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成語叫“黯然銷魂”,南朝文學(xué)家江淹在《別賦》中曾說“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比喻心懷沮喪好像是丟了靈魂一樣,形容悲傷或者愁苦的樣子。
提到這個成語,一般都是在分別時候有感而發(fā)的,而且?guī)в袕娏业牟簧崆閼眩徽撌橇赖摹?strong>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悶,還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離愁,無不蘊含著無限的相思。
唐代大詩人杜牧,曾經(jīng)就寫下一首著名的詩作《贈別二首·其二》。公元835年,杜牧由淮南節(jié)度使升任監(jiān)察御史一職,從揚州出發(fā)奔赴長安,但是風(fēng)流倜儻的杜牧卻舍不得當(dāng)時在揚州認(rèn)識的歌妓,遂寫此詩表達(dá)分離的心情。
這首詩短短28個字,堪稱是“黯然銷魂”的代表佳作,整首詩沒有用一個“悲”或者“愁”的字眼,但卻句句都離不開愁,寫得是如此的坦率和真誠,也道盡了多情和無情之間的關(guān)系,直到如今我們細(xì)細(xì)品讀,依然能夠感同身受,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多情的人最后總是以無情的方式收場,而在酒席宴前想要笑,卻笑不出聲。案頭的蠟燭好像是有心之人,似乎蘊藏著無窮的不舍,你看它一直流著“眼淚”直到天明。
這首詩的第一句“多情卻似總無情”可謂是千古名句,明明是多情的,但是作者偏從“無情”之處落筆,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總有一個人付出的感情是多的,而付出真心的一方,自然是多情之人。但是太多情,反而會受傷的最深,所以才說多情好似無情。
其實兩個人戀愛,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方多情,一方無情的時候,最后只能分道揚鑣,各走各的路。所以一個“總”字,其實是加強了語氣,讓人心中很是悲傷。
詩中第二句寫離別酒宴之上,兩個人凄然相對,這種悲苦自然是難過的,但是詩人卻用了一個“笑”字,可謂是神來之筆。笑,其實也是一種哭笑,一種落寞的情感,面對喜歡的人,舉起酒杯緩緩道別,強顏歡笑的背后,又隱藏了多少傷感?!靶Σ怀伞笔且驗榫鞈俚奶?,不忍離別而事與愿違。這種復(fù)雜的矛盾心理,在這句上體現(xiàn)的是淋漓盡致,富有十足的情味。
詩中的第三句詩人運用了擬人的寫作手法,燃燒的蠟燭是有心的,因為蠟燭本來就是有燭芯的,而此時的蠟燭之芯,變成了惜別之心,這是借物抒情。
詩中的第四句終于寫出了眼淚,蠟燭燃燒著,流下的是一行行燭淚,其中的“替人”更是把蠟燭寫活了,蠟燭也知道分別在即,相視而苦笑的人沒有流淚,但是蠟燭知道彼此的心是難過的,它代替了人而流淚。其中的“到天明”寫出了告別時間之長,也從側(cè)面體現(xiàn)出詩人不舍分離的一種表現(xiàn)。
我們縱觀整首詩,寫的都是分別的場景和感情,但是整首詩一氣呵成,借物喻人,沒有寫出一個愁字,但通讀全詩又讓人生出很多憂愁來??梢哉f杜牧不愧為唐代的杰出詩人,詩中短短28個字,把那種分別的情感寫得入木三分,而這首七言絕句,也堪稱是他經(jīng)典的佳作之一,非常具有研究的價值。
此詩短小精悍,又恰到好處地表達(dá)了詩人的情感歷程,讀后余味無窮。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