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最常見的一種景物就是雪,尤其是在北方。而提到雪,則讓人莫名地生出興奮的感覺。在小孩子的眼中,下雪代表著打雪仗,堆雪人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動。在莊稼人的眼里,瑞雪兆豐年,下雪往往代表著豐收。而在讀書人的眼里,雪這個晶瑩剔透的小精靈則代表了更多的名人佳句。
譬如說被譽為“詠絮才女”的謝道韞,又或是那句膾炙人口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在送行的同時,吟唱出詠雪的千古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然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在詩歌開頭就直接點題,描寫了北地邊關(guān)的風(fēng)雪。詩人首先是借助聽覺,描繪出風(fēng)雪交加的場面。而八月本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在邊塞胡人居住的地方卻已經(jīng)大雪漫天了,這就暗示了塞外苦寒,為后文埋下伏筆。
其次,詩人通過視覺,展現(xiàn)出飛雪勝花的美景。借助顏色上的互通,混淆了風(fēng)的特性,把飛雪比喻成綻放的梨花,在嚴(yán)寒之中注入了一絲春意,用浪漫的筆觸為讀者繪制了一幅充滿壯麗之美的畫卷。
冰天雪地之中,沒有人可以長時間地呆在屋外,于是詩人馬上描繪了室內(nèi)的情況,即“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綿綿的飛雪打濕了簾幕,在寒氣的侵襲下連狐皮大衣都無法帶來溫暖。而弓箭也因風(fēng)雪而無法打開,鑌鐵打造的戰(zhàn)衣又怎么能穿在身上呢!
一般的風(fēng)雪僅僅是在室外逞兇,而在邊塞,就連室內(nèi)都留下了冰雪肆虐過的痕跡。詩人先用“狐裘不暖”寫出了在風(fēng)雪中普通人的苦惱,又借“角弓難控”和“鐵衣難著”刻畫出邊塞將士們的艱辛和痛苦。這兩句詩既是遞進關(guān)系,又彼此形成對比,使雪的寒冷呼之欲出,令世人對邊塞風(fēng)雪的威力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詩雖然名為白雪歌,卻終究是一首送別詩,所以詩人在寫完風(fēng)雪之后,開始描寫灑淚離別的場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在欄桿上凝結(jié)著一根根冰柱,天上也是陰云密布,而此時中軍大帳響起了幽怨的樂聲,原來是即將遠(yuǎn)行的人喝下了離別的美酒。
歷來送別的場景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柳枝和流水,因為這兩樣景物代表了離別和傷感。而本詩的作者卻一反常態(tài),把離別的場景設(shè)定在一個冰雪的世界里。這是因為八月的塞北柳枝已枯,流水已凝,所以詩人因地制宜描繪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送別會。而“愁云慘淡萬里凝”一句,不僅寫景,還借景抒情。用“愁”字點出離別時的內(nèi)心感受,“萬里”則代表了長途跋涉的艱辛。
酒已飲,人將行,于是詩人把目光放到迢迢萬里的離別路上,“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被冰雪凍住的旌旗下,在漫天的飛雪中,我送你離開。看著你的身影漸行漸遠(yuǎn),直至消失無蹤,而雪地上只留下馬蹄踏過的痕跡。
通過無力翻轉(zhuǎn)的旌旗,詩人再一次展現(xiàn)出北地冰雪的威力。但就是在這樣寒冷的環(huán)境中,詩人卻在室外佇立良久,直至好友的身影徹底消失,他還不肯回到溫暖的室內(nèi)。此處雖然只是單純的寫景,但濃濃的情誼卻噴薄而出,讓人不禁為之感動。
而最后一句“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表達難舍難分之情的同時,也為本詩留下了一個開放式的結(jié)尾,令人讀來回味無窮。
縱觀全詩,以詠雪為基礎(chǔ),先描寫了北地塞外的寒冷和艱苦的生活環(huán)境,再借助這個環(huán)境刻畫出詩人與武判官之間的深厚友誼及依依惜別的場面。所以說,本詩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冰雪的寒冷及其所帶來的殘酷。
而這個成功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寫實,如“白草折”和“百丈冰”。其二則是因想象而產(chǎn)生的浪漫,如“千樹萬樹梨花開”。在虛實之間,詩人營造出一個悲壯且瑰麗的送別場景,令情感突破了嚴(yán)寒的封鎖,溫暖著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
參考資料《全唐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