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點點文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天凈沙·秋思》是元人馬致遠的 一首散曲。馬致遠,號東籬,是元代雜劇四大家之一,作有《漢宮秋》等十五種雜劇,同時他也是創(chuàng)作散曲的行家里手。《天凈沙·秋思》就是他所寫散曲中最為經(jīng)典的一首代表作。
《天凈沙·秋思》雖是一首散曲,卻流露出了濃濃的詩意,一直以來深受好評。元代文學家周德清稱贊它為“秋思之祖”。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感受一下這首傳世佳作的魅力。
(一)
歷史發(fā)展到元代,在文壇上,已經(jīng)有了各種各樣的文體,比如文賦與詩詞,通常將這些視為雅文學,它們是表情達意的媒介;而散曲則是俗文學,它們只是戲文,只能提供給戲子們表演或給人祝壽取樂之用,難登大雅之堂。
這樣一來,散曲就受到老文體的壓制。
可是,曲子畢竟得到了大眾的歡迎。因此,愿意寫曲子的文人也就越來越多,曲子也就漸漸地開始雅化,要去跟詩詞搶地盤了。
于是乎,文人們開始嘗試著像寫詩詞那樣用曲子來表情達意。
因此,元代的散曲也就附帶上了文人的高雅情調(diào)。另一方面,元曲畢竟還是有一個俗樂的身份存在,所以它并沒有失去通俗與歌唱的這個藝術(shù)特色。
元曲:雅俗共賞
故,元代的散曲本質(zhì)上是一種雅俗共賞的文學。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秋思》,就展現(xiàn)出了這種雅俗共賞的特質(zhì)。
(二)
天凈沙,是曲牌,規(guī)定作品的格式,秋思才是題目,規(guī)定作品的內(nèi)容。曲牌標志著俗樂的血統(tǒng),題目則透露出文人詩的神韻。
馬致遠的這首《天凈沙》其實已經(jīng)脫離了音樂的這個背景,它直接展示給人的是文字本身的節(jié)奏,它不帶襯字(牌所規(guī)定的格式之外另加的字),遵循天凈沙(完全由六言句或四言句組成的)這個曲牌最基本的格式,每句的字數(shù)都是偶數(shù)。
而在中國古代詩詞里,每句的字數(shù)大多是奇數(shù),五言句和七言句是主流。通常我們讀詩,都是兩個字兩個字地念,如果是五言句或者七言句,讀到最后的時候,總要歇上半口氣,節(jié)奏上就帶有一種舒緩的美。比如五言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七言的“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边@種美是中國古代文人詩所追求的。
六言句或四言句讀到最后沒有那半口氣可以歇一下,它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完滿的美,但不太舒緩,有時會顯得很緊湊,這種的句式更多地用于駢文,俗樂。
《天凈沙》這個曲牌,專門用四言和六言,體現(xiàn)了俗樂的特點。而脫離了音樂的天凈沙,看起來幾乎就是一首句句押韻的六言絕句,讀起來有一種俗的味道。
(三)
這首天凈沙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名詞多,動詞少。
全篇只有“西下”和“在”,這兩個可以算是動作的詞,但它們的意思本質(zhì)上都是很虛的,它們突出的仍然是夕陽,斷腸人,天涯這三個形象。
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而曲的前三句,總共才十八個字,卻連用了九個名詞,三個一組,排列在一起,一個動詞都沒出現(xiàn)。
這種只用名詞,不用動詞的句法叫作“名詞句”,是漢語詩歌中一種很有特點的句法。
從俗到雅,再到雅俗共賞,這是“曲”這種文學體裁誕生和發(fā)展所經(jīng)歷的一個轉(zhuǎn)變,也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和多元性。馬致遠的這首散曲,更是將這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特色發(fā)揮到了極致。這首幾乎句句押韻的小令,將一幅蒼涼孤寂的天涯行旅圖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不僅言簡意豐且句法別致,是為“秋思之祖”。
那么,詩人在這首曲中描寫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人與物呢?
我們先來看,“秋思”這個題目,本來是文人詩的一個標準題目,“春女思,秋士悲”,為秋日的凄涼而感傷,這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的專利。要懂得欣賞山水風光,懂得從季節(jié)的變遷中感受到憂傷,這沒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是體會不出來的。
馬致遠用這個作為題目,是因為他對秋日風物的敏感,深層的憂思,使得這首散曲平添了幾分雅致。
1)枯藤老樹昏鴉
仿佛是潑墨寫意,為我們涂抹出一片旅途黃昏的景致。枯藤老樹飽經(jīng)風霜,不僅象征著生命的遲暮,也暗示著秋天,這一年之中溫暖季節(jié)的遲暮;烏鴉曾經(jīng)被當作日神的象征,所以在詩歌中常常與日光聯(lián)系在一起,黃昏時分的烏鴉,帶著昏暗的日光,暗示這一天的結(jié)束,而烏鴉也令人聯(lián)想到生命的結(jié)束。
在荒涼的郊外,一顆老樹佇立著,干枯的樹藤纏繞在它身上,幾只烏鴉被這落日的余暉落在上面。它們不知道,正有一位游子從它們身邊經(jīng)過,用詩人的眼睛打量著它們。
《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
這一句,只有粗大的景物,而人則是被極端地淡化了,只有客觀事物被靜靜地呈現(xiàn)出來。但盡管如此,只要我們仔細體會的話,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幅圖景并非純粹的無人之境,更不是無意義的物象堆砌。
詩人將從眼中看到的藤,樹,烏鴉這三種物象疊印到一起,投射著旅人寂寥甚至絕望的目光,這不禁生出了些冷漠的色彩;而昏鴉在寂寥與絕望之外,這又折射出黃昏的光影,暗示著旅人此時的疲憊。
作者雖然只是羅列了幾個名詞,但是枯藤,老樹,昏鴉無處不傳達出他那凄涼悲苦的情緒,這讓我們隱約聯(lián)想到作者當時的處境。
2)小橋流水人家
作者筆鋒一轉(zhuǎn),忽然又成了一幅清新的工筆畫。比起前一句,這一句有了生機,并且還有了人間的溫情。
一座樸素得有些寒酸的小橋,橫跨在汩汩的流水上,通向一戶正在升起炊煙的人家。但是這樣的溫暖卻并不屬于行走在荒原上的游子,因為這里不是他的故鄉(xiāng);這溫馨的人家更并不是他心中思念的家園。
行走于枯藤老樹昏鴉之間的游子,為什么會突然注意到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呢?此時此刻,這個異鄉(xiāng)客,到底想到了些什么呢?
他是想到了故鄉(xiāng),想到了母親或者妻子可能也在這樣一個黃昏里寧靜而寂寞地生活,還是僅僅因為累到麻木想趕到天黑之前找個人家住下來?
在這個畫面里,開始隱隱地顯現(xiàn)出人的心情了。
《天凈沙·秋思》:小橋流水人家
自古逢秋悲寂寥,蕭瑟清冷的秋天,總是讓人心生悲涼,馬致遠更是將這種情感與秋天的物象結(jié)合得自然天成,藤是枯藤,樹是老樹,鴉是昏鴉,三者羅列而出,一層次渲染著環(huán)境的凄涼和作者心境的悲苦。與此同時,小橋彎彎,流水潺潺,更刺激了作者這個異鄉(xiāng)游子的敏感內(nèi)心,勾起了他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思念。
接下來,作者又將如何賦予這首佳作更深層的意蘊呢?
3)古道西風瘦馬
這句像是剪影,游子的形象開始在畫面中出現(xiàn)了,盡管它不是正面的特寫。“古樹風吹馬,虛廊日照旗”,晚唐詩人昏暗詭異的意象再一次悄無聲息地化入了馬致遠的散曲中。
溫馨的小橋流水人家畢竟是異鄉(xiāng)的風景,況且被枯藤老樹昏鴉粗暴地隔絕在身外。屬于游子的只有一條承載著古往今來那些商人士子夢想和失意的古道,還有一匹瘦削而疲憊不堪的老馬,而馬上的游子沒有看到的是他自己的身影也和這匹老馬一樣瘦削而疲憊。
《天凈沙·秋思》
唐人在詩中運用名詞句的手法,已經(jīng)是極為熟練了。而馬致遠寫的這首元曲,也很好地借鑒了唐詩中的名詞句技巧。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他連用三個名詞句,排列了九個名詞,憑借元曲在形式上的優(yōu)勢,輕松地就打敗幾位唐代詩人的表現(xiàn),也即是打破了幾位唐代詩人的記錄。
他既不用描述這九件景物的具體樣子,也不用描述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而只要告訴我們這九樣東西同時存在著,這就足以傳達出他所要表達的意思了。
名詞句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馬致遠的這種羅列名詞的做法,無疑引起了普通群眾的興趣。在我們看來,能把九樣景物高度凝練地寫在一起,不用一個動詞,還能組成一幅自然的畫面,這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技巧,再配上六言句和密集的韻腳,朗朗上口,好讀好記。無論是讀還是唱,這都有一定的娛樂性。
名詞句的使用,充分發(fā)揮了元曲雅俗共賞的優(yōu)勢,吸收了唐詩的精華,又容易被老百姓接受,這就是這首散曲能被傳頌數(shù)百年的重要原因。
4)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一句,主人公的形象終于出現(xiàn)了,畫面變成了一個近景的特寫。
前面的九個意象,每一個都折射出了夕陽的光影,然而到這里才真正將夕陽點出來;每一個都在投射著游子的情緒,然而到這里才真正點出斷腸人在天涯。
這就是作者精心設計的,采用了詩的章法。
夕陽下,古樹間,人家外,一個孤獨的游子,倚一匹瘦馬,漫天西風,無言地行走于秋日的古原之上。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他是這首散曲的主角,也是作者自己的形象展現(xiàn),但此時作者仍然沒有額外描述他的行動,而只是把他的這種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對他的描述只有“斷腸”兩個字,與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一樣,斷腸人仍舊只是一個物象,只不過是加了一個很悲涼的限定,而更多的故事則只是交給了讀者去猜想了。
也許他承受著報國無門的痛苦,也許他剛剛經(jīng)歷了與至親至愛的生離死別,又或者他早已參透了自己孤獨蒼涼的命運。
其實,只要是在這個秋天的黃昏,這個斷腸人出現(xiàn)在天涯,出現(xiàn)在這一片秋景中,就足以傳達一切了。自然而然地想到悲秋這一特有的情緒。
(四)
《天凈沙·秋思》通篇泛著昏黃的色調(diào),像是落日的余暉,像是深秋的樹葉,更像是陳年畫卷的顏色,在這幅陳年的畫卷之上,沒有題記,只有物象的陳列,基于中國詩學的沉厚積淀,讀者和作者之間達成了一種完美的默契,僅憑著這些物象的組合,讀者便能很好地領會到作者想表達的悲秋之情緒——游子羈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沒有動詞的詩作,如同一部沒有臺詞的電影,像默片一樣,默默地傳達著秋日特有的成熟、靜穆之美。
所以,這首散曲通俗有趣,在意境上,又絕不缺乏文人之品位。
參考資料:
《天凈沙·秋思》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