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美的理想和審美的意象:典型問題
康德在《審美判斷力的分析》第一部分《美的分析》里,結合到美的符合目的性以及純粹美和依存美的分別,提出了”美的理想”問題,后來在第二部分《崇高的分析》里,又結合到天才和藝術創(chuàng)造,提出了“審美的意象”問題。他自己不曾指出這兩個問 題的聯(lián)系,它們在全書安排中所占的互不相關的地位不免使人誤認它們?yōu)閮蓚€互不相關的問題,其實他們所涉及的只是一個問題——典型問題——的兩個方面?!懊赖睦硐搿保ǖ谝黄吖?jié))部分是從審美趣味方面看典型問題,”審美的意象”(第四九節(jié))部分是從藝術創(chuàng)造方面看典型問題。為著顯示出這兩個問題密切關聯(lián),我們把它們放在一起來介紹。
(a)美的理想
康德在《美的分析》里立專節(jié)(第一七節(jié))討論了”美的理想”。這一節(jié)糾正了“美的分析”中形式主義的基本傾向,原來美只在形式,現(xiàn)在“美的理想”卻主要地涉及內容意義。這一節(jié)也可以糾正一般人認為康德美學思想全是形式主義的那個片面的看法。
“美的理想”也就是“美的標準”.標準都要涉及客觀規(guī)則??档率紫戎赋觯瑢徝琅袛嗖簧婕案拍?,而客觀規(guī)則卻必通過概念來規(guī)定,所以”審美趣味方面沒有客觀規(guī)則”,由于這個理由,他認為不能有研究美的科學,只能有對審美判斷力的批判(第六○節(jié))。審美既不能憑客觀規(guī)則,所以“如果想尋找一種審美原則,通過明確的概念來提供美的普遍標準,那就是白費氣力”(第一七節(jié),下同)。但是康德又承認“在感覺(快感或反感)的普遍可傳達性里——這種可傳達性也還是不涉及概念的——即在一切時代和一切民族對于某些事物形象顯現(xiàn)的感覺所常顯出的一致性里,我們仍可找到一種審美趣味的經(jīng)驗性的標準。”(重點引者加)這種標準是“由范例證實的,以根深蒂固的一切人所共有的東西(即“共同感覺力”——引者注)為依據(jù)的”,總之,公是公非就可以看作一種經(jīng)驗性的美的標準。
經(jīng)驗性的標準來自大多數(shù)人對某些對象或作品的共同鑒定,它是范例性的,但又不能取范例的方式而存在,因為審美趣味須有獨創(chuàng)性,而“范例的摹防者只是作為這范例的批評家而表現(xiàn)出的審美趣味”。美的標準既不能以概念形式存在,又不能以范例形式存在,然則它究竟以什么方式存在呢?康德回答說:
審美趣味的最高范本或原型只是一種觀念或意象(10),要由每個人在他自己的意識里形成,他須根據(jù)它來估價一切審美對象,一切審美判斷的范例,乃至每個人的審美趣味。觀念在本質上是一種理性概念,而理想(Ideal)則是把個別事物作為適合于表現(xiàn)某一觀念的形象顯現(xiàn)。因此,這種審美趣味的原型一方面既涉及關于一種最高度(Maximum)(11)的不確定的理性概念;另一方面又不能用概念來表達,只能在個別形象里表達出來,它可以更恰當?shù)亟凶雒赖睦硐?。我們雖然原來不曾有這種理想,卻努力在自己心里把它形成。但是它只能是一種想象力方面的理想,因為它不基于概念而基于形象顯現(xiàn),而形象顯現(xiàn)的功能就是想象力。(重點引者加)
從此可見,美的理想只以個別的具體的形象顯現(xiàn)方式由每一個人憑想象力在自己的心里形成,它又暗含著對“最高度”的理性要求,因而涉及一種”不確定的理性概念”,是“以根深蒂固的一切人所共有的東西為依據(jù)的”。
這樣看來,理想美不能只在感性形式或空洞的形象顯現(xiàn),同時也要涉及理性概念??档旅鞔_地指出:“要找出理想的那種美不是一種游離不定的美,而是要由一種‘客觀的符合目的性’的概念來固定下來的美,”這就是說,要根據(jù)對象的由本質所規(guī)定的目的來判斷這對象是否達到了理想美,康德在這里放棄了美不涉及目的概念的說法,回到了鮑姆嘉通的立場,主張判斷對象是否達到理想美,畢竟要看它(就由它的本質所規(guī)定的目的來說)是否是“完善”的。因此,理想美只能是”依存的”,而不是”純粹的”。
由于“只有人才能按照理性來決定他的目的”,才能”拿這些目的來對照本質的普遍的目的,而且進一步用審美的方式來判斷這二者之間的協(xié)調一致”,所以“在世間一切事物之中,只有人才可以有一個美的理想,正如只有在他身上的人性,作為有理智的東西,才可以有‘完善的理想’?!边@種只有人才有理想美的看法后來由黑格爾加以發(fā)揮,黑格爾說得比較清楚”只有人才能達到理想美,因為人不單是“自在”的,而且是”自為”的,即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和目的。因此,只有人才能顯出理想美所要求的“道德精神的表現(xiàn)”。
接著康德在美的理想之中分析出兩個因素:一個是“審美的規(guī)范意象”,另一個是“理性觀念”。所謂“審美的規(guī)范意象”是從經(jīng)驗中用想象力總結得來的平均印象,例如在經(jīng)驗中見過一千個身體發(fā)育完全的人,就憑想象力把這一千人的印象疊合在一起(類似高爾頓(12)所說的復合照像),就可以得到人的平均身材,這就是美的人身材。從此可見,康德所說的“規(guī)范意象”就是“類型”或同類事物的共性,亦即賀拉斯和布瓦洛等所理解的”典型”.康德對這種類型作了兩點很重要的說明。第一,在總結經(jīng)驗時須通過比較,比較的范圍不同,所得到的平均印象也就不同。例如關于身材的理想,各時代各民族可以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這理想,因為只是經(jīng)驗性的,還是相對的,不能作為絕對標準。其次,縱使就同一民族來說,”規(guī)范意象”是由每個人憑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只能是“對全類事物的一種游離不定的印象”,事實上沒有哪一個身材能恰合這種平均印象。因此,它還不是真正的理想美,只是美的一種必不可缺少的條件,還不就是美本身。它“只能見出全類事物的形象顯現(xiàn)的正確性”,“不能包含足以區(qū)別種類的特性”。例如“一個完全端方四正的面孔也許是畫家想用來作模特兒的,通常卻無所表現(xiàn)。這是因為缺乏任何足以見出特性的東西?!睆拇丝梢?,康德并不滿足于把類型當作典型或理想。他對特性的要求反映出當時由新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風氣的轉變,后來黑格爾也融合希爾特的“特性”說和歌德的“意蘊”說于他所下的美的定義中(13)。
美的理想中第二個因素是“理性觀念”。康德說這種理性觀念“用人性的目的——就這些目的不能用感性形象來表現(xiàn)的方面來說——作為批判人的形狀所依據(jù)的原則,人性的目的就通過這種形狀現(xiàn)出,作為它們(人性的目的)在現(xiàn)象界(人體形狀——引者注)所產(chǎn)生的效果?!睉撟⒁獾氖沁@種理性觀念只限于人類??档抡f,“它只能在人的形體上見出,在人的形體上,理想是道德精神的表現(xiàn)(重點引者加),離開這種道德精神,對象就不能既是普遍地又是正確地(不只是消極地通過按經(jīng)院常規(guī)看來是正確的形象)給人快感,”也就是說,不能達到理想美。康德把美的人的形體叫做“統(tǒng)治著人內心的那些道德觀念的可以眼見的表現(xiàn)”。在舉例說明這些道德觀念時,他提到慈祥、純潔、剛強、寧靜等等,這些也就是他所說的“人性的目的”。這種能表現(xiàn)道德精神的人體美才真正是康德所要求的“美的理想”。很顯然,“按照美的理想所作的判斷不能是一種單純的審美趣味的判斷”,真正美的東西,從道德觀念看,也要是“完善”的。
讀《美的分析》讀到”美的理想”部分,人們可能覺得康德在這里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從形式主義轉到對人道主義內容的偏重,覺得這是一個未經(jīng)解決的矛盾。但是事實是:康德在分析美的本質時是把審美判斷力假想為一種獨立的抽象的心理功能而尋求它之有別于其它心理功能的特質,認為它是不涉及欲念、利害計較、目的、概念等內容意義,而只涉及形式的一種超然的單純的令人愉快的觀照。同時,他也認識到這種獨立性、超然性和純粹性畢竟是假想的,或則說,為分析方便而設立的,事實上人是有機整體,審美功能不但不能脫離其它功能,取抽象的純粹的形式而獨立存在,而且必然要結合其它功能才好發(fā)揮它的作用:考慮到這個事實時,理想美就不能是“純粹的”,就必然是“依存的”,必然是在于能表現(xiàn)道德精神的外在形體,這也必然就是人的形體??档碌乃枷刖€索大致如此,所以表面上雖似前后矛盾,實際上還是說得通的。
(b)審美的意象(14)
在《崇高的分析》里討論到藝術天才時,康德提出了一個問題:究竟是什么一種心理功能組成了天才?他的回答是:天才“不過是表達審美意象的功能”(第四九節(jié))。在說明”審美的意象”之中,他對于典型提出了一個和他在討論“美的理想”時所提的不完全相同,或許比較成熟的看法。
康德指出:有些藝術作品,盡管從審美觀點看,無瑕可指,卻是“沒有靈魂的”。這“靈魂”究竟是什么呢,康德說,它就是”心靈中起灌注生氣作用的本原”,或“表現(xiàn)審美的意象的功能”,也就是天才。接著他說明審美的意象如下:
我所說的審美的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種形象顯現(xiàn),它能引人想到很多的東西,卻又不可能由任何明確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表達出來,因此也沒有語言能完全適合它,把它變成可以理解的?!?/span>
想象力來自尋娛樂,將經(jīng)驗的面貌加以改造。這當然要根據(jù)類比規(guī)律,卻也要根據(jù)植根于理性中的更高原則……通過這種辦法,我們就覺得有不受制于聯(lián)想律(屬于想象力的經(jīng)驗性的運用)的自由,因此,我們可以根據(jù)聯(lián)想律去從自然中吸收材料。在這上面加工,造出和自然另樣的,即超越自然的東西。
想象力所造成的這種形象顯現(xiàn)可以叫做意象,一方面是由于這些形象顯現(xiàn)至少是力求摸索出越出經(jīng)驗范圍之外的東西,也就是力求接近理性概念(即理智性的觀念)的形象顯現(xiàn),使這些理性概念獲得客觀現(xiàn)實的外貌(15):但是主要的一方面還是由于這些形象顯現(xiàn)(作為內心的直覺對象)是不能用概念去充分表達出來的。例如詩人就試圖把關于不可以眼見的事物的理性概念(如天堂、地獄、永恒。創(chuàng)世等)翻譯成為可以用感官去察覺的東西。他也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在經(jīng)驗界可以找到的事物,例如死亡、憂傷、罪惡、榮譽等等,也是越山經(jīng)驗范圍之外,借助于想象力,追蹤理性;力求達到一種“最高度”。使這些事物(16)獲得在自然中所找不到的那樣完滿的感性顯現(xiàn)。特別是在詩里,這種形成審美意象的功能可以發(fā)揮到最大限度。單就它本身看,這種功能在實質上只是想象力方面的一種才能。
——第四九節(jié)
康德在這里所要說明的主要有下列三方面:
1.就成因說,審美意象是由想象力形成的,但是也要根據(jù)理性觀念(超經(jīng)驗界的,例如永恒、創(chuàng)世、神、自由、靈魂不朽等;經(jīng)驗界的,例如死亡、罪惡、堅強、寧靜等)。形成審美意象的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不同于“復現(xiàn)的”想象力,復現(xiàn)的想象力主要根據(jù)對經(jīng)驗的記憶,根據(jù)經(jīng)驗性的“聯(lián)想律”(包括“類比規(guī)律”)來把從自然界所吸取的材料(印象)復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則除此以外,還要根據(jù)更高的理性原則,即人的理性要求,來把從自然界所吸取的材料加以改造,使它具有新的生命,成為“第二自然”,這才是藝術。這樣由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所造成的形象顯現(xiàn)才是審美的意象。
2.就性質說,審美意象是理性觀念的感性形象。就其為感性形象來說,它是個別的,具體的;就其顯現(xiàn)出理性觀念來說,它卻帶有普遍性,因而帶有高度的概括性。一個理性觀念(例如永恒或榮譽)可以有無窮的感性形象來顯現(xiàn)它,其中卻沒有哪一個足以充分地顯現(xiàn)它,它們彼此之間在顯現(xiàn)力的強弱上可以千差萬別,而配稱為“審美意象”那一種感性形象卻具有在可能范圍內的最高度的顯現(xiàn)力,能把既定的理性觀念在可能范圍內最完滿地最充分地顯現(xiàn)出來,它在顯現(xiàn)理性觀念中所達到的高度是一般自然事物所不能達到的,所以它是理想,也是“第二自然”??档略谡劇懊赖睦硐搿焙汀皩徝酪庀蟆睍r都常提到“最高度”,”最高度”也就是“理想”。康德認為要達到”最高度”的要求本身就是一種理性要求?,F(xiàn)在我們綜合康德的意思,可以把審美意象界定為“一種理性觀念的最完滿的感性形象顯現(xiàn)”。唯其如此,它具有最高度的概括性和暗示性??档碌摹皩徝酪庀蟆闭f顯然已包含黑格爾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說的萌芽。因此,盡管康德的哲學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他在美的理想問題上卻接近客觀唯心主義。
3.由于具有最高度的概括性,審美意象在作用上能以有盡之言(個別具體形象)表達出無窮之意(理性觀念內容以及其可能引起的無數(shù)有關的思致),能引人從有限到無限,從感性世界到超感性世界:能使人感覺到超越自然限制的自由。康德認為這審美意象的這個特征在詩里表現(xiàn)得最清楚。下面一段對詩的頌贊是著名的:
在一切藝術之中占首位的是詩。詩的根源幾乎完全在于天才,它最下愿意受陳規(guī)和范例的指導。詩開拓人的心胸,因為它讓想象力獲得自由,在一個既定的概念范圍之中,在可能表達這概念的無窮無盡的雜多的形式之中,只選出一個形式,因為這個形式才能把這個概念的形象顯現(xiàn)聯(lián)系到許多不能完全用語言來表達的深廣思致,因而把自己提升到審美的意象。詩也振奮人的心胸,因為它讓心靈感覺到自己的功能是自由的,獨立自在的,不取決于自然的;在觀照和評判自然(作為現(xiàn)象)中所憑的觀點不是自然本身在經(jīng)驗中所能供給我們的感官或知解力的,而是把自然運用來仿佛作為一種暗示超感性境界的示意圖。詩用它自己隨意創(chuàng)造的形象顯現(xiàn)(Schein)來游戲,卻不是為著欺騙,因為它說明自己只是為著游戲,但是知解力卻可以利用這種游戲來達到它的目的。
—第五三節(jié)
用簡單的話來說.詩不僅用所選的特殊形象來表現(xiàn)出一般,而且可以暗示出無數(shù)的其它相關的特殊形象;自然在詩里只是一種跳腳板,幫助人從自然跳到超感性境界即理性世界。這就是詩的無限和自由。詩使人在“形象”中“游戲”,但畢竟可以為知解力服務。這是關于詩的本質的浪漫主義的看法??档略谶@里首先提出“形象”或“顯現(xiàn)”(17)的概念,這個概念是后來德國美學家們(例如席勒和黑格爾)所不斷加以發(fā)揮的,其要點在于把事物的單憑感官接受的方面抽象出來,但是在消極的浪漫主義者(例如叔本華)的頭腦里,“形象”便和“存在”(Sein)完全對立,藝術既只夫形象,理性內容就完全消失了。這并不是康德的本意。
“審美意象”是與邏輯概念對立的,因為前者是形象思維的對象,后者是抽象思維的對象。但是在具有最高度的概括性這一點上,“審美意象”卻“力求接近理性概念”,和邏輯概念有些類似。它們都是一般與特殊的統(tǒng)一,都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因而都帶有普遍性,所以都起著一種橋梁作用,可以引起無數(shù)相關的或類似的觀念或意象。
不難看出,康德所說的“意象”正是藝術典型,也正是他在“美的分析”中所說的“美的理想”,在討論“美的理想”時,他把“規(guī)范意象”或類型當作一個因素,雖然并不重視它,卻也沒完全拋棄它。在討論“審美意象”時,他拋棄了規(guī)范意象或類型的看法,只就原先所提的理性觀念加以發(fā)揮,特別提出它是創(chuàng)造的想象力的作品,強調它的最高度的概括性。所以這是康德對典型的比較成熟的看法。
也不難看出,康德的這個典型說和亞理斯多德的看法,以及以后的黑格爾的看法,在實際上都是一致的,都建立在一般與特殊的統(tǒng)一、理性與感性的統(tǒng)一的大原則上??档碌莫殑?chuàng)在于兩點,第一,他突出地提出典型的理性基礎,而且把這理性基礎結合到精神的自由、道德觀念以及隨浪漫運動亦即隨資產(chǎn)階級上升所發(fā)展出來的人道主義概念,因而賦予典型以更深廣的內容;使美和善統(tǒng)一起來。其次,在明確地肯定典型的個別性與具體性的同時,康德提出“最高度”的概念,典型在表現(xiàn)能力上,即在概括性和暗示性上,要達到可能的最高度,應該是既根據(jù)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第二自然”。這個觀點一方面強調藝術的豐富性,另一方面也強調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這是與浪漫運動的藝術理想相符合的。
在說明“審美意象”之后,康德替美重新下了一個定義:
美(無論是自然美還是藝術美)一般可以說是審美意象的表現(xiàn):所不同者在美的藝術里,這個意象須由關于對象的概念引起(即須光對作品的目的有一個概念——引者注),而在美的自然里,只須對既定的觀照對象加以反思,不須對這對象究竟是為什么的先有一種概念,就足以引起以這對象作為表現(xiàn)的那個意象,并且把它傳達出去。
——第五一節(jié)
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
1.這個定義顯然不同于他在《美的分析》里所下的“美在形式”的定義。形式和表現(xiàn)在美學思想史里一直是兩個對立的概念。形式主義者只顧感性形式,表現(xiàn)主義者則認為感性形式如不表現(xiàn)理性內容,那就還是空洞的,不能看作美的。毫無疑問,從內容與形式的統(tǒng)一體上來看美,才是正確的看法,康德是由形式主義轉到表現(xiàn)主義的,雖然轉得還不很徹底。
2.在《美的分析》里,康德所理解的純粹美只限于極小部分的自然和藝術,而且自然美和藝術美在他的心中還是兩個對立的概念,沒有統(tǒng)一。在這里,他卻把自然美和藝術美統(tǒng)一在審美意象的表現(xiàn)里,并且指出分別在于創(chuàng)造者對藝術作品的目的須胸有成竹,而欣賞者則只對有所表現(xiàn)的自然對象的形象進行觀照,所表現(xiàn)的內容都是理性觀念的感性形象顯現(xiàn)。康德對這一點只從藝術美方面詳談過,卻很少從自然美方面談過。如果依據(jù)他的前提來推論,結論就應該是:自然美也還是“道德精神的表現(xiàn)”(18)。從他對崇高(他認為只限于自然)的分析來看,這個結論也是與他對崇高的基本看法一致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