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人皆知,古代皇帝君臨天下,為了彰顯身份,樹立權威,取信于民,都講究'金口玉言',一言九鼎。因此皇權才會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性,和無可匹敵的威懾力。因此歷代有為之君,大都能謹言慎行,一諾千金。但偶爾也會有例外。比如宋朝有個皇帝,曾對天發(fā)誓做出許諾,但因時移世易,所發(fā)毒誓又全部違背,結果悲劇了。
發(fā)下毒誓的皇帝,就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柴榮駕前的心腹重臣,深得皇帝信任倚重。但周世宗享年不永,三十多歲就病故,留下七歲幼子柴宗訓繼承帝位。趙匡胤野心勃勃,竟然不顧周世宗的厚恩,發(fā)動陳橋兵變,謀朝篡位,奪了后周江山,建立大宋。
趙匡胤奪權后,心中殘存一絲良心未泯,一直覺得心中有愧。《避暑漫抄》記載,他在太廟中立下一塊石碑,上面鐫刻了他交待給后世子孫的祖訓誓言。有一條是善待柴家后人,犯罪也不得追究刑責,即使是謀逆大罪,也只能賜死,在獄中自盡,不得在街頭斬殺。最后特意注明違反誓言后果: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是名副其實的毒誓。后來他還鄭重其事授予柴家人丹書鐵券,相當于免死金牌。
乍一看,宋太祖為人很厚道,因為歷代皇帝,對待前朝皇帝,大都采取斬草除根的手段,以徹底清除反抗勢力,免得他們日后復辟,威脅到自己的皇位??上У氖?,宋太祖發(fā)下的毒誓,純屬空喊口號,別說后世子孫,宋太祖自己就最先違背。他口口聲聲要善待周世宗柴榮的后人,可他的做法卻是冷酷無情的。
周世宗柴榮之子柴宗訓,丟掉帝位時才七歲。趙匡胤當上皇帝后,就把柴宗訓封為鄭王,流放到房州。這個房州,位于今天湖北神農架一帶,當時地方偏僻,交通不便,山嶺縱橫。從唐朝開始,宗室親王獲罪后,大都被流放此地。年幼的柴宗訓也被安置到此地,過著半軟禁生活。
十三年后,一件怪事發(fā)生,年僅二十歲的柴宗訓,莫名其妙暴病而亡。后世對柴宗訓的死因,一直持懷疑態(tài)度,畢竟前朝皇帝的特殊身份,年僅二十歲就暴死,趙匡胤既有動機也有條件成為幕后元兇。如果說柴宗訓的死是自然死亡,屬于偶然事件,但如果聯(lián)系起柴宗訓幾個弟弟的下場,真相不言自明。
柴宗訓有三個哥哥,早年死于戰(zhàn)亂。宋朝建立時,柴宗訓還有三個弟弟,分別是曹王柴熙讓,紀王柴熙謹,蘄王柴熙誨,四人都落到趙匡胤手里。紀王柴熙謹后來被宋朝大將潘美收養(yǎng),但在乾德二年死去,因生年不詳,無法獲知準確年齡。但既然是柴宗訓弟弟,乾德二年柴宗訓當時十一歲,柴熙謹應當更小,等于沒長大成人就死去。
另兩個弟弟柴熙讓、柴熙誨,下場更為離奇,宋朝建立后,兩人就失去了蹤跡,誰也不知他們的去向和生死,宋朝史書中再也沒有他們的任何記載。等于說,前朝皇帝的四個皇子,一個二十歲就死去,一個十歲左右死去,兩個下落不明,人間蒸發(fā)。這也叫善待?恐怕沒人愿意受到這種善待。趙匡胤立下毒誓善待柴氏子孫,但最終說了不算,柴氏子孫下場如此凄涼。
古代有一種因果報應的說法,今天看來屬于封建迷信,不可聽信。但巧合的是,趙匡胤發(fā)下毒誓善待柴氏子孫,最終違背誓言,他的子孫也未能得到善終。趙匡胤四個兒子,趙德秀、趙德昭、趙德林、趙德芳。趙德秀和趙德林很早就死去。
趙德昭在叔叔趙光義登基后,被視為潛在威脅,經常因為小事受到趙光義的斥責威脅,終日惶惶不安,最后在太平興國四年,自盡而亡,死時二十八歲。趙德芳也在哥哥死后兩年,于太平興國六年病死,死時二十三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