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區(qū)山川文物古跡眾多,在這種涼爽的秋季,遍訪名山古跡也是一件快事。上周六,我們又一次組織了在“運動中學習歷史”的活動,這次探查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字寺遺址、金陵;以及房山區(qū)文物保護單位——莊公院、劉世民塔。位于周口店地區(qū)車廠村西北。始建于東晉,原為佛教寺院,唐貞觀十二年(638)重修。遼應歷八年(958)重建,改名崇圣院。元至正十八年(1358)重修,順帝賜名十字寺,改為景教寺院。明清時又為佛寺。
寺院已毀,只留下寺址、院墻。
院中還有一顆碩大的銀杏樹和兩個三個碑刻。一碑為明代重刻遼應歷十年(960)《三盆山崇圣院碑記》,為方首方座。一碑為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大元敕賜十字寺碑》,碑額頂端有十字,左右雕刻云龍。還有一個碑是現(xiàn)代人按照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刻的復制品。
《大元敕賜十字寺碑》
《三盆山崇圣院碑記》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散落的柱礎
景教:是基督教的聶斯托利派,起源于今天的敘利亞。是最早傳入中國的基督教。唐代,在太宗李世民的統(tǒng)治之下,國家富強、民風開放包容,有許多西域人通過路上絲綢之路來到長安,經(jīng)商、做官,景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傳入中國。由于景教能夠充分吸收中國的儒道精神,獲得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贊賞,唐代歷太宗、高宗、武后、德宗等,都對景教給予了支持。到唐武宗時期,受到“會昌滅佛”,景教開始衰微。直到元代,大量西域人重新進入中國,景教才得到恢復。
給大家講碑刻
九龍山步道連接了兩個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十字寺和金陵。位于周口店地區(qū)車廠村北大房山腳下。為金代皇帝和宗室諸王的陵墓群。經(jīng)過金海陵王、世宗、章宗、衛(wèi)紹王、宣宗五代60余年的營建,形成一處規(guī)模宏大的皇家陵寢,面積約60平方公里。
如今,這里已是荒草叢生,只留下神道上隱約的石階路,通往遠處的大山。
有一截神道被玻璃罩起來進行保護,依稀可見道邊的磚石上刻有龍的圖案。
一尊“睿宗文武簡肅皇帝”碑。
(金睿宗,是太祖完顏阿骨打的第三子。他并沒有當過皇帝,是他的侄子金世宗殺死海陵王奪位后,追封他為睿宗。)外面是新砌的石墻,里面是原來的老的夯土墻。
在路過灰色板房的時候,遇到一位守陵的老爺爺,將門打開,允許我們進去一看。有兩個是雕有龍、鳳紋飾的漢白玉石槨。
(據(jù)說這個是完顏阿骨打的睿陵,這里的棺槨是仿制品,真品藏于首都博物館)位于周口店婁子水村。院子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1萬平方米。莊公院是處在一個半山腰上,位置十分難找,百度地圖都無法定位。耗費了將近1個小時,才找到上山的路。
上山的路雖然難,但景色十分迷人,頗有一種“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之情。
爬到一處相對平坦的地方,可以眺望遠處的莊公院和劉世民塔。
莊公院創(chuàng)建于遼,明清重修。遼至清初是佛教圣地,康熙以后為道教活動場所,現(xiàn)存建筑是康熙三十三年(1694)由龍門派道人王太定主持維修。
寺院僅剩四座清代石碑還保留較好,三座是重修三清殿堂碑記,一塊是記載該院房地產(chǎn)交接事宜。
背后是三清殿,原本的道教場所,供奉的是三清圣神,現(xiàn)在重修修葺,成為供奉佛教的地方。
劉世民塔,遼代建筑,高6米,八角形三級密檐空心磚塔。
塔上原本有碑銘題記,只是今人又重新翻刻安放。
最后來一張此次活動的大合影?。?!
“寫在最后,此次主要是欣賞十字寺遺址,沒想到機緣巧合,有幸能夠拜訪金陵,并進入房內看一眼棺槨。雖然同為帝王陵,但保護和開發(fā)顯然不能跟陜西的唐陵相提并論。簡單的文字介紹,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看守,這些似乎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太相符。不知道金陵還能否繼續(xù)堅守到下一個800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