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南宋大詩人哲學家理學家朱熹的作品。朱熹是中國哲學史上的大師,是繼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之后,對儒家學說的發(fā)展起到重大影響的人。我們可以不客氣地說,朱熹造成了中國先秦儒家學說的轉向,他把儒家學說進行系統(tǒng)化哲學化,這是他的巨大貢獻,同時,他的理學思想,也改變了先秦儒家的特性,辯證地說,他既是儒家學說的功臣,也是儒家學說的罪人!
朱熹是個哲學家,哲學家寫的詩,肯定是要告訴你一個什么道理的。但是他為了顯示自己的思想的高度和深沉的思考,他就不明說,非要隱藏在詩歌中,讓我們去探尋。先來看看這首詩:
活水亭觀書有感
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譯文:
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zhàn)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
這是一首哲理詩,不過是以寫景來表現(xiàn)的。寫一艘船,在沒有水的時候寸步難行,在一場大雨之后,大船在水上自由飄蕩相當靈活。本來這個也沒啥特別的,但是我們要看,他的題目是觀書有感,就是說自己看書的時候的感受。這就說明,這不僅僅是一首寫景詩了,而是表達自己的思考的一首詩。什么意思呢?我認為,朱熹的大概意思是說,我們要勇于思考,勤于思考,想不出來就抓破腦袋也要思考,不要以為這是做無用功,思考也是一個逐漸積累的產物,一旦你達到了思維的臨界點,你可能就一下子茅塞頓開,什么都明白了。這個過程有點像禪宗中的頓悟,一下子醍醐灌頂了!也像晉人尋找桃花源豁然開朗也!
順便說說宋朝詩歌的特點。一般人年輕的時候,不大喜歡讀宋朝的詩,因為和唐朝的簡潔明快相比,宋朝的詩人老是喜歡說理議論,要是詩歌中沒有點哲理,你都不好意思寫詩。朱熹的詩就體現(xiàn)了宋詩說理的特點。陸游的詩歌算是比較明快的,但他也喜歡說理。同樣是寫到鄉(xiāng)村朋友那里去喝酒,你看孟浩然寫的: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多么有味道清新自然的農家生活。
你再看陸游寫的:
游山西村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同樣的生活,陸游非要弄出點哲理來,也許這是陸游最為得意的句子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就是宋詩的特點!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