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野
16歲時的夢想
有多少人記得?
她叫夏憶,24歲,是荔枝FM播客欄目《好好虛度時光》的主播,微信號“聽故事”里的所有聲音,都出自這個南方姑娘。
16歲時的夢想,夏憶是這樣列的:
做電臺主播,寫作出書做專欄作者,獨自去遠方旅行,做志愿者,支教,學會彈鋼琴,愛每一個人。
寫下這些夢想的少女,有一個常出現(xiàn)在新聞里的身份標簽,“留守兒童”。
父母在城市打工,夏憶7歲前跟著外婆在偏僻的大山里生活。8歲到11歲,又和弟弟跟著七十多歲的奶奶在農(nóng)村生活。
'兒時在外婆家的山谷里,我常常跟著小姨去山坳里放牛,田間的溝渠抓魚,山上采野果,夏天的夜里便和大人們在庭院乘涼數(shù)星星,微小的我躺在自然的懷抱里,輕輕酣睡,沒有滿眼的高樓大廈,沒有喧囂的車水馬龍,沒有復(fù)雜的人事關(guān)系,而身邊的那些鄉(xiāng)下人,也總是樸素而善良的。'
16到24歲,她一直做著16歲時寫下的事情。
“十一二歲時,我意識到,未來我不想像村子里的女孩一樣,十七八歲結(jié)婚生子,這樣活著。”
后來夏憶成了村子里第一個考上重點大學的女孩,遠離了故鄉(xiāng),也告別了她不想要的那種太多無奈的人生。
后來她在日記里寫道:
“對于生命,我能奢望些什么?”
“作為一個女孩,讀那么多書沒用還浪費錢,讀到初中畢業(yè)就大致可以去工作了,等到了差不多的生育年紀就該找個人結(jié)婚生子,全心照顧家庭。這是我們鄉(xiāng)下村子里的一種集體文化?!?/p>
“一個人的一生,總夾在社會大機器里小心翼翼地過著,些許人做了時代的英雄,而大部分,不過是在塵世演了一個無名角色?!?/p>
“我又能做些什么呢,不過是盡力跳出狹隘文化下的命運,追逐我作為一個人想要的一生,誠如王小波所言:我會一直戰(zhàn)斗到死。”
從大學到現(xiàn)在,夏憶寫了20多萬字的日記,“基本上生命里遇到的一切美好我都在記錄著?!?/p>
五年前,夏憶在網(wǎng)上發(fā)表了第一期網(wǎng)絡(luò)電臺節(jié)目,后來開始自己寫故事,在不同的平臺上發(fā)布節(jié)目,有了個人電臺主頁《旅行日記》。
2011年至今,一百多期節(jié)目,所有文章原創(chuàng),每一期一個人完成。
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多少人收聽,夏憶用羅曼羅蘭的話安慰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只要有一個人愿意為你哭泣,就值得我為生命受苦。
做獨立電臺之外,夏憶出于興趣所做的無用之事還包括:
2012年去做印度兒童性虐待志愿者,2013年鮀城寧養(yǎng)臨終關(guān)懷志愿者,2014年在云南搭車旅行,去臺灣環(huán)島,在廈門沙發(fā)客咖啡館打工旅行——
父母在深圳的小手袋廠做工,家用處處拮據(jù),為了支持精神上的奢侈,夏憶兼職做幾份工,“生活忙碌緊湊,卻一切都出于喜歡?!?/p>
2015年大學畢業(yè),和朋友借了500元火車票錢,還有父親給的三百元,離開南方,開始了和大學同學同租一間房的北漂生活。
“那樣的義無反顧,好像要定居在北方一樣。”父母問她為什么要去北京,她說想去看雪,在北方度過冬天。
父母覺得滑稽可笑,擔心地嘮叨:“想見個面都很難,你就像被賣了一樣?!?/p>
夏憶說,如果不出去試試想要的生活方式,又怎么能不留遺憾地在原地安住。
就像泰戈爾說的,“人要在外面四處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內(nèi)殿,我的眼睛向空曠處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說:你原來住在這里?!?/p>
第一份工資,被她拆成三份,一份房租,一份伙食費,一份存起來留給家里裝修。
2015年的夏憶日記里有一份大事記,其中有:
“10月,積攢2萬元給家里裝修,今年開始我們家有一個安定的住處了。11月看到了北京的兩場雪,實現(xiàn)在北方度過冬天的愿望。12月上化妝課程,開始學習化妝,科學護膚。”
一個生活里充滿現(xiàn)實的茍且,卻始終懷抱詩和遠方的女孩。
在北京合租的小房間,被夏憶收拾得溫暖,“我第一次有了屬于我的屋子,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想著辦法寄住在他人的家里。”
她曾在上海借住在兩個陌生男生的屋子里,一整月說的話沒超過半小時;也曾在春天的北京住過一位陌生女人的沙發(fā),初到她家的晚上,因為晚到了,女人便生氣地嚷嚷:早知道你是這樣的孩子就不收留你了!
生活待她并不溫柔,夏憶卻記著16歲夢想清單上的最后一行:要去愛每一個人。
所以,她做臨終關(guān)懷志愿者,在一個六十多歲女人生命的最后幾天,為她擦洗身體,聽她站在人生盡頭時的呻吟;看到過一個年過五十的男人為兒子得癌癥而流露出的隱忍的痛苦;她曾在一個三十八歲母親的最后生命里陪她一起跳舞歡歌。
三年臨終關(guān)懷志愿者的經(jīng)歷,讓夏憶深刻地感知生命的短暫和不可預(yù)知。
“能夠全然地活在當下,保持初心,做喜歡的事情,便是我想要的一生?!?/p>
電臺是她想要做一生的一件事。在做了五年、一百多期、沒有任何收入的網(wǎng)絡(luò)電臺之后,她收到了荔枝獨家簽約主播的邀請,來做一檔叫做《好好虛度時光》的電臺節(jié)目。
距離當年那個鄉(xiāng)下女孩心里冒出要當電臺主播的念頭,時隔十年。這一天到來時,夏憶的心里無風無浪。
“這兩天節(jié)目在熱榜排名第一,內(nèi)心卻是出奇的平靜。所謂排名常是表象,唯有深入進去,你才探知真正喜悅從不來自于此。人生大抵也不過如此。只愿沉浮的世間有更多這樣活得美好的人?!?/p>
實在欣賞這樣的姑娘,不活在別人的標準和期待里,內(nèi)心的豐滿已足夠她獨自享用。
四年前依然在外打工的父母,第一次在網(wǎng)上收聽她的節(jié)目,父親說:“沒想到你的聲音這么好聽”。
“每次過年回家,父親總是要我把過去一年的所有節(jié)目下載到他的手機里?!?/p>
父親比任何人都記得夏憶在節(jié)目里說過的每一句話,“他總會突然蹦出幾句我在節(jié)目里說過的話,有些我自己都忘了?!?/p>
如今24歲的夏憶,生活是她喜歡的樣子:
每天寫稿做節(jié)目,去小樹林湖邊散步,讀書,聽電臺,聽民謠老歌,用文字相機記錄生活美好,周二晚上跳現(xiàn)代舞,周五晚上看電影。周末做飯看藝術(shù)展,給聽友回信,來一場城市小旅行。
她說,每個人都只是這世上的一個小小個體,我希望活著的時候,此時此刻此地,我能夠盡可能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離開北京前,夏憶打包了好幾袋衣物送給小賣部的初一女孩,只給自己留下夠穿的一些。她說,“也許成長就是這樣,逐漸了然生命重要的事物,便不再為虛華之物停留。”
“生活是什么?過去我以為只要一個人還呼吸著,無論他做什么,都是在生活。輾轉(zhuǎn)至今,我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活著只代表這個人生理上正常,而生活代表他找到了自我,并過著所期待的生活。一個人不能僅僅追求活著,還要追求生活。”
這一生
一定要試著了解
為了自己喜歡的事
為了那個喜歡的自己
努力一次
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者-
小野,本文轉(zhuǎn)載自公眾號:好好虛度時光(ID:hhxdsg),是一個專注文藝女性詩意生活方式的原創(chuàng)內(nèi)容平臺,倡導做無用之事,度有涯之年,以新手藝人,隱世小店店主為主要報道對象。夏憶微信公眾號: NJ夏憶(ID:njxiayi)。十點讀書經(jīng)授權(quán)發(fā)布本文。