮華富貴就可以得到一個女人的心。枕邊上,寧王也許不止一次的問起這個掠奪來的女子,是不是已經(jīng)忘了那個買餅的丈夫。每每問起,女子總是沉默不語。這沉默,讓呼風(fēng)喚雨的寧王,心里總有一個疙瘩。
人性的惡劣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寧王搶走了賣餅人的妻子,卻還不滿足。在一次款待賓客的宴席上,寧王把賣餅人招進王府來羞辱他,他想要這個女人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讓我們再回到公元737年的那個晚上,李憲宴請文人墨客,把酒言歡。期間,他問掠奪來的女子,問她是否還記得自己的丈夫。女子默然不語,這默然,就是無形的反抗。這激起了李憲內(nèi)心陰暗的一面。于是,李憲派人把賣餅人帶上來。
大家把酒言歡、觥籌交錯之際,令大家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賣餅人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注視良久,淚流不止。《如果人生沒有奇跡,對于這一對夫妻來說,這一面就是生離死別。一對普通人的生命,皇帝的哥哥看來,不過是微末之事。
當時在座的十幾人,都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吹竭@種情形,內(nèi)心都非常凄然。這個時候,李憲卻不顧大家的尷尬,命令這些文人就這件事情賦詩一首,以助酒興。大家面面相覷,都不知如何下筆。
不一會,一個年輕的詩人率先寫完一首詩,大家讀了這首詩后都鴉雀無聲,李憲讀后更是沉默良久,最終良心發(fā)現(xiàn),放了賣餅人和他的妻子,讓他們夫妻團圓,過回普通人的生活。
這個詩人就是王維,這首詩就是今天我們說的《息夫人》。對于楚王來說,就算是息夫人為他生了兩個兒子,他也永遠得不到息夫人的愛;對于李憲來說,再多的綾羅綢緞、榮華富貴,也做不到讓一個平凡的女子,忘掉她深愛的丈夫。
這首詩,借古諷今,非常切題??梢哉f,王維寫這首詩,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一不小心,得罪權(quán)貴,王維也許會受到牽累。由此可見,王維是一個有真性情的詩人。正是這種真性情,讓那個夜晚注定成為不同尋常的夜晚;也正是這首詩,讓這個凄慘的故事,有了一個美麗的結(jié)局。
編輯:張圣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云端,墜入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